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首辅- 第6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趟就湿透了,蚊虫叮咬,钻心刺骨的,殷士儋算是动心忍性,受了罪了。

这回把他调回来,也算是名正言顺。

互相比一比,刘体乾除了比殷士儋早一科之外,别的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殷士儋不但是帝师,还干过兵部,礼部,吏部的侍郎,经验丰富,颇有政绩。

把他推出来,谁也没有什么意见。

很快内阁通过之后,就正式举行廷推,张守直加太子太保衔,晋位东阁学士,入阁参赞机务。

两广督师殷士儋加太子太傅衔,接任吏部尚书。

张守直留下的户部尚书,出人预料,给了王国光,右侍郎方逢时向前提了一步,接左侍郎,诸大受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另外陶大临调任刑部右侍郎,王世贞接礼部左侍郎……

廷推结束之后,高胡子就气冲冲杀到了张居正的值房。▲ωωω。Kυsυυ。cом△

“叔大,你真行啊,明知道殷士儋和老夫不对付,让他执掌吏部,不是给老夫添乱吗?你到底安的什么心?”

张居正垂手侍立,没有任何不敬,可是嘴上却说道:“中玄公,为国举才,乃是宰执本分,殷士儋与小弟同科,教导陛下,悉心尽力,圣上十分想念,让他接天官一职,乃是众望所归!”

“屁!”高拱可不是善茬子,三言两语就能糊弄了,“老夫也没说殷士儋不好,让他入阁不也是一样吗?”

高拱原来是打算自己兼掌吏部,只是有违体制,却是没法说出来。

“高阁老,内阁要增加懂得财政的大学士,遍观朝廷之上,还有比张守直更合适的吗?”

高拱找不出话语驳斥,气哼哼一跺脚,离开了张居正的值房。眼看着高拱离开,张居正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微微冷笑。

“高胡子啊,你还看不明白吗?首辅大人要一统朝堂了!”

张居正看得不错,随着诸大受,陶大临,王世贞等人迈入部堂一级,唐毅雄厚的人才积累,终于到了爆发的时候。

毕竟唐毅只有一个,他的成功经验没法复制。

当初提拔唐汝楫,张四维等人入阁的时候,看起来有些草率,资历不足,唐毅还是顶着压力做了,为的就是今天,丙辰科的老同学纷纷进入高层,接下来申时行,王锡爵等人,还有罗万化,沈一贯,心学门下,唐党之中,人才一代接着一代。

十五年辛苦积淀,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随着越来越多的唐党进入决策圈子,一个比起严党,徐党,更加庞大的唐党已经初现峥嵘!

第1006章霸道

“我原是可以早些就让大家进入高位的。”

这是唐毅对一众兄弟说的开场白,他可没有撒谎,眼下他入阁柄政已经有两年了,自家兄弟当中,学历都不差,加上有唐毅在前面挡着,资历便不成问题,执掌一部,没有什么难度。可是唐毅宁可用老臣,宁可陪笑脸,就是不换上自己人,他自有盘算,今天索性就把话说清楚了。

陶大临、诸大受、王世贞、徐渭、曹子朝、王世懋、曹大章、沈林、王绍周十几个人,都侧耳倾听,不敢怠慢。

“一个人要坐稳位置,上面要器重,本身要有才干,下面还要信服,威望这种东西虚无缥缈,可有实实在在,宁愿让大家伙走得稳妥,走得安全,也不要轻易冒进。你们都加入了阳明学会,阳明学会和普通的朋党不同,无论严党,徐党,还是晋党,他们以师生、朋友、姻亲、故交、乡党抱在一起,争夺倾轧,为的都是自己的私利!阳明学会秉承阳明公教化,也秉承历代华夏先贤的理念,要救国救民。这四个字,不是空话,而是责任。天子以内阁统领百官,总揽变法,内阁以职权赋予百官,百官各尽其职,各司其命。只有大家伙把肩上的担子都扛起来,拿出足够的责任心,拿出主人的意识,去尽心政务,做好每一件事,内阁量才录用,严格考核,要是你们有任何失职的地方,我也保不住……”

大家伙和唐毅都十几年的交情,早年的时候,唐毅可是被尊为“万应公”,别管谁有了麻烦,他都鼎力相助,遇到了好事,也尽力拉拔。

丙辰科从开始就是一群苦孩子,幸好有大班长撑着,大家伙即便在严徐党争最残酷的时候,也没有损伤多少,这些年更是升官快速,遍及两京一十三省,六部衙门,谁听说你是丙辰科的人,都要高看一眼。

如今苦尽甘来,要跳上历史舞台,唐毅却板起了面孔,绝不是耍首辅威风那么简单。

唐毅的话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责任,就是承担,再联想起近些年阳明学会一再强调的权责对等,大家伙都心中了然。

