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梁对大牛越发欣赏起来,他需要成大牛为他办些事,不过还是要等了解了清丰的具体情况再说。
当下他便问道:“大牛,我看你身体强壮,却也透着斯文。。。。。。”
不等何成梁说完,周围的人便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大人有所不知,大牛的爹本是秀才从小就希望他能参加科举,不想大牛却独喜欢舞刀弄枪。。。。。。”听了半天,何成梁搞明白了原委,便立即问道:“霍先生,大牛,你们二人可愿追随本官左右?”
正文第五章清丰县
成大牛虽然透着机灵,却比较直,一听,便说道:“大人是俺一家老小的活命恩人,大人但有吩咐,万死不辞!”说罢又要跪下,何成梁急忙把他扶了起来,又转头看向霍信钧。
霍信钧心里却在急速盘算着,这位老爷如此年轻,怕是以后前途无限,只是为何又到了清丰这个刚刚遭受灾难的县呢。
“我干爹是新科进士,还做过庶吉士,此次到任清丰,是我家老爷主动要求来的,看上你们二人是你们的造化!”仿佛看穿了霍信钧的心思,何成梁收养的孩子中最机灵的何珺孜说道,这些孩子大多无依无靠,收养后何成梁便按照此时的规矩让让他们跟自己姓何,这段时间孩子们都学到了不少东西,说起话来也极有条理,这个年龄最大的何珺孜更是如此(不要戳我,俺又忍不住想扮演一个角色了呵呵)
霍信钧一听,知道这是一个太好的机会了,不管如何,这庶吉士那可是了不得的啊,此时不跟紧,以后便没有机会了,于是再不犹豫,纳头便拜,道:“大人在上,学生有礼了。”
如果有胡须,何成梁便会捋着胡子笑盈盈的道免礼了,只是现在他还太过年轻了自然不可拿大,当下扶起霍信钧,道:“本官来时匆匆,未带有师爷,如果愿意,霍先生便做我的师爷可好?”
霍信钧那会嫌弃,于是急急说道:“蒙大人不弃,学生自当全力以赴,以报大人知遇之恩!”
收下二人,安排好粮食让百姓各自带回,何成梁一行再次出发,前往清丰。
由于整个粮队长达数百米,行程很慢,百姓感激何成梁,送回粮食后,一些青壮便主动与粮队一起同行,来保护粮队,何成梁自然又是一番感激。
好在何成梁孑然一身,没有家眷,倒也轻松许多,从之前的“弟弟”留下的手记何成梁得知,其实他还是有妻子的,只是后来去世了,再后来便是父亲去世,守孝三年期间,不得婚配,孝满后,又专心科举,并未娶亲,考上进士时已经二十六岁了。想到这些,何成梁也是唏嘘不已,自己的弟弟还真是命苦啊!也罢,就让自己多做一些事情,让何成梁这个名字为后人所记得吧。
虽然何成梁实际只有二十二岁,比起记录上的二十六小上一些,但是实际上何成梁弟弟本就是书生,看着年龄也就不大,所以到没有会怀疑。
一行人已到了县城附近,和霍信钧一路聊着,倒也不寂寞,末了何成梁对霍信钧说道:“霍先生大我几岁,私下里里沃就称你一声大哥可好?”
霍信钧初始还有些惶恐,几番推辞不过,便道:“也罢,承蒙大人看得起,我痴长几岁,就叫一声何老弟,哈哈!”
虽然为了不让自己露出破绽,何成梁一直学着古人的腔调说话,但是从心里他还是有着现代人的思维,他可不想人人都跟他尊卑有序,那岂不郁闷死了,所以和霍信钧称兄道弟,很合他的口味。
这时县城的迎接队伍也早早的等候在长亭,不过与何成梁的庞大车队相比,却是极为寒颤。
到了跟前,听到介绍,何成梁才了解到,这为首的老头便是本县的九品主簿,一一介绍下去,才发现除了这个老头,便都是衙役之类,县丞之类的有品管员都没有。何成梁这才想起,万历中后期正是官员极度缺乏的时期,加上自己这样的一个小县城,更没有多数人愿意前来了。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没有别人的牵制,他反而能大展拳脚。
不过很快他便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的很厉害。
到了县衙,安顿好众人,卸下粮食,何成梁便让主簿宋石湖介绍清丰的情况,他越听越吃惊。
“大人,我清丰县,原名顿丘,”宋主簿摇头晃脑的说道,何成梁却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只听老宋继续说道:“东汉末,曹操便曾任顿丘令,想来他和大人。。。。。。”意识到自己的话不妥,老宋急忙打住了。
“难怪,那为何又改为清丰呢?”看到宋主簿有些尴尬,何成梁问道。
“嗯,在唐时,本县出了一位天下皆知的大孝子,名叫张清丰,后来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孝行,也为天下做出榜样,便将本县改名为清丰县。”讲起这段历史来宋主簿又大是得意。
接着他又讲了清丰县百姓如何秉承前人的光辉事迹,社会风气又如何如何好,前任知县又是如何昏庸无能,他何大人又是如何有本事,啰啰嗦嗦一大堆。
何成梁听得头都大了,这个。。。记得后世都是领导做报告才这样啊,哪有下属汇报的时候不顾及领导的感受,这么罗嗦的,而且这马屁拍的一点水平都没有,于是他打断老头的的话,问道:“好了,给我说说现在清丰县的具体情况吧!”
