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中途,月见突然说如此饮酒缺少兴致,便要以舞助兴,长公主也允诺。而太子似乎对她的举动颇感意外,更像是发现猎物一般直勾勾的盯着她,目光也随着她的动作游弋。
月见踏着乐点,扭着楚楚纤腰,举手投足婉转柔媚,明净中带着一丝张扬的魅惑,引得太子停杯注视。突然她一个翻身,竟然重心不稳,差一点就扑倒在太子的案桌面前,哪知太子从旁跃出,一把勾住她的细腰,这才使她免遭落地。
月见对上他热烈的目光,脸上一红,羞涩地说道:“谢谢太子!”
太子邪魅一笑:“美人小心。”
清漪看着两人暧昧的动作,看来月见今晚的目标是太子。只不知她能否过得了苏皇后那一关。
宴会散后,众人都各自打盗回府。秦王要求亲自送上官燕回府;在清漪的建议下,白玉也送了芊芊回驿站。太子、四皇子还有蕊公主也一起回了皇宫。清漪因为长公主的挽留,便留宿长公主府。
两旁的绢灯映照着曲折的回廊上,清漪送南宫玦出府,二人只是静静地走着谁也没说话。他们宽大的衣袖不时绞在一起,后来,南宫玦终于忍不住伸出手握住那双惦念已久的柔荑,只是在宽大衣袖的遮掩的下,外人根本看不出来。
南宫玦沉着嗓子问道:“在宫里还好吗?”
清漪点点头,因为交握的手而感到踏实,“郝伯、陆吉还有伯父他们都好了吗?”南宫玦“嗯”了一声,两人又是一阵沉默。直到府门口,南宫玦要上马车时,她才又问道:“你……好不好?”
南宫玦看着她担忧的眼神,笑了笑,“你说呢?”他不自觉地伸手拂了拂她耳边落下的鬓发,道:“进去吧。”
清漪心中虽有猜测,但还是问出心里的疑惑:“为何要做太史令的义子?”
南宫令收回正欲踏上马车的右脚,回过身,感慨道:“我怎么能忍心看着你一个人深陷囹圄而不管不顾。”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你的身份……”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清漪知道他有他的打算,她只是想确定他的选择,这样起码她知道在宫里如何响应他。于是她问道:“是秦王么?”
南宫玦点点头,“不要担心我,你只需要保护好你自己就行。”
……………………
长公主坐在妆台,一边听清漪汇报宫里的事。
“姑姑,如果那蛛蛊真是苏皇后下的,那么那日害姑姑的人是皇后而不是皇上?”
“他们夫妻俩本就是一丘之貉。”
清漪一边替她拆除发髻,一边问道:“姑姑可曾听说过‘染儿’?”
长公主想了想摇摇头,“怎么了?”
“没什么。”清漪想既然长公主也不知,还是等问清楚了再告诉她。
长公主从镜中看她若有所思的样子,又道:“你跟那个南宫玦认识?”
