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修真小农民-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在那封信里边易云师父就交代了让他跟着陶潜,师命不可违,本来也想出去见识一下,所以他也就安心的跟着陶潜他们往树林外走去。

他们现在的目的地便是彝家山寨。

—://。。

【正文】第五十七章彝家山寨(收藏;推荐!)

现在的一群人可谓是十分强大,不用说陶潜和易云是修真者,就连张大山他们也可以算是高手,只是林弱水稍微弱一些,一群人走的很快,不过也因为要顾着林弱水,不能让别个拼命的跟着,所以时不时的坐下来休息一下。

虽然大家没有带什么武器,但周围的野兽似乎十分忌惮他们,都不敢靠近,就算是碰上了之前追击陶潜他们的两只黑瞎子,它们都自觉的走开了,因为现在几人发出的气势无疑是十分强大的,另外还有时不时窜上陶潜肩上的小白也隐隐的发出那种金丹期妖兽那种邪意的霸者之气,让周围的动物都不敢靠近。

很快大家就来到了玉石河边,准确的找到了之前落下的那包捕鱼的东西,收拾了一下,大家也没有想过再下河捕鱼,都沿着玉石河向下游走去。

现在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找到张娜他们。

几人在河边洗了一下脸,那清澈的河水让大家精神振奋,一鼓作气,加速往下游走去。

路过之前扎营的地方时,大家只看到了河边有一些塑料糖纸,大概是张娜他们吃了过后没有收拾的。

林弱水走过去把那些塑料的东西捡了起来,揣到包里,这简单的动作,让陶潜觉得这个女子是一个真正喜欢大自然的人,不愿这纯真的大自然受到一点污染。

今天天朗气清,万里无云,与昨天天气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秋日的太阳好像特别高,所以热量不大,大家虽然走在太阳底下,但没有感觉到十分炎热,渐渐的大家听见水流的声音变大了。

张大山说道:“前面就是玉石河形成的瀑布了,再下去走上两三里路,便可以到达彝家山寨。”

远远的,大家就看见玉石河好像突然消失了一般,然后隔了很远才看见一条河流从大山之中慢慢的延伸出来。

瀑布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山崖,不过从两边却可以轻易的下到崖底,不然彝族小孩每天到河的上游放羊,那就十分的麻烦了。

站在瀑布旁边的山崖之上,下边传来了轰隆隆的声响,那溅起的雾气,一直烹起一百多米高,让站在崖上的陶潜他们都感觉到了那湿润的雾气。

隐隐在阳光之下,那烹起的雾气折射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虽然不似彩虹那么绚丽,但也十分美丽,瀑布形成的只是一个小型的彩虹而已,毕竟水汽有限,只在这一片区域,不过第一次看见瀑布产生彩虹的林弱水也是十分的开心。

大家就在崖上休息了大约半个小时,这才慢慢的组织着准备往下走去。

大家的速度走的很慢,大约又走了一个小时,终于有一片由木头和竹子搭建的房舍出现在大家眼前,大家知道,彝家山寨到了。

这个地方称为大窝凼,也是个山坳字,在这个世界,凡是有山有水有平地的地方都会有人居住,甚至有些独居的彝族同胞,独自住在山顶的一些地方,那样便于管理周围自己种植的一些农产品。

看见山寨已经在眼前,大家加快了脚步,加速往山寨走去。

这个山寨很古老了,在解放之前就已经存在,就连之后的解放战争,彝汉的一些战斗都没有影响到这个山寨的繁衍,所以这个山寨可谓是年成已久,虽然谈不上古迹,但也不是现在的一些新建的什么名族旅游之地可以相比的。

山寨有一个大门,是由巨木矗立在地上形成的框架构成,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陈腐,但也可以想象的出当年寨子风光的时候那种气势。

现在很多彝族同胞都已经到镇上居住,所以留在大山之中的已经不是很多,但因为一些传承,也有很多人不愿离开这些与之生命紧紧相连的家乡故地。甚至有些之前出去过后现在还要回来的。

房屋谈不上破旧,因为用木头和竹子搭建的房子都是那样,但偶尔还是看见了有一些房子是由砖砌成。

彝族在解放之前是奴隶制的社会,当时有很多汉族被抓到寨子里当奴隶,做苦工。这里是小凉山,还有大凉山,当初都是十分原始的社会。

中国解放之后,国家领导人就招了当时彝族的代表,黑骨头家族的族长去北京谈判,要求改掉奴隶制,放了抓去的汉族。

虽然当时黑骨头家族的族长当面答应了,但一回来他就变卦,所以在四川的这些山里便开始了彝汉之争,因为国家的支援,最终以汉族的胜利而告终。

在陶潜父亲教书的镇子上,还专门修建了一个炮台,专门为了防止彝族下山而建,所以就把彝族逼到了山上。

不过现在彝汉一家亲,这么多年都,都想处的十分融洽,也没有出现过十分恶劣的情况,虽然有时候有些小的摩擦,但大家都相安无事。特别是生活在山上的一些汉族农民和彝族,就像是一家人一样,不分彼此。

