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阿继并不意外,既然王腾选了这个地方,自然不会不留后手。而水路正是此时的最佳选择,自己和王腾想到一处也并不奇怪。
“娘娘,事不宜迟我们动身吧!”
柳阿继点头,抱着陈铭领着姬如和巧蓉,跟在王腾的人身后变出了门。不出柳阿继所料,太子派了驻扎在附近的军队,王腾的人根本就寡不敌众,一直连连败退。
幸而王腾早就在这宅子里挖了地道,王腾的手下折了几个以后,柳阿继等人才算顺利逃了出去。只是太子派来的人自然也不是傻子,早有人埋伏在河边暗算,王腾的人到了最后只活下了两人,不得已拦住人马最后剩下的两人喊道:“娘娘,您快跑!”
不用人,说柳阿继早带着巧蓉和姬如往旁边的林子里跑去,哪怕腿上有伤这两年又一直被娇养着,柳阿继毕竟是农家女儿跑起来并不算慢。仗着身型比男子小,追兵举着火把她们却在暗处,三人一直在和追兵绕弯子。
只是那些追兵知道她们要往河边跑,一直有人把路堵死,她们便一直跑不出去。这么下去迟早会被捉住!柳阿继一边跑一边咬破了嘴唇,却还是想不出办法来。
“姐姐,你保重!”
跑到一半姬如却突然拉着巧蓉往另一个方向跑了过去,没等柳阿继回过神来两个人就跑的不见了踪影,柳阿继愣在原地突然听巧蓉高声喊道:“娘娘,我们往这边跑!”
柳阿继立刻反应过来,巧蓉喊得不是自己而是姬如!
姬如和巧蓉要替自己引开追兵!
正如柳阿继所想,今天上午趁着柳阿继没注意,姬如早就同巧蓉商量好了。如果万一她们真的被逼到绝境,就由姬如扮成柳阿继,巧蓉配合她一起引开追兵。
扔下姬如自己跑?柳阿继做不到!她抬步便要追过去,不许姬如做傻事,无论如何她都不能留姬如一个人!
可正在此时,就听有追兵喊道:“快过来,人在这边!”
“抓住了!”
“不对,小的不在!继续搜查!快,快!”
姬如她们已经被捉到了!
“姨娘。”柳阿继认证恍惚着,却突然听到陈铭的声音,陈铭抬起身子用袖子给柳阿继擦眼泪,柳阿继这才知道,她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哭了出来。
姬如……
柳阿继咬着牙,像是怕陈铭也突然消失一样抱紧了他,柳阿继向前跑去。
她不能浪费姬如用性命替她换来的机会!就算能,她也不忍心带着陈铭,让他陪她一起去寻死!
“抱紧姨娘,千万不要松手!”守在前面的追兵被姬如引了过去,柳阿继跑到河边看向四周却没有船只,便对陈铭说道。
黑暗里看见陈铭点了头,柳阿继毫不犹豫的跳到了冰冷的河水里。
作者有话要说: 双更~Y(^_^)Y
☆、第四十三章母女
陈国,禄山二十五年五月,帝弊。
转月太子登基,改年号抚安,帝称抚顺帝,为抚安初年。
抚顺帝登基第二日,身在塞外却权倾朝野的陈王陈禄起兵造反,称抚安帝谋朝篡位杀害先帝。
抚安初年六月十五,日头刚刚升起便有一对母女翻过山头,踏着朝阳来到李家沟。走在前面的母亲一身粗布衣瘦得只剩一副皮包骨,被她牵在手里的花衫女娃娃却被照顾的很好,满脸灰尘的小脸上只露出一双好看的眼睛。
女子领着孩子进了村,村里的男人天亮前已经下了地,这个时候村里只剩几个年纪大的女人和孩子,女子找了一户人家敲门讨水喝。
这李家沟地处偏僻,却人人安居乐业一派和乐,开门的人是个四十余岁的大娘,开了门看到是陌生人先是一愣,缓过神来就连忙进屋给那女子取了水。
这陌生的女子看着太瘦太虚弱了,像是风一刮就能飘走一样,倒水的时候大娘顺手从灶台拿了张饼,走到门外一起递给了那女子。
那女子先是道了谢,便弯腰去喂孩子,那女娃娃还不满十岁的样子,许是也口渴得急了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等孩子喝完水,女子便把饼递给她,看着她一口口吃了下去,才把碗里剩下的水喝了。
女子还了碗,再次道谢便牵着孩子要走。
女子刚走不远,那大娘跺了跺脚追了上去。
“你们是要赶路么?是要去哪里?”
那女子迷茫的看了看大娘,牵着孩子呆在原地,等得大娘急了才说:“我们是逃难出来的,不知要去哪里,只想寻个容身之所。敢问大娘可知道这村里有没有荒宅,村子里的人可能许我母女在这休息两天?”
