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高拱空负才略,却无处施展,只能在精神上安慰可怜巴巴的朱载垕,不过这已经弥足珍贵了。
好容易挨过了几年,又有一位壮士替他出头,甚至不惜闹到了金銮殿,和气焰嚣张的小阁老对拼!
真是感天动地,从此之后,朱载垕就记住了一个名字:唐毅!
随后的十年间,这个名字不断出现,他的种种作为,让朱载垕心驰神往,羡慕不已。虽然贵为皇室,竟然不如一个臣子来的潇洒。
老天帮忙,唐毅竟然进入了王府,成为了他的老师,那感觉,就好像粉丝遇见了偶像一样。
果然,唐毅没有让他失望,虽然在裕王潜邸的时间不长,可是他纵横捭阖,手腕高明,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是逼得卢靖妃葬身火海,逼得景王就藩安陆,都离不来唐毅的运筹帷幄。
裕王能坐稳储君的位置,唐毅居功厥伟,无人能敌。
唯一的竞争对手走了,除了还没有得到父爱之外,朱载垕的处境一天比一天好,李妃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有了两个大胖小子,地位更是稳如泰山。
闲暇的时候,朱载垕会向几位老师请教学问,了解民间疾苦,唐学三书出版之后,更是引起了朱载垕的兴趣,他苦心研读,还不时给老师去信请教。唐毅毫无保留,他还把历年调查的百姓实际情况,各种统计数据,都汇总起来,一股脑送给了朱载垕。
苦学下来,虽然没有完全搞懂经济,但是朱载垕弄清楚了两条,第一是大明真的很危险,第二是唐师傅胸怀锦绣,能解决危局的人,非他莫属。
哭了大半夜,大臣和太监们送朱载垕去偏殿消息,群臣要退出去,他一把拉住了高拱,“先生留步。”
高拱也乐得展示他和新君非同寻常的关系,施礼之后,坐在了绣龙墩上。
“陛下,不知您叫老臣,有什么事情?”
“高师傅,朕能走到今天,全靠着你和唐师傅扶持,眼下唐师傅还在东南,要是他能在朕的身边,看着朕登基,该多高兴啊!”说着朱载垕沾了沾眼泪,这一回的泪水却是真的!
第834章开疆拓土
唐毅曾经仔细观察过,朱载垕不像外人看得那么无能,事实也是如此,隆庆在位的六年,虽然短暂,却十分关键,不客气地说,是他把大明从危亡的边缘拉回来,重新有了中兴的迹象。
如果勉强找个类比,朱载垕有点像雍正,妙的是两个人都是短命的皇帝,偏巧他们的爹和儿子做皇帝的时间都极长,他们又都收拾了老爹的烂摊子,给儿子留下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
所不同的是雍正靠的是他自己的勤勉和强悍,而朱载垕则是靠着手下的大臣。
作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朱载垕看得很清楚,复杂的朝局,繁杂的政务,一大堆的矛盾,不是他能解决的。
不过不要紧,有人能帮着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如师如父的高拱,至于第二个,就是智计百出,手段过人的唐毅。
“高师傅,朕想召回唐师傅,由你们两位辅佐,做朕的左膀右臂,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朱载垕满怀期待,望着高拱。
可此时高拱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原来在陛下的心里,自己和唐毅不过是伯仲之间,根本没有太多的优势。
圣眷可以说是高拱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如果这玩意也被唐毅追平了,两个人之间,谁主谁从啊?
就算是盟友,也要分一个先后,更何况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如果唐毅这时候回朝,自己立足未稳,没准就被唐毅给追过去了……
高拱正在思量,朱载垕却不耐烦了,疑惑道:“高师傅,莫非有什么不妥?”
“啊……”高拱尴尬笑笑,“行之老弟才华盖世,功勋卓著。让他还朝辅政,是再好不过。只是眼下东南之乱刚刚平息,又在退还百姓的田地,这事情不好处理啊,要是行之匆匆回来,下面的人阳奉阴违,这就不好了。”
提高还田的事情,朱载垕也十分感慨,历来各大家族都被田产视作生命,死抱着不放。这一次唐毅主动把田交出来,不只是唐家,王家、陆家也跟进,震动还是很大的。
“天下官吏,无不以兼并为大害,然则到了自己头上,就不愿意割肉,真是虚伪之极!”朱载垕怒冲冲道:“唯有唐师傅能把田产拿出来,可见他是真心为了大明,为了天下,大公无私,谋国之臣,比起某些人要强多了。”
这个“某些人”自然指的就是华亭徐家,本来唐毅还试图逼着更多的家族拿出田产,毕竟东南失去土地的百姓太多了。
可偏偏大家伙的目光都落在了华亭徐家,当朝首辅,东南第一家,徐家愿意吐出来,我们才能跟进,要是徐家摆不平,对不起,我们也不陪着你玩!
到了徐家的头上,俩字:没门!
