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继妻-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宫妃、皇子们有那能耐的,都来他跟前过了个遍,表了关心,唯独这个小九啊,事发当日没留宫,事发之后也没进宫。

就冲他这反应,元武帝就知道对此事,他心中怨气极大。

元武帝半坐在软榻上,父子俩都沉默着,半晌后元武帝才道:“辅国公府易女而嫁之事,你早就知道?”

“此事父皇已查明了吗?”刘桐不答反问。

元武帝心里憋气,应了一声。

刘桐便道:“回父皇的话,儿臣知道得也不早。”

“何时知道的?”

“莫新尘去世当日,她临终前不忍儿臣被人当猴耍,所以告知儿臣实情。”

元武帝头疼地按了按额角,有些埋怨那莫新尘多事。

若是莫新尘并未将此事告知刘桐,那此事兴许也就永远不会被人重提。

刘桐看了元武帝一眼,嘲讽一笑,又低了头,心里不由慨叹,父皇真的是老糊涂了啊……

元武帝慢悠悠道:“你且回去吧,这事儿,朕会给你一个交代。”

刘桐轻声道:“父皇不需给儿臣交代。”

他简短的一句说完,便告罪躬身退出了寝宫。

元武帝怔了良久,方才悠悠叹了口气。

小九这话,听着像是他对此不欲追究,但其实细细想来,这件事已污了太子清名,是板上钉钉的皇族丑闻,又被那么多人所知……他这个帝王需要向之交代的,是大魏先祖,又何关小九一人。

这个过,太子实在遮掩不过。

第二日,元武帝的处罚下来了。

首先是太子,圈禁太子府,无旨不得出。

太子府内那孺人莫氏,杖毙;莫氏所出子女,贬为平民,永不得入宫廷。

辅国公府,抄家,夺爵,此事主事者,包括辅国公与其妻,尽皆杀头,其余辅国公府诸人,男的流放,女的没入贱籍,原奴仆发卖。

此事知情不报者,也以轻重程度不同,予以处罚。

贵妃娘娘被禁足,罚俸,后宫大权被夺。

……

元武帝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倒算得上雷厉风行。赫赫辅国公府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力摧枯拉朽得土崩瓦解,太子压根儿就束手无策。

处决结果出来后,刘桐反倒平静了下来。

常润之有些感叹,辅国公府的人斩首那日,她问刘桐是否要去观刑。

刘桐摇头拒绝了。

“他们是咎由自取,我若去观刑,倒显得我幸灾乐祸一般。在此事上,我是忍辱负重的弱者……还是不要打破这样的形象为好。”

刘桐笑了笑,常润之托着腮望他:“莫新尘的姨娘和弟弟,你安排好了吗?”

因为此事得以查明,莫新尘的弟弟在当中起了不小的作用,所以虽然辅国公府被抄家,这两人也得了恩赦。莫新尘的弟弟得以以平民身份,另造户籍,赡养亲母。

只不过那姨娘心中积郁多年,如今女儿冤情一朝得雪,她的心境大起大落的,眼瞧着也没多少日子可活了。

“安排好了。”刘桐道:“给那小子找了份儿活做,饿不死他。他若有点儿本事,将来的前程也可以挣挣。”

说到这儿,刘桐的目光顿了顿,笑叹了一声:“我也算是没有失信于她。”

常润之笑了笑:“她地下有知,想必也是感激你的。”

“或许吧。”刘桐舒了口气,又微微眯了眼睛道:“如今辅国公府倾覆,太子被圈禁……我得好好想想下一步要怎么走。”

常润之犹豫道:“太子圈禁,不是永远的。”

不过是圈禁,元武帝一道圣旨就能解了。

只不过近段时间,元武帝是不会将太子放出来的。

太子一日不废,这件事就一日不算尘埃落定。

但圈禁太子,无疑是一个信号,就要看朝臣们会怎么看待这个信号了。

太子遭圈禁,他在户部的势力也跟着委顿了下来。

刘桐开始与往常无二,忙着对户部诸事清算。

秋粮就要下来了,燕北关的军粮又能多得一些了。

鲜卑人一直在退,瑞王紧追不让,燕北关外的群山与草原已经让燕北军占了大片。

前线消息传来,瑞王下令开始让人休养生息。

这或许也算得上是一种停战的信号?

朝臣们开始揣测,太子被禁,瑞王崛起,如今瑞王又停战,若是回京……那这朝局风向就要变了。

这般想的不只是朝臣们,元武帝也在思索着,瑞王到底意欲何为?

他真的对太子之位,有野心吗?

