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你还有多少盐
唐毅很喜欢钓鱼,而且相比其他处心积虑的猎杀行为,钓鱼对待猎物更加公平,没有天罗地网,猎物只是单纯地在死亡也食物之间进行选择。
看起来一顿饭和生命比起来,无足轻重,傻瓜都会选择。面对着咬钩的鱼儿,会不会生出智商上的优越感?
只是根据唐毅的观察,人的智商,在多数情况之下,还不如一条鱼。至少鄢懋卿和那些盐商就是如此。
这次南下淮安,唐毅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当初在东南的时候,他就是一门心思往前冲,替自己的团体争取利益,扩大势力,甚至有时不惜干一些相当危险的事情。
比如烧毁证据、比如在招降徐海和王直,还比如鼓动心学结党,组建长江航运公司……
这些弄险的举动,固然为唐毅拉来了一大帮铁杆支持者,可也因为冲的太猛,做得太高调,树立太多敌人,招来很多非议。
人是一种很奇妙的动物,尤其是在权力圈的,当你太出众的时候,只有极少数的天才才会憋着一股劲超越你,而大多数人想的是怎么把你拉下来。
即便是他们得不到好处,光是看着爽快,就有充分的动机了。
这也是唐毅进京几个月,闲暇时候,沉思出来的结果。所以他这一次南下,一改往昔咄咄逼人,冲锋陷阵的作风。
他对什么人都十分宽容,有仇的鄢懋卿他没有急着拿下来,挑衅尊严的盐商,他没有立刻摧毁,庞大的两淮盐利,他没有迫不及待动手……
虽然他充当了王文显等人的后台,虽然他动用了交通行的力量,可是这些都在暗处,明面上唐毅的动作的确柔和了许多,也给大家伙留足了面子。
正因为如此,不论是严党、徐党、甚至是受到损失的晋党,都没有和唐毅撕破脸皮。
说来滑稽,唐毅的绵软柔和,反而让鄢懋卿,还有王履太等盐商觉得他心有顾忌,柔弱可欺。
就拿眼下来说,唐毅摆出准备回京的姿态,就是告诉盐商们,我要走了,你们也该拿出点真东西,割出一点肉,让我对灶户有个交代,同时把盐价维持在合理区间,你好我好大家好……
出乎预料的是盐商们非但没有听话,反而误以为唐毅低头了,他们可以反攻倒算,把失去的弥补回来。
从抓捕灶户,到扣押车队,反扑的势头越来越猛,直到盐价开始上涨,总算露出了犀利的獠牙。
唐毅亲手泡了一壶功夫茶,他把吴天成叫了过来,师徒对坐,唐毅只给自己倒了一杯。
“这可是一年只有几斤的大红袍,是我从黄公公那里淘换来的。”
吴天成眼前一亮,慌忙说道:“多谢师父厚爱,只怕弟子不是个斯文人,糟蹋了好东西。”
嘴上客气着,伸手去拿茶壶。
“慢!”唐毅微微一笑,“想喝茶不难,为师要看看你的本事,到底有没有长进!”
吴天成立刻收起了笑容,做得笔管条直,低声说道:“请老师指点。”
“看明白鄢懋卿和盐商的手段吗?”
“看明白了!”吴天成笃定说道:“他们和鄢懋卿两面配合,鄢懋卿利用盐运司的权力,打击和他们作对的灶户,同时严查食盐运输,这样一来,中小盐商的供货就会出问题。”
“嗯!”唐毅欣慰点点头,“还有吗?”
“有,前番大量出货,中小盐商手里有不少存盐,不至于盐价立刻上涨。而短短几天,盐价涨了五成之多,是因为盐商撒钱了!”
唐毅提起茶壶,往吴天成的茶杯里倒了一半,停下了手,笑道:“何以见得?”
“盐商和交通行一系的钱庄票号有生意上联系,最近出现了大量支取存银的单子。”
唐毅微微一笑,把茶杯倒满了,吴天成慌忙端起茶杯,品了一口,果然茶香怡人,师父的肯定,更让他心里甜丝丝的。
吴天成的分析没错,盐商采取了两手策略,一个是堵住货源,第二个是大肆收购市面上的存盐。
凭着他们长期的积威,大把的银子,还有鄢懋卿撑腰,那些中小盐商根本扛不住压力,很快就会被一一击破。
等到他们把市面上的盐重新掌握之后,再提升盐价,就可以弥补失去的损失。
“天成,你估算盐商希望的盐价是多少,他们又要砸多少银子?”
吴天成笑道:“师父,据弟子估计,肯定要比风波之前高,但是又要顾忌师父的面子,不会达到最高点,我估计应该在二分五到三分银子之间。至于花钱吗,光是收购市面上的食盐,没有五百万两是不够的。”
“嗯,算得不错,可是你还忘了一件事。”
“请师父赐教。”
“呵呵,鄢懋卿可不是省油的灯,要想说动他,还有背后的严党,没有这个数,怕是做不成的!”