其实彝族是一个十分豪爽耿直的民族,彝族人崇尚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比起那些藏族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彝族也十分团结,只要粘得上一些亲戚关系的,对方出了什么事,一定会赶去帮忙。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彝族同胞们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吃饭,有什么事情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商量帮忙。

陶潜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发生过一件事。一个彝族同胞被一个富家子弟看不起,被欺负了,被自己同胞知道了,竟然全校的彝族都聚在了一起,硬是把那个富家子弟狠狠的教训了一顿,让他道歉赔钱,虽然有些强势蛮横,但足以显得彝族同胞是多么的团结。

昨天听彝族小孩说今天是他们过年的第一天,所以陶潜他们也迫不及待的进入山寨。

虽然房子建的十分杂乱,但今天的气氛似乎十分的高昂,一家家都把桌子板凳挂摆到了屋前的坝子里。

桌子旁边放着几个巨大的木桶,现在彝家的人似乎还没有开饭,但张大山一看那几个巨大的木桶,便忍不住嘿嘿的笑了起来。

—://。。

【正文】第五十八章泡水酒,坨坨肉(收藏;推荐)

那几个木桶十分显眼,足有半人高,全是用不会腐坏的木头做成,因为每年都会用。木桶周身已经变得略带黑色,明显已经用了很多年了。木桶的下三分之一的地方是一个像水龙头一样的口,似乎是用来放里边的东西出来,但不像水龙头一样能开能合,现在正用一个木棒塞着。

这木桶便是彝家人装泡水酒的容器了,里面不是全是酒,而是粮食和酒在一起,因为用粮食酿酒的整个流程都在这木桶里边,有点像汉族的米酒。

现在的木桶里边,是酒和粮食的混合体,如果里边的酒放完了,还可以往里边加水,放一段时间过后又可以形成泡水酒,不过肯定没有第一次喝着那么纯,但第二三次的也不会差太多。当然,如果次数多了,那就没什么味道了。

现在很明显,这些酒桶塞得死死的,还没有开开,彝家的午饭明显也还没有开始。桌子已经摆到外面来了,几十家人,可以想象一会儿外边会是多么的热闹。

但现在外边却见不到几个人,因为都在家里忙碌,忙着做好吃的。

远远的看见了一个彝族小伙,似乎是出来抱柴禾进去的,张大山走了上去,问道:“请问根耳的家在哪里?”

那小伙看见来了几个汉人,眼神里带着一丝紧张,不过立刻回归了平静,毕竟这是自己的地盘,用着不是很规范的汉话说到:“根耳的家在那边,昨天也来了几个汉人,也在他家里。”

几人一听,顿时放下了本来有些担心的包袱,张娜他们果然在这里,几人谢过了小伙,往着小伙指的方向走去。

一家家彝家屋舍,外边都很安静,但从门口经过都可以听到屋里嘈杂的声响,大家都还在忙碌呢,为今天的午饭做准备。

“娜娜,你们在里边吗?”来到彝家小伙指的那座房子,林弱水大声叫道。

大约过了十几秒,张娜、王强、毛旭便匆匆的从里边走出来,不过脸上带着激动,张娜口中说道:“终于等到你们了。”

王强也来到王超身旁,毕竟是表兄弟,不愿意对方出事情。

昨天放羊的彝家小孩也出来,看着一群人,在那嘿嘿的笑着。

“大家快准备一下,阿妈说坨坨肉的好了的。”小孩对陶潜说道,明显还记得昨天和他谈过话的陶潜。

彝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别人到他家做客,他会当做是别人很看中他,给他面子,说明自己家朋友多,别的人也会羡慕。

“要开饭了吗?”张娜问道。

小孩点点头,示意大家就在外边坐着,但张娜刚才明显在帮忙,于是拖着林弱水一起往屋里走去。

似乎彝家人都是商量好了的,有一家人端着盆子装满了拳头大的肉块出来放到外边的桌子上,其他的人也陆续这样做了。

陶潜他们坐在外边等待着,只是小时候在镇上的一个彝族老师家里过过彝族年,但还没有在这么地道的彝家来过。

过了两分钟,张娜和林弱水一起抬着一个大木盆走了出来,木盆里装满了拳头大小的肉块,远远的就闻到了香味。

陶潜知道这便是坨坨肉了,而且他还知道这是怎么做的,因为当年在那彝族老师家里的时候,自己的母亲就去帮过忙,自己也在旁边看着。

其实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因为需要一些特别的东西。

先把猪肉羊肉牛肉这些洗干净了,切成拳头大小的放到大锅里煮,不过一般都是猪肉,熟了过后便捞起来,然后在放到锅里炒,但这炒的时候就需要一些东西了。

一边炒要一边放作料,一些平常的作料不说,最主要的是老林里一种叫木浆子的植物的枝叶,一定要用这个放到锅里一起炒,那样才能出味。

这么大块的肉,当然需要许多的油。彝家炒坨坨肉不是用熬好的猪油,而是一边炒一边把生猪油拿到锅上边烧,让烧出的油滴到锅里边,然后在慢慢的炒。当然火候要掌握好,如果炒焦了,那就不好吃了。