老头听到这话,知道自己的马屁没怎么拍好,不过很快他便精神一振,继续说道:“启禀大人,清丰县现有百姓18万7千余人,土地愈二十万亩,主要集中在陶,张,周,郑,秦,卫六氏家族手中,不过由于水灾,很多土地。。。。。。”一番情况介绍完毕,何成梁却开始头痛起来,看似不起眼的小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自己想做点什么都不好下手啊。
且不管这些,等稳定下来后再徐图之吧,现下是要解决受灾的问题,于是便吩咐道:“你们马上去写告示,本官要放粮救济灾民,另外要拿出部分粮食平抑粮价!”
宋主簿眼里满是金光,这是衙头陈武却大声阻止道:“大人不可,如此,大人便。。。。。。”
他没有吧话说完,何成梁知道这里面必定有猫腻,于是示意其他人离开,单独留下了陈武,而离开时宋主簿眼里却满是愤愤的,其实他早知道何成梁的办法是不行的,但是他不想去阻止,倒不是他和其他人**,而是他明白自己的这位年轻的上司只要不出什么问题,凭他庶吉士的身份便会高升的,而这次如果他在放粮时载了跟头,势必会求到自己,到时候自己想办法帮他收拾了摊子,说不定能被他提携一下,自己也五十岁了,再不挪挪,怕是没有什么机会了。谁知这么好的算计却被陈武那个家伙坏了,迟早要讨回这笔账,宋主簿想到。
听完了陈武的介绍,何成梁陷入了沉思:按照陈武的说法,这全县受灾的百姓共计六万多人,至少需要粮食三万多石才能够到明年收获所需,自己这些粮食不够不说,关键是全县的几大家族和一些商人囤积了一些粮食,要是自己把粮价生生的压下来了,不用干什么,自己的县太爷也不要当了。
苦思半天,何成梁都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这可是两头难啊!这时候几个孩子进来了,看着何成梁皱着眉,何林便问:“干爹,怎么了啊?要不要孩儿给你揉揉肩膀。”
“哦,没事,只是有些事烦人的很,你们也累了,下去歇息吧!”
最后,这些孩子都不愿离去,央求着何成梁告诉他们,何成梁便把事情大致讲了一下,这时何平寇一下子站了起来,说道:“干爹,怕个什,大不了点起官兵,平了他们便是!”
何成梁让这些孩子都姓了何以后,让大家自己取个大名,孩子跟着学了一段时间,识了不少字,都给自己取了名字,何平寇因为家人都是被贼寇所害才导致被人贩卖,所以便给自己取名何平寇,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荡平天下所有贼寇。不过他也是人如其名,端的是勇猛非常,加上跟着何成梁后伙食很好,现在平常两三个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摆平他。
虽然知道这些孩子的说法肯定不行,但是听到他们的话何成梁心里还是暖暖的,自己的努力至少没有白费。
这是外面的家丁回报,外面有人递来请帖。何成梁打开一看,是县里几大家族的人连同一些乡绅共同宴请他这个新任的父母官。
于是他大手一摆,说道:“走,孩子们,咱们且去会一会这些地头蛇,哈哈哈”
孩子究竟是孩子,一听有酒宴,马上雀跃起来。带着这几个孩子群的代表,何成梁整齐的穿戴好官服,摆足了架势,向全城最好的顿丘酒楼走去。
(感谢翔龙大大的建议,鹰犬会在后面的章节里多注意这些问题,另外有朋友质疑说孩子群年龄都不小了,不应该管主角叫干爹,不过按照年龄,对外主角已经26了,而孩子们最大的不过12岁,在当时来讲,还是很合理的,呵呵请多多关注本书,一起见证鹰犬的成长吧!)