尤其是徐渭,更是手舞足蹈,乐不可支。

《明夷待访录》没有因为朝廷的禁止,而销声匿迹,相反,在学子中间,广为流行,大受欢迎,虚君实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如今的内阁比起汉唐的宰相,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学士变得“实”了,百官也就“实”了,说句不好听的,原本大家都是给皇帝打工的,美其名曰“牧民”。

这一次大家伙却打工仔,变成了老板,要各自负责一摊,处理好了,升官受奖,处理不好,就要承担责任,谁也不能逃避。

想到这里,再去品味唐毅的话,就一目了然了,你的本事不成,威望不够,做不成事情,强行推上位置,也只是揠苗助长,害了大家。

体会到了唐毅的苦心,大家终于露出了笑容。

“行之放心,我们大家伙不会给你丢脸的。”

看着大家把胸脯拍得啪啪响,唐毅既是高兴,又是忧虑。

“自从秦汉以来,虽然不断有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呼声,也不乏贤明皇帝,信任大臣,重用大臣,虚心纳谏,开张圣听。然则君臣相得,可遇不可求。大多数时候,还是君王独治,视天下为私产,视百官为奴仆,是百姓为草芥……说起这些,我们光是悲愤,光是生气,是没有用的。”

唐毅话锋一转,“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千多年,无数君王大臣,不断贡献才智,总结出了十八本帝王之术,御下之道。而且这么漫长的历史,一以贯之,就证明人家又独到之处,有强大的生命力。鄙夷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拿出真东西,证明咱们信奉的是好的,是对的,是可行的。阳明学会针砭时弊,提出了好些主张,这些东西能不能行之有效,能不能取代一两千年的传统?责任就在大家的身上,如果我们只会纸上谈兵,像那个赵括一样,要不了几年,阳明学会就会土崩瓦解,心学就会臭大街,你,我,大家伙都会身败名裂!”

唐毅可不是没事吓唬大家伙玩,历史上的阳明心学就在徐阶的手里达到极盛,结果张居正毁书院,禁讲学,心学就一落千丈,成了过街老鼠。

反而顾宪成等人以东林书院为根基,标榜实学,取代心学,成为最受欢迎的学术流派,同时也种下了大明亡国的种子。

前车之鉴,不能不妨。

从在野到了在朝,完全是不同的东西。

阳明弟子,必须沉下心来,现在还不是你们享受胜利成果的时候!

给老兄弟们上了半天的课,大家伙都板着脸,弄得唐毅也怪不好意思的。

“这个,我这里有个好消息,也有个不太好的消息。”

徐渭一摆手,“我说行之,你就别逗闷子了,赶快说吧!”

“是这样的,在几个月之前,白银危机刚刚爆发,我就派遣了几支船队,前往邻近各国,开拓市场。”

徐渭伸出大拇指,赞道:“我就知道你一肚子主意,怎么样,成功了吧?”

“怎么说呢,应该是成功了。”

见唐毅还犹犹豫豫,不说明白,大家伙都着急了,王世贞气得都攥拳头了。唐毅连忙把事情说了,他一共派遣了三支船队,现在有两支回来了,一支是从广东出发,前往安南的。

当年成祖爷朱棣打下安南,并且纳入版图,在朱棣死后几年,安南人黎利发动叛乱,驱逐明军,建立后黎朝,依旧是大明的藩属。

后来大臣莫登庸篡夺后黎大权,建立莫朝。

只是莫朝并没有完全掌控安南,后黎王室的人在郑、阮两大家族的支持之下,掌控安南的南部,同莫朝两分天下。

双方互相征伐,已经有了四十年,渐渐的莫朝出现了疲态,后黎不断反攻得手,获取大量的土地。

唐毅简要说了说安南的情况,小国也挺乱的,徐渭挠了挠头,“行之,这和咱们的船队有什么关系?”

“咱们的船队先去了莫朝,卖给了他们两千杆火铳,帮着莫朝打赢了一场仗。然后呢,他们又和后黎联系,威胁说不和大明合作,就全力支持莫朝,把他们打败。阮氏和郑氏家族还算聪明,接受了咱们船队的要求,答应了三个条件。”

“什么条件?”大家好奇问道。

“第一,是赔偿五万两白银,作为军费,第二,是租借金兰湾,作为大明船队整修港口,第三,开放贸易,准许大明商品没有阻碍进入安南。”

连着三条,一条比一条厉害。

在场的诸位,都是从小读着孔孟之道长大的,什么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他们都干了什么玩意,你打了人家,还向人家要赔偿,打了你一巴掌,还要叫好,这不是欺负人吗?

至于租借金兰湾,按照朱元璋的祖训,安南可是不征之国,从安南挖了一个港口,又算什么事!

还有,逼着开放贸易,怎么看都是强买强卖,实在是失了上国的风度,好说不好听啊!

