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继妻-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姚黄顿了下,问道:“姑娘,包多少合适?”

“包五十两吧,从我的嫁妆里出。”

姚黄点头应下,一旁的魏紫有些不乐意,道:“她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没被苛待,姑娘何必还要给她们示好?”

常润之无奈笑着摇头道:“我到底是个皇子妃,需要对她们示好吗?”

“那姑娘为何让姚黄姐包那么大红包给她们?”魏紫嘟囔道。

常润之道:“你啊,心眼儿真小。都是女子,她们本份不给我找麻烦,给她们一些奖赏算不了什么。那段柔南胆子小倒也罢了,王宝琴却是个聪明人,想必会明白我另给大红包的这一番用意。”

姚黄轻声道:“姑娘是想告诉她们,她们这般安安分分过日子,今后也一定能平平安安的在府里生活吧?也是为了安她们的心。”

常润之点头,顿了顿道:“阿桐虽同我说了,不纳妾,但他皇子之尊,将来的事儿可不好说。有这两个人在,好歹也算是个挡事儿的盾牌,也省得有人说我善妒。”

“便是善妒又如何?”魏紫哼哼道:“九皇子爱重咱们姑娘,那些个自家男人喜欢拈花惹草的贵妇,也就只能在背后嚼舌根,说到底不还是羡慕嫉妒咱们家姑娘吗?”

“怎么什么话到了你嘴里,听起来就不是个味儿呢?”

常润之失笑,伸手点了下魏紫的额头,道:“行了,这事儿有姚黄去办,你这个刀子嘴的,一边儿待着去吧。”

魏紫故作一副愤愤不平的模样:“姑娘对她俩都那么好,可这过年,也没见给奴婢和姚黄姐发什么大红包呀!”

“你真要大红包啊?”常润之笑话她:“那等你出嫁时候的嫁妆……”

“姑娘又打趣奴婢!”魏紫跺跺脚,耳根泛着红,哼了一声扭身出去了。

姚黄笑道:“姑娘最近似乎很喜欢逗魏紫。”

“她可爱呀。”常润之笑道:“你若是也同她一样,我也逗逗你?”

姚黄无奈道:“姑娘莫逗弄奴婢……”

“她性情跳脱,嘴又快,和她说话倒觉得浑身轻松。”常润之叹了口气:“我也只能自己给自己找乐子了。”

姚黄暗地里也叹了口气。

若是九皇子在府,过年这几日,应当是整日整日陪着姑娘的吧?

如今九皇子不在府中,姑娘没人说话逗趣,也只能寻魏紫的开心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寿诞

大年初五,元武帝寿诞。

大魏开国百年,元武帝是第五代皇帝。从岁数上说,比起前四位先辈,他已经算高寿了。

虽然常润之对元武帝偏心太子太过很有意见,却也不得不承认,除了在对太子一事上元武帝有些糊涂偏私,在其他国事上,他却很有见地,处理政事也是宵衣旰食,日理万机。

从元武帝本只有四十来岁,却偏偏像五十岁人的相貌来看,说他是个勤奋帝王,毫不过分。

若没有元武帝的兢兢业业,大魏也不会有如今这般万国来朝,气象万千的盛景。

这些功劳,足以让元武帝留载史册,后世大概也会论一句元武盛世。

常润之照旧是跟着常沐之进宫。

宫中的热闹比起大年那晚毫不逊色,作为寿星的元武帝,今日也是穿着打扮一新,瞧着神采奕奕的,正和太子、几位王爷说话。

常沐之微微垂头,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

常润之倒是多看了会儿他们父子几个,仔细观察了下几个人的表情。

元武帝瞧着是真高兴,但太子脸上的笑有些假。

去礼部上宗牒时见过的礼王微笑着站在一边,暂时看不出情绪来。

祝王脸僵着,大概是他本来就是这么副严肃的、不怒自威的面孔,也没人表示诧异。

一向让人觉得如沐春风的祁王倒是和元武帝谈笑风生的。

剩下一个岑王,百无聊赖地站在一边,似听非听着元武帝和他几位兄长说话。

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妥。

可常润之敏锐地觉察到,祝王会不时地朝太子看上一眼,太子也偶尔会回视一下他。

这可有些奇怪。

就常润之所知,太子和他所有封王了的兄弟,都只是面上情。

刘桐曾经说过,瑞王言道礼王虽瞧着面善,却是个两面三刀之人。常润之也瞧得出来礼王没他看上去那样的简单,但他低调是真的,深谙韬光养晦之道。

可见礼王不是个简单人物。

至于祁王,作为太子之下,元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输在了嫡、长两个字上。可他才华横溢,母妃娘家又势大,要说他甘心屈居于太子之下,常润之是不怎么信的。

