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继妻-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润之白他一眼:“知道。”

收好针线篓子,夫妻俩唤人来伺候洗漱。

刘桐抱着常润之道:“五哥开始他的计划了。”

泰昌帝的计划,刘桐并没有听他具体说过,但刘桐知道,必然是会触及世家贵族利益的举动。

毫无疑问的,现在泰昌帝的这一举动,便是在和贵族们打擂台。

即便他的上疏通过了,执行过程中,势必也会遇到贵族设置的阻碍。

但这又如何能让泰昌帝停滞不前呢?

如何能让荣郡王望而却步呢?

都不能。

泰昌帝的目标,这只是刚刚开始。

曾经在先帝仍在时,何旦曾经听闻过先帝问询当时的瑞王,登基之后,待这江山如何。

瑞王的回答是——革除朝廷弊病,剪除权贵荫封,设科举制,取代一切选官之制,兴农,兴商,广开海域。

瑞王开始的,便是科举制的全面推行。

至于其他的,在科举制的推广之后,想必也能一一达成。

这是一个想要开创宏图伟业的帝王,刘桐生在这个时代,想必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毕竟,他是泰昌帝手里的那把刀啊!

常润之反拥住刘桐:“你怕吗?”

“怕?”刘桐好笑道:“我又不是什么都没经历过,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五哥信我。”

刘桐正色道:“只要五哥在皇位一天,我就无需顾忌身后的暗算,可以毫无保留地为他做事。”

常润之应了一声,再不多言他们这对兄弟,同样是也君臣之间的信任问题。

“对了。”常润之忽然狡黠一笑:“你今儿不是说,朝上贵族出身的臣子们,脸色很是难看吗?”

刘桐点头道:“对啊,我估计着他们还会想办法给皇兄和我添堵呢,怎么了?”

常润之轻声笑道:“我想,皇上很快就会感受到他们的添堵热情了。”

刘桐疑惑地看着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很快的,刘桐便知道了常润之那晚话里的未尽之意。

泰昌帝登基三年,国孝二十七个月已过,群臣开始上奏,希望他能广纳嫔妃,充实后宫,绵延皇族子嗣。

贵族们生怕他敷衍,甚至让自家家中老太太进宫,去与太后“叙旧”,紧随着提起选秀之事,明示暗示家中的女儿、孙女有多娴静淑雅,希望能送来给太后娘娘做个伴。

太后当面只笑眯眯的,也不答应什么,让这些贵族太太们碰了个软钉子,自然就把战力转移到了皇后身上。

太后迁宫之后,手中宫权悉数移交给了皇后,皇后这个后宫之主倒也做得轻松,毕竟嫔妃少,皇子皇女也不多,彼此之间更是几乎没什么矛盾,需要她操心的事儿就那么几件,两三年下来,她反倒更容光焕发了些。

国孝过后,朝臣们必定会上奏泰昌帝选秀,皇后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等到外命妇们三三两两相约进宫,她也并不觉得意外,待客上丝毫没有出现差错。

小韩氏这个一品夫人也进了宫,询问皇后是否真的要开始选秀。

身为皇后亲母,小韩氏进宫的目的自然和那些贵族老太太们不一样。她是怕皇上真的选秀,自个儿女儿心里不好受。

皇后倒是反过来劝她道:“母亲怕什么,皇上即便选秀,也动摇不了我与阡儿他们的地位。如今连阿隆都大了,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即便新妃进宫,那又如何?”

小韩氏撇撇嘴:“你嘴上说得轻巧,心里头还是不得劲儿的吧。”

“那是自然。”皇后点头笑道:“父亲纳妾时,母亲心里难道会好受?”

“那当然不会……”

“可女儿瞧着,这些年下来,母亲和两位姨娘不也相处得挺好吗?父亲出外问道时,少了两位姨娘,您还凑不了一桌马吊呢。”

小韩氏被她说得脸红:“这哪儿一样……”

第三百四十三章 选秀

小韩氏入宫一趟,没能劝慰皇后,反倒是被皇后劝慰了。

离宫后她去了荣郡王府和常润之说了这事儿,有些感叹道:“你们这些孩子啊,心放得宽虽是好事儿,可也不要太乐观了。就说皇后娘娘吧,嫔妃入宫是动摇不了她的地位,可要是出个心眼儿多的,不也特别给人添堵不是?”

