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岁月静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难得岁月静好-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瞒着他做了这样的决定。母亲被这样赶回娘家,也可以预期,就算明年表姐嫁过来,恐怕祖父很长时间也不会给她好脸。关键是到了如今,表姐能不能嫁过来,这真的是很难说了。。。。。。。

同样的。母亲今日受了这样的屈辱,回过头来,怕是又要给自己的媳妇关氏脸色看了。

兄弟两个说了一会话,其实也就是说说,于现实并不能有任何的改变。也就是兄弟说说话而已。

果不其然的,这件事情在袁家和吴家之间造成了不小的纷扰。

吴氏被赶回了娘家,吴家当然要给女儿出头。更何况这里头还有外甥女方瑾的亲事掺杂在里头。

吴氏的大哥带着大嫂白氏往来了袁家好几次。

吴家对袁家也不是没有怨怼的。当年吴家可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将金贵的嫡幼女嫁给袁家一个二十多岁的老光棍的。看重的也就是袁家是先皇亲卫出身,特别得皇帝的信任。袁家娶吴家的女儿,也是看中吴家书香仕宦人家。想要借着吴家改换门庭。

既然要借着吴家改换门庭,却为什么任由一个继室压了吴家女儿一头?

吴氏没有禀告公婆就推了皇室的亲事是不对,可是论理,她和国公爷才是袁恭的父母,他们才是决定儿子亲事的人,祖父母反倒是隔了一层。

关老夫人已经插手了长孙的亲事,难道次孙的还要插手吗?

而且,如果不是关老夫人将长孙抱走,又硬是给配了一个知州的女儿,将家里搅得如此混乱就全是道理了?翻起旧账来,袁家也不全然占理。吴家老太爷没了之后,家里是有些比当年不如了,可就是如此,才愈发不能让外嫁的闺女受了委屈。

更何况,他们对自家女孩儿的品性绝对有信心,这分明就是有人看不得袁家和吴家好,这才拿儿女亲事下了绊子。老太爷为此迁怒儿媳妇,实在是没有道理的事情。

隔了几日,老太爷也想通了。知道木已成舟,自己再发脾气也没用了。吴氏嫁过来二十多年了。你还能怎么样?爵位是长房的,这事国法也是家规,这个家势必是要交到大房手里的。你敲打完了吴氏,你还得把她给接回来。

不过好在他还占有优势,那就是吴家老太爷已经没了,吴家老太太在吴家祖籍养老,所以吴家来人,辈份上就比他矮了一截。

他虽然允许儿子将吴氏接回来,却还是将管家的权利直接交到了长孙媳妇关氏的手里。

他觉得关氏既是老夫人娘家的侄孙女,又是吴氏的儿媳妇。嫁过来也差不多三年了,让她当家,才能将这个家给平衡下来。免得面上不闹,私底下闹,阖家不宁。

关键的问题是,两家基本达成了默契,袁恭和方瑾的亲事本来就因为方瑾守孝,没有昭告天下,这事就当没发生过就是了。。。。。。

前后又闹了三五天,国公爷袁泰亲自从吴家将夫人接了回来,才算是将事情给抹平了过去了。

不过当初吴氏走的时候,方瑾是又惊又羞地跟着姨母回了吴家。这回吴氏回来,她却是没好意思跟着回来的。

她和袁恭本来翻过年就要成亲的,于理她是不合适住到袁家的。

只是因为她身上还有隔山的孝所以没有行事,所以打了个擦边球,现如今却是绝对不行的了。

她自己也觉得颜面上不大好过,想到那天来到家里那个瘦瘦小小,冷冷淡淡的明珠郡主看自己那种冷冰冰的目光,不由得心里就是不舒服了起来。

纵然是家里有舅舅舅母的安慰,姨母吴氏的允诺,还有袁恭让人偷偷送来的礼物信件倾诉心声,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莫名其妙的心慌心跳了起来。

她一边觉得冤枉,一边又隐隐觉得这是要大难临头了。

与此同时,袁恭的日子也十分的不好过。

袁恭因为这事,也是两边跑了好几天,一边安慰未婚妻和母亲,一边还要安抚气得要炸了肺的祖父。

他自小被送到外祖家,其实家里最心疼他的就是祖父,心疼他从小寄居别家,心疼他没爹娘疼。除了大哥是世子外,他的嗣夫也留下个云麾将军的爵位,按理说家里那个恩萌的爵位,老太太一心想留给三叔家,可祖父二话不说就给了自己。所以自己才能在鸾衣卫里那些人混到一起,而三弟袁山只能进禁卫军,也只能从旗手做起。

总而言之,这件事让袁恭心里也不好受,不过不论祖父和母亲那边的矛盾,他与表姐方瑾的情分却是真的。

他小的时候寄居在外祖家。表姐也没了亲娘寄居在外祖家,他们两个寄居的孩子的情分那是从小的。不论事情怎么变化,他与表姐成亲的心是定的,现如今只能期望祖父早早平息了怒气了。

