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继妻-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一方面,小韩氏也不忍心看着庶女因为频繁怀孕生子,拖累了自己个儿的身体。要是为了生孩子,把自己的命都给搞没了,那也没什么意义。

小韩氏担心这个现实会让常润之伤心,传达完此话后便有些忐忑地去看常润之的反应。

常润之愣了下,向小韩氏确认道:“母亲的意思是,我几年之内,要想法子避孕?”

小韩氏点了点头。

“哦,行。”常润之颔首道:“女儿身体弱,我和阿桐也说好了,这几年精心照顾她,等她大些了再说其他。”

小韩氏松了口气:“你能看得开就行。”

顿了顿,小韩氏道:“九殿下已经是郡王了,今后若是纳侧妃,你也别太伤心。你可有两个儿子傍身呢。”

常润之笑着点点头。

再生育,常润之的确是没那个打算的,她觉得三个孩子已经够了,看刘桐的样子,也没有想要再多几个儿女的意思,这一点常润之倒是不用担心。

至于郡王侧妃的问题,常润之也不想多提。

刘桐答应过她的事,她不认为刘桐会食言。

女儿刘景陶的名字,已经记在了皇家玉牒里,刘桐得这个女儿不易,又因为怜惜她体弱,所以对她格外疼爱。

顾忌着给女儿做满月,人太多会折了她的福气,刘桐隐忍着没有广发请帖,只在她满月的时候,请了亲近的几家人聚了聚。

满月的孩子,相貌也已经平展了,不再如同刚出生时那么皱巴巴黄兮兮的。阿陶的容貌平平,眼睛颜色介于刘桐的幽蓝和常润之的棕黑之间,在阳光下似乎总有一种流光溢彩的感觉。

身为哥哥的刘景阳和刘景陵时常因为讨论妹妹的眼睛更像谁,而发生一场辩论。

这倒是让刘景陵正常说话的能力快速提高了。

小婴儿除了吃就是睡,哭的时候声音细细弱弱的,刘桐请了太医,每日都要来给她把脉。

全府下来都知道她是郡王夫妻手心上的宝,只不过对外上,因为刘桐这个女儿的出生悄无声息的,甚至连满月酒也没请多少人,所以其他对刘桐不甚了解的大臣还以为刘桐重男轻女,而郡王妃因为生了个女儿,所以有些失了郡王的宠爱。

嚼舌根的人自然有,常润之倒是懒得去搭理。

从她出月子之后,便逐步整理起了府里的内务。

歇了大半年,她有些手生了,忙活了半个月方才将所有事情都捡了起来。

刘桐也在女儿平安出生,妻子身体状况稳定之后,听从瑞王的提醒,开始加大了对刑部的整理。

这日刘桐回府,和常润之商量着为女儿请个翁主封号。

常润之疑惑道:“为什么?”

刘桐看上不去不大高兴:“因为给陶陶办满月酒,声势不浩大,一些个蠢货便以为咱们对女儿不重视,甚至还有人猜测我对你生了个姑娘不满意,这几日明里暗里的有人说想送几个伺候你我的人……我听着烦,索性给陶陶请个封号,也让那些个蠢货知道,我对女儿有多重视。”

常润之顿时一笑:“你与那些个同长舌妇一样的权贵、臣子生什么气。”

刘桐接过乳娘怀里的女儿,抱着她轻轻晃了晃,见她咧嘴,顿时喜笑颜开的,道:“我不也是不满他们随意揣测我们女儿吗?正好我本来就有想要为陶陶请封号的打算,正好事情撞一块儿了。”

“这样会不会太高调了?”常润之犹豫道:“好像宗室皇子里头,没有专门为女儿请封号的吧?倒是为儿子请封号的,有那么几个。”

不说旁的,祁王为自己嫡子请过封号,礼王为嫡子和侧妃之子俱请过封号,祝王更是为祝王妃生的几个儿子都请过封号。

不过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成功,比如礼王侧妃的儿子,元武帝就驳回了他的请求。

一般来说,正妻所生的儿子,其请封请求,元武帝几乎都答应了的。

为女儿请封的,刘桐这估计是头一个。

“不是你之前唠叨的,儿子粗养,女儿细养吗?”刘桐笑了笑:“我之前本来是打算给阳阳请封号的,后来想想,他们兄弟小小年纪的,就用个封号,把他们兄弟身份的高低给分了下,不大妥当,所以没说这事儿。不过陶陶不一样,她是女孩儿,咱们怎么宠都不为过。只要别把她宠成个骄纵性子就行。”

常润之想了想,也觉得没什么不好的,便也点了头,道:“那你上个请封折子,看看陛下同不同意。”

“我又不是为儿子请封,他有什么不同意的。”

刘桐哼了声,自去兴高采烈拟请封折子。

元武帝倒也没为难,更何况还有贵妃在一旁说好话,请封折子上上去没两天,谕旨就下了。

元武帝给陶陶定的封号是临慧翁主,自册封谕旨下后,便可享受朝廷供给,刘桐郡王待遇的一半。

以后陶陶可就是个有钱人了。

刘桐塞了红包,谢过传旨意太监,将人送走后,悄声对常润之道:“这次父皇倒挺大方的。”