“安南已经派遣了使者,人已经从宁波上岸,要到朝廷,和大明论理。”

诸大受嘴角抽动,“这个理,恐怕不在咱们这一边,不太好办。”

“行之,还有一个船队呢?发生了什么?”陶大临好奇道。

“这个,他们是去朝鲜的,抢占了济州岛,把岛上大静和旌义两个县的官吏都给推到了大海里喂鱼了,他们占据了大静县衙,自称是总督府,要求朝廷承认。至于朝鲜呢,他们的使者已经在望京等着了。”

听完唐毅的话,大家伙都傻了,乖乖,“我说行之,你派的是使者啊,还是海盗啊?”王世贞怪叫道。

“当然是使者,是使者,只是当使者之前,是海盗。”

唐毅得到消息之后,也是一脑门子汗,他派往安南的船队,是席慕云手下人带队的。席慕云那家伙有多大的胆子,那就不用说了,别说租借一个金兰湾,他要是去了,没准就占地为王了。

至于去朝鲜的船队,是由徐邦阳负责的,没想到这位少国公不知道怎么滴,也染了一身匪气。

唐毅告诉他要务必开拓市场,好家伙,他就让人抢占济州岛,还杀了人家的官吏。

现在两个藩国都来打官司了,要是传出去,大明的水师就这个模样,好说不好听啊!眼下唐党正在春风得意的时候,难保不会有御史言官做文章。

“我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相反,还值得大肆庆祝!”

徐渭突然说话了,“行之,不是东南的产品滞销吗,不是缺少金银吗,通商贸易,开拓市场,不正是需要的吗?”

“文长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么干不讲道理……”

“什么道理,天下最大的道理就是你我都是大明的臣子,都受着百姓的供养,现在百姓有了困难,咱们要替百姓排忧解难!区区两个藩国算什么!”徐渭一挥巴掌,重重拍在了桌面上。

“告诉他们,不识趣的,就灭了他们的国,大明有这个能力!”

第1007章外儒内法

“徐文长,你疯了?”陶大临尖叫道:“你这是霸道,治国要用王道,要让四夷宾服,你这么干,一肚子的孔孟之道哪去了,朝廷会乱的!”

“孔孟之道?孔老夫子教了怎么解决白银危机吗?孟老夫子教了怎么扩大需求吗?什么叫王道,什么叫霸道,眼下要的是生存之道!”徐渭毫不客气道:“行之刚刚说了什么,咱们现在被捧上了天,要是解决不了问题,到时候你我,还有阳明学会,都会摔得粉身碎骨!想让老百姓信服咱们,靠的不是仁义礼智,靠的是利益!靠的是能填饱肚子,能赚到银子!别指望老百姓会宁可饿着肚子,也去支持咱们,伯夷叔齐那样的傻蛋没几个!”

都知道徐渭偏激,没想到他竟然到了如此地步,陶大临被说的脸色铁青,诸大绶生怕他们两个打起来,急忙插嘴道:“文长兄,你说的貌似有理,可是你想过没有,一味霸道,一味强横,四夷纷纷作乱,到时候四面用兵,烽火连天。我大明要出兵,需要消耗多少军费?那些蛮夷之地,举国皆兵,加上占据地利人和,会让我们付出多少代价?远的不说,西南的韦银豹作乱,绵延四朝,到现在还没有个头儿,咱们不能用制造一个大麻烦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小麻烦。”

“小吗?我看不小了,东南百业凋敝,光是没了工作的织工就有二三十万,今年之内,不能让工场重新运转,保证有人会弹劾行之,弹劾在场的诸位!”

……

渐渐的十几个人都加入了争论,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但是仔细听起来,却会发现他们已经从最初的王道、霸道之争,转移到了非常现实的问题。

比如诸大受和陶大临他们就认为眼下大明积弊丛生,财政窘迫,拿不出钱打仗,更不能到处点燃烽火,免得无法收拾。

就拿安南国来说,成祖爷当年出兵,消耗多少?结果还是没能长久占领,成祖驾崩了,安南国就重新反叛。由此可见,征服安南根本不现实,付出的代价远远多于得到的利益。

徐渭,王世懋,还有沈林,他们坚持认为要强硬,要不惜一战。打起来才好,只有打起来,才有订单,才有工作机会,对付俺答,就兴旺了多少作坊,打安南不为了开疆拓土,转嫁危机总可以吧!

见惯了朝堂唇枪舌剑,唯独这一次的争论,让唐毅十分欣慰。

努力了十几年的光景,至少他身边的人已经深受影响,多数都抛弃了虚妄的儒家理想,转而变得务实起来。

好,这就是好现象!

唐毅十分享受,满脸含笑听着。

徐胖子争得满头大汗,脸红脖子粗,趁着擦汗的功夫,看到了唐毅那么安逸,气得他鼻子都歪了。

“行之,你惹出来的事情,你说吧,该怎么办?”

王世贞也凑过来,说道:“行之,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你拿个主意。”

唐毅呵呵一笑,“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