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曹贼- 第3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子无需担心,担心的,应该是孟德。”

“哦?”

“甄氏女在冀州被劫,说不定会被栽赃嫁祸到孟德身上,到时候袁熙甚有可能,会改变之前的态度,与袁尚共同抵抗。孟德要攻取邺城,恐怕会费一些手脚。”

“袁熙会参战?”

“此子柔懦,但如果真不顾一切的话,那么孟德想要荡平河北,却非一桩易事。

不过,公子不需要担心,以孟德之能,若连那区区袁绍二子都对付不得,那就休言大事。费些手脚是肯定的,但袁家二子,绝非他的对手。倒是公子你这边,还要小心才是。”

第449章建安问对

曹朋有点不明白,疑惑的看着李儒。

如果袁尚真的把这劫人的罪名栽赃到曹操头上,有麻烦的应该是曹操,而不是他。

李儒所说的‘小心’,又是何意?

曹朋发现,自己的脑瓜子有点不太够用了也许在其他方面,他有着穿越者的优势,但是论分析时局上,似乎还有很大的差距。古人的脑瓜子,转的可不慢,当曹朋还在消化李儒之前所说的那些事情时,李儒的思路已转到了另一方面。

“还请先生指教。”

李儒犹豫了一下,给自己满上一杯酒,然后又给曹朋满上一杯。

“公子认为,如今这冀州困局,当如何才能解决?”

曹朋愣住了!

冀州的困局,可不是他的困局,那是袁氏的困局,与他何干?说实话,曹朋从来未想过,如何为袁氏勾画未来。而今李儒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让他不知如何回答。

好在,李儒并没有让他考虑太久,而是伸出手来。

“其一,袁氏兄弟,必须齐心协力。

此前袁家诸子,各自为战,除了一个高干依附袁尚之外,可以说彼此间根本没有联系。而今,袁谭大势已去,难有作为。即便是他在背后对孟德出招,孟德也未必会把他放在心上。袁谭困居南皮,青州大半已被孟德所掌控,无需考虑。

那么,就剩下袁尚和袁熙两人。

袁尚坐拥冀州,有袁本初为他打下的基业;袁熙性情柔懦,但毕竟是幽州刺史。而此人与辽西乌丸蹋顿公孙康之流,颇有交情。如果此二人联手,麻烦颇多。

最重要的是,此二人再加上高干,坐拥三州,实力不可小觑。”

曹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敢问先生,可有其二?”

“当然!”李儒喝了一口温热的酒水,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他的思绪。而后,他看着曹朋道:“这其二,若我是袁尚,单纯凭借自家兄弟,必不是曹操对手。想当初,袁绍掌四州,坐拥百万雄兵,却惨败曹操之手……他兄弟二人外加一个高干,虽有力与曹操一战,却不能长久。故而,若解河北困局,在外而不在内。”

“在外,不在内?”

“内,便是他兄弟阖墙,彼此相争。

不过现在已不需要担心……袁熙此人野心不大,非雄主,故而袁尚大可以放心。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对袁氏忠心耿耿。虽说资历颇深,但是这名望……呵呵,说起来,高干的名望甚至在袁熙之上,但想要为河北之主,却万万不可能。

这,便是内!

解决了内忧,袁氏兄弟至少能与孟德僵持,但如果没有这外援,则早晚必败。”

“何人,可为袁氏外援?”

曹朋隐隐约约,觉察到了李儒话中的意思。

李儒笑了!

他轻声道:“袁氏之外援,便在西凉……想来公子也感觉到了,却还未看破其中的玄机。以前袁氏兄弟不合,所以也无法考虑太多;而今,如果袁熙袁尚合作,即必然会想到外援的问题。马援此人,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假伏波将军之名,坐拥西凉,实力不俗。若无公子在河西插手,马援早晚将河西拿下……因为这河西,若依照治下,本就有一部分属武威郡,剩下的则是无主之地。

而公子的出现,令马腾无功而返。可此人却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必然会等待机会,复夺河西。

我是袁尚,会请人前往西凉,与马腾结盟。

而后派兵袭扰河东,可断去公子后援。试想,河东一乱,卫觊等人势必出兵救援。这时候,袁尚请马腾在西凉出兵,趁公子立足未稳之时,一举而克之,则河西不复存在。马腾得了河西郡,可南下渡河,直扑大散关。而他尚有盟友韩遂,可从金城出兵,攻取陇西。安定陇西两郡一旦丢失,则关中必然大乱……

关中若发生动荡,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雒阳。

到时候,雒阳一旦发生骚乱,许都也会产生影响……整个河南,都将为之动荡。”

李儒一番话,令曹朋倒吸一口凉气。

他从没有站在袁氏的角度,来考虑过这一场河北之战。

但如果按照李儒所说的这样,那么河北困局,还真有可能会被袁氏二子所破解。

眼睛,不由得眯成了一条线。

曹朋抿了一口酒,轻声道:“马腾,会出兵吗?”