所以做坨坨肉是一个技术活,没有做过的只能打打杂,像张娜刚在里边也只是帮忙递一些东西之类的,没有去炒过,连烧火都轮不上她,不过她打杂也打得开开心心的,因为这些都是十分新鲜的东西,加上锅里时不时传来的那些香味,让张娜止不住的吞口水。

彝族过年是不放炮的,只有丧事的时候彝族才会放炮。所以虽然外边十分热闹,但依旧没有想汉族过年一样爆竹响连天那种情况。

虽然坨坨肉已经端出来,但大家也不好下手,因为主人家还没有出来,还有其它的菜也还没有上桌,虽然彝族很热情,大家也不好喧宾夺主。

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不过依旧艳阳高照,加上周围热闹的气氛,大家也感觉到一些燥热起来。

张大山更是早早的把外套脱了,等待着主人家的出来,心里早已等得不耐烦了。

陆续的羊肉汤、荞耙(荞麦做的饼子,彝族特色的干粮)、各类炒菜都端上桌来了。

彝族的菜品本来是很单一的,基本就是坨坨肉、羊肉汤,但现在受到汉族过年的影响,也学会了做一大桌子菜品,那样吃起来不会腻。

很多彝族的习惯大家都不懂,也不好主动行事,待两个中年主人走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起来行礼,表示打搅,那中年汉子一脸的激动,表示欢迎,而那女主人竟然是挺着个大肚子出来的,看样子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不过彝族女子和一些农村的媳妇可没有城里的那些人讲究的多,怀着孩子照样做事,所以大家也都没有觉得稀罕。

每人面前发了一个土碗,所谓土碗就是彝族人自家烧制的碗,还带着泥土的颜色,所以叫做土碗,大一些的叫斗碗,小一些的叫细碗,而大家面前放的都是斗碗,这明显是用来装酒的。

中年走到一个木桶旁边,把塞子取下,对着大家说道:“来装酒。”

大家陆续的拿着斗碗往木桶走去。

—://。。

【正文】第五十九章彝族年(收藏;推荐!)

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这是彝族的风格,所以发给每个人的碗都是斗碗,那些盆子里的肉都是拳头大的坨坨肉。

先每人接了一斗碗酒,端到桌上,主人家站起来用汉话开口说道:“今天,大家来到我家,是我的荣幸,请大家尽情的喝酒,尽情的吃肉。来,大家先喝一碗。”

主人家十分热情,大家也端着碗站了起来,轻轻的举起斗碗,碰了一下,大家都端着斗碗一饮而尽。

所谓泡水酒,其实就是在粮食中加了酒曲发酵,然后勾兑一些冷开水,经过一定的程序酿造而成,和米酒类似,不过用的粮食大多是粗粮。

米酒喝起开比较细腻,而泡水酒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十分粗狂,让人顿时产生一种豪气。泡水酒度数不大,如果要准确的评断,那么连啤酒都不如。但泡水酒喝起来和啤酒有那么点相似,只是没有往里边注入二氧化碳而已。

不过管他度数再小,只要喝得多了,自然还是要醉的。大家喝了一碗过后便开始用手抓起坨坨肉吃起来。

坨坨肉很大,像拳头一样,而吃法就是用手抓来吃。坨坨肉大多是猪肉,不知道是因为猪肉比较便宜还是只有猪肉这么做才好吃的原因,反正基本都是用猪肉做。不过这坨坨肉和城里所谓的新疆手抓羊肉完全不一样,首先工艺都不一样,味道也是天差地别。

猪肉细腻,羊肉腥燥,吃起来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各人手上都抓了一块坨坨肉,放到嘴边撕咬起来,吃的满嘴是油,但看起来似乎确实不腻,就连两个女生也吃得起劲。

彝家人不会劝你吃肉,但一定会敬酒,所以在大家吃了一会儿过后主人家就开始敬酒了。

只要是来了的人那个中年人都每人敬了一斗碗,就连那个指路的彝家小孩都端着斗碗来敬,可见彝族的海量。

中午是各家的正餐,但最热闹的还是要等到晚上,因为晚上的篝火晚会才是彝族年的重中之重。

不过正餐吃了一会儿,只见彝家各家只见便开始窜门,只是手里拿着一个斗碗,来到别人的家,装上一碗酒,然后和这家的主人一饮而尽。这是彝家的习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