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26之崛起-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脸上的神色变换,蒋介石都看得一清二楚,心中不由苦笑,这些情况原本是不准备跟戴季陶、张群、宋子文、吴稚晖这些人讲清楚的,可是马上还要这些人出大力,不说清楚怕这些人不知道党国已到了何种艰辛的程度,做起事来不会全力以赴的和他共赴“国难”。可说了,又怕这些人有畏敌情绪。为了这件事,蒋介石可是难为了好几天,最后还是觉得必须说,而且还要说的他们心悦诚服,好放心大胆地协助他平定这场让他身心俱疲的叛乱。

蒋介石看着众人,笑说!”果夫说的办不是仓部,如果再算卜此削耳”总人数有五十多人

“五十多人!”众人不禁的抽了一口凉气。

蒋介石满不在乎地一摆手说:“这些人看似气势汹汹,其实他们不仅互相间矛盾重重,而且还都为了各自利益互相内斗,远不是铁板一块,要解决他们,在我蒋中正看来简直易如反掌

见戴季陶等人的精神并没有受他的情绪感染而稍稍放松下来,蒋介石心里不由苦叹一声,挥手示意陈果夫坐下,他决定不再让陈果夫报告介绍反蒋联军的情况,以免吓破一些人的“胆”。他要亲自来安慰这些心腹重臣的心。

蒋介石略微理了理思绪,淡定地对众人说:“先说阎锡山、冯玉小祥、李宗仁、张学良和宋文戈这几个反叛的主力的情况。”

“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这四个人的部队有将近力万

在众人一片吸气声中,蒋介石毫不在意地接着说:“阎锡山的晋佞军,不包括宋文戈的第四路军,有正规军出万人左右;冯玉祥的西北军残部大约也有这个数目。如果他们出兵武力对抗中央,他们绝不会不留下部队看家。阎锡山在晋、接、察、翼四省最少也要留下四万人,这样他出兵只能有力万左右。冯玉祥占据的青、宁、甘、陕四省,那里地广人稀,靠近四川,当地还有一些地方势力,冯玉祥不会不防。

虽然他不需要留下太多的部队,可最少也要4至万的部队。这样算来,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嫡系部队能和我们直接作战的只有的万。”

“李宗仁在去年被我们打败后,桂系早已今不如昔,虽然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到广西后大力扩军,现在也只有6、7万人左右,而他既要防备云南的龙云,又要戒备广东方面。他们所能出兵的数量最多也就4万人。”

“张学良的东北军虽然有四十多万,可是张学良的东北军我们可以完全不考虑

“完全不考虑?这怎么可能?”戴季陶一脸茫然地问。

蒋伞石微微一笑,转头对坐在一角闷不做声的戴笠说:“雨农,你给戴院长说说东北的事情。”

戴笠恭谨地站起身,这时他还仅仅是蒋介石侍从室调查通讯小组的组长,身份还远没有几年后那样尊贵,对在座的这些人他可一个都不敢得罪。

戴笠谨慎地向在座的这些大佬们点头后才说:“东北军看似一个以张学良为的整体,实则是分作三派,有以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为的元老派,这些人现在都在东北军身居高位;以韩麟春、姜登选、王树常、于珍为的士官派;当年以郭松龄、李景林、刘伟为的由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奉天陆军成学堂的学生组成的学生派

“在这几派中,元老派地位最高,但能力最差;士官派在东北军中多为高级幕僚,平时控制东北军中枢大权,战时则充当一线指挥,并无实际兵权;而学生派的人有张学良的支持,现在多为旅、团长,是实际控制部队的人。这三派间互相矛盾很大,对于是固守关外,还是参与关内纠葛,分歧极大。”

“现在的情况是,元老派们坚决反对出兵关内,主张闭关自守,安心展。由于这些人位高权重,张学良不能不重视他们的意见,现在对他们一直表示不会出兵;士官派则支持张学良出兵,其用意就是想要得到他们自己的展机会;而学生派支持两方的都有,不过这些人还是看张学良的决定行事,张学良最后不管是否出兵,这些人都会支持他的。据我掌握的情报,张学良是支持中央的,他很看重中央的大义名分。”

蒋介石挥手示意戴笠坐下,看着众人说:“由于东北军内派系互相牵制,张学良想要出兵支持阎锡山很难。只是张学良年轻气盛,很有做一番大事的心思,他自己还是很想出兵的。方才雨农说,张汉卿是支持中央的,这一点你们不要过于乐观

蒋介友有些不屑地说:“他张汉卿虽然支持中央,可不是一定支持我蒋中正的中央,如果阎锡山进了南京。他也会支持阎锡山的中央的

感谢飘渺。云书友的月票支持!,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比叭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百零一章中原大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二)