因此这几天,他一边偷偷地给往吴家给表姐送信安抚,一边只在祖父跟前卖好求情,只可惜,祖父看到他就生气,直接就将他赶了出去。

他自己也觉得挺伤心的,祖父又不是不知道他和表姐要好的。他这个平素最得宠爱的孙子,他说卖就卖了吗?如今没能卖出去,他还生气了。

因此索性少在家里呆着,只与在鸾衣卫中的几个兄弟厮混。

这事出了之后,其实名声受损的绝不仅仅是张静安,方瑾其实更加倒霉。

她前头温温柔柔地跟着长辈招待着客人,表现得有多知礼优雅,现如今就被人认为有多两面三刀心胸狭隘,不然明珠郡主和袁家二少爷婚事都不成了,你还要踩人家一脚,真是抢了人家的夫家还要炫耀,太不要脸了。

如果袁家还肯让她进门也就算了。

可皇帝这一招实在是阴毒,没有明说,可是不说袁家怎么样,她舅舅就已经跟她舅母说了,要与她寻一个京外的亲事,远远地嫁到外地去。

她一下子就崩溃了,她明明什么都没干,怎么就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可她不敢跟吴家舅舅舅母争,她自幼丧母,被接到外祖家抚养,跟父亲情分本就薄淡,就靠着舅家过日子,因为她的事情,不仅影响了吴家几个表妹的亲事,还影响了吴家舅舅的仕途,她哪里还有资格去争辩?现如今到了这一步,舅家是靠不住了,她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了跟她青梅竹马一同长大的袁恭的身上了。

她与袁恭写信,告诉他舅舅要坏了两人的亲事,将她远嫁,以她对袁恭的了解。袁恭与旁人不同,袁恭是了解她的,袁恭是会为了她争上一争的。

袁恭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和几个朋友喝酒,顿时就将酒汁撒了一身。将将喝下去的酒瞬间就化作了头上的一头汗。

将事情前后又想了一遍,怎么也想不到,竟然会变成了这个样子。

他立刻策马赶去了吴家。

当着吴家舅舅表示,他绝对不会悔婚,这就回去说服祖父和父母。大不了,他求一个外任,和方瑾到外地去成婚就是了。

方瑾感动的热泪盈眶,心里只觉得有了袁恭,这辈子就有了依靠。吴家舅妈觉得袁恭与她太意气用事,绝不看好袁恭的决定,可是他们又觉得,如果袁恭能坚持娶了方瑾,那么针对吴家和方瑾品性的那些恶毒揣测就不攻自破了,不惧强权,方是清流本色。

可是吴家舅舅吴明权却更冷静,觉得他们这样的想法绝不可行。

袁恭这一份君子承诺那当然是好的,但是这孩子还是太天真,太单纯。这世上的事情哪里就这么黑白分明,是非明确的?尤其是这种乌糟事儿,你沾上就要倒霉。

张静安被人传了闲话,方瑾和袁家可能和这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可谁让袁恭和张静安议过亲?谁让方瑾行事不谨慎?谁让天子高高在上,谁让他不痛快了,他就能让谁也不痛快呢?

否定了袁恭天真的想法。就立刻勒令妻子赶紧给老家写信,给方瑾再寻一处合适的亲事。

方瑾万分绝望,如果在老家能寻到合适的亲事,她何至于寄居舅舅门下这么多年?她一切的寄望都放在了袁恭的身上。

她哭得几乎要晕倒。

于是袁恭回去就跟父母提起了自己的想法。

吴氏身体不好,因为这件事情犯了肝气病,病倒在床上,儿子能这么决定,却让她很是欣慰,可袁泰毕竟是做了国公的人,又是常在皇上身边走动的。他太了解宫里那帮刘家人的性格了,不论别的,如果这回你顺着他的意思,放弃了吴家这门婚事,那也就罢了,如果你没顺着他的意思来,那么以后再想得他的信任就很难了。他们和吴家不一样,他们这些勋贵世家,战时靠军功,平日里就靠皇帝的信任,没了信任。他们什么都不是。

可他又同情儿子,不好与儿子开口。

就只好将儿子推倒老公那里。当然不出意外的,老国公差点没一棍子打死袁恭,直接吼到,要是方瑾进门,他就没袁恭这个孙子。

他原本就不大喜欢吴氏,连带对吴氏的娘家外甥女也不大喜欢,如今又出了这样的事情。皇帝不追究他们对张静安的伤害就不错了,这个孙子居然还为了方瑾要去得罪皇帝?绝对不行!除非他死,不然方瑾绝不可以进门。

袁恭没有办法,如今风口浪尖地,只能琢磨着拖,先拖个一段时间,等风声过去了,他再和爷爷提,他寻摸个外任,然后跟方瑾到京外去。反正张静安既然如此得皇上爱重,到时候肯定再找了一门好亲事。到时候张静安嫁入高门,过上了好日子,以皇家的度量。不至于几年之后还计较这个事情吧。

可究竟要等几年,这就不好说了。

这还得说,袁恭又天真了,张静安如今名声不大好是一回事,要是张静安的亲事好找,玉太妃至于要将张静安托付给受过她恩惠却多年未曾交往的袁家吗?如果张静安嫁的不好怎么办?

