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打成了一片,一起下河捞泥鳅,爬上大树掏鸟窝,孩子们还把笨儿当成了玩具,在它的背上爬上爬下,伸出小手,帮笨儿挠痒痒,这时候笨儿就会舒服地躺下,享受着孩子们送到嘴边的干草,跟老太爷一般,十足享受。
一转眼,唐毅到了小站差不多一个月,家人也渐渐适应了生活,琉莹把琵琶和古琴都扔在了一边,全心全意当起了保姆,照看两个孩子,每天都要给他们洗衣服。由于换洗的衣服不够,必须随换随洗,放在炕席上烙着,第二天才能穿上干净的衣服。
王悦影有些看不下去,她拿出了一个白玉的簪子,让俞大猷手下的兵买来了一张织机,当初在家里的时候,她也会织布的,赶在年前,给丈夫还有两个皮猴子添几件新衣服。
两个女人,忘记了曾经的身份,往日的生活,开始关心琐屑的生活,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努力让五口人过得更好一点。
唐毅也没有闲着,他觉得自己该挣些钱,有了进项,有了收入,日子才算步入了正轨,不然靠着偷偷摸摸典当东西,靠着俞大猷的接济,算什么事啊!
唐毅琢磨了半天,他从家里找出一张桌子,摆好了文房四宝,在家门口,一棵杨树的下面,贴上了代写书信的字样。
当年老爹为了养活自己就干过,如今自己又拿了起来,唐家的人还真是遗传啊!
头一天没人敢来,那些成年人可不像孩子一般,他们本能感到住进土地庙的这一家不一般,两个女主人美得和天仙似的,男主人通身上下,更是气度非凡,哪怕是十里八乡,最著名的地主,和人家一比,简直就是天下的星星和地上的土块。
到了第二天,唐毅等了一个上午,天空浓云密布,片片雪花飘落,入冬的第一场雪,比起往年都要早了很多。
唐毅抬头看着天,任由雪花落在脸上,缓缓融化。
传说中的小冰河时期要来了,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寒冷,帝国的北方,水旱灾害不断,流民四起,长城之外,更加遥远的北方,过不下去的野蛮人会削尖儿脑袋,不断南下。
或许儒家常说的天数循环也是存在的,只是做主的不是玉皇佛祖,而是气候周期变化。
唐毅本以为不会有人来写信,他就要回去,想不到,却来了一个老婆婆,她提着一只母鸡。
她很胆怯,往前走了两步,又退回半步,偷眼看看唐毅,又连忙低下头。
“可是要写信?”
唐毅轻轻问道,老太太似乎鼓足了勇气,走到了唐毅面前。
她轻声诉说着,五年前,去了天津当学徒,聪明伶俐会来事,东家十分喜欢。说到这里,老太太佝偻的背挺了起来,她不厌其烦地说着,东家提拔她的儿子做了掌柜,还要把女儿嫁给他。儿子有出息,了不起啊,天天忙着大事,三年了,都没空回家,她不急,一点都不急,让儿子好好做事,赶快娶亲,生孩子,她还要抱孙子……
老太太说着,唐毅笔走龙蛇,工整的小楷从笔头流出,差不多写了十几张纸,老太太才惊呼起来,连忙阻止了唐毅。
“这,这要很贵吧?”
“没事,第一份,算是送的。”唐毅温和笑道。
“那怎么好意思!”老太太打听过了,三页信纸就要一钱银子,人家不厌其烦,写了这么多,还不要一两八钱的啊?
“先生,老婆子家里只有这只鸡,够吗?”
唐毅看了看,挺肥的母鸡,足有二三斤,“够了,再送一个信封。”
写好了地址,交到老太太手里,她千恩万谢,欢喜的什么似的,赶快找人给儿子送信去了。
唐家的晚餐桌上,多了一道营养丰富的鸡汤。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三五天的时间,唐毅差不多写了十封信,赚了三百个铜钱,两块腊肉,一只鸡,一条鱼,扣除了笔墨的钱,就只剩下一百五十个桐子了。
貌似有点可怜啊,看来要找个更有钱途的工作,才能养活一家人。
第738章书生有百用(下)
村子人不多,需要写信的更少,连着三天没人来了,家里头就剩下一块腊肉,今天炒了,明天就没有吃的了。
“唉,没想到我唐行之竟然混到了这个地步啊!”
本来也不至于如此狼狈,可是那个韩太监简直阴魂不散,二十名东厂的高手,分成四班,天天盯着唐家人,有什么风吹草动,吃喝拉撒,都会一点不落,向嘉靖汇报。
另外暗中还不一定有多少徐阶的人,在找唐毅的毛病,准备大做文章。唐毅没有住在城里,就是怕自己的门生弟子,心学的门徒,生意上的伙伴,大家都跑来看自己,弄得在野比在朝还热闹,联系之前百万人上书,那不是退隐,是作死!