徐阶的那两个儿子把脑袋的摇晃得和拨浪鼓,死活不同意。唐毅又不能逼着徐家,故此到了最后,只有四家退田,不过也有两百多万亩,缓解了很大的问题。
朝中上下,对此事都一清二楚。
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上位者,总要做出表率,不能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显然徐阁老的作法虚伪了,惹得新皇帝对他心里很有想法。
高拱跟了朱载垕十年,小家伙每一个动作表情,都逃不过高拱的法眼。
好啊,对徐阶越是不满就越好,老子早就受够了那个老倌儿,不把他赶走了,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啊!
高胡子盯着前面的,防着后面的,不够他忙活的。
“陛下,行之那边,最好是征询一下他的意思,而且京城六部,职位都满了,要把他调回来,还要看徐阁老的意思。”
高拱没有往下说,可意思也够明白了,徐阁老不点头,您的唐师傅还是回不来的。
朱载垕有些沮丧,他想去给徐阶下令,可犹豫了半晌,又没有那个胆子,他还没有适应身份的变化。
就好像破蛹成蝶,需要一个过程。
接下来要给大行皇帝确定谥号,庙号,还要筹备新君登基的大典,一桩桩,一件件,都非常繁琐,让人焦头烂额。
好在有徐阶等老臣扶持,也没有出什么差错,一切都顺顺利利的。
嘉靖的庙号为世宗皇帝,谥号则是“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不算好,也不算差,无论如何,朱载垕也是嘉靖的儿子,还能指望着儿子去刨老爹的祖坟吗!
送走了老皇帝,迎来了新君,朝廷正式下发旨意,从明年开始,改元隆庆,大明朝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经过一个月各种仪式的磨炼,一次次看着文武大臣跪在自己的脚下,隆庆总算是找到了当皇帝的感觉。
他觉得不能辜负老师们的教诲,要干出一点模样来。唐毅说过,钱不是万能的,没钱万万不能!
隆庆就翻了翻自己的家底儿,看看老爹给他留了什么。
翻箱倒柜,折腾了好几天,隆庆差点哭了。
宫里非但没有银子,还欠了好几笔钱。原来嘉靖登基之初,狠狠打压内廷的实力,内帑也废除了,钱都到了户部手里。
后来内廷虽然逐渐恢复,开海之后,一度内廷每年有两三百万的收入。只是嘉靖是个无底洞。
给他多少,都架不住花的,内帑根本没有存银。
最后这一年,嘉靖病重,不敢奢求长生,只盼着能多活几天,李时珍在旁边看着,药是不能乱吃了,他就让人请高僧高道,给他作法延寿,一次就要花几千两,甚至上万两。
不巧的是又有海瑞的奏疏在前面,嘉靖只能走内帑,屋漏偏逢连夜雨。吴太监被打死之后,织造局这一条财路也断了。
有一段日子,黄锦是靠着老面子,向大户借钱才维持下来。
现在新君登基,黄锦老老实实,把一切都说了,然后抹着眼泪,给隆庆磕头,执意求去。
隆庆是个心软的人,他知道黄锦是个难得的太监,为人宽厚,暗中帮了自己不少忙,新旧交替,他又这么懂事,主动退位,隆庆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黄伴,朕加封你的兄弟黄锈为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侄子为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向上三代,追赠都督同知,夫人为一品诰命!”
黄锦泪流满面,做太监能做到鸡犬升天,也是没谁了。
他用力磕头,脑门都肿了,洒泪辞别,没有任何停留,直接动身南下。当年还是织造太监的时候,唐毅就帮着他弄了不小的产业,这几年都是别人代为搭理,黄锦的心像是火炭一样,一辈子伺候皇帝,也到了该享受的时候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担惊受怕了。
让你们哭去吧,从此往后,我黄锦只剩下笑了!
黄锦走的潇洒,隆庆满对着烂摊子,更加糟心了,在潜邸的时候,他喝了点酒,就告诉自己的后妃,说什么等孤王当了皇上,肯定好好对待你们,什么吃喝玩乐,金银首饰,都不在话下,要什么有什么。
真正当了皇帝,隆庆却发现自己是要什么没什么。
想要拿点钱给妃子们置办首饰,户部给顶了回来,隆庆摸摸鼻子,只能忍了,却不知道哪个嘴快的,给说漏出去。
惹来了一大帮御史言官,疯狂弹劾,告诫隆庆,勤俭节约,爱惜民力,从三皇五帝,说到了前朝得失,一个个悲天悯人,以头抢地,仿佛买了首饰,大明朝就完蛋了。
一盆盆的狗血,劈头盖脸,泼到了新君的脸上。
隆庆都傻了,心说至于啊,朕不过是对自己的女人好一点,这也不成吗?
