《我要做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首辅- 第6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渭说着,无奈耸耸肩,十分滑稽。唐毅暗暗吸口气,的确不好办。他提议各省成立咨议局,就是集合万民之力,来压制皇权。大臣的权力来自百姓,而不是来自皇帝,来自上天。

既然如此,按理说咨议会议才是帝国的核心。

可是眼下咨议会议草创,各地选拔出来的代表良莠不齐,其中潜在的保皇党数量不在少数,依靠他们,未必能靠得住。

如果把权力留在内阁,并非每一位阁老都是那么自居,而且内阁从一开始设计,就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是给皇帝充当顾问的。

内阁大学士从中极殿大学士起,一直到东阁学士,通通都是五品,如果没有公孤师少的加衔,唐毅还要穿蓝袍呢!

其实不单是内阁大学士,还包括六科廊,都给事中才七品,典型的以小制大,位卑权重。说到底,也是为了防止大臣揽权,是替皇帝服务的。

在地方上也是如此,例如三司分权,布政使和按察使互相牵制,另外巡抚虽然是实际上的封疆大吏,可是他们只有三品或者四品,而布政使却是从二品大员,下属比上司品级高,手下还有一大堆的参政,巡抚只有孤单单的一个人,强龙不压地头蛇,除非特别强悍的巡抚,不然都会被吃的死死的。

一言以蔽之,大明上上下下,都充满了制约牵制,以小制大的精神,权责扭曲,病态制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皇权的安稳。

如果仅仅是砍掉了内廷,没有矫正这些扭曲,等到有朝一日,皇帝长大了,依旧可以将散落的权力收回去。

唐毅闭目宁神,思索了许久,幽幽道:“文长兄,你的意思是要从上到下,彻底调整官制了?”

“没错,我琢磨着,至少督抚要变成常设官,成为真正的疆臣,大学士要变成正一品,宰相要名副其实,六科要提拔位阶,达到和都察院同级的状态。整个文官系统,从上到下,要毫无瑕疵,才能真正扛起责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名不正,言不顺。”

徐渭的建议唐毅当然听得进去,他早就觉得大学士有些怪怪的,听起来像是学校的教书先生,而不是帝国的主宰。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所谓大学士,就是教导、辅佐、顾问的,说白了就是服务皇帝的。

事到如今,还留着原本的官僚系统干什么,不如就彻底改革。

当然唐毅也深深知道,疾风骤雨的改革固然酣畅淋漓,可是触动的利益太大,遭到的反弹也会非常多。

更何况架空皇权已经做得很过分了,又筹组咨议会议,方方面面的改革,已经让很多人缓不过来,应接不暇,继续弄下去,内忧外患,还真不好收拾。

唐毅很自信,却没有自大,他深知任何改变都需要恰当的时机,比如架空皇权,要不是李氏一伙丧心病狂,把百官当成寇仇,也不会有百官奋起反击。

要不是有蝗灾,他也没法大力向海外移民。

而改革官制,也需要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得到机会的办法有两种,一个是制造机会,一个是坐等机会。

究竟该怎么办呢?

唐毅正在思索着,却没有想到,一个天赐良机,从天而降,巨大的馅饼落到了唐毅的脑袋上。而送来这个馅饼的正是他的宝贝儿子,唐平安。

就在不久之前,莫朝的太上皇莫茂洽遇刺身亡,莫朝彻底大乱了。

平安小朋友敢对天发誓,他绝对没有下黑手,不过王寅那家伙就未必了……说起来王寅在胡宗宪手下的时候,号称毒士,他出的馊主意多了,比如抓捕王直的家人,伪造王老太太的书信,哄骗王直,到处煽风点火,弄得倭寇内乱,互相火拼吞并,人人提到王十岳都不寒而栗。

只是到了唐毅的手下,这家伙爱惜羽毛,凡事不喜欢太过出格,有十分力也只用三分,弄得束手束脚,王寅的才能也埋没了不少。

来到了安南之后,这家伙再也没有顾忌,充分发挥出天外飞仙,羚羊挂角的本事,前不久,明军集中七千火铳手,加上三万五千名莫朝士兵,在莫敬恭的率领之下,大战清化。

明军水师封锁了清化城的海路,并且开炮轰击城中百姓,击毁无数渔船。战斗持续了十天,清化城中的守军孤立无援,只能献城投降。

拿下了清化之后,莫敬恭大喜过望,简直要美出了鼻涕泡。

清化可不同其他的地方,这里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北交通要冲。同时在数年之前,他爹谦王莫敬典就在攻击清化的时候,受了伤,后来更是丢了命。

清化是莫敬恭的伤心地,拿下来之后,他立刻屠戮全城,凡是和后黎朝有关系的人,一个不留,足足杀了二十天,血水染红了海湾,漂浮的尸体吸引来无数的鲨鱼,整个城市都笼罩在血腥恐怖之中。