“河东治,则马腾不会轻举妄动。

但河东若乱,马腾必然出兵……别看他此前曾为孟德解河东之危,可现在,他绝不会放弃这夺取河西的机会。依我看,马腾会出兵,而且很可能就在年初。”

“袁氏,有此谋乎?”

曹朋有点不太相信,毕竟三国演义里,那袁绍诸子,可是一个比一个废柴。在他的印象里,曹操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河北荡平。但是从目前来看,曹操征战河北并非一桩易事。至少从袁绍死后至今,已经两年,河北依然未定。

李儒说:“审正南,刚愎。

然其智谋,并不差,至少未必逊色于当初沮授田丰之流……”

审配?

说实话,曹朋印象不深。

只是依稀记得,这家伙是在邺城城破时,纵火焚城。但除此之外,审配有什么特别的贡献?却想不起来……似乎袁绍手下的那些人,一直在内斗,内斗。审配如此,郭图逢纪同样如此。以至于到最后,大好的局面,被斗的个四分五裂。

审配,能有这么厉害?

曹朋闭上眼睛,靠在太师椅上,轻轻拍打额头。

半晌后,他猛然坐直了身子,“如此,我明日一早,便召集士元和元直,商议此事。”

“如此,甚好!”

李儒没有就此事在说下去,而是美滋滋的喝了一口酒。

曹朋手下,有谋士!

无论是庞统还是徐庶,都是多谋之人,甚至包括步骘庞林,也非等闲。凡事不可做的太满,留那么几分,给别人来做。他知道,以庞统等人之智,必能想出破解之法,不需要他去费心。相比之下,当事情发生后,曹朋第一个便找到他,足以说明,他在曹朋心目中的地位。李儒并非谋主,却比之谋主,更加重要!

日后,他早晚要离开……

毕竟他的身份,不可能永远瞒下去。

李儒觉得,他可以走,但是应该为他的儿子,打一个好基础。以前,李儒是想着十年之期一过,他拿着他的黄金,带着他的儿子,找一荒僻之地,隐姓埋名,过富家翁的生活。可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如今,若自己的儿子能跟随曹朋,却是个不错的选择。世人知李儒多,而知其子少。这其中也有李儒相对低调的元素在里面。李儒认为,他可以走,但必须要为儿子,谋划一个未来。

曹朋,人不错!

是个能容人,也能听得进别人劝谏的主儿。

更重要的是,他这人重情义,想必以后会看在自己面子上,给孩子一些照拂……

帐外,起了风。

风卷战旗,猎猎作响。

邦邦邦,三声梆子响,已是三更时分。

曹朋蓦地惊醒,看着李儒苦笑道:“不知不觉,竟已三更,却是耽搁了先生歇息。”

“哈,这算得什么?”

李儒微微一笑,拿起那卷书,“反正也无甚事情,能与公子聊一聊,倒也是一桩美事。若公子不嫌弃,儒欲与公子彻夜畅谈,只是不知道公子,是否愿意呢?”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曹朋收服李儒之后,很少有彻夜长谈。

往往是短短几句话的聊天,便能使他茅塞顿开。似今夜这种,一说话就是两三个时辰,可是很少见。他困意全消,听李儒这么一说,也顿时升起了夜谈之心。

李儒道:“我正在看公子所撰写的银楼运营,有些问题想要请教。”

“请教不敢说,只是小子一时兴起,胡思乱想罢了。”

“不,不是胡思乱想。

也许乍看,这银楼平淡无奇,但仔细深究,却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许多玄机。”

李儒让人准备酒菜,拿着那卷书,和曹朋讨论起来。

说实话,曹朋前世不过一个警察,哪里懂得那么多金融上的事情?

当初他设立银楼,主要是为了解决海西行会,与雒阳之间路途遥远,而交易量极大,运输钱币颇为繁琐的问题。除此之外,他并未想太多……不过,对于银行进行运营的一些基础方式,他也非一无所知。李儒问的问题,大都很浅显,所以解释起来,倒也算不得特别麻烦。当然了,若问的深了,曹朋一时回答不出,便借口需要考虑一二,推搪过去……可即便如此,李儒眼中却闪烁光彩。

“如此奇思妙想,果然不凡!”

李儒在听完了曹朋的介绍之后,忍不住连连赞叹。

他犹豫了一下,为曹朋斟满一杯酒,轻声道:“只是公子这想法绝妙,却未能尽其用。若只是为了存取铜钱,方便交易而设立银楼,实在是有一点可惜了……”

“哦?”

曹朋眉毛一挑,“愿闻先生指教。”

“其实,公子设立的银楼,用处远非如今这样。

若操作得当,这小小银楼,胜似百万雄兵……嗯,让我想一想,该怎么来操作。

公子,我有一比。

凭此银楼,能使西川大乱!”