其实言官们敢这么干,也是有原因的。
就在嘉靖下葬之后,朝廷就下了旨意,把海瑞给释放了。另外一个大逆不道的何心隐,也没有把他给杀了,而是说他受到了刺激,变得疯癫了,天心仁慈,先帝在临终之前下令,让把他发配陕西,着当地官员看管。
这个处置,不可谓不高明,海瑞放在一边,何心隐的确是挑战了皇权的根基,徐阶就建议杀了何心隐,放过海瑞。
隆庆思索了三天,却决定两个人都放了,此时杀了何心隐,反而是证明他所说是正确的,皇权的确可恶!
倒不如把他给放了,驱逐到相对偏远的地方,显示朝廷的仁慈,等到人们慢慢忘记了何心隐,也就无所谓了。
单就这一手,隆庆就不是笨蛋。
可是他料想不到,那些言官被猪油蒙了心,只看到弹劾皇帝没死,越发大胆,一个个把枪口对准了隆庆,疯狂开火,一点小事情,就揪住不放,盼着一举扬名。
这帮家伙注定了只是东施效颦,他们满心功利,又如何能够和冰心铁胆的海刚峰相提并论!
眼看着隆庆元年的正月过去了,国事如麻,一点好消息没有,不是灾荒就是打仗,隆庆焦头烂额。
正对着一大摞折子发愁,高拱突然满脸春风,赶了过来。
“陛下大喜,吕宋大捷啊!”高拱举着一道奏疏,大笑道:“林阿凤和席慕云率领着大军,光复马尼拉,西夷被赶走了!”
一片阴霾,骤然有了一点亮光,隆庆高兴地站了起来,急忙把奏疏接过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眼睛落在了奏疏的最后一段:吕宋国王苏莱曼,英勇奋战,毙杀西夷数十人,终因旧伤复发,殉国驾崩,吕宋上下,不胜悲痛,然则国不可一日无君,苏莱曼国王无有后人,故此吕宋国内,请求内附大明,望吾皇恩准……
看到这里,隆庆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八个字在脑中闪过:开疆拓土,无上大功!
第835章炙手可热的南洋公司
唐毅在潜邸讲课的时候,天南海北,有意给朱载垕灌输了不少西洋掌故,当时裕王闲着无事,不过是当成山海经一类的奇谈怪论在听。
可是在他的脑中,还是留下了印象,面对着这一封捷报,隆庆茅塞顿开,喜笑颜开,他拉着高拱,到了一份地图的前面,速度很快就找到了吕宋,显然他平时经常看。
“高师傅,这就是吕宋岛,论起面积,不下于浙江省,适于耕种的土地极多,而且还有铜矿,金矿,比整个大明加起来都要丰富,四面环海,水产丰富,岛上还有各种珠宝,好东西数不胜数……”
隆庆手舞足蹈说着,高拱倒是第一次听说,他的脑中还盘桓着上国无所不有的念头,不大相信蛮荒之地的吕宋,能有这么富庶。
隆庆也发了愁,他不知道怎么说服老师,恰巧冯保凑了过来。
“皇爷,唐大人上奏疏的时候,顺带着还送来一盒子宝贝。”
“快拿来,朕要好好看看!”
冯保小跑着下去,没一会儿,抱来了一个一尺见方的盒子,不大,却很重,冯保呼呼气喘,到了桌案前面,展开之后,高拱也探头看去。
结果唬得高拱差点惊叫出来,他揉了揉眼睛,仔细看去,盒子里面都是宝贝,各种宝石不用说了,里面有一块拳头大小的狗头金,还有不少铜矿砂。
在盒子旁边,附着唐毅亲笔写的说明,隆庆拿在了手里,小心翼翼看着。
唐毅没说别的,他只是介绍了吕宋有丰富的铜——金矿脉,具体多少不好说,以云南的滇铜为例,一年能产十五万斤,这已经算是大明非常重要的铜矿了,而吕宋能产多少铜呢?
如果开发得当,唐毅估计,每年能达到二亿斤,足足是一千多倍!
咕嘟!
隆庆和高拱都咽了一口吐沫,他们再三确定,生怕唐毅开玩笑,唐毅在后面还做了仔细的说明,这还只是铜矿,不包括黄金。
两个人顿时都不好了,他们都熟读唐学三书,对于通货紧缩一点不陌生,比如唐毅就认为秦国灭亡,在货币上的原因就是一下子吞并六国,货币供应跟不上,造成了通货紧缩,百姓生活严重影响,才会二世而亡。
至于宋朝,钱荒二字,更是频频见诸史料,所谓交子,根本是没有办法,逼出来的早产儿,谁让中原缺铜呢!对此高拱一清二楚。
大明也是一样,金银铜全都缺,幸亏开海之后,大量金银涌入,才缓解了危机。
可是完全靠着贸易赚钱,终归不稳妥,万一流入的白银减少,岂不是要天下大乱?唯有牢牢握住产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高拱虽然心里想和唐毅别苗头,可是遇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大事,他也顾不得了。撩袍跪在地上,激动地泪流满面。
“恭贺吾皇,不但开疆拓土,还掌握了铜矿产地,万世之功,天赐大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拱激动之下,大声山呼,太监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