正文第六章顿丘酒楼
宋主簿自然也和何成梁一起收到邀请,一路上宋主簿还是喋喋不休的讲着话,深怕别人忘记了他这个人似地。
“大人,这顿丘酒楼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了,自隋朝起就建立了,虽然几经战火,但是每次复建的地点却从未变过,都是在城东的闹市区,那里的拿手菜有。。。。。。”
听着宋主簿的话,何成梁没烦,几个孩子却不耐烦了,“好啦,我干爹不愿听你啰嗦了,赶紧闭嘴吧!”何平寇狠狠的说道。
宋主簿立即闭上了嘴巴,这几个孩子虽然不是知县的亲生儿子,但是却是极受恩宠的,不能得罪。何成梁却也不管他们,径直往酒楼走去。
还未到门口,几个富态的人便笑呵呵的迎了上来,为首的一个年龄最大的道:“这想必就是县尊大人了,哎呀我等是翘首以盼大人的到来啊,哈哈哈哈”
何成梁一一颔首致意,这本是后世领导的派头,却已经让这些人受宠若惊了,这位县太爷这么和善,想来应该好说话,众人都这般想道。
一众人等进了酒楼,各自落座,何成梁细细打量了一番,确实不错,虽比不得自己在京城看到的酒楼那般富丽堂皇,在这清丰县却也是独一家了,嗯。。。按照后世标准,这应该是介于三星级到四星级的了吧。
宋主簿此时热情介绍着众人:“大人这位的柳河陶斯年陶员外,秀才的身份,这是古城的张尔鹏,这是高堡的周晋理周员外,这是大流的郑许郑员外,这是柳塔的秦付秦员外,这是,嗯。。。。这是本县的商人卫庚卫员外。。。。。。”被介绍到的众人都一一向何成梁行礼,那些跟着来的小角色宋主簿自是不会去介绍,末了宋主簿有些骄傲的介绍到:“诸位,本县的知县老爷姓何,是金科进士,曾经做过庶吉士,此次治理地方,各位还要多多配合才是!”
虽然这些人除了陶斯年是秀才之外都没有功名在身,但是不代表他们没有读过书,更不代表他们不了解国家法度,一听到这位老爷是庶吉士,第一反应是肃然起敬,第二反应是他莫不是有病,选了这么个地方任职。
不理众人的想法,何成梁举起杯子,向一干人等敬道:“嗯。。。本官忝沐皇恩,这个。。。”古人说话还真是麻烦,何成梁这样想到,不过他知道古人平日说话随便些还可,酒桌上可是要极遵礼仪的,自己不能露出破绽,不然就有麻烦了,于是他硬着头皮接着道:“初到清丰,还望我等官绅一体,紧遵皇命。。。。。。让清丰百姓安居乐业,来,我们满饮此杯!”可真累,以后这种场合能不来再也不来了。
众人一同饮下杯中酒,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争相向何成梁敬酒,幸好何成梁以前还喝过不少酒,不然就得趴桌子底下去了,众人也不敢过分劝酒,怕惹得知县大人不高兴,就不好收场了。
几番下来,看样子大家喝得也差不多了,何成梁慢慢悠悠的开口道:“诸位,眼下清丰县刚受水灾之祸,不知现在情况如何,可有什么困难啊?”
这会儿众人本来的七分醉意马上消了大半,这饭还没有吃完,正题就来了,得打起精神应付啊!
陶斯年功名在身,年纪也最大,刚才迎接也是他站在位首,只见他站起来,恭敬的说道:“大人,此次水灾我清丰县受灾百姓达六万余人,老朽等有心救助,奈何水火无情,近五千百姓死难,而我等在此次水灾中也受到损失,本想拿出粮食救济百姓,却也是有心无力啊!”
说着说着老头的眼泪就要下来了似地,何成梁心里一阵鄙视:小样,接着装,是不是还有一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这时候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周晋理也接茬道:“是啊,大人,这时候,就是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何成梁此时正喝着茶,一听这话,差点没喷出来,靠,还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啊。
众人七嘴八舌的诉着苦,何成梁烦不胜烦,却又不能阻止,这时他见卫庚萎缩在角落里,这才想起来,哎他不是商人吗,便把宋主簿叫到身边,轻声问道:“这卫庚是做什么生意的?”宋主簿殷勤的回答道:“禀大人,他主要是经营布匹衣料和。。。粮食的!”
何成梁一下来了精神,便向卫庚问道:“不知卫员外近来生意可好啊?”
被何成梁问道,卫员外身子一正,接着低声回答道:“呃。。。还行。。。。。。。哦不,是不怎么样,最近百姓流离失所,生意做不怎么下去了,粮食的生意更是早就停了。”
其他人正在议论着,此时看到何成梁在问卫庚,都把注意力集中了过来,听到卫庚的回答,不少人都在大骂他猪头,说话结结巴巴,还前后矛盾,这不让知县老爷抓把柄么?
何成梁是听出了一些东西,可是又能如何呢,自己初来乍到,什么都不熟悉,一个不小心就翻船了,他还得走一步看一步。
于是他继续问道:“此次本官从省城七拼八凑,弄到了近两万石粮食,不知以借给县藩库的名义发放给百姓如何?”
当下众人的议论便停了下来,整个场面都静静的,大家心里犯了嘀咕:这不是绝我们的路么,这位大人要么就是个愣头青,要么就是个黑心鬼,要知道,一个县衙一年收入才多少,他现在借给了县衙了,到时候什么价还不是由他定,如果是这般,可能事情还有余地。。。。。。
何成梁本意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