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首辅-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改不了,越是高官就越是担不起不孝的罪名,杨博只能带着遗憾和伤感,回归山西蒲州老家,为母亲守孝。

杨博退出了,可是许论实在是老迈昏庸,加上他和许家又有牵连,大司马的职位是万万坐不下去的。

严党正在搜寻合适的人选之时,嘉靖下了旨意,调工部尚书唐顺之接替兵部尚书。由于是平级调度,并不需要廷推。

而且唐顺之资历威望摆在那里,加上这段时间以来,不论是外城建造,还是京津之间的直道,都颇有成绩,接替兵部也无人敢说什么。

只是这个调度对徐党来说,不亚于天降甘霖,好些人奔走相告,喜大普奔。

原本唐顺之虽然是工部尚书,可实际上工部都操持在严世藩的手里,唐顺之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只是个空架子,说穿了就是大号的包工头。

可是兵部不一样,六部之中,仅次于吏部的实权衙门,而且南北都在打仗,兵部的地位更加突出,如果能做好了,对徐党的加分极大,而且手握兵权,也能压制严党,防止狗急跳墙。

一度,甚至有人猜测陛下要扶持徐阁老接替严嵩,不过接下来的任命又打破了大家的迷思。

浙直总督胡宗宪因为进献白鹿有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奉旨总督东南军务。

从浙直总督,变成东南总督,胡宗宪总算是取得了和当年张经一般不二的地位,甚至比张经还要厉害,毕竟他头上没有讨厌的提督赵文华。

升级为东南总督之后,胡宗宪直辖的省份达到了六个之多,除了南直隶、浙江之外,还包括、福建、山东、湖广、江西等处,掌控大军超过三十万,整个东南抗倭的大局都握于一人之手,再也不用担心掣肘。

相比胡宗宪高升,唐毅则显得低调了许多,嘉靖给他特意下了旨意,先是痛骂了一顿,接着又说念在他年幼忠心的份上,官复原职,重新接任泉州知府和市舶司提举。

当然了,原本的兵备道和巡海道却被拿掉了。

唐毅也不意外,原本给他这两个职务,是因为阮鹗不配合开海,而如今福建巡抚是老爹,当儿子的哪能从老爹手里夺权。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唐毅官复原职,可海瑞却没有下文。

是外调别的府,还是降格回去?

总不能两个知府,两个提举吧!

传旨的太监嘿嘿一笑,“状元公,您怎么糊涂了,泉州之事自然是状元公为主,可状元公不能总待在泉州啊!”

唐毅眼前一亮,掏出了一张银票,塞到了太监的手里。

“还请公公明示。”

“呵呵,咱家就明说了,陛下是想把宁波和广州的市舶司也都恢复了,又担心门户洞开,会引来倭寇闹事,陛下想让状元公拟一个条陈出来。”太监嬉笑着拿出一封信,“这是黄公公让咱家送来的,您一看就明白了。”

“多谢公公。”唐毅又掏出了一张银票,一共两千两银子,该死的太监才心满意足地告辞去了。

唐毅把黄锦的书信打开,内容和小太监说的大同小异,只是详细了许多。无非是嘉靖还没有拿定主意,尤其是泉州开海,固然受益不少,可是闹出的风波也不小,要是倭寇再攻击南京一次,不用别的,嘉靖直接就能砍了唐毅的脑袋。

“唉,既想吃又怕烫,真是一个难伺候的主儿!”唐毅揉着太阳穴,思索了好一会儿,从桌子里掏出了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在了面前。

封面上赫然写着:“东南建设纲要”几个朱红的大字。

这是一份在蹲黑牢的时候,就想好的一个方略,只是牵连太大,推动起来难度不小,可是如今胡宗宪当了东南总督,朝廷上关于东南战略的争论也消失了,可谓是上下一心,加上海商大姓覆灭,留下了巨大的真空,可供挥洒,要是不大干一把,唐毅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十天之后,以东南总督府的名义,明发一篇文章,斗大的标题:要想富,先修路。

作者不用问,就是咱们的唐大状元。

文章之中,唐毅全面阐述了他的大建设,大发展的思路。

针对大修道路,唐毅首先指出大明朝征收实物税收,什么稻、麦、绢、帛,种类繁多,数额巨大。

每到征税的时候,就要长途运输,路上损耗严重,小吏更是趁机盘剥百姓,往往百姓要付出两倍甚至三倍的负担,压得人抬不起头。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得明白,只是对于如何解决大家莫衷一是,日后张居正接任首辅,推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只是惹来了巨大的争议,难免人亡政息的下场。

到了唐毅这里,他没有直接去针对法令说三道四,而是拿出了另一条全新的思路,也就是用发展的方法解决问题。

火耗巨大除了官吏贪墨,还有客观原因就是道路确实崎岖不平,运输的时间太长,中途遇到了雨水,粮食就会发霉变质,以至于无法完成纳税的任务。

如果大力修建道路,增加牛马船只,提升运力,很多路途中的损耗就降低了,百姓肩上的担子自然轻了。

而且道路通畅之后,各地互通有无,原本烂在地里的粮食,山里没人要的干果,卖不出去的兽皮野味,全都有了销路,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通篇文章,带着浓重的唐氏风格,务实独到,不但不侵犯各方的利益,还给大家伙送来了一张天大的馅饼,唯一的问题就是修路的钱要从哪里来?

