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不止是感人至深,是让人觉得绝望,那种绝望的氛围让人简直无法呼吸,波比,你拿去看吧,我要赶稿子了,毕竟,工作才是第一位的。”
艾莉森将书递给了波比。
波比大喜。拿着书返回自己的位子,开始迫不及待地翻阅了起来。
而艾莉森则将电脑上自己刚才已经写了一些的稿子全部delete掉,略一思索,她开始快速地写了起来。
“兰登书屋是不是疯了?竟然拿出10万美元为《兄弟》征集读者书评!”
艾莉森的稿子主题如上。
她先写了兰登书屋的史密斯跟她爆料的经过,史密斯告诉她,兰登书屋将要拿出10万美元现金面向全美向《兄弟》这部书的读者征集书评,只要读者所写书评能在重要的传统纸质媒体发表,或者在重要的网媒发表,就有资格参加这次的书评大赛。
艾莉森在报道中写道,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她很是惊讶,惊讶的原因如下:
其一,中国作家的作品从未有在美国大火的前例,十万美金征书评,几乎可以肯定兰登书屋是要赔钱的。一向精明的兰登书屋为何这次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
其二,她不认为一个20来岁的东方男孩能写出什么伟大的作品来。因为她之前也始终坚信,最聪明最天才的人,都是白种人!就连伟大的海明威在二十岁的时候也还没显现出他的惊人文学才华呢!
所以,她认为,兰登这次反常的举动是不是饱含有其他非寻常的内容,比如意识形态的入侵万恶的红祸想要赤化美国人民的思想什么的……
她原本就是想按照这个套路写稿子的。
可是,幸运的是,她的同事波比翻看了肖飞的《兄弟》,然后告诉她,这书真的是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好看的不得了。
这终于让她鼓起勇气尝试着开始读《兄弟》。然后,她就被这书完全吸引了,再也难以自拔!
这时候,她才知道,原来,兰登书屋如此看重肖飞的《兄弟》并无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这本书真的是本惊世奇书!只要你看,你就会被吸引!
不信?
那你就试试!
十万美金书评大赛,兰登的信誉背书,这事儿真的不假,去大胆地买一本《兄弟》好好读读吧,不但有好书读,还能有机会赢巨额奖金,何乐而不为呢?
艾莉森的新闻写完了,通过邮件发给主编看。
主编看了之后回应她:稿子写得很好,就是广告味太浓了,如果兰登书屋愿意出一部分广告费,那纽时刊登一下也未尝不可!
第590章大奖动人心
“啊?!主编,这样不好吧?我们此前好像已经收过兰登一次新闻刊登费用了吧?”艾莉森据理力争道。
此前纽时登的那篇整版关于肖飞的新闻,兰登也是付了费的,付出了两万美金的巨款。
纽时发了一篇吸引眼球的大新闻,还能赚钱,可谓一举两得。
“艾莉森,你去跟兰登协商好了,我相信,他们肯定会愿意付一笔钱的,毕竟,这是一次新书的推广,他们能在纽时发一篇如此重要的推广新闻,比做巨幅广告还要有效果,付点钱也是应该的。”主编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没办法,艾莉森挂掉电话之后,就又拨通了史密斯的电话。
“啊哈!史密斯先生你好吗?我是艾莉森,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请我你想先听哪一个?”艾莉森打通电话之后,还调皮了一下。
话筒里,史密斯的回答让艾莉森十分的意外:“是不是你们那个见鬼的死要钱的主编又要我们支付广告费?”
还没说,对方就猜到了。
没办法,艾莉森尴尬说道:“恭喜你,猜对了,我们主编要求你们至少要付一万美金,因为,今次这个新闻广告性更强。”
“告诉你们主编,他赢了,这笔钱,我们愿意支付!”史密斯很是爽快地说道。
艾莉森还以为会有一番口舌之争。
没想到竟然如此顺利。
其实,她哪里知道,这笔钱。同样是肖飞所出,兰登书屋自然不会心疼。
次日。纽约时报新报上市之后,很多的读者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兰登要为中国作家肖飞作品《兄弟》花费十万美金举行读者书评大赛的新闻。
一时间。美国人民被震惊了。
他们还从未看到过这样的新书推广营销活动。
是的,即便是在最发达的美国,为了推广新书有此手笔的出版社也绝无仅有。
图书可不是什么暴利的行业。
若是出版一个新作家的书,市场还是个未知数,耗费这么多的金钱去为之营销,出版社不会愿意担此风险。
而若是出版一个知名作家的书呢?则根本就不用这样的营销去推动,知名作家早已有市场口碑,读者们看到该作家的新书自然就会购买,为什么要多花冤枉钱呢?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是?