两家的长辈们自然是同情这对可怜的孩儿,但是这件事情却并不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想的那么简单。

更何况张静安还不到十四岁,她大可以拖个两年,等风声过去了再议亲,可方瑾比袁恭还大半岁。马上就要二十了。

出了这样的大事,吴明权觉得实在是愧对过世的妹妹和远在任上的妹夫,方瑾毕竟只是他的外甥女,她的事情,还是必须要跟方瑾的父亲商议。

方瑾得知之后,更是惶恐。

她很了解她的父亲,说起来是刚直,其实就是性子孤冷自私,更何况身边还有继母和几个弟弟妹妹,她出了这样的事情,不用猜就知道,父亲绝对会立刻派人过来将她接到任上,远远找个人家嫁走,恐怕一辈子都回不了京城了。

她越想越是害怕,这就生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绝望。

她求袁恭现在就带她走,两个人出京即可成婚,只要木已成舟,皇帝还能非要他们分开不成?

方瑾带了自己的细软到他当值的宫门外头就这么等着他,且就不愿回吴家去了,简直吓掉了袁恭的魂。

虽然他不介意等着。可是私奔却是他没想过的。现如今私奔可不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涉及袁家,吴家,方家,一旦真私奔了,三家的长辈,还有下头的弟弟妹妹要如何自处?

他还是将方瑾给送回了吴家。

吴家人立刻就将方瑾给软禁了起来。

袁恭身边,也被放上了老太爷身边得力的家将,连出门玩耍喝酒都不让了,不错眼珠子弟盯着他办差。办完了就回家。尤其是不能往吴家那边去,更不许给吴家写信,和接吴家的信件了。大约不等吴家给方瑾订下亲事,就不能给他自由。

于是乎,非常奇妙的,虽然这一世,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可张静安还是搞砸了袁恭和方瑾的亲事。

而与此同时,她竟然也陷入了一个上一世未曾陷入的困局,不知该如何是好。

张静安的危机在于。如今皇帝缺人去和亲。

说起来皇帝当然不愿意把宗室的姑娘派去和亲。可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开国的时候先皇一?作气在西北用兵,愣是将鞑靼给赶到了漠西荒漠,又设立的关西四镇,算是基本上稳定了西北边陲。可是当年用兵太狠,而鞑靼这种游牧民族又偏偏是那种记吃不记打的,被打残了打散了,虽然对中原大地构不成大的威胁,可是每年青黄不接南下袭扰还是免不了。因此四镇设了,就不好撤,常驻四镇。耗费也不小不说,主要是让朝廷无暇旁顾,几十年过去了之后,别的地方就不免出些问题。

比方说东南的倭寇,西南不听话的土司,最要命的是辽东的瓦刺人。

说起来瓦刺人和鞑靼原本是一家,后来因为受不了朝廷的压力,和鞑靼分了家,可分了家却依旧本性难移,因为朝廷无暇东顾,就开始一日日坐大,越发嚣张了起来。原本分了好几部的,后来不知道怎么打来打去,倒是让其中一部给坐了大,如今在辽东时常生事,不断摩擦。其实就是希望朝廷能够与他封王,承认他们与朝鲜越南同例,认同他作为瓦刺共主对辽东的所属权利。

皇帝虽然不及先帝勇武,如今天下也不是那么太平,可是这点子尊严还是要的。

天朝上国之君,怎么可能随意裂土分封?因此只着内阁想办法与鞑靼人和瓦刺人扯皮谈判。先后派了十几波的使者出使辽东,分化离间那些辽东的大部族,可也产生了很多的麻烦。

比方说,现如今瓦刺在辽东最大一部称为胡图,胡图的可汗脱脱汗最近上书朝廷要求赐嫁公主通婚。

从朝廷来说,安抚脱脱汗的的好处太大,通婚之事是势必可行的。

可从宗室贵女的角度考虑,那么谁去通婚,那还不如立刻死了的好。

那瓦刺人粗蛮豪放,对待女人更如同牲畜财物一般。脱脱汗之所以能坐到大汗的位置上,就是因为在与兄弟争夺自己庶母的战争中大获全胜。而他以前的庶母如今正是他的十四个妃子之一,还与他生了三个儿子。

如此禽兽不如的人,如何能嫁?

偏生皇室子嗣单薄不说,皇室子先帝起,就不曾有公主活到成年,唯一的成年的还是张静安的母亲永嘉公主,可谁都知道,永嘉公主不是先皇亲生的,而是抱养的。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那些曾经为了这个嘀嘀咕咕的宗室也顾不上张静安的血缘问题了。

皇帝没有女儿,就要从宗室中选。

当年先皇起兵造反的时候,是被前朝屠了三族的,除了远在福建的靖江王之外,皇室其实早就没有了亲近的族人。只是开国的时候,皇帝觉得自己孤家寡人一样不好看,这才不知道从哪里将早几辈子的族谱翻出来,寻了一帮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