常润之应是,小韩氏抱了陶陶到怀里,怜惜地亲了亲她的小脸蛋儿:“咱们陶陶以后长大了,可要让你父亲母亲多瞧瞧女婿人选,定要千般考验万般审查了之后才能定下亲事儿。”

常润之掩唇笑:“母亲担心这个还太早了,陶陶这才多大呀。您还是多忧心忧心小四的婚事儿吧。”

“别同我提那小混蛋!”小韩氏说起常鸥便来气:“他这自个儿跑去燕北都几年了,家书倒是寄回来得勤快,可人呢?几年见不着他人影儿,他不知道家里长辈都关心他担忧他吗?真是个不孝顺的,气死我了。”

小韩氏拍了拍胸口:“跟他一样岁数的,孩子都好几个了,可他呢?这么大岁数了还孤身一人。他要是我肚子里爬出来的,别人也说不得我什么,可他偏不是我肚子里爬出来的,旁人提起,不得说是我亏待他吗?你是不知道,办宴会的时候,各家夫人提起他,我不知道有多尴尬。”

常润之明白小韩氏的纠结,不过催婚这种事儿……她是不乐意干的。

“我家王爷说,燕北那边儿自从鲜卑王被俘之后,就元气大伤,这几年燕北关都太太平平的,小四在那儿倒是没有什么危险。前两日听王爷提过一嘴儿,边关大将也要开始换防了,小四在那边儿也待了几年,估计也得换个地方。”

“真的?”小韩氏眼睛一亮:“头前就是皇上也在皇后娘娘的恳求下,暗示了燕北将领将小四调防,只是那小子鬼精鬼脑的,不知道怎么搞的,愣是没挪窝。这下可好了,看他还有什么理由待在燕北关不回来。”

小韩氏揪着帕子:“他这回京,可就没那么容易跑了。”

常润之低笑不语,心里暗道,小四,你自求多福了,谁让你是咱们这辈儿里面,唯一一个的单身贵族呢?母亲不盯着你盯着谁。

边关将领换防的明旨已发,与此同时,泰昌帝也顺应朝臣们的请旨,准备开始选秀了。

已下了朝,御书房内,泰昌帝正寻了本民间的野史轶事话本看得正欢。

刘桐奉旨前来见驾,泰昌帝瞧见他冲他招招手,道:“说起来朕好久没有看你们那西行社的表演了,下一次表演在哪个时候?朕把时间排出来,悄悄微服去瞅瞅。”

刘桐张了张嘴:“皇兄要看,让他们进宫来不就行了吗,微服出宫,这多危险……”

“朕登基三年有余,也的确是有些厌了整日看这宫墙。”泰昌帝搁下话本,叹了口气:“话说回来,朕治理天下,总要听听百姓们对朕这些举措政策的看法。三年时间,也应当有些成效了。”

刘桐恍然大悟道:“皇兄是想要体察民情?”

“嗯,可以这么说吧。”

泰昌帝笑道:“朕还记得,那年朕与皇后,你与弟妹,咱们一道去逛庙会的事儿。虽然过程惊险,还碰上了人命案子,不过……那日倒的确挺开心的。”

刘桐静默片刻后,道:“臣弟明白了,臣弟会安排好的。”

皇帝这是在宫里住腻味了,怀念起从前相对来说更为自由的生活。也可能是最近政事繁忙,皇帝想要放松放松。

不管皇帝是出于什么理由想要出宫,刘桐觉得,自己都应该尽量配合他,给他台阶下,答应他这种危险又无礼的要求。

毕竟皇帝也是人,何况体察民情,本就是一件好事。

见刘桐领会到他的意思,泰昌帝点头笑笑,道:“安全问题你可以放心,朕微服出宫不需要带多少人,但身边总会跟着武艺高强的护卫,出不了事儿。”

刘桐颔首,想了想又提起另一桩事。

“皇兄今日怎么……忽然就准许了朝臣们所请,打算选秀了?”

以往三年,朝臣们时不时地都会请旨让泰昌帝选秀。

最开始泰昌帝说要守国孝,不宜选秀,朝臣们暂时便歇了下来。后来见泰昌帝登基一年,他连后宫里的宫女都没有宠幸一二,后宫里也没有再添嫔妃和皇子女,朝臣们便又蠢蠢欲动,上疏请旨选秀,泰昌帝仍旧以国孝为名,并以要亲自教导三位皇子为缘由,拒绝了此事。

二十七个月国孝之后,朝臣们再度谏言。之前泰昌帝一直说国孝,现在总不能再拿国孝当借口了吧?

可泰昌帝还是将选秀谏言的折子留中不发,直到今日,方才突然准了此事。

刘桐总觉得这其中有泰昌帝的深意。

泰昌帝闻言却是笑了起来。

“你不觉得,这个时机是最好的吗?”泰昌帝莞尔道:“现在他们怕是因为朝政官职要被精简调整之事,而有些自乱阵脚,朕现在答应他们选秀,多少会让他们心安一些,这也算是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刘桐讶异道:“可……这选秀之事,总归是后宫之事,并不能波及朝堂啊。”

“所以朕要把这次选秀,办大些。”

“办大些……”刘桐蹙眉:“皇兄想要充实后宫?”