常润之低低笑道:“若你为阳阳请封,陛下或许还要斟酌一二。为陶陶请封,陛下估计也是猜测你爱女心切,所以不在这事儿上为难。”

刘桐冷哼一声,却又不说话了。

“怎么了?”常润之关切问道。

刘桐静默片刻,方才轻声道:“贵妃娘娘给我传话了,说之前天气时冷时热的,父皇的身体不大好了。”

常润之张了张口,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第三百一十六章 侍疾

元武帝瘫了也有好长时间了,作为一个心高气傲的帝王,沦落到他现在那样的境地,想必他自己心里也不好受。

看不到复原的希望、身体逐渐虚弱下去,他对继续生存的渴望也会逐渐消磨殆尽。

他的日子,也不过是在眼睁睁地熬着,数着倒计时而已。

常润之伸手轻轻拍了拍刘桐的手背,轻声道:“生老病死,人之常事。”

“我知道。”刘桐颔首,笑了笑道:“父皇的日子不多了,太医早就和五哥说过。”

常润之沉默了下,问道:“瑞王有什么打算?”

刘桐摇了摇头:“五哥瞧着也没什么特别的打算,不过,若是父皇什么都没有说便薨逝,五哥想要继位,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

“那瑞王就不急吗?”

“从五哥的面上,倒是看不出急切的意思来。”刘桐苦笑道:“我也不知道五哥是怎么想的。”

换做旁的人,在这种关键时候,恐怕想到最多的就是要元武帝下一道遗旨,指定瑞王继位,又或者要元武帝在死之前立瑞王为太子,也好等他薨逝后,瑞王能顺理成章地承继大统。

可瑞王对此却并不着急,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难道到这种时候,瑞王还想着以“不逼迫”的形式,等着元武帝心甘情愿下圣旨吗?

若真是这样,常润之不得不说,瑞王也实在是能忍。

刘桐挠了挠头:“父皇如今也不会去朝会了,朝中大小事务,现在都是四大臣管着,五爷也没插什么手。不过五哥说,过不了几天,宫里估计就要令诸位皇子轮番进宫侍疾了。”

“这不是宫里娘娘们要做的事吗?”常润之奇怪道:“皇子们也得去?”

“父皇瘫了后,几乎不愿意见宫里的娘娘们,想来是不愿意自己这副模样让曾经逢迎着他的女人瞧见,失了面子,侍疾的事儿,恐怕也轮不着诸位娘娘们。”刘桐道:“至于为何要皇子们侍疾……这是五哥说的,当中缘由我就不大清楚了。”

瑞王估计得很准,没过两天,宫里就传来元武帝重病的消息,宣了诸位皇子进宫,给他们排了班,让他们侍疾。

元武帝或者是想和所有儿子都来个最后的相处,不单把之前的废太子、如今的慎郡王也接进了宫,就连久不露面,一直装鹌鹑的祁王、礼王、祝王等人,俱都领旨进了宫。

瑞王对此没什么反应,还是按着每日请安、办公的节奏,似乎对慎郡王等人的入宫侍疾毫无警惕。

刘桐也进了宫,听了总管太监何旦的一番排班。

皇子侍疾,需两两搭配,与刘桐搭配一块儿侍疾的,是脾气焦躁的祝王。

排到刘桐侍疾的那天,祝王却称病不来。

刘桐对此嗤之以鼻。

元武帝整个人瘦得像是麻杆,龙袍穿在身上也是松松垮垮的。

他很少说话,醒着时,目光就盯着一处,偶尔会流出些许眼泪来,也有内侍赶紧着给他擦干。

刘桐侍疾的时候也很少出声,内侍告知他需要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

说是侍疾,其实不过是在元武帝跟前表一表孝心,真的脏活累活也轮不着这些天潢贵胄的皇子们来做。

元武帝大概也是这段时间,看到了儿子们或敷衍,或不耐烦的模样,更是形销骨立。

刘桐侍疾的时候还算尽心,但一到了与其他兄弟交班的时间,他也走得毫不留恋。

与旁的皇子们或者讨好、或者厌恶的表现相比,刘桐这样宛如完成任务的表现,更让元武帝侧目。

这日又是刘桐侍疾,祝王还是称病没来,元武帝也懒得说祝王哪怕一句了。等到快要交班的时候,元武帝唤住刘桐,定定看了他一会儿,问他道:“小九,你,恨朕?”

刘桐面上一顿,想回他说“儿臣不敢”,话到嘴边却停住了,淡淡地看着他道:“回父皇话,是的。”

元武帝不妨他这般直白,咳了咳道:“因为朕……关了你?”