清漪没想到长公主会有此一问,只道:“是,我在建邺住的房子便是租的他的。”
“哦,原来如此。不过可惜了那样的才华却只是个商人。”
第二天一大早,清漪准备回宫,便听有人来长公主府报告说昨天晚上东平侯府的二夫人殁了。长公主和清漪听到这个消息皆是无比震惊,清漪首先想到的是白玉怎么样了。随后,长公主派人随清漪去了东平侯府看看情况。
清漪来到东平侯府时,并没有想象中到处一片哭泣的声音。她跟着小厮来到二夫人住的院落,院落外站了一群人,看见清漪来了,神色各异。院落中间的房门大开着,里面出还传出白玉的斥责之声。她走进屋里,东平侯正从屋里走出,失魂落魄而又自责。
白玉跪在床边前,拉着二夫人的手,喃喃自语。清漪缓缓地走过去,床上的人已经没有了生气。前不久这位二夫人还让白玉给太后带了一盒血燕,可前后不过三日,真是人死如灯灭。她俯下身子,从身后揽住他,感觉他的身子在不停颤抖。
一路上听小厮说,昨夜白玉从长公主府回来后,便来看望自己的娘亲,哪知他一进屋,便见二夫人倒在地上,已是没了气息。府里人知道后都赶了过来,但白玉却将他们都赶出了门,包括大夫人和东平侯,这是有史以来白玉第一次对大夫人和东平侯不敬。
“白玉。”
白玉听见清漪的叫喊,回过些许神,他掰开她的手,将她拉到床前,静静道:“娘亲一直都想看看你。”清漪看他面无表情的模样,心都揪在一起,说不出任何安慰的话语,只是陪他跪着。
突然白玉又开口,声音依旧平静无波,“在我很小的时候,娘亲就告诉我勿与人争,在我们脑海中的应该是我们最为珍惜的东西,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算计别人,所以她不与人争,我不与人争,所以大娘的刁难她忍了,所以大哥的欺压我也忍了。可是树欲静风不止,她不过是感念太后对我的照顾送了一盒血燕,却不想被人认为有意图谋世子之位而丧了性命。而我竟是连娘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我看到娘亲时,她倒在地上,面色痛苦,死不瞑目,直到我握住她的手,叫了声‘娘亲’,她才合上双目。”
原来是这样,一盒血燕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清漪握住白玉的手,她感受到他眼中浓浓的恨意,她明白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白玉,好好活着,只有这样伯母在天上才能安心。”
“在这侯门贵族中如果不争便连自己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白玉紧紧握住清漪的手,似乎用尽全身的力气,如誓言一般道:“娘亲,孩儿一定会让你进慕容家的祖坟!”
自古以来,只有正妻才能入祖坟,清漪听着这句话,此刻的白玉再不是以前那个习惯忍受的白玉。恨可以改变一个人!
第一百二十四章 染儿
更新时间2013102 22:20:07 字数:3711
直到傍晚,清漪才离开东平侯府。二夫人的丧礼办得并不隆重,一来是她在府里的地位低微;二来二夫人不喜与人争,喜欢简单的生活。清漪再次来吊唁的时候,白玉跪在二夫人的灵堂前,没有丝毫悲哀的神色,芊芊在他身边已经守了一天一夜。宁乐王和宁乐王妃韩氏知道这时候劝她离开,她一定不会走,便干脆将她留在建邺,并让清漪帮忙照看她。
“芊芊,白玉怎么样了?”清漪看着芊芊一脸难过的表情,那模样竟是比白玉还要难看。
“宁儿姐姐,白玉哥哥怎么这样可怜。他都不吃不喝守了一天一夜。”芊芊一开口,眼泪就流了出来。
“那你呢?”
“我……我……”
“若是你也跟着倒了,那还有谁来关心他呢?”
清漪让仆人从厨房里弄了些食物,一番劝诫之后,白玉总算起身。他看着桌旁的芊芊,知道这个姑娘一直守在她身边,他心里感激,嘴上却道:“吃完饭你就走吧,我不需要你在这陪我。”
这话如刺一般扎入芊芊的心里,她眼中的泪瞬间又要落下来。忍着泪往嘴里扒着饭,把白玉的话全然不当一回事。白玉最后拿她没办法,只得由着她。
清漪走的时候白玉依旧跪在灵堂前,送她出府的人是芊芊。看着一脸落寞的芊芊,她拥抱她,道了句“辛苦你了,芊芊。”
行公主册封礼仪的那天,天下着蒙蒙细雨,整个建邺城被迷雾笼罩,有些寒冷凄清,清漪那一身紫红色庄重大气的朝服走在大理石制的台阶上格外显眼。她站在明和殿正殿中央接受周皇的敕封,受金印紫绶,并被昭告天下,从此世上人便知楚王之女仍然存活于世,还被封为华宁公主。
刚回长明殿,身上的朝服还来不及换下,太后那边便来了人,清漪匆匆忙忙换了衣裳,便赶到了长信宫。没想到今日皇后娘娘和蕊公主也来了,还有惠妃娘娘也在,不过惠妃身边跟着的不是她的宫女却是上官燕。今日是什么好日子,这么多人都齐聚一堂?