嘉靖忌惮自己,徐阶不怀好意,杨博也被自己算计了,面对一群虎视眈眈的妖孽,除非重大的事宜,唐毅轻易不会跟自己的部下联系。
而且他的产业虽然众多,财富多到没法算,可是那都是台面下的。外人也只是雾里看花,不清楚底细,不然也不会把东南第一世家的名头扣在徐阶的头上,论起财富,十个徐阶捆在一起,也斗不过唐毅。
只是唐毅使劲使大了,在进京做官的时候,他把能放在面上的,昌文纸店,朱记家具,凤洲酒业都给处理了,就连太仓的几百亩田都用来遣散下人了。
他的名下什么都没有,突然冒出来银子,别有用心之人肯定会抓住不放。
养家糊口的这点小事,还是自己来吧。能当得了二品尚书,统辖千军万马,连点饭钱都赚不出来,没道理啊!
想来想去,唐毅主动找到了里长。
里长家里,三间土坯房,收拾的还算干净,院子里养着鸡鸭鹅狗,看到了唐毅过来,正晒粮食的里长小跑着过来。
他张了张嘴,想要问候,却不知道如何称呼,显得很尴尬。
“鄙姓唐,叫我小唐就成。”
“还是叫唐先生吧。”里长搓着手,陪笑道:“您来有事?”
“是有点事情,想请教一下,十里八乡的,有没有私塾?”
里长想了想,摇摇头,“原本是有一个的,前两年私塾先生病死了,就没有了。您找私塾干什么?”
“呵呵,这不在下读过几本书,眼下也没有什么进项,想办个学堂,收点束脩,填补家用,这不过来请里长帮忙吗!”唐毅坦诚道。
“哦。”里长点头,“读书是好事,可,可乡亲们都不富裕,手里没几个钱啊!”
“不打紧的,让大家伙看着给,多少都行。”唐毅笑呵呵说道。
见里长还有些迟疑,唐毅不由得疑惑道:“莫非不放心在下的学识?”
“哪敢啊!”
里长连忙摆手,“唐先生,您给他们写信,我在都看到了,俺不懂书法,可看着就舒服,您是这份的!”里长伸出了一根大拇指,“回头我去各家都说说,明天谁想读书,就去您家。”
“有劳了。”
唐毅从里长那里回来,家里头房子两间住人,一间做了书房,一间做了厨房,一间浴房,半间给了小毛驴。
还剩下靠近西边的两间,唐毅给收拾了出来,写字的桌子搬进来,就是他的讲桌,至于学生们,他效仿贡院的方法,用砖头垒一尺多高,上面放着木板,在屁股底下再放一条木板,上面算桌子,下面算凳子。
默默算了一下,差不多能坐下二十几个孩子,唐毅又把平安叫了过来,特意让儿子试了试,挺好!
因陋就简吧,想了想,唐毅又搬来了一个火炉,放在了屋子中间,总不能把人家冻着吧。
一切都做好了,唐毅摸着平安的小脑袋,笑道:“不错吧?明天你也跟着来上课,爹教你读书怎么样?”
“嗯。”平安喜滋滋点头,“爹,让平凡也来上课吧?”
“平凡还不到两岁,早点了吧?”
“不早,一点不早,琉莹姑姑教给我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反正他也要跟着琉莹姑姑识字,还不如一起上课,多好玩啊!”
“貌似也有道理啊!好吧,不过你可要好好照顾弟弟啊!”
“嗯!”
平安用力点头,一转身,小东西撒腿就跑,差不多一刻钟,他气喘吁吁回来,怀里抱着一根二尺多长,一寸多厚的木板,贼兮兮地放在了讲桌上。还担心老爹不明白,他找来了毛笔,在木板上用力写下两个字:戒尺!
……
转过天,唐平安早早起来,换了一身干净衣服,不理满脸起床气的平凡,七手八脚穿好了衣服。
“嘻嘻,二弟,今天上学堂了,你要是不听话,还敢哭,那么长的板子,就要打在你的手上了,小胖手就要变成馒头了。”
平安迫不及待,拉着二弟,进了课堂,一个孩子都没有,只有老爹一个人,正拿着小斧头,把他费尽力气找来的戒尺给砍成了小木条,扔到了火炉里面,变成了熊熊的火焰。
唐毅低着头吩咐:“平安,再去搬点木头,屋里暖和点,冻了手脚,可不是开玩笑的。”
平安撅着小嘴,内心是崩溃的,只能乖乖去找木头了,只剩下平凡靠在老爹的怀里,嘿嘿憨笑。
爷仨个坐在了学堂,一直坐到了快要中午,外面才有了动静,里长带着头,身后跟着七八个家长,有的带着一个孩子,又带着两个的,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一二岁,有几个还是平安的玩伴儿,小孩子见面,挤眉弄眼,十分雀跃。
可唐毅的脸色却不怎么好,加起来才十二三个孩子,村子差不多有百十户,孩子多的五六个,甚至十来个的都有,满世界都是熊孩子,怎么就来了这么点?