刘桐摇了摇头,目光淡漠,语气疏离:“是因为父皇不把儿臣当儿子。”

“朕,何时……”

“从儿臣出生,到如今。”刘桐回答他道:“父皇视废太子为子,其他儿子,在父皇眼里,都算不得儿子。”

元武帝嘴唇翕动,瞧着神情颇有激动之色。

刘桐索性坐了下来,对他道:“父皇是皇帝,以天下为重是理所应当的,因此而重视曾经的继承人,忽视其他儿子,情有可原。但让儿臣好笑的事,说是以天下为重,父皇却到底两头都没顾虑清楚。若真以天下为重,又怎么可能将江山执意托付给废太子那种蠢材?父皇明明知道他不堪大任,为了顾惜自己身为帝王的脸面,险些连祖宗基业都不顾。”

刘桐叹息一声:“在父皇眼里,就废太子这个儿子精贵,其他儿子都不重要,对吧?不然的话,废太子将父皇您气得中风瘫痪,您都能忍得住不办了他……甚至废了他之后,反倒还封了他一个慎郡王的爵位。”

说到这儿,刘桐难免面露嘲讽之色:“修身,齐家,治国,才能平天下,您连儿子都没教好,何谈治国?”

元武帝胸膛急速起伏,嘴里哼哼嗤嗤发出破风般的声响。

刘桐舒了口气,语气平和道:“父皇,快到交班的时间了,您别想太多,保重龙体才是。儿臣先告退了。”

刘桐出了皇帝寝宫,捂着胸口有些难受。

他知道他不该在这种时候还说那些话气元武帝,可瞧着元武帝一点儿不觉得自己有错的模样,他就感到憋气,话赶话的,那些戳人心窝的言语就这么蹦出来了。

若是把父皇气个好歹……

刘桐心里有些不安,在寝殿外枯等了好一会儿,没见里头的内侍太监有什么异常,方才放下心来。

皇帝病重的消息传到了民间,普通百姓都开始有意识地规矩了起来,要办喜事儿的,都抓紧着办了,生怕哪一天皇帝薨逝,入了国孝,耽误了儿女婚配。

大家都噤若寒蝉,就等着陛下龙驭殡天的那一天。

但元武帝仍旧还吊着一口气。

身为帝王,他知道自己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完成。

此事不了,他还闭不上眼。

第三百一十七章 野心

初秋时节,元武帝感觉到自己气数将尽。

病重这段日子,他冷眼瞧着,瑞王没有一星半点的急躁和迫不及待,仿佛他是否殡天,于他并无什么干系。

元武帝心里多少有些不忿。

即便当今局势算是一面倾倒于瑞王,可瑞王却不将他这个帝王最后的遗旨放在心上,仿佛他死后,瑞王就理所应当会继位一样……

元武帝一直等着瑞王或明示,或暗示同他提及此事,但瑞王一直没有动作。

要比时间,他自然是比不过瑞王的。

这日元武帝遣退所有人,独留下一直贴身伺候他的总管何旦,让何旦秘密招来了瑞王。

瑞王面色平淡,见着元武帝后也是照着规矩请安问礼,多的话,一句也不说。

元武帝更是气闷。

换做谁,瞧见他这一副密旨召人前来见驾的气势,想必心里都会起点儿波澜,要么害怕,要么激动。

可瑞王倒好,似乎没将这一场秘密见面当做一回事。

元武帝低咳一声,断断续续地道:“朕,时日,无多了。今日,召你,前来,有……要事相、相问。”

瑞王眼角微动,到底没出声,由着元武帝问话。

“你,待朕,大行,之后,若登基,为帝,会如何……待你,诸位,兄弟?”

瑞王平静道:“若父皇属意儿臣继位,儿臣自当尊禀父皇遗旨。得用者,与其一道治理大魏江山。不得用者,金玉美食亦供养不缺。”

元武帝盯着他的脸。

这个儿子从最开始的不涉朝堂,到现在的喜怒不形于色,这一番变化,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元武帝不知道,但他心里却很明白,如今这样的瑞王,才是最有资格登上皇位的储君模样。

这样的人,哪怕站在他这个帝王面前,他也不由有那么两分心悸。

元武帝深吸一口气,问了当日问刘桐的同样问题。

“你,恨朕吗?”

犹记得小九当时回答的,是是。

那么瑞王呢?会否也同小九一样,直言不讳?

瑞王闻言,却是淡淡微笑,低声道:“儿臣不敢。”

元武帝直直盯着瑞王的脸,想要从他脸上的细微表情上,分辨出哪怕一点儿的信息。

然而瑞王的面部表情却毫无破绽。

不知道是他掩藏得太深,还是他的确对此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就连那个微笑,看似也不过是最寻常的微笑罢了。

瑞王对元武帝的回答显然让元武帝不满意,他追问道:“为何?”

瑞王莞尔:“儿臣为何要恨父皇?若不是父皇,儿臣也不会从一个闲散王爷,走到如今距离帝位仅一步之遥的位置。”

元武帝还是看着他,目光中流露出的意思,毫无疑问是希望瑞王继续说。

瑞王想了想,便也不沉默,道:“若非父皇给予儿臣生命,儿臣不是皇子,便没有被封王的可能。若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