弄得平安满心难受,他早早回到了河内,懒得看安南人发疯。

莫敬恭疯狂的杀戮引来了各方的不满,包括莫朝的勋贵王族,趁机向太上皇莫茂洽谏言,要求解除莫敬恭的兵权。

莫茂洽当然知道侄子背后是明军撑腰,他没有这个胆子,思前想后,决定亲自率领人马前往清化,名义上是安抚地方,收拾人心,实则是约束莫敬恭,免得他胡来。

莫茂洽按照计划率领两万人马,在文武的陪伴之下,赶到了清化,接见了自己的侄子,并且加封他为平王,赏赐许多,然后就要调莫敬恭回河内。

莫敬恭也不傻,看出了伯父要把自己高高捧起来,架空权力。他索性就装病不出,赖在清化不走了。两个人就这么耗上了,不巧的是,一次莫茂洽巡视军中,观看军队演示火器,正在欣喜若狂,沉醉武器威力无匹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了一枚铅弹,炸开了莫茂洽的脑袋。

太上皇遇刺了!

莫朝顿时大乱,皇帝莫全认定了是莫敬恭杀死了父皇莫茂洽,悲愤欲绝,指天发誓,扬言要讨伐逆贼,积极调兵遣将。

莫敬恭有口难辩,已经无暇调查是谁下的毒手,他只能拼命抓住人马,拥兵自重。

可是狭小的清化养活不了几万人马,莫敬恭的手下人心涣散,大有分崩离析之势。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求助平安,求助大明朝。

“……莫敬恭允诺,只要大明能支持他,击败莫全,夺下皇位,就愿意将清化,还有海防港双手奉上。光是清化一地就拥有四百万亩农田,按照一个三口之家,耕种四十亩计算,足够安置三十万人……”

唐毅眼前一亮,清化不止有农田,还有大片的森林,还有海港,可以捕鱼,可以做生意,移民五十万,一点问题没有。而且有了这五十万移民,鲸吞蚕食,很快安南就会落入掌握之中……

“给申时行送信,移民工作可以展开了。”唐毅不无欣慰道。

第1091章毒计

吴兑,字君泽,号环洲,是嘉靖三十八年的进士,比唐毅晚了一科,还是三甲进士出身,典型的入仕晚,学历差。眼下却是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身为中原重地的封疆大吏,升官之快,可以说是坐了火箭也差不多。

很多人都说吴兑能冒起来,是因为他是绍兴人,和唐毅的死党徐渭是同乡,又是心学门下,攀上了高枝儿,才能爬上巡抚的宝座。

说这话的人,多半都是官场上的失意者,看人家过得好一点,心里不平衡,犯红眼病。

吴兑能有今天的地位,纯粹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他最初任兵部主事,因为政绩卓著,一步步升到了郎中,后来唐毅起兵灭了俺答,吴兑负责后勤粮草,十万大军,三十万的民夫,二十万牲口,他安排的妥妥当当,一点差错没有。

从此之后,唐毅就记住了吴兑,还把他派到了大同出任兵备副使。

别看这几年朝廷的重心向南转移,北疆基本没有大的战事,其实纷乱还是不少的,比如永邵部就两次起兵,攻击大板升。那位倒霉的顺义王大成台吉奋死力战,可是谁让土默特受损太大,他又年纪轻轻,不能服众,被打得灰头土脸。

幸好大板升城经过了明军加固,使用水泥强化,永邵部没有得手。

眼见的草原又要大乱,吴兑亲自统兵,八千步骑,连夜援救大板升,一战之下,杀了五千多永邵部骑兵,解了大板升之围。

他还不肯罢手,又联合奇喇古特部,鄂尔多斯部,加上土默特部,四面围攻,愣是把永邵部给彻底抹掉了。

按理说这种大功臣应该好好重用才是,怎么从边疆给调到了中原?

原来吴兑他做得太绝了,草原上的规矩,消灭了一个部落,青壮是没有活路的,以马车轮子为标准,高过轮子的一律杀无赦。

在攻破了永邵部驻地之后,其他几个部落也准备这么干,吴兑却送来了一辆四轮马车。

哲诺和大成台吉研究了一阵,还是不明白,幸好有聪明人,钟金绕着马车转了一圈,就告诉他们,“去杀人吧,凡是比车轮高的,一个不留!”

开什么玩笑啊?

四轮马车的车轮比起蒙古马车要矮了许多,最多只有九十厘米,而草原的马车至少一米二,足足差了一尺!

这一尺是什么概念?

原本十一二岁的男孩子,长得矮小一点,都能活命,可是按照这个标准,四五岁的孩子都要被处死!

狠!

真是太狠了!

他们哪敢违抗命令,只能举起屠刀,杀了一个干干净净。

等到血流成河,吴兑才姗姗来迟,看着满地的尸体,不停摇头。

“残忍啊,实在是太残忍了,亏你们怎么下得去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处罚你们,如何能服众来人,把所有俘虏的女子都给本官带走!”