女子自称夫家姓柳,家住东洲肇昭,夫君被招入伍,家乡却接连遭大难,便独身带着女儿逃难到此。
又聊了几句大娘总算下了决心,想收留这母女在村子里面。也是这女子幸运正巧敲了这家的门,这大娘夫家和村子里大部分人一样都姓李,却是这个村子的村长,而这十里八乡哪个不知道这李大娘一向最是心善。
说干就干李大娘一连敲了几户人家的门,把女子的事情说了,又找了几个青年,简单修整了村里一处荒废的草屋,算是收留了这母女。
出嫁随夫,李大娘便叫那女子柳娘子,同她说:“这屋子暂时住着,我看这茅草遮不了雨,等我家那口子下地回来,我在同他说让他多叫几个人过来帮忙。”
那柳娘子一副怯怯地样子,连说不敢麻烦,又在众人眼前打开背在背后的包袱,在里面翻扯了半天才凑出十几个铜钱递给了李大娘。
“多谢诸位好心,我眼下只有这些钱,便当劳烦诸位的谢礼了。”说着,瘦弱的女子流下了眼泪,看起来好不可怜,她有道:“多谢大家好心,我们母女这一路行来数百里路,只有诸位相亲好心收留了我们。”
李大娘心软,见这柳娘子这般也跟着一起掉泪了,连说:“不用的,不用的,以后带着姑娘好好在我们过日子吧,只要你吃得了辛苦,一定能拉扯大你这姑娘。”说完她又扫了一眼正在帮忙的青年,扯着嗓子问道:“你们能拿着钱么?”
“大娘你这说得哪里话?这娘俩这么可怜,我们怎么会拿她那点盘缠!”村子里的小伙子听了李大娘的话都尴尬了起来,最后还是一个胳膊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的小伙子开口说道。
“自然不能,娘子不用客气,以后就是一个村子的人了!”有人开了口,便立刻有跟着看热闹的妇人附和道。
“多谢各位大恩大德。”那柳娘子止不住眼泪,砰地一声跪在了地上,给村里人接连磕了三个响头。女人带着的孩子似乎是个哑巴,一直没有出声说话,看到她娘跪下磕头便也跪在一边给众人磕头。
“可怜见的啊!”
看着母女架势连忙又人把这娘俩拉了起来,那女娃一看便是个怕生的,刚有人要碰她她就直往她娘怀里钻。
简单的把草屋修理好了,李大娘便让那柳娘子领着孩子先进去休息,说是等中午会过来叫娘俩一起吃午饭。
柳娘子不厌其烦地又道了谢,才抱着孩子进了屋,草房里只摆了一张草床,一张破破烂烂的桌子和两张同样破破烂烂的椅子,门口灶台上的铁锅也早已锈迹斑斑锅底还漏了一个大洞。
刚一进屋柳娘子抹掉了脸上的泪痕,再也不见可怜巴巴的样子,她挺起脊背虽然还是瘦弱不堪,却怎么也不像一个逃难的农家女子。
“还饿么?”抱着孩子坐到了铺满稻草的床上,柳娘子不嫌脏地亲了亲孩子满是灰尘的小小脸。
从自己的怀里取出了刚才剩下的大饼,孩子把饼递给她娘亲,见她娘亲不动她又把饼往前推了推,放到她娘嘴边。
“娘不吃,你乖,娘不饿你自己吃。”柳娘子把饼又推回孩子嘴边。
娘俩推了半天,柳阿娘子才吃了几口,便说自己吃饱了说什么也不肯再吃。
那孩子眼睛一转,把手伸到怀里摸出一锭银子,眼巴巴的看着柳娘子,好像在说你放心吃吧我有银子!
柳娘子急忙把银子塞回孩子口袋,压低声音说:“娘不是和你说过么?进了村子就不能再用银子了!”
知道自己做错了,那孩子就可怜巴巴的看着柳娘子,柳娘子哪里忍心看他这副模样?又心肝宝贝的哄了起来。
柳娘子深知财不露白的道理,当初她先把身上的银票都分散着藏在各处,又在一个镇上趁着夜色赶在商行要打烊之前,兑现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却只拿了十两,剩下的都留给了当时店里唯一的活计。
离开城镇以后到了乡下,她更是连银子都不敢用,只用些在城镇收到的铜板,钱财与她们母子是救命稻草,也是剔骨钢刀。
柳娘子说了谎,这并不是第一个收留她们母子的村子,只是这一路上哪怕她们从未亮出钱银,却因为是孤儿寡母不知引了多少是非,每次发现事情稍有不对之处,她便提前带着孩子连夜跑了。
就连这李家沟的李大娘也并非巧合,她早早便在附近的村落偶然听到过这李大娘的善举,暗中打探了清楚才直接上门的。
把剩下的大饼有喂了孩子吃下,柳娘子躺到稻草里,又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怀里哄着她入睡。
休息到中午李大娘如约而至,领着柳娘子母女去了自己家吃午饭,为的却是和中午回来吃饭的丈夫,一起商量怎么安置这母女。
刚一回到家见丈夫还没回来,柳大娘便把家里的媳妇和小儿子一一介绍了,又打了一盆水给柳娘子母女二人洗脸。
“快洗洗吧,娘子还好,女娃娃都变成小泥猴了。”李大娘放下水盆招呼道。