太后一见清漪便是笑眯眯地招手,道:“宁儿,快过来。”
清漪走过去给太后和皇后娘娘问安。
太后拉过她的手,开口便问道:“那日桃花会怎么样了?听芊芊说,那日来了不少青年才俊。”
皇后似乎也在等她的答话,清漪想该是蕊公主已经提前给她们说过桃花会的事了,现在又来问她,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她只是实话实说道:“那日倒是有几个出众的。”
太后眉头上挑,“哦,是吗?”
“除了东平侯府的二公子,太史令新收的义子南宫玦论样貌才华均是不差,不过却是一介商人出生。”
蕊公主一听清漪如此说,忙道:“母后,皇奶奶,你们看吧,连宁儿都这么说,蕊儿可没骗人。”
皇后笑道:“哦,既然如此,那改日便召他进宫里瞧瞧。”
清漪听罢心里一惊,莫不是蕊公主相中了南宫玦要招他做驸马?她想这蕊公主移情别念也太快了。
太后似乎捕捉到她神情上的细微变化,问道:“宁儿可是也有中意的人?”
清漪只摇摇头,难不成她也要说看上了南宫玦,二女争一夫,只怕南宫玦会更加引起皇上和皇后的注意。她最怕他的身份被人知晓,她想现在能不将他与皇宫扯在一起就尽量不要。
从长信宫出来后,清漪故意放慢脚步,落到面后,等着惠妃走上前来。
“听说惠妃娘娘这几日总是犯困,晚上却睡不着,恰巧宁儿懂一些医术,不如去您屋里头帮您瞧瞧。”
惠妃娘娘看着清漪含笑的眼眸,愣了一下随即回笑道:“那就麻烦华宁公主了。”
于是清漪跟着到了惠妃住的永延殿。
惠妃有些幽怨,“这春季人就是容易犯困,白天瞌睡连连,睡得时间长了吧头昏脑涨、手脚无力、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到了晚上就睡不着。”
“我懂些针灸之术,不妨给娘娘试一试。”
惠妃点点头,挥退一旁的宫女,锦云和巧娘也守在门外,屋里只留下上官燕。听说惠妃娘娘是御史大夫上官大人的表妹,这样一想秦王若是与上官燕有什么关系也不奇怪,上官燕会出现在宫里就更加不足为奇了。
惠妃也不转弯抹角,直接道:“华宁公主有什么事?”
清漪也直言:“敢问娘娘可有听过‘染儿’这个人?”
一听“染儿”两个字,惠妃刚到嘴边的茶就这样顿住,不小心烫到了舌头,她一晃手,茶水洒落一地。她似乎很不悦,“谁跟你提的这个人?”
“是丽妃娘娘,皇上临幸丽妃那晚口里一直喊的是‘染儿’。”
惠妃却更是激动,她将茶水置于桌上,脸色极其难看。清漪不知道为何惠妃会有这种举动,只道:“宁儿有些好奇,丽妃娘娘跟娘娘您长得很像,宁儿一直以为是皇上惦念您的缘故,更甚至想过‘染儿’是惠妃娘娘的小名。”
惠妃神情痛苦,半晌才挤出几个字,“染儿是我姐姐。”
如此结果清漪好奇不已,却又是合情合理,姐妹长得像很正常。一旁的上官燕似乎早已知晓并不惊讶,她替惠妃和清漪又重新倒满茶,道:“染姑姑和琴姑姑(惠妃的小名)是双生姐妹,染姑姑是以前三皇子明媒正娶的侧妃。”
清漪更加惊讶,三皇子?那不是当今皇上?