刘桐和她闲话时说起过,廊西溃堤之事事发时,朝上第一个站出来要元武帝彻查溃堤之事原因,还太子一个“清白”的,便是这位祁王。

个中算计,稍想想便可清楚。

再说祝王。祝王脑子简单,性子莽撞,其实最是个容易得罪人的。常润之觉得他有些傻大胆,毕竟曾经出过好几次祝王当面和太子杠上的事。太子这个人,心眼儿小疑心大,估计还很是记仇,他能看得惯祝王才怪。

剩下一个岑王……

常润之想了想,倒真的对岑王没什么印象。

撇开祁王、礼王、岑王三人不说,太子和祝王的眼神互动,实在有些让人起疑。

常润之正暗自揣测着,常沐之忽然拉了拉她,轻声道:“去母妃那边儿请个安就坐下吧,一会儿要开始给圣上献寿礼了。”

常润之点点头,跟着常沐之去了贤妃跟前。

显嫔从嫔位直升四妃之位,如今和贵、德、淑三妃平起平坐,现在还有些无法适应。

毕竟从前见着这三位,她都是要行礼请安的。

见着两人过来,贤妃很是高兴,待两人福了礼,方才笑问她们道:“献给圣上的寿礼可准备妥当了?”

“母妃放心。”常沐之和常润之都点了点头,常沐之又道:“还未恭喜母妃呢,媳妇儿恭贺母妃晋升妃位。”

常润之也跟着道了句贺。

“道贺一句就够了,免得让人瞧着说我得志便猖狂一类的话。”贤妃摆了摆手,又忍不住问她们道:“小五还没音信呢?”

常沐之缓缓摇了摇头。

“那小九呢?你派出去的人呢?”贤妃追问道。

常沐之还是摇头。

“哎。”贤妃叹息一声:“这都初五了……我也与陛下说起过此事,陛下倒是让我不用太过担心……为人母的,哪能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呢?”

常润之心里一动,不由问道:“陛下让母妃不用太过担心瑞王和阿桐吗?”

“是啊。”贤妃颔首,道:“陛下说,他们也不是三岁小童,都是成家立业了的大人了,能有什么事儿……”

贤妃无奈道:“男子所想,与咱们女子总是不一样的。”

常润之若有所思。

姐妹俩请过安,便坐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为元武帝进献寿礼的仪式开始了。

西域诸小国、境外友邦都有送上寿礼,大魏诸州、府的地方官也想方设法献上一些具有独特意义的礼物,恭贺元武帝寿诞。

所有的礼物都会抬上大殿来展示一番。

元武帝脸上一直挂着温和的笑,整个殿内的气氛也很是良好。

所有非亲缘人物献上的寿礼暂告一段落,接下来便是太子、几位王爷和诸位皇子献寿礼的时候了。

常润之虽然不知道往年诸子献寿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但想也想得到,每当这时候,恐怕也逃不了明争暗斗四个字。

太子作为储君,进献寿礼合该他压轴。

从最小的皇子开始,寿礼陆陆续续献上。

轮到九皇子时,常润之将铨大选的古玉雕件摆了上来。

贵妃在一旁对元武帝玩笑道:“九皇子娶了妻,送礼也不那么死板了。臣妾若是没记错,往年九皇子选的都是些字画儿,今年倒是送了这么个雕件来。”

常润之送的古玉雕件,选用的是西域车师国出产的和田白玉玉料,整体雕件只有刚出生的婴儿般大小,图案是一颗寿桃上落着一只蝙蝠,取寿桃的“寿”和蝙蝠的“福”之意。雕刻此雕件的雕工手艺了得,寿桃和蝙蝠栩栩如生。

元武帝点点头,看样子尚算满意:“九皇子有心了,赏。”

每进献一样寿礼,元武帝都会叫赏,常润之接赏也接得毫无心理压力。

谢了赏,常润之退到了一边。

八皇子七皇子也献了寿礼后,就开始轮到几位王爷了。

常润之瞄了站得离元武帝最近的太子和几位王爷一眼,暗自揣测着他们会送什么寿礼。

第一百三十三章 献礼

首先献礼的是岑王。

岑王瞧模样有些懒散,他出列对元武帝施了一礼,笑道:“父皇,工部最近研制出了织布木机,不单能让人手脚并用织布,还可用水力推动运作织布。儿臣试验过了,此织机能极大提高织布效率。”

“哦?”元武帝顿时来了兴趣:“能提高多少织布效率?”

“倘若一匹布用原本的织机织成,需要织上六日,那用这新的织机,只需要一日,甚至一日时间不到,就可织成。”

岑王笑着道:“此织机能制作成功,儿臣也有在其中出主意。儿臣腆脸,这功劳儿臣先领了。也请父皇容儿臣偷个懒,就拿这织机,当做献给父皇的寿礼吧。”

说着,岑王便让人将新制织机抬了上来。

常润之不懂织机的原理,但看着那织机被人抬着离她越来越近,常润之还是忍不住心里赞叹了一声。

这已经可以不称之为织机了,这分明已经是一架纺织车。

同寻常纺织机上只有三五枚锭子不同,这纺织车足有几十个锭子。

身旁的八皇子妃赞叹道:“光看这些锭子,这织机一旦普及民间,想必织布再不是难事了。”