柳娘子也不再推辞,先给孩子洗了脸又洗了手,自己又就着孩子剩下的水洗了洗。
“好俊的孩子!”看到洗过了的女娃,李大娘忍不住出口赞道。
李大娘家的小儿子更是一直围着女娃娃打量,好奇得不得了。
那柳娘子的女儿洗了脸,露出一张白净的小脸,剑眉圆眼虽有些男孩子气却可爱得像个团子。被李大娘一直盯着瞧着看,她窘得一直低着头恨不得把脸埋到胸口,这才像个羞涩的小姑娘。
“随她爹了。”柳娘子笑了笑,说道。
提到孩子他爹,李大娘怕柳娘子想起来伤心,连忙转移了话题把这对母女引到饭桌。几人刚落座正巧李大娘的丈夫和儿子就下地回来了,李大娘连忙介绍了柳娘子母女,又把二人的事情学了一遍。
柳大娘的丈夫也不意外自己的婆娘又做了这种事情,招呼柳阿继叫他李大叔就好,众人围坐好一起吃了饭。
吃完饭以后李大叔才又问了一遍柳阿继的情况,听她说自己的夫家原是镇上的教书先生,她也识字便拍板说问过乡亲以后,看看有没有人家的孩子愿意跟她学字,乡亲们愿意的话这柳娘子便是他们李家沟的女先生了。
“我就说娘子说话都和我们不一样,原来是个识字的才女,等着我就把我家老小给娘子送过去!以后还要娘子帮我好好管管!”李大娘听了更觉得自己是'慧眼识英雄'老有眼光了。
眼见糊口有望,柳娘子不停道谢,一直到李大叔领着儿子又下地了,跟李大娘又聊了一会柳娘子才告辞。
夜里用椅子顶住门,柳娘子抱着孩子躺在透风的草房里,似睡非睡时孩子却突然开了口。
“姨娘,我怕!”孩子不是个哑巴,他出声喊了柳娘子。只是声音虽然沙哑有微弱,却怎么听着也不像一个女娃娃的声音。
“叫娘!”柳娘子拍了拍孩子的背,把他搂得更紧了些。
“娘。”
“还怕么?”
“不怕了。”
“以后娘给别人下跪就算了,你不要跪。”
那孩子却不再说话了。
这'母女'二人又哪里真的是什么柳娘子母女?自然是当初从渭城跳河逃走的陈王侧妃柳阿继,和被穿上女孩衣服的陈王世子陈铭!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以为这种情节好写……结果果然是我太天真了
☆、第四十四章大爱
第二天一早柳阿继刚刚起来,村长李大叔就领着几个村名过来敲门了。
李大叔开门见山地说道:“柳娘子,我同村民商量过了,有适龄的孩子的人家都同意,让你当女先生教娃娃们识字了。”他们李家沟虽然一向不缺粮食可地处偏僻,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教书先生,有的人家想送孩子念书也只能送到二十里以外的三合屯,如今柳阿继来了自然有人愿意让她教着试一试。
“不过现在还没到秋收大家手上都没什么钱财,便商量着给你家送些东西,每日由大家轮着给你们娘俩送两顿吃食,不知柳娘子可愿意?”李大叔又说道。
其实村长李大叔觉得让这娘子做先生,却不给人家银钱实在不算地道,奈何村里的人都不信这逃难来的女子肚子里能有多少墨水,不过是想着能交自家孩子几个大字罢了,也都不愿意多出。
柳阿继早就看到了众人手上有抱着棉被、锅碗瓢盆,也有扛着桌椅板凳的,早已经大致猜出村民的决定。她倒也不觉得吃亏反而觉得这样更合心意,拉起笑脸便说:“自然愿意的,大家肯收留我们母女,还能给我们口饭吃,已经是感激不尽了!”
“你们可都听见了?以后记得娘子的好,怎么说都是家里小子的先生,以后逢年过节莫要忘了给人家送东西。还愣着干什么?快点帮忙把东西搬进来去,下午都不要下地了,好好帮娘子修整房屋,以后你们自己儿子可是要天天来这里的!”
李大叔见柳阿继这么说,便招呼着众人把东西搬进屋子里。
一听自己儿子以后要天天来这里念书,村人也不觉得少干半天活有什么,纷纷一遍搬着东西一边答应下来。
柳阿继跟着村里的人跑来跑去的道谢,村民想着这柳娘子毕竟是自家娃的先生,也都七嘴八舌地客气了起来。等到屋里的床铺被重新铺好,旧的桌椅也已经被替换,灶台上的厨具焕然一新,大家才纷纷纷纷告辞,下午过来帮柳阿继修房子,可这上午的农活也不能耽搁。
“柳先生,我们李家沟大多都姓李,我叫李大爱你叫我大爱就好,等明天起我弟弟便要来你这学字。今天是我家给你们娘俩做的午饭,农家手艺千万不要嫌弃。”临走之前一个看起来不过十三四岁,模样清秀漂亮的小丫头递给了柳阿继一个食盒,说完话就跟着众人急匆匆地跑了。
“娘,那个小姐姐刚刚说她叫什么?”
柳阿继关上门刚一转身,就听见一直小尾巴一样,跟在她身后的陈铭小声地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