训介石慢慢地踱着步子。缓缓地说!不讨,东北的事怖侥……不要担心,张汉卿之所以支持中央政府,那是因为只有中央政府才可以给他显赫的权势地位。因此,对于如何争取张汉卿的支持,现在是我蒋中正有这个优势,至于怎么让张汉卿归心,我早有计划,这个以后再谈。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只要阎锡山和冯玉祥不在战场上占有明显优势,张汉卿就绝不会支持他,东北军的那些反对入关的元老们也不会同意他出兵。”

“所以,只要我们一天在战场上占有优势,哪怕是和这些新军阀打成平手对峙起来,张汉卿就一天不会支持阎锡山的。”

蒋介石对于张学良的分析合情入理,不仅是戴季陶、张群、宋子文、吴稚辉这几个文人们长出了一口气,就是何成俊、张治中这两个军人也频频点头。何应钦更是对蒋介石佩服的紧,他知道蒋介石至少在东北问题上已经让这些担心的人改变了态度,他自认为如果换做来说服这些人,是决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达到这个效果的。

蒋介石停住脚步,对吴铁城说:“铁城,你当年游说张汉卿易帜居功甚伟,和张汉卿建立了很好的个人感情。这次还要请你再去趟东北,你这个春节恐怕过不安稳了。”

吴铁城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当年游说张学良易帜这件事,正是由于他的反复劝说,才使东北重新明确在实际上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这也让既害怕北伐军进军东北刺激日本人,容易再次引起日本人像济南那样挑起事端;又害怕在华北的桂系因为进入东北而实力剧增;更害怕因为东北长期游离于丰央政府辖制之外,而让包藏祸心的人有机可乘的蒋介石长长出了一口气。吴铁城得意地站起身回答:“同事关党国安危的大事相比,铁城个人的春节是否过得好只是小事一桩,铁城绝无怨言,一切全凭委员长吩咐

蒋介石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我的意思是,虽然我判断张汉卿不会轻易倒向阎锡山一边,可也不能掉以轻心,过完初五你就去沈阳,最好和尊夫人一起去。因为我估计张汉卿不会轻易表态,你很可能要在东北呆很长一段日子。你此去东北,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住张汉卿,有情况随时电告我。一旦需要,我再派岳军去帮助你。



蒋介石又,丁嘱说:“我批给你一笔特别费,数目是一百万元,你可以随意支取,用处去向不用报我同意。记住,这笔钱不是让你收买张汉卿的,张汉卿富可敌国,这点小钱他是看不上眼的。这笔钱是给你的活动经费,你要尽力结交张汉卿身边的人,他的家人、副官、侍卫。甚至是他家里的佣人、厨子

见吴铁城有些茫然,蒋介石解释说:“你可不要小看这些小人物,这些人对别人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可对于张汉卿这个年轻气盛,念旧情,讲义气的人就不同了。你同这些人搞好关系,就可以掌握张汉卿和阎锡止派去的人的一切动向,甚至这些人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张汉卿出兵的存度

吴铁城满口答应,他很了解张学良。对于蒋介石对张学良的看法。吴铁城深以为然,不由暗暗佩服蒋介石。

蒋介石转身对众人又说:“方才,我们说完了阎锡山、冯玉祥、李等仁,还有张汉卿的情况,现在我再说宋文戈

一提到宋哲武,在场的众人都提起了精神。这倒不是这些人没见过世面,只是这介。后起之秀现在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一战歼灭数万苏军,最可贵也最让国人兴奋和称颂的是收回了外蒙。现在这个手握重兵的英雄竟然不可思议地倒向了军阀阎锡山一边,这不能不让他们担心。

“宋文戈和张汉卿一样,也有四十来万人,只不过第四路军的战斗力要比东北军更强,而且主要将领也和宋哲武更亲密,虽然从去年开始陆续有桂系的陶蓉、李思炽,还有一个李瑞芳;西北军的李文田、赵凤武;还有东北军的韩光弟、梁忠甲等高级将领加入了他的部队,但这些人看来都很感激宋文戈。”

蒋介石微微抿了抿嘴唇,有些感慨地说:“这个宋文戈年纪轻轻,可是用人很老道,心胸也很开阔,气度极大。这些后加入第四路军的人无一不受到他的重用,尤其是那个山地师师长李瑞芳,在桂系时仅仅是一个营长,可到了第四路军,短短一年多竟然被提拔为师长这个李瑞芳又怎么不会对他宋文戈感激涕零”。

何应钦有些担忧地说:“文戈到底是年轻,做事还有些轻率。即使这些人会对他心存感激,若是才能不足,他早晚还是要吃大亏的。在这些人中,除了陶蓉和李思炽堪当大任。其他几人都是西北军和东北军中的旅长,才能并不是很出众。否则他们在原来的部队里也早就会冒出来的。”