第457章铁公鸡

东南三省,修路两万里,桥五百座,码头一百处,造船三千,养马五十万……

一连串的天文数字,在一个月之间,基本上传遍了整个东南,至少士绅官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人惊讶,有人鄙夷,长城不过一万里,一张口就是两万里路,简直就是放炮,胡说八道!

可是呢,当看到提出这个意见的竟然是唐大状元,原本还骂骂咧咧的都闭嘴了,甚至拭目以待起来,就看看这位还能不能缔造奇迹。

不负所望,唐毅在随后的半个月里,不断刊发文章,把设想不断提出来,各地的官绅看到之后,无不眼前一亮。

唐毅指出大兴土木之所以会劳民伤财,主要是征集民夫,无偿劳动,耽搁农时,以致田地荒芜造成的。

东南修路将不再强征民夫,转而招募闲散劳动力,给予合理报酬,以及使用罪犯俘虏,还有鼓励百姓自愿参与。

修路也不是广撒网,而是选择经济发达,商贸往来频繁的区域推行。以福建为例,主要是拓宽强化连接漳州、泉州、兴化、福州之间的官道,并且修通茶叶主产地安溪和泉州之间的直道。

所有道路分成四类,第一类名为官道,连接主要城市,跨越省份,由总督和巡抚衙门牵头修筑,其中官府负担七成,民间负担三成。

第二类名为大路,主要是连接县城之间,由布政使衙门牵头修建,布政使衙门和地方各自承担一半花费。

第三类是乡道,顾名思义,是连接乡镇和县城之间的道路,这个是有地方乡绅商人出面挑头,官府配合,士绅百姓出资七成,官府出资三成,配合完成。

至于第四类,是重点经济区的直道,比如安溪和泉州之间,这个由市舶司全面出资负责。

每一类的道路都有不同的规范,从宽度,坡度,到路面材料,路基深度,全都有详细数据。

唐毅指出修路的目的在于繁荣商贸往来,便利百姓互通有无,以及传递信息,调动军队等等。

因此要秉持谁得利谁付费的原则,修路的花费要打入过路费之中,凡是使用新修成的道路,都要缴纳费用,期限为三十年,所得收入用来支付修路以及维护费用。

四类道路之中,直道收费归市舶司,官道收费归总督和巡抚衙门,大路收费归布政使和知府,乡道则是知县衙门和士绅按照出资比例分配。

一听说有费用可收,不少人都来了兴趣,他们再仔细一研究,更是血液沸腾,嗷嗷怪叫。

唐毅圈定出来的修路区域,几乎都是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物产丰饶的地方,而且几乎每个地方都存在运输难题。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东南的户口即便不算黑户,也比国处多了一倍以上,人口多,出产的商品多,需要的物资也多。而几乎所有道路都是国初留下的,近些年大明财政困难,根本无力整修道路。

地方的乡绅虽然有心,却力有未逮。

真如同唐毅设想的那样,这两万里道路势必会商旅云集,络绎不绝。不是一条道路,而是流动的金河!

过路费有得赚,沿途酒坊茶肆,客栈旅店,又是一笔收入。

人都说唐毅有点石成金的本事,现在一看果然不假,经过他这么分解下来,把本来不可能的任务变得不止可行,还充满了诱惑力。多少人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当然了,这么大的工程,不是唐毅写写文章就成的,最关键的还是总督衙门的态度。为了争取胡宗宪的支持,唐毅亲自赶到了杭州。

递上了拜帖,几乎不用等待,唐毅直接到了后花园,一座巨大的湖心亭出现在面前,胡宗宪穿着宽大凉爽的衣服,巍然端坐,在他的身侧站着那位胡公子胡柏奇,真正凉风通过水面吹来,带着荷花的淡雅,水汽的凉爽,吹在身上,别提多舒服了。

“呵呵,默林兄,你是真会选地方啊。”

胡宗宪笑得眯起了眼睛,“行之,快过来,刚杀的西瓜,你尝尝。”

成了东南总督是不一样,切西瓜都不说切,说杀,是够霸气的!

唐毅上了凉亭,抓起一块,脆沙瓤的西瓜,又在井水里拔了,还真凉快,啃了一块西瓜,暑气全消,浑身上下透着舒服。

唐毅随手把西瓜皮放在旁边,笑道:“默林兄,咱们开门见山,我是来化缘的,赏点银子吧。”

“行之,西瓜不错吧,再来一块。”胡宗宪看了看儿子,吩咐道:“回头告诉厨房,给你行之小叔多弄几个好菜,大老远的来了不容易,我要和他一醉方休。”

我缺你一顿酒啊!