瑞王妃也听到了传言。

她与瑞王倒是通过家信,但瑞王不会在信中与她讲战事。瑞王妃心中不定,遂来寻刘桐和常润之问话,问瑞王是否真的有退兵打算。

刘桐却道:“五嫂不用着急,五哥只是在故布疑阵。马上冬天来了,今年是个寒天,到了冬日,鲜卑人军粮难济,这一场仗,五哥在憋着要打得鲜卑元气大伤。”

第二百五十三章 选择

果然如刘桐所说,瑞王没有退兵,却是趁着这段时间努力练兵,准备打一场大仗。

太子被圈禁,祁王和礼王的势力暂时还不能恢复如初,元武帝又时常病痛,如今朝堂上说话分量最重的,竟然变成了有过“冤情”的九皇子刘桐。

就连封王的岑王,竟也对刘桐马首是瞻。

因为在贵妃寿宴上爆出皇家丑闻,岑王也被元武帝所恼,却找不着罚他的名目,只能用停俸禄、禁足、不时叱骂以表他的不满。

岑王呢,对这些倒不在意,只要他能出现在朝堂上,一旦说话就是向着刘桐的,摆明了他是刘桐的人。

其他臣子们尚还在观望着,但太子的食客幕僚们却已经坐不住了。

眼瞧着九皇子坐大,等瑞王真的打了大胜仗,那他们的势力就一定会了不得了。

到时候瑞王班师回京,他这个被圈禁的太子又当如何自处?

太子虽被圈禁,倒也不是毫无势力。

他暗中联络了人,打算最后一次上书,非得要把瑞王给弄回来不可。

太子在赌,若是父皇依了他的意思下旨,说明父皇也不愿意看着瑞王坐大,对他这个太子还有一定希冀,那么,他就还有机会。

可若是父皇不下旨,太子也就死心了。因为他知道,如果是这样,父皇一定是已经有所打算,就等着看瑞王能不能再建一功……等到瑞王回京,他这个太子恐怕就再无翻身之日。

坐了这些年的太子,他岂能甘心将只差半步就能坐上的那个位子拱手让人?

坐不上那个位子,想来将来坐上那位子的也不会放过他。

搏一搏,他还有希望。

太子坐在高位上,微微闭目。

只盼父皇……不要让他走那最后、最险的一步。

这是太子的大反扑,早朝上,太子一派的人将所有隐忧,全部都摊开来了说,不再遮掩。

“陛下!若是任由瑞王在燕北之地扩张势力,将来太子登基,恐怕燕北之地再不受约束。我大魏安稳百年,臣恳请陛下,不得放任此等忧患坐大啊!”

“陛下!太子是陛下养在膝下,辛苦教养三十余载的嫡长子,即便他鬼迷心窍,犯了某些错处,陛下也万不可置太子于不顾啊!”

“陛下!朝廷退兵之意虽陛下并未明发圣旨,可瑞王定然知晓陛下不欲兴兵。但即便这样,瑞王却仍旧一意孤行,仍对鲜卑用兵,虚耗国库,为己身扩张势力,并对太子予以威胁……臣恳请陛下,令瑞王退兵,班师回京!”

“臣恳请陛下,令瑞王退兵,班师回京!!”

“臣恳请陛下,令瑞王退兵,班师回京!!!”

大殿上的声音越发高亢,元武帝端坐着,陷入了沉默。

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十分现实地摆在了元武帝面前。

到底是选太子,还是选瑞王?

一个是他精心培养、寄予厚望的嫡子;一个是从未投入过太多关注,却已成长为可威胁太子存在的儿子……

固然他心里明白,太子能力平平,当个守成之主倒是合适,想要再建功勋怕是很难,而瑞王胸怀大志,兼济天下,若能继位,大魏或许会有另一个盛世之景……

但手心手背,总有偏爱。

元武帝舍不得废太子,也舍不得废了有能力的贤王……

他不得不想,若是瑞王没有异心该有多好,那他就可以在太子登基之后,尽心辅佐君王,大魏盛世之景也未尝不会出现。

这个念头一生,元武帝的思绪如同疯长。

对,他还没有放弃太子,他也还能稳固朝局。

在元武帝高速思索的同时,刘桐并没有任何动作。

太子的反扑在刘桐的预料之内,他其实也在等,等着元武帝的决定。

如同太子想要知道元武帝的选择一样,刘桐也在等着看,元武帝是否已经放弃了太子。

若是元武帝没有同意太子一派的人的意见,那刘桐便可以放下心来。因为这显示着元武帝默认瑞王培养势力、建立功勋的行为。

刘桐微微握紧了拳。

御座上的元武帝忽然起身,声音不大却不容反驳道:“传旨燕北,令瑞王退兵据守燕北关,鲜卑若战则迎敌,鲜卑若不战,则加固防御工事,以守为攻。”

殿内一片寂静,太子一派首先反应过来:“陛下!那瑞王回京之事……”

“再议。”

元武帝丢下两个字,看了刘桐一眼,便拂袖而去。寺人忙拉长声调喊了声退朝,紧跟着元武帝离开了。

大殿中人恭喊了声“恭送陛下”,待见不到元武帝的身影,顿时炸开了锅。

刘桐默默松开了手,十四皇子忙不迭凑上来问道:“九哥,父皇这是何意?”

虽然是让瑞王退兵,却也没有按照太子一派的人所说的,让瑞王回京,而是再议。

表面上看,似乎是调整了双方的要求,令双方各退一步。

但真正上呢?