所以。兰登的这个新颖的重金书评大赛一下子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眼球,大家都为之心动了。
美国人民的日子过得也是苦巴巴的啊。
若是有机会买本书看看,然后写一则书评,想法子发表到媒体上,就有机会获得巨额奖金,为什么不试试呢?
《纽约时报》影响力是很大的。
它上面的重要新闻传播率是惊人的。
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十万美金书评大赛这事儿就传遍了整个的美国。先是媒体传播,继而是人们口口传播,网络上很多人都在说这件事。
尤其是那些文人们学校的学生们。他们都即刻的行动了起来。
这时候,兰登书屋出版的肖飞的《兄弟》也已经在全美的书店及亚马逊网上书店开始铺货了。
尤其是亚马逊网上,首页悬挂了一个flash广告,上面写着:中国最具盛名的神奇小子。突破两千万册的超级畅销的青年作家,肖飞英文版《兄弟》热卖中!十万美金开展读者书评大赛,参加就有可能中大奖!
这个flash广告画面闪烁着。两句广告词不停反复,十分的醒目。
所有在亚马逊网上书店找书的人都看到了这则广告。
这些读者都点开了广告。然后找到了《兄弟》这本书。
书很厚,足足有6、7百个页码。定价也是不菲,足足28个美元。
这书在网页上是有试读章节的。
这也是亚马逊新推出的服务内容,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能先体验一下书的内容,看是否合自己的口味。
1999年3月18日,《兄弟》英文版在全美上市。
这一天,很多很多的美国读者都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他们前往实体书店或者亚马逊的网上书店,买下了这本书。
绝大多数人都是被重金书评大赛给吸引刺激到了。
而也有一部分是对肖飞感兴趣。
一个20多点的年轻人写下的一系列作品竟然能在中国如此畅销,他凭什么呢?难道他的作品真的非常优秀吗?
想要刨根究底,最好的方法就是买一本读读看。
兰登书屋的市场经理史密斯一直在监控着《兄弟》上市之后的情况。
第一天上市,实体书店在当天打烊之后,全美合计共卖出了两万八千多册,这个数量很惊人。
然而,大头是在亚马逊网站上。
这天截止到零点前,亚马逊网站一共销售了六万三千一百五十册《兄弟》。
两者合计达到了9万余册。
这个成绩是相当惊人的。
美国国内最畅销的作家也就能达到这么一个成绩了。而有这样的读者号召力的作家一把手都数的过来。
“照这样下去,《兄弟》的销量很容易就能达到百万册了吧?”史密斯兴奋之余自言自语。
“这到底是肖飞的书好,还是十万美金书评大赛推动了销售的激增呢?”
但史密斯已经顾不上想太多了,他要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兰登书屋的ceo去。
当史密斯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兰登的老一之后,这位刚上任的兰登掌舵人也高兴坏了。这对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兰登书屋刚被德国人买去。
现在的领导班急于发力,表现自己呢。
第二天,《兄弟》继续热卖,不过,销量比之第一天却是下跌了不少,这第二天卖出了两万多册图书。
这时候,最要命的一件事出现了。
《兄弟》这书兰登一共才印了十五万册。在第一天热卖之后,公司已经安排加急印刷了,但现在看来,注定是要赶不上市场的需求的。
谁能想到,一本中国人写的长篇小说会这么火呢?决策层认为首印十五万册已经是在冒险了呢!
若是卖得不好,挤压在仓库里的话,公司会严重亏损的。
总之,《兄弟》英文版在全美公开发售四天之后就宣告全线缺货,要想购买,就需要先提前预订。
即便如此,读者还是趋之如骛……
第591章美国畅销第一!
“我的上帝!真是意想不到啊!《兄弟》竟然拿下了3月份的畅销榜第一!”
纽约时报编辑部,艾莉森惊呼着。
纽时有着出图书畅销榜的传统,现在,艾莉森看着的,便是3月份的全美图书畅销榜,而那本中国小说《兄弟》赫然排在了第一的位置上。
那么的扎眼!
《兄弟》在3月份于全美一共销售了48万册!后来居上,一举夺下畅销冠军宝座。
美国国内原本的那些畅销作家们的图书都被它给压到了下面去!