唐毅翻了翻白眼,猛地一拍桌子,“胡汝贞,你别和我打马虎眼,五百万两银子,你是出也要出,不出也要出!”

“多少!”

胡宗宪吓得一哆嗦,连忙伸手去捂唐毅的嘴,“我的小祖宗,胡某人要是有这么多银子,你掐死我!”

“哼!”唐毅轻蔑一笑,“默林兄,水贼过河别用狗刨,你有多少家底儿,我一清二楚。别的不说,光是四大姓被干掉,落到了你手里的田产就不下五十万亩,按照市价估算,最少有八百到一千万两,这些钱都是从闽浙百姓,还有东南士绅手里搜刮的,拿出一半儿给我修路,顺理成章。”

来之前,唐毅早就做好了功课,四大姓被干掉,他们的家产流向了何处呢?除了表面上的金银细软,加起来有四五百万都上缴国库,交给嘉靖之外,更为值钱的就是他们积累的船队,店铺,还有多达百万亩的田地。

这些东西不少被其他的世家吞没,杨博也狠捞了一笔。

只是他们都比不上胡宗宪近水楼台,据唐毅所知,有二十几位胡宗宪的同乡徽商,吞了一半以上的家产,数额多达上千万银子。江湖规矩,见面分一半,唐毅觉得自己一点都不过分,简直太有良心了,都能戴红领巾了。

可是胡宗宪脑门的青筋都跳了起来,怒吼道:“唐行之,你怎么不去抢!是有些田产作坊不错,但是要变成银子,还要卖得出去才行,那么多的数量,你让我卖给谁?又让我怎么拿出五百万两?”

胡宗宪的唾沫星子喷了唐毅一脸,唐毅也怒了,“那你说能出多少?”

胡宗宪比划了一下手掌,唐毅脸顿时黑了。

“五十万两够干什么的?”

胡宗宪不吱声,胡柏奇仗着胆子说道:“唐大人,你会意错了,是五万两!”

打发要饭的啊!

唐毅气得昏倒,“胡汝贞,你别太过分了,我修路可不是为了自己,道路通了,调兵就容易了,还能减少各地驻军,剩下军饷。一句话,你到底帮不帮忙?”

胡宗宪叹了口气,“行之,这笔钱我要用来练兵,三年之内,增加十万精兵,两千艘战船,三年厉兵秣马,再和倭寇决一死战,扫荡东南,平定海疆,千古功业,一战成功!”

胡宗宪激动地涨红了脸,略带愧疚地说道:“行之,实在是无能为力,我怕是帮不了你。”

他拿着抗倭大业压人,唐毅被噎得无话可说,又觉得不对劲儿。

“默林兄,你不出钱,那为何又以总督府的名义刊发我的文章,你什么意思?”

胡宗宪憨厚一笑,“没什么意思,就是觉得行之文章写得好,想法也好。”

“想法好,你怎么不出钱?”

“我不是没钱吗!”胡宗宪把两手一摊,要多欠揍有多欠揍了。

唐毅从他得意的笑容中读出了别样的东西。

“好你个胡汝贞!故意刊发我的文章,又不出钱,你这是上房撤梯,你想看我的哈哈笑,你太不地道了!”

这回轮到唐毅给胡宗宪喷了一脸,胡总督不愧是第一封疆,比起唐毅的风度好多了,颇有些唾面自干的味道。

“行之,话说到了,我也不客气,你的修路大计是怎么回事,别以为我不清楚。”

唐毅心里咯噔一下,这家伙看出来了?他嘴上可不承认,凶狠狠道:“为国为民,问心无愧!”

“信你才怪!”胡宗宪一翻白眼,冷笑道:“你当我是傻瓜啊,大规模修路,还地方和衙门一起上,摆明了就是给那些士绅送好处。说句不客气的,我把五百万两都给了你,少说有二百万两要落到各地的衙门和士绅手里。你摆明了就是雨露均沾,买通东南,让大家伙都支持你的开海大计,我说的对还是不对?”

不愧是胡宗宪,一下子戳到了唐毅的痛处。

他冷笑道:“四大姓的家产虽然是不义之财,可是靠着修路的幌子,重新回到世家手里,我第一个不答应。好钢用在刀刃上,放在我手里,用来打倭寇,才是最好的选择。”

还真别说,唐毅被问住了,他不由得低下了头,可是下一秒果断抬了起来。

“我差点被你忽悠了,这些钱你都能用来抗倭吗?有多少要去上下打点,有多少要被层层贪墨,用在抗倭的银子连一半都不到,还不如留给我修路呢!”

这俩人是真不客气,互相揭老底儿,吵得面红耳赤,你拍桌子我跺脚,互不相让,跟两头急眼的公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