泰昌帝摇头:“非也,朕觉得现在后宫人数虽少,但胜在清静也干净。人还是要选几个进来的,但办大选秀之事,朕可是打量着宗室子弟和各家权贵朝臣家里人少,想要替他们添添人儿,免得他们时刻紧盯着朕的后宫,打量着要送女进宫,好让朕学先帝,多生几个有权贵外祖势力的皇子呢。”

刘桐失笑。

“这次选秀,民间女子、贵族女子,年满十六没有婚约的都要参选。朕倒是要看看,权贵之家有多少人,为了送女进宫,把自家女儿留成老姑娘都在所不惜。”

大魏女子一般十四到十六岁就会定亲,十七八岁时出嫁。疼女儿的人家会多留些时候,但婚事总是要提早敲定下来的,毕竟定下了婚事,才能开始筹办陪嫁嫁妆。

泰昌帝颁下选秀诏书的时候,特意提到会预留了一个月时间,准许民间婚配、定亲。

若是不想送女进宫参选,那符合参选条件的人家,就要赶紧着定亲,或者是把婚事儿办了。

而对皇权富贵有所遐想的人家,必然是会将女儿留到参选之日的。

第三百四十四章 微服

选秀之事一提,礼部立刻便忙碌了起来,权贵世家们也赶紧开始清点家里适龄的女孩儿,并打点上下,就等着自家孩子进宫,一飞冲天。

刘桐不关心这些事儿,偏生常润之喜欢在他耳边唠叨,说没看过选秀,想要近距离接触接触这些从民间和贵族里选出来的天之骄女们。

刘桐瞧着好笑,却只能回应她说,宫中选秀,有帝后、嫔妃掌眼,她要是想看,可能不合规矩。如果她实在想要看看,他便只能悄声和皇上提一提,看皇上的意思。

常润之想着这不是什么大事,泰昌帝即便拒绝了也没什么,便欣然应允。

过了十天,泰昌帝如约微服出了宫,身边跟着的还有皇后娘娘。

二人装扮成了富贵人家的夫妻,悠闲自得地在京城的街道上来往闲逛。

因为皇后娘娘也出了宫,刘桐便只能拉了常润之一道出来。

陶陶也一定要跟着,十分坚决,刘桐宠女儿,便也把她也一道带上了。

两对夫妻汇合之后,皇后和常润之还去逛了会儿街,去京城里几家绸缎铺子和首饰铺子逛了下。

皇宫里什么好东西没有,但民间的铺子,却还是让皇后觉得新鲜讨巧。

四人说说笑笑地往西行社后来建造的“大剧院”。

皇后没有生女儿,虽说泰昌帝也有公主,但公主年岁渐长,已不是娇娇憨憨的小姑娘了,是以一见到陶陶,皇后便开心得很,到了剧院后坐下,执意将陶陶抱到了怀里。

陶陶虽然先天上有些体弱,但这几年倒也养回来了,肉嘟嘟的,抱着可人儿疼。

常润之告诫过她在外要喊伯伯和伯母,陶陶都乖乖地依照了常润之所说的叫人。

小女孩儿声音娇娇,皇后爱得不行。

“等选秀过后,宫里添了人,想必过一两年,小公主也该有了。”

常润之笑道:“姐姐若是喜欢,让御医给你调理下身子,自己生一个小公主好了。”

“我?我哪儿行……”皇后失笑道:“我都一大把年纪了。”

“娘娘年纪哪儿大了?”

“我比你大足足五岁。”皇后笑着点了点她的额:“这个年纪生孩子,岂不是要让人说我老蚌怀珠?说出去多让人害臊。”

皇后的年纪在这个时代的确是有些大了,毕竟连她的长子都已近弱冠年龄,她又能年轻到哪儿去呢?不过她身体一向很好,虽有些高龄,但想来调理妥当之后,再生一胎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常润之也不过提这么一嘴,皇后不赞同,她也便不加深这个话题。

姐妹俩就着陶陶,说起孩子的事儿,聊得热闹。在她们前头坐着的兄弟俩也将他们的谈话听了个全。

泰昌帝失笑,想想自己和皇后只有嫡子没有嫡女,的确是有些遗憾。他摸摸下巴,想着要不再努力努力,生个正儿八经的嫡公主出来?

刘桐则要骄傲自豪得多。他可是有儿有女,儿女双全啊!

西行社的戏目仍旧新颖而逗趣,姚澄西虽然已为官,却还是那个放荡不羁的性子,仍旧是西行社的戏目“顾问”。

西行社的表演方式独特,前来剧院观看的人也不少,京城已经有其他的戏班子开始学他们这种表演形式。

虽然不伦不类,笑点什么的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但不得不说,这表演形式多样化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

大魏百姓,尤其是京城百姓,娱乐生活比之从前,要丰富许多。

看完了一个半时辰的演出,四人离开西行社。

京城的风景比之几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泰昌帝甚至能从街头巷陌的商铺摊子上,找到他曾经熟悉的面孔。

“我和润之喜欢去一家馄饨摊子上吃馄饨。”刘桐笑道:“他们家的馄饨摊子开到现在,也有十年了,我后来从中官胡同里出来之后,去他们家吃馄饨,心里还担心他们生意红火,馄饨就不如从前那样皮薄馅多,汤汁鲜美了,但实际上,他们家生意做得实诚,倒没有赚了银子,就开始偷工减料。”

“哦?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去吃吃他们家馄饨了。”泰昌帝笑道。

刘桐摇头:“人家只开半上午,咱们来得不是时候。”

“这样……”泰昌帝沉吟片刻,道:“那今儿个到你府上歇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