曹朋不由得心里一动,“朋愿闻其详。”

第450章东汉末年金融战

李儒,却沉默了!

良久后,他起身走到帐篷的角落,从一堆杂物中取出一个小盒子,然后走回来坐下。手掌轻轻摩挲那小盒子,李儒半晌后叹了一口气,好像下定决心般,将盒子打开来。灯光下,那盒子里有一串黑黝黝,看上去粗劣不看的钱币……

“公子可认得此物?”

曹朋伸出手,从李儒手里接过钱币,眉头却不由得一蹙。

“这是……”

铜钱大小和五铢钱小很多,但制作的相当粗劣。并且,那钱币上,没有任何文字。

他认得出,这就是董卓时期,流行于市面上的无文钱。

董卓控制朝堂,手里的铜钱不够,于是便开始私下铸钱。但铸钱需要用大量的铜,董卓手里并没有这么么的铜,便把民间的铜货、铜钟等铜制品销毁,铸造钱币。由于董卓改铸小钱,份量不足不说,还造成了大批的劣币充斥,使得物价疯狂上涨。短短时间,单谷价就上涨到了几万钱,乃至于几十万钱一石的地步。

当时有这么一种说法,想要买一升谷物,就必须要拿着一升的铜钱进行交易……

后来,人们开始自觉淘汰这种钱币。

我不买了!

于是乎,便出现了以货易货的情况,并造成了整个市场的物价,进一步的混乱。

董卓所造的这种小钱,便是曹朋手中的‘无文钱’。

李儒笑了笑,轻声道:“想必公子已认出这就是‘无文钱’。当年丈人掌控朝政,诸侯讨伐,使得丈人不得不退至长安。当时为扰乱关东,我便想出了无文钱的招数。短短两年,我使关东集市混乱,几乎破败……本来,若再坚持一二载,丈人便可以兵不刃血,夺取整个天下。可惜……于是,我便将此事藏在心中。”

“无文钱,出自先生之手?”

曹朋愕然,看着李儒。

在他的记忆里,所有人提起‘无文钱’的时候,都会说那是董卓横征暴敛的敛财手段。

却不成想……

同时曹朋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劣币淘汰良币李儒这一手,不正是后世的金融手段吗?

通过大量的劣币投入市场,造成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家的市场物价混乱,到最终崩坏。这样的手段,在后世倒是层出不穷,不值得奇怪。可是没想到这东汉末年,居然也有这种事情。无文钱造成的灾难,曹朋的记忆已经不多……不过时常听曹汲夫妇,或者邓稷夫妇谈及,在当时无文钱充斥时期的惨淡景象。

以中阳山为例:曹汲当时为人修理农具,打造铁器,根本就不接受钱币,而是要求直接以货易货。但又由于这货值的分歧,时常会与人争吵,乃至于不欢而散。

那几年,可真是痛苦!

其实,曹朋也是少见多怪。

他并不知道,这种初具雏形的金融战,在三国年代屡见不鲜。

就以后世‘仁义’而著称的刘备刘皇叔,也曾经干过这样的事情。他在攻取巴蜀的时候,因军用不足,便铸造了一种名为‘直百五铢’的大钱,一钱顶百钱。

后来,刘备在巴蜀称帝,自号为‘汉’,也就是后世所称的蜀汉。

蜀汉的货币更加繁杂,除了直百五铢之外,还有太平百钱,定平一百等大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犍为五铢’。刘备通过这种铸币,不断聚拢蜀汉的财富。

打个比方:比如民间的资金总量有一万钱,刘备铸造一个大钱,就能换民间一百五铢钱。那么,只要刘备铸造一百个大钱,就等于拥有了一万钱。听上去,社会财富似乎并未因此而产生变化……不过别急,当这一百大钱全部进入流通,兑换五铢钱或者购物时,你老百姓手里的一万钱,就同于贬值了一半,而另一半便流入刘备的腰包。

或许,刘备是为了凑集军费……

或许,他是为了充盈库府。但这种大钱充斥于市场中,所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

其实,不止是刘备,孙权也干过这种事。

历史上,孙权就曾铸造过一种名为‘大泉五百’的铜钱,听名字就知道,一钱顶五百钱。到后来,还出现过‘大泉当千’、‘大泉两千’和‘大泉五千’这样的货币……好在孙权及时的发现,最后还是停止流通,并下令官府回收。

不回收不成啊!

因为这些大钱,差一点造成整个东吴的暴动……

……

当然了,这些事情曹朋并不知道,当李儒说出了以劣币淘汰良币的计划时,他不禁感到吃惊。

李儒道:“我的想法就是,先通过朝廷,以这银楼的名义,统一铸造五铢,以稳固中原局势。而后,公子设法铸造五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