十皇子妃附和道:“未出嫁时,我曾见过家中仆妇纺麻,哪怕是不停手,每天最多可纺纱三斤。瞧这大织机,粗略估计一下,足够的麻拿上去,一日便可纺上百斤麻纱了吧。”

常润之听着,心中也不由感慨。

这纺织车,提高织布效率不说,更重要的是,岑王还说了,它可以用水力推动运作织布。

这说明它完全可以将人从劳作中解放出来。

由此延伸,今后各种布料的价格,一定会有所降低。

江南供各种布料,从中赚取大利润。而朝廷有了这种纺织机,今后在布料一项上,和江南之地的布商便有条件可谈了。

这对国库来说,自然减轻了一些压力,当然不失为一件喜事。

元武帝当即龙心大悦:“岑王此寿礼,深得朕心,深得朕心呐!”

元武帝哈哈大笑,大手一挥道:“赏,重重有赏!”

“谢父皇。”

岑王躬身谢礼,直起腰来后又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退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上。

这么一件打头的寿礼出来,另外几位王爷的寿礼可就更加引人关注了。

常润之倒想看看,其他几位王爷都有些什么样的巧思。

岑王过后,便是瑞王献礼。

瑞王不在,瑞王妃代为献上了那盆瑞王亲自所制的万年青盆栽。

比起岑王的寿礼来说,瑞王这个礼,显得就有些寒酸了。

常沐之躬身道:“这盆栽是王爷亲手所制,希望父皇能如这长青松木一般,长寿,长青。”

元武帝面上一顿,不由问道:“是瑞王亲手所制?”

“是。”常沐之颔首道:“长青松乃王爷亲自从山中移植而出,盆栽底木是王爷亲手所制,盆中泥土也是王爷亲自挖掘带回,这四字‘万年长青’,也是王爷亲自雕刻而成。”

元武帝面上有一瞬间的动容,下了玉阶,围着那盆栽看了一圈。

半晌后,元武帝颔首道:“瑞王辛苦了,赏。”

常沐之忙躬身谢礼。

元武帝走回御座,顿了顿,道:“让人将这万年长青盆栽木,挪到紫宸殿来。”

寺人忙应道:“遵旨。”

而太子等人的面上却是一顿。

紫宸殿是元武帝寝宫,瑞王的寿礼进了紫宸殿,这其中的含义……

太子和几位王爷各有所思,轮到祝王献礼时,宫人提醒了两声他才反应过来。

“父皇。”祝王上前拱手道:“儿臣是个粗人,搞不懂那些个花样。父皇做寿,儿臣只选那贵重的献给父皇。”

祝王这话一出,元武帝便笑了。

“你也知道你是个粗人,还不多读点儿书。”

祝王嘿嘿笑了笑,便命人抬上了他的寿礼。

常润之一看之下,顿时感慨。

祝王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祝王送的,是一艘群仙祝寿龙船,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有龙凤旗、伞、盖,中层有福、禄、寿三星,下层为其他小仙,雕刻得无一不精,就连神态都栩栩如生。

最为精绝的是,这艘群仙祝寿龙船,是用象牙雕刻的。

象牙这种东西,在如今的大魏,也算是罕见之物了。

元武帝也被祝王这份寿礼给惊了一下,令寺人将之捧了上来,仔细地看了好一会儿,才笑道:“这东西很难得吧?”

祝王道:“儿臣的,就是父皇的。难得既得了,自然是要献给父皇的。”

元武帝很是满意:“祝王有心了,赏!”

见元武帝没有其他表示,祝王有些悻悻地退了下去。

接下来便轮到礼王。

礼王如他一向为人那般低调不张扬,送的寿礼中规中矩,是一幅群仙拱寿图。不过这幅图的画法有些新奇,与大魏人惯常的作画之法有所不同。

元武帝好奇道:“此画笔触、线条,似乎并非笔墨所能画就?”

礼王点头,道:“回父皇,这是极西之地传来的作画技巧,他们用鹅毛杆制作成笔,蘸墨作画,所作之画,线条更加鲜明流畅,明暗变化也更清晰。儿臣觉得此画极为传神,遂献给父皇,祝父皇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元武帝笑着颔首道:“此画极好,赏。”

礼王退了下去,祁王站了出来,面含微笑。

“父皇,儿臣得了一株雪里万参花,特献给父皇。”

这话一说,殿内顿时一阵嘈杂。

雪里万参花这种东西,常润之是从没听过的。她不由侧头问惊愕瞪大双眼的十皇子妃,道:“雪里万参花是什么东西?”

十皇子妃忙回道:“九嫂不知吗?雪里万参花长于万仞雪山之巅,传说其种子落地后,千年才发芽,再隔几千年才能长成,长成后千年才开花,花期千年,千年后方才结果,从种子落地到结果,要耗费万年,所以名字中有个‘万’字。《药经》上记载,雪里万参花从花到果实都可入药,与人参药理相当,又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