“《兄弟》它有这个潜力,艾莉森,它配得上这个畅销第一,它真的很好读,我已经连续看了两遍,现在已经开始看第三遍了。而且,我也参加了那个书评大赛,不是为了那笔丰厚奖金,只因为我心里现在如鲠在喉,如果不说出来,不写出来,我会灵魂不安的!”波比说道。
“哦呵呵!”旁边,一记者冷笑。
“我说鲍勃,你干嘛这么笑?难道《兄弟》不好看吗?还是你对中国的作家抱有偏见呢?”波比皱眉道。
那冷笑的记者叫鲍勃。
是位四十多岁的老记者。
“这种畅销很没有意思,波比,艾莉森,这不值得大惊小怪!它采用了一些非常手段,换句话说,它是作弊了,它用‘十万美金书评大赛’成功刺激起了人们的贪欲之心,我想,绝大多数购买《兄弟》的人。都是因为这个!这本中国书,说实在的。我没兴趣去读,它的做法太市侩太商业化。让我只感到恶心!”鲍勃说道。
“鲍勃,你太偏激了,中国的伟人毛说过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都没有去看这本书,你怎么知道它不好看?你这是偏见,是种族歧视!你用这种语气说《兄弟》这本书,就是在侮辱我的智商,难道我波比喜欢的书就不配是好书?难道你自认为你的眼光就比我高上很多?不。不!鲍勃,你这种想法很危险,这会让你故步自封,无法进步!我建议你去读一读这本书,读上几页,你一定就会被吸引的!我从不撒谎,而且,我也没必要去游说你欺骗你,对不对?我只是好意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波比激动地说道。
鲍勃的态度让他很不舒服。
“好吧。好吧,波比,我会看看这书的。”鲍勃摇摇脑袋。
他转身离开,嘴里嘟哝:“都疯了。都疯了!”
四月初,美国,纽约时报三月畅销书榜揭晓。看到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小说《兄弟》之后,整个美国被轰动了。
很多媒体都参与进来。争相报道这件神奇的事情。
其中,有褒有贬。莫衷一是。
褒扬者认为:“中国神奇小子肖飞的小说《兄弟》写得很大气恢弘,写出了中国几十年的沧桑历史变化,其文学价值堪比黑珍珠的《大地》!在肖飞的笔下,华夏大地光怪陆离的一幕幕事件或荒诞或悲伤或温暖或冰冷地发生着,很真实,很震撼人心!而且,故事非常好读!”
而贬斥者则批评道:“文学不应太市侩,不应太沾满铜臭味,为了多卖书,就用重金征书评的形式来营销,很不可取!如果《兄弟》没有采用十万美金征集书评的活动,这本书根本不可能卖这么火的,这是一定的!”
褒扬者认为,这是他们看到的最好的中国小说,它有着世界风范!
而贬斥者则表示,这部书很糟糕,所讲述的故事是作者臆造出来的,有失真实。
但是,不管是褒扬者还是贬斥者都不得不承认:《兄弟》火了,火得一塌糊涂,很多美国人都在读这部小说,都在议论着这部小说。
雪片一样的书评投稿飞往全美所有的媒体。
这些书评绝大部分都是正面的赞美。
当然,也有不少的大学教授学文学的学生对《兄弟》进行了专业研究和深度评价。
在这些人的研究中,这部小说被解构,被从文化意义、社会背景、叙述手段、故事精神内核等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美国的专家教授们认为:《兄弟》这部书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子很精湛,当然这都是翻译家做得好,但也不难看出,中文原著的语言也是相当讲究的。而这书之所以如此好读吸引人,是因为作者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感情十分的饱满,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那就是:书的猎奇性很好!
如果说,在刚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美国读者是因为十万美金才关注的《兄弟》的话,到了后来,这个重金书评大赛则很少有人提起,大家都开始讨论《兄弟》这本书本身的各种好处。
在美国,有不少的华人。
《兄弟》的爆红也让当地华人十分的自豪。
很多华人家庭甚至买了《兄弟》这本书作为礼品相互馈赠。
而也有一大部分华人英语阅读水平欠缺,则开始寻找中文版的兄弟,这竟然带动了中国作家出版社中文版《兄弟》的外购业务的迅速攀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有来自美国的数以千计的读者来信来函要求购买《兄弟》小说。
《兄弟》英文版在美国的畅销迅速地传回了国内。
尤其是当《纽约时报》三月畅销榜出来之后,《兄弟》高居榜首的消息更是引发了国内舆论的一片喧哗和狂欢。
甚至连《人民日报》都用了很大篇幅报道了这件事。
该报在头版发了则消息:我国青年作家肖飞代表作《兄弟》在美热销,单月狂销近50万册!荣登美国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位。
这个成就无疑是划时代的。
在此之前,没有哪个中国作家能在美国取得这样一个畅销成绩。
所以,看到这则消息后,国内从文坛到普通民众都沸腾了。
“肖飞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