八成人家还不相信自己的本事啊!
唐毅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冲着大家伙抱了抱拳,“诸位信任唐某,把孩子送来,我一定尽心竭力,绝不误人子弟。”
家长们看了看学堂,还算不错,暖暖和和,老师也和气,都挺高兴的。里长招呼着大家伙,把束脩放下。
有送来几斤肉的,有送来两只鸡的,还有抱来半袋子小米,当然也有送钱的,收了八百多个铜子。
晚饭算是有着落了,唐毅抖擞精神,开始给熊孩子上课。
唐毅从来不认为这世上有坏学生,有的只是差劲的老师,用戒尺逼迫着孩子听课,那是没本事的人。
第一天上课,唐毅就拿出了一副象棋,摆在了孩子们的面前。唐毅经历过匮乏时代的尾巴,拿一个铁圈,能推出去十几里,大明的孩子比起后世更不如,象棋绝对是高级的玩具,几乎所有孩子都没有见过。
唐毅只好叫着平安,爷俩在一群孩子的中间,厮杀了两盘,看得其他孩子眼睛冒光,小拳头紧握,恨不得立刻下场一试身手。唐毅在昨天的时候,还做了一块黑板,用土块当笔,给孩子们讲解每个棋子念什么,如何写,又有什么用处。
孩子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竖着耳朵听着,生怕错过一句话,不得不说,游戏的吸引力就是强大。
一个下午的时候,孩子们把规则记了个清清楚楚,有好几个聪明的娃甚至能歪歪扭扭,写下“车”、“马”等字样。
前后三天的时间,有个叫猴子的娃,拖着两筒清鼻涕,竟然能和平安过招了,还会写十几个字,连名字都学会了。
看来唐氏教育法,还是很强大的。
唐毅如是想到,转眼学堂到了第十天,这一天和往常一样,唐家爷仨吃过了造反,就到了学堂,可是孩子们却少了一大半,只有猴子,还有两三个小的在,其他的都没有了。
“怎么回事,人都哪去了?”
猴子低着头,抿着嘴,眼泪在眼圈里转,唐毅好奇到了他近前。
“有什么委屈吗?和老师说。”唐毅注意到他努力把一只手缩到袖子里,伸手抓住了腕子,把猴子的手拉了出来。
只见小黑手中间有几个好大的水泡,比起前些日唐毅和泥的时候,留下来的都大,难怪他会疼得流眼泪呢!
“你告诉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有人打你了吗?”
猴子摇摇头。
“那是不小心伤到了?”
猴子还是摇头。
这时候一个小胖子仗着胆子说话了,“是他自己烧的。”
猴子一听,浑身打了个激灵,猛地回头,吓得小胖子忙低下了头。
唐毅吸了口气,“猴子,老师不给你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大道理,可是作为一个人,要爱惜自己,要讲实话,你要是不瞒着老师,学堂可就不能留你了。”
猴子吓得小脸惨白,“先生不要赶我走,我,我,我要留下来,我要读书!”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手心上烫出来的水泡,眼泪鼻涕一起滚落。
唐毅和他并排坐着,用手拍了拍他的肩头。
“有什么事情,都和老师说,老师的本事大着呢!”唐毅声音温和地说道。
小胖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冒出了头,“先生,猴子家里让他编席子,他就用木炭把手给烫坏了。”
猴子再也忍不住了,哭得别提多伤心,“先生,俺娘说了,读书没用,要过年了,家里头要编席子,卖钱买年货,可俺,俺不想编席子,俺想读书!”
小家伙几乎用吼着,把话说了出来。
多好的孩子啊,唐毅感叹笑道:“读书怎么会没用呢,就算是要编席子,读书人也比不读书的编的好!你们几个要不要和老师一起,让家里面大吃一惊?”
第739章分工的威力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小站周围,别的不多,唯独芦苇,一眼望不到尽头,密密匝匝,又高又大。
芦苇是编席子的上好材料,最常见的是炕席,也可以用来晒粮食、枣子,还能制作粮囤,存储粮食,即便是在后世,还能看到用苇席围起来的粮囤,一个足有两万吨。
小站的芦苇杆高笔直,骨节小,皮薄色白,质地坚韧,编出来的席子颇受欢迎。
每到落雪的时分,家家户户都会编织苇席,等到年根拿到城里去卖,换一点银子回来,贴补家用。
田里收的粮食,要交税,交租,剩下来的还不一定够填饱肚子的,家家户户都见不到银子,唯独年关的时候,卖一点苇席,才有钱过年。
头几年天津人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用席子,卖的价钱也高,这几年做苇席的人多了,也卖不上太高的价钱。
不过百十张席子,至少能换个三五两银子,足够一个五口之家开春的时候,买种子和农具了。
故此家家户户十分重视,每逢这时候,只要手脚能动弹,都要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