唐毅伸手晃了晃,又是五百万两!
吴天成悚然一惊,前番盐商好几个月没有赚钱,还赔了好几百万两,加上这两笔花销,他们已经动用了差不多两千万两。
都说盐商富可敌国,可是家大业大,花销也大。不说别的,光是每年向庙宇的布施,香火钱就有一两百万两,毫不客气地说,各地有名的庙宇,几乎都接到过盐商的馈赠。
他们手上还有足够的银子吗?
吴天成瞬间涌起了一个念头,一个狠狠教训盐商的念头,不过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他没有急着说出来,反而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当中。
反而是唐毅,十分感叹道:“天成,为师不敢以君子自诩,但凡做事做官,都有一个标准,就是不能苦了最底层的老百姓,哪怕有再大的好处,都不能损害升斗小民的利益的,今天砸了他们的饭碗,明天一家人就要挨饿受冻,甚至要出人命啊!”
吴天成听得出来,师父这不是说教,而是真正发自内心,其实想一想,自己没有遇到师父的时候,何尝不是如此?为了一顿饭,愁白了头发。
如今从上到下,随便一件衣服,一个佩戴,都价值不菲,够贫苦人家过几年的。
身居高位之后,很多人选择和穷苦耻辱的过去彻底切割。而唐毅却始终记着连一个包子都买不起的过去。
“我奉命南下,陛下给了两条使命,第一是不能出乱子,第二是不能影响盐税。而在心里面,我给自己下了另一条任务,就是无论如何,要把盐价压下去,让穷苦的百姓喘口气,所以无论如何,我也不会看着盐商重新把盐价提起来!”
唐毅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强烈的坚持,吴天成听得格外激动,师父不光是能耐够自己学一辈子,做人也是自己的榜样!
“师父,您只管下令就是,需要弟子怎么做,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唐毅呵呵一笑,“不必如此,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给盐商贷款,帮着他们收购更多的食盐,钱越多越好。”
放在往常,吴天成一定会询问原因,可这一次他学乖了,老师吩咐的就去做,哪怕再反常,也不需要怀疑。反正到了早晚会有掀底牌的时候。
吴天成急匆匆去安排,唐毅意犹未尽,喝饱了茶水,小憩了一会儿,才让谭光准备马车,悄悄离开了行辕,七拐八拐,唐毅的马车到了一个小院。
从小院出来,唐毅已经换了一身打扮,留着小胡,穿着华丽的丝绸长袍,手里拿着洒金小扇,额头还贴着一块狗皮膏药。
总而言之,不伦不类,谁也不会这个杀马特非主流和钦差状元联系在一起。
谭光他们也都扮成了狗腿子,随着唐毅出了成,骑上早已准备好的快马,立刻前往盐城——以盐命名的城市!
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煮海为盐,到了唐朝时期,更是号称“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仅在盐城一地,就有一百二十三所盐亭,几乎家家煮盐,每岁产盐百余万石。
到了明朝,盐城更加兴旺,是两淮产盐的中心,刚一进城市,空气之中都弥漫着烟火气息,呛得人直咳嗽,道路上到处都是挽着裤腿,推着卤水和柴火的力巴。
他们瘦的皮包骨,黝黑的肌肉承担着和身体完全不相符的重量,如果不是快步走动,就好像青铜的雕像一般,饱经风霜,佝偻而又高大。
唐毅驻足许久,才让谭光去敲响了王家的大门。
吱呀呀,大门开放,从里面探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瞪着外面的人,突然提起拳头,对准谭光就打了过来,嘴里还骂着:“让你们抓我爷爷,小爷打死你们!”
他的气势很不错,可拳头就太差了,谭光一伸手,抓住了胳膊,轻轻一带,就摔了一个大马趴。小少年还挺倔的,爬起来又打,结果又被谭光摔倒。
连着四五次,府里的人都被惊动了,王文显急匆匆跑在前面,出门一看,他见过谭光,再往后一看,差点跪了。
“唐……”
唐毅连忙做了一个闭嘴的动作,他快步进了王家的大门。王文显是又惊又喜,把唐毅请到了后面的小客厅。
“大人,您怎么来了?”
唐毅把帽子扔到了一边,笑道:“我要是不来,你们不一定怎么骂我呢!”
“哪能啊!”王文显连忙摇头否认。
“别说废话了,你还能拿出多少食盐?”唐毅开门见山道。
第534章阴险的算计
王文显半商半农,在他身上,同样兼具两种性格,商人的狡猾和农民的坚韧,怪异而又协调地交融着。
比如他把三个儿子都赶走了,身边只留下一个脑筋不太清醒的孙子王修。盐运司的兵丁不断抓人,商队也都被扣押了,说不定抓自己的兵已经在路上了,可是那又如何?