刘桐皱皱眉头。

元武帝这一举动,也算是在“拖”。

是想……拖着等人们将太子的过错淡忘,拖到太子得旨解除圈禁?

毕竟,不管瑞王留在燕北,还是回京,瑞王这个自由之身,总比被圈禁的太子要好发展势力一些。

元武帝宁可让瑞王留在燕北,经营他已收拢的势力,也不愿意他回京来。

说到底,还是为了保护太子吧?

刘桐自嘲一笑,心里道:“就算把五哥留在燕北又如何,京中的势力自有我来替五哥经营,等五哥……”

心里才想到一半,联想到元武帝走前看他的那一眼,刘桐蓦地愣住。

十四皇子见他表情变幻不定,忙问道:“九哥,怎么了?”

刘桐深吸了口气:“……没什么。”

十四皇子当然不信,一路跟着刘桐出宫回府,见刘桐还是什么都没说,只能无奈地走了,临走前和常润之说了会儿话,告知了她刘桐的异样。

等十四皇子走后,常润之倒没有第一时间问刘桐。

她仔细捋了一遍今日早朝发生的事。

是什么让刘桐这般心神不宁的?

自从瑞王离京后,他一日胜过一日稳重,等闲的事不会干扰他的心绪。

除非是他悟出了大事。

常润之感觉虽然敏锐,却也轻易想不通这当中的关节,最后还是只能问刘桐,希望可以宽慰他两句。

刘桐唇色微微发白,嗫嚅了两句方才道:“父皇仍旧有意要保太子,留五哥在燕北,是不想他回来沾染京中势力。那么……父皇接下来,就要夺我手里的权了。”

第二百五十四章 一年

刘桐的预感,成真了。

元武帝一旦不犹豫,下定了某种决心,动作的确是雷厉风行。

首先是户部的势力,刘桐本已经整理好了大半,突然一道圣旨下来,元武帝派给了刘桐工部的差事,硬生生将户部之权给攥了回去。

等刘桐办好工部差事之后回来,元武帝紧接着又派给了一个出京暗访的任务。

刘桐不得不匆匆梳理了一下手中之权,并让将一些隐秘势力交托给十四皇子,马不停蹄地奔赴了外地。

在刘桐不在京中的这段时间里,一个官员的迅速爬升显得尤为令人瞩目。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常润之的前夫,如今被元武帝提拔升任为户部侍郎的方朔章。

秋霖告知常润之这个消息的时候,常润之刚给刘景阳念完了刘桐写来的家信。

听到方朔章的名字,常润之面色很平淡:“姚黄还说了什么?”

“姚黄姐说,方大人升任快,方太太最近也游走于各府女眷之间,或许会递拜帖,来拜访皇子妃。”

秋霖迅速看了常润之一眼,见她面上没有怒色,方才继续说道:“在此之前,那方太太已经前往过十二皇子府、岑王府了。”

意思就是说,前来九皇子府拜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常润之应了一声,对秋霖笑道:“今年春闱就要到了,丰茗这一次也要下场,该准备的姚黄不会含糊,不过春闱过后上下打点上,总归需要点儿银两。你回去告诉姚黄,若有需要,只管来告诉给我知道。”

秋霖应了一声,迟疑片刻后问道:“殿下,若是那方太太果真来递拜帖要拜见……”

“那就让她来呗。”常润之喝了口茶:“十二皇子妃和岑王妃都见了她,我若是不见,倒显得我小心眼儿。”

秋霖颔首,退了出去。

刘景阳小手抓着刘桐的信封,问常润之道:“娘,方大人是谁?为什么秋霖好像很忌惮他?”

“我们阳阳都知道‘忌惮’这个词啦?”常润之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道:“他是户部侍郎,算是个挺重要的官儿。”

“比父亲还重要吗?”

“阳阳父亲占了皇子的身份,官职上来说,方大人也比不过阳阳的父亲。”

阳阳顿时欢呼道:“我就知道爹爹最棒了!”

常润之揉了揉儿子嫩呼呼的小脸:“好了,到了阳阳该跟夫子习字的时间了。”

刘景阳乖巧地点头,沉香便上前来牵了他出去。

等儿子一走,常润之脸上的笑便微微沉了沉,伸手招了招。

已是妇人打扮、瞧着丰腴了不少的魏紫上前轻声道:“姑娘。”

常润之看向魏紫:“那方大人娶妻也有几年了,好似,还未有嫡子出生?”

魏紫颔首,眼中隐隐有些报复似的得色:“可不是吗,方大人一妻三妾还有若干通房,至今也只有一子一女,且庶子体弱多病,庶女胆小怕事。”

常润之盯着魏紫看了两息,无奈道:“知道得那么清楚,平时也都关注着呢?”

魏紫便嘻嘻笑了笑,露出少女时一般无二的俏皮神色来:“奴婢知道姑娘不喜欢听人提及那姓方的,只不过奴婢始终咽不下那口气。知道姓方的一家都不好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