惠妃平复心绪,说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和姐姐是吴州牧惠施之女,因为父亲受冤被流放,我和姐姐也被充入掖庭,我们的命运因此改变。在高高的宫墙围起的掖庭里,充斥着令人作呕的骚臭味,那里的人每天蓬头垢面,穿着破烂的衣服干着粗重的活计。我和姐姐被派去替粗使的太监洗衣,那时每天送来的衣服堆积如山,我和姐姐经常洗到半夜也都洗不完,干不完活不但没有馊饭吃,还要受管事嬷嬷的责罚。姐姐经常护着我,所以挨了很多处罚。
掖庭里命如草芥,每天都有人消失,也有新的进来。一开始都会吵吵闹闹,再后来便都麻木了。我们每天靠着几口馊饭维生,晚上的时候因为没有房间,抱了干草就睡,浑身作祟的虱子也得忍着。这样一过就是三年,我和姐姐已是初长成的少女。掖庭里嬷嬷开始对我们打起心思,收了那些低贱的修缮工人的钱,便要把我和姐姐供那些人玩乐。
那天黑夜,姐姐不从,嬷嬷拿起鞭子就抽到她身上,还拿我做威胁,姐姐无法,便被嬷嬷拖走。看着那些淫亵的眼神,姐姐心里充满厌恶,她用计将一名工人单独诱惑到一处,拿起地上尖利的木棍就刺向那名工人的后背。后来她不停跑,那群人在不停的追,她绝望之际却是撞上当时的三皇子,那一刻她像是找到救命的稻草一般,死死抓住三皇子的衣角向他求救,也许是因为三皇子的生母曾经也是宫女的缘故,总之他对姐姐伸出了援手。
这件事以后,我和姐姐因祸得福,从掖庭里出来,做了三皇子的宫女。姐姐聪明伶俐,深得三皇子的喜爱,后来竟有意纳姐姐为妃,可我们都是罪臣之女,皇后一定不会同意。直到后来父亲冤屈被洗刷,在三皇子的力争之下,皇后这才勉强同意三皇子纳姐姐为侧妃。
我们以为从此以后日子便会一片太平,却没想到这时的太子妃刚旦麟儿不久,就双双遭人暗害,有人称亲眼看见姐姐与太子妃起了争执,将太子妃和小皇孙推入蓬莱池。不管姐姐怎么辩解都没用,因为那天她确实在蓬莱池边遇见了太子妃和小皇孙。三皇子跪在宣和殿外三天三夜向皇上求情,但最终姐姐还是没能逃脱一死。
姐姐死后,三皇子变得郁郁寡欢,直到遇到盐商之女的苏皇后,纳为妾。不久,三皇子封为吴王,前往吴州,十年之后,皇室内乱,他平息叛乱有功被立为新太子,居东宫,先帝驾崩后,他便继承了大统。”
“那惠娘娘呢?”
“我一直跟在三皇子身边,他答应过姐姐无论如何都要保我周全,所以给了我尊贵的地位,封我为侧妃。他经常盯着我一瞬不瞬,可我知道他是通过我在看姐姐。”
从未想过惠妃娘娘会有那一段如此不堪的记忆,也从未想过原来周皇也是一个痴情的人,染儿是他第一个喜欢的人吧,所以他才会念念不忘。
惠妃娘娘神色悲伤,“如果没有姐姐,我怕是早死在那肮脏不堪的掖庭里了。”
上官燕从身后揽住她的肩膀,“琴姑姑,事情都已经过去了。”
事情过去了,可那里留下的阴影却是如何也抹不去的。即便知晓了染儿又能怎么样?惠妃娘娘对于染儿死后的事情提得甚少。那十年里吴王到底又做了些什么?染儿一死,他又另结新欢,既是痴情,又怎能如此安心纳妾。清漪还想再问些什么,但看惠妃娘娘疲倦悲伤的神色,便就此打住。
“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