所有妇人,连襁褓里的娃娃也没落下,一个不剩,全都带走了,只给这三部留下寥寥可数的牛马。

没过多久,搬迁到草原种田牧马的汉子都有了媳妇,不光他们有了媳妇,甚至有人还把女孩买走了,留着给儿子当童养媳,成了亲,安了家,移民彻底站稳了脚跟……

吴兑到处鼓励通婚,天天充当媒人,打仗是好机会,不打仗也去开什么相亲大会,大肆拉人。

他折腾两三年,结果就是土默特等部不但没有恢复元气,还弄得人丁流失,眼看着要维持不下去了,每次进京纳贡,他们都找礼部痛哭,后来闹得隆庆都知道了,大明有个专门当月老的吴兵备。

隆庆耐不住哀求,只好把吴兑从大同调回了京城。

面对这样的人才,唐毅哪能浪费,他找个借口直接给吴兑高升,跑到河南当巡抚去了。

吴兑高升,可把好些人刺激的眼珠子都红了,他们纷纷学吴兑的作风,弄得边疆月老遍地,大成台吉等人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要不了几十年,整个草原都会拥有了汉家血统,成为名副其实的血脉相连一家人。

离开了边疆,到了内地,吴兑倒是没有像预想中的那么得意,相反,中原腹心,处处掣肘,想要做点事情,都十分困难。

就拿这一次周王造反,吴兑正在河南府巡视旱灾,结果一掉头,周王就拿下了开封。吴兑暴跳如雷,立刻要调集人马,把开封夺回来。

只是超乎他的预料,内阁竟然下令让他保守黄河防线,阻止周王人马过河。

吴兑眼珠子差点掉下来,就是一帮乌合之众,他们能和俺答的骑兵相比吗?一走一过,就把周王干掉了,为什么任由他们做大?

朝廷这不是糊涂了,吴兑连续上书请战,结果却是内阁的言辞一次比一次激烈,告诉他必须严守防线。

遵照朝廷命令,虽败不罚,违抗命令,虽胜必纠!

面对着混蛋命令,吴兑干脆躲在府邸,醉生梦死。

这不申时行到了,这位还一身酒气呢!

“君泽兄,果然有大将军风度,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吴兑翻了翻眼皮,“什么泰山,最多就是一个土堆,不是我心大,是朝廷莫名其妙,就是你那个师父,莫名其妙,也不怕养痈成患,眼下周王一伙可是聚集了五六万人,号称十万大军呢!”

“这么多?”

申时行低呼道:“君泽兄,你没有说谎吧?”

“我骗你干什么?”吴兑难得严肃起来,一扫倦容,“申大人,实不相瞒,最初周王作乱,应者寥寥,只是王府下属,加上一些宗室子弟,能凑一两万人。可是自从蝗灾之后,投靠他们的人马就越来越多了。”

“这是为何?”申时行好奇道。

“还不是周王舍得往出拿粮食吗!”

作为太祖朱元璋分封的诸王之一,周王府传承了近十代,生息繁衍,光是宗室,就有上万人,加上奴仆家丁,数量非常庞大。

唐毅之前推行宗室改革,周王府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加上周王朱在铤还比较开明,很得人心。

唐毅杀了李太后之后,朱在铤得到消息,连着三天没有吃喝,披麻戴孝,朝北痛哭,指天骂地,痛斥奸贼。

随后聚集王府人马,趁着吴兑巡视地方,他立刻抢占了开封。

就连朱在铤都不确定自己能撑多久,他只是想尽一点愚忠,脑袋一热,就下了决定。谁知老天都在帮着他,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席卷中原大地。本来河南就是理学的重要大本营,到处都有保守的士人地主,他们在唐毅的新政受到了不同的冲击,铜贱银贵,价格革命,清丈田亩,每一刀都砍在了他们的身上。

蝗灾爆发之后,这些人到处宣扬,说是唐毅以下犯上,杀死了太后,要篡夺大明江山,这些蝗虫是老天爷派下来的,就是要惩罚唐毅。

不除了贼臣,灾害永远不会停止。

老百姓被煽动之下,纷纷跑到开封,一口气聚集了二三十万人,周王一伙从中选取青壮,编练人马,竟然聚集了五六万人。

“眼下的河南,只要有粮食,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别说是当兵打仗,就算是买命,都有人愿意给!”

申时行忍不住头皮发麻,“君泽兄,真的这么糟糕?”

“那还用说,申大人,你最好和首辅大人说一声,只要朝廷能拨下来钱粮,立刻赈灾,把老百姓从周王一伙手里吸引过来,平定周王,只在反掌之间。”

吴兑说得恳切,可是申时行脑袋里却闪过了另一个念头。

周王竟然拿出粮食赈灾,聚集了好几万的人马,真是不容易啊!

“君泽兄,你估摸着周王手里能有多少粮食?”

“这个……”吴兑思忖了半晌,道:“我估计至少有三五十万石,有王府历年积累,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