蒋介石看了何应钦

摇摇头说:“敬之此言差矣。每个人仅仅有才能还刀凰们出人头地,他还要有机遇才会出露头角,只有他遇到了机遇,并且很好地挥表现,他才会被众人认同。即使一个绝世大才,如果没有机遇,他也只会被人看作是一个很一般的人。这次宋文戈给了他们机遇,这就要看他们怎样挥了。我研究过这几个人的资料,宋文戈很有眼光,如果他们是我的部下,我也会提拔他们的。”

“曾文正公长于鉴人、识人。仅凭对一个人的观感就能判定此人的长短优劣,文正公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气质、精神风貌,就可以凭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与抉择。有些人他只要见过一面,基本就能断定此人能够干什么,能不能重用等等。识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能力不重学历,重素质不重资质。比如李鸿章初得文正公赏识时只是一个秀才。”

蒋介石扫了众人一眼,走到他的桌案前,用手轻拍案上的《曾文正公全集》说:“中正对文正公极是推崇,平生独服此公。他以并不绝的资质,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实为中兴第一名臣。他一生提拔重用了无数后来的名臣忠头之士,他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忠义血性;二是缄默朴实;三是坚韧耐劳。有此一条即是可用之人。文戈用人。深得文正公鉴人之精髓啊!”

接着蒋介石又不无惋惜地说:“就说我们中央军里,那些黄埔生里就有很多堪当大任的人才,只是由于资历的原因,他们现在升迁最快的也就属胡宗南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我们的“人才。太多了。你可以看看投到**那边去的黄埔生,蒋先云、陈床、周士第、蔡申熙、赵自选等人早在黄埔时就是著名人物,就不去说了,现在江西跟随朱毛的四期**是他们的主力纵队司令,还有在鄂豫皖做赤匪副军长的一期徐向前。

一提到徐向前,蒋介石脸上就阵阵热,不由想起当年在黄埔他考察人才时,因为徐向前生性腼腆,不爱说话,他问一句徐向前答一句,没有更多的话,加上徐向前一口山西口音,使他听起来很费劲,又见徐向前的背不直,人长得也不太“威武”所以没有多谈,就让他走了。待徐向前离开办公室后,他对属下连声说:“不可用也。”

可就是这叮,让他看走了眼的徐向前,目前在鄂豫皖竟然闹得风生水起,几次围剿的部队可以说都败在他的这个学生手里。这让一向以为自己观人术有大成的他很是有些自责。其实蒋介石在创办黄埔军校的时期,在鉴人识人上就很有心得,比如对于身为**的蒋先云就极是爱慕,4口后曾经给受到党内责难的蒋先云开出条件,只要蒋先云肯跟他,马上就委任其为师长。那时候,黄埔的学生官职最大的也只是团长。此外还有身材矮其貌不扬的陈诚,以及还有同样身材矮而且性格倔强好胜的胡宗南都是他在黄埔时留意的人才,现在已经是他在中央军里最得力的爱将了。

蒋介石感觉到话题有些扯远了,抛开这个让他烦恼的话题,继续说:“那副漫画画的没错,宋文戈确是一位很爱国的将领,你们知道吗?自从他派魏广惠收复外蒙后,宋文戈就一刻没停地向外蒙大量运送武器弹药,以及粮食药品。此外他还在天津采购或进口了大量的钢筋和水泥,这些都被他源源不断的先由平绥线运到张家口,再用他自己的汽车把这些物资千里迢迢的运往外蒙,这些水泥钢筋都被他用来修造工事和防御设施。而这一切的费用都是他自己出的钱,他从没有跟中央开过口。”

何应钦一直认为宋哲武绝不会心甘情愿地做出投靠阎锡山的傻事来,很想跟蒋介石建言去把宋哲武拉回来,只是每次一提到宋哲武,蒋介石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这也让何应钦感觉这其中有蹊跷,所以也就不再提了。不过,这咋,时候他还是想为宋哲武这个让他很喜欢的年轻人说几句好话。

“正如委员长所说,文戈的确是一个很爱国的军人,有如此大功,如果换做其他人,早就会以民族英雄的身份自居,开口向中央要粮要款,甚至会中饱私囊,哪有还倒向外掏自家腰包的。”

张治中也适时插话说:“何总长说的对,我和文戈接触虽然很短,可我能感觉得到他是一个很正直的优秀军人,他不仅不爱钱,甚至也不强求官位,如果可能,委员长还是要拉他一把。”

张治中的话让蒋介石的心里不由猛地一沉,“不爱钱,甚至也不强求官位”的人,要用什么才能打动他地心呢?

既引书友竟然一次投给深蓝3张月票,这让深蓝感激涕零,深蓝给书友鞠躬致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