老头子当了一辈子的灶户,海边的盐场就是他的庄稼地,你们可以杀了我的头,却别想让我放弃自己的田!
王文显一直在等着,谁知等来等去,竟然把唐毅给等来了。老头子是又惊又喜,又是奇怪!
他不是没找过唐毅,唐毅当时敷衍搪塞,后来根本就不见人。王文显只当唐毅撒手不管,没少大骂唐毅,见了面,他老脸火烧火燎的,一双手来回搓动,没地方放。
“王先生,本官这次过来,是想告诉你一声,反击要开始了!”
老头好像被打了强心针,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一下子年轻了五岁!
“大人,我就知道您不会不管!我代替大家伙,叩谢大人恩典!”
“不必虚礼,本官问你,还有没有食盐?”
王文显激动地说道:“有,还是那句话,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唐毅眉头一皱,突然笑了起来,“果然!”王文显不解其意,疑惑地看着。
“呵呵,我要是没猜错,你应该是用的晒盐法吧?”
“这个……”王文显惊骇地瞪大了眼睛,这可是他藏了多少年的秘密,竟然被唐毅一语道破,难道传说是真的,他真是文曲星下凡,能未卜先知?
王文显惊得不会说话,唐毅却自顾自说着:“用晒盐法,节约了柴火铁锅,最多花费一些人工,十斤的成本不会超过一文钱,而且产量极大,难怪你之前敢打价格战呢!对了,我挺好奇的,你是怎么发现晒盐法的?”
一直藏在心头的秘密,被轻轻松松说了出来,王文显唯有和盘托出……
最晚从夏朝开始,就有煮海为盐的作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提取食盐的技术进步不大,但确实在发展。
比如到了明代,各大盐场普遍采取晒煮结合的办法。灶户们在沿海构筑盐池,借着涨潮的机会,引进海水,利用阳光和风的力量,带走水分,一点点蒸发,留下浓缩的海水——苦卤。
熟练的盐工会往卤水里面放莲子,当莲子都浮在表面的时候,就证明卤水的浓度够了。
下一步将卤水挑回家中,放到大锅里加热,差不多一锅能煮出八到十斤的盐,每生产一百斤食盐,差不多需要四百斤的柴火,加上铁锅,成本并不低,这也是大量灶户破产逃亡的原因。
王文显在最初的时候,也是用这个方法,有一次家里没粮,他空着肚子干活,累到在了盐池旁,家人连忙把他背了回去,又从邻居家求来了半斤小米,给他熬了一锅粥。
王文显醒过来,他一看老婆孩子都围着自己,顿时着急了。一天不煮盐,就没有收入,想要一家人都饿死啊!
他急得拖着疲惫的身体,摇摇晃晃,跑到了盐池,令他吃惊的一幕出现了。
由于他来的晚了,加上日头充足,在盐池的下方已经出现了一层食盐结晶。
王文显灵机一动,他取了一些,放在嘴里,咸咸的,和煮出来的盐没什么差别。
从此之后,王文显不停琢磨,他偷偷弄了一个小池子,把卤水放了进去,赶上了晴天,一天的时间,池底儿就出现了一层食盐,继续不断加入卤水,几天的功夫,他就收获了百十斤的食盐。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王文显高兴的几乎发疯!
原来不说柴火煮,也能得到食盐,花费的时间虽然多一点,可柴火钱省下了。
而且锅有多大,晒盐的池子却可以弄得无限大,岂不是要多少盐,就有多少盐!
他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食盐变成白花花的银子,都流到了自己的口袋。不过王文显很有心计,这个办法让别人知道就不灵了,可是呢,他一个人晒盐,肯定会背别人发现学去。
想来想去,王文显找来了几个交好的朋友,喝到了酒酣耳热的时候,他把自己发现的秘密和大家分享,邀请他们一起共同煮盐,并且还告诉大家伙,必须对天发誓,决不许走漏出去。
这几个人都是穷苦的汉子,也听到发财的机会,哪能犹豫,全都同意了。
很快,王文显就靠着晒盐法,得到了两万斤洁白的食盐,卖给了盐商,收获了人生第一斗金。
靠着先进的晒盐法,王文显的食盐质量好,数量足,生意越做越大,不过他一直严守着晒盐的秘密,只有最信任的灶户才能参与晒盐,其他的还是按照古法煮盐……
听完了王文显的讲述,唐毅心中的疑惑也解开了。事实上,古代并非没有晒盐法,官方之所以会坚持煮盐,是以为煮盐便于控制。
一家有几口锅,一口锅能生产多少盐,一目了然。如果换成了晒盐,偌大的盐池,能生产多少,那可就不好说了。因此,在官方的记录里面,几乎都是煮盐法,而事实上,民间像王文显一般,发现了晒盐奥秘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市面上有大量优质的私盐,没准就是晒出来的。
当然了,知道这个奥秘,对于唐毅来说,除了少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