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金记-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成吧。”宋嘉言道,“都挺熟的。吴双跟爹爹似的,才貌双全。阿峥是自小认识的,虽然秦三太太很讨厌,阿峥人还不错。”跟这两个人过日子,宋嘉言相信都能过的不错,尤其秦峥,还跟她表白过呢。

宋荣点点头,“秦峥这就要出去游历了,吴双此人,论才干是比秦峥强一些,不过,还得再看看他。若这两年没有太出色的少年,就给你从他们两个中选一个。”吴双是刚刚入了宋荣的眼,虽然年纪稍大了一些,才气不差,为人处事也不差,说一声少年英才不为过。但,这样的人,往往极不好把握。何况,如今吴家兄弟是帝都中的香饽饽。宋荣也得看一看吴家兄弟的品性,若不然,谁家会把闺女嫁给这等没爹没娘的穷小子——命也忒硬了。克父克母无妨,反正与宋荣无关,万一克妻,宋荣得悔死。

宋嘉言是个样样明白的人,宋荣也愿意听一听宋嘉言的意见。若是宋嘉言开口便是侯门公府、高门大户,宋荣得直接把她骂出去。

这种口气哟……真像把她当公主一般,宋荣似乎完全没有考虑过,人家可能看不上她的可能性,绝对是亲爹才会这样的对自己闺女充满自信啊。好在宋荣没有把她往高门大户嫁的意思,宋嘉言稍稍放心。

不仅是宋荣上心自己女儿的婚事,就是武安侯夫人与韩氏也各有思量,尤其此次见宋嘉言雍容大方的模样,模样也长开了,规矩各方面都很好,为人处事更不必说,管家理事早是熟门熟路,亲戚长辈没有不喜欢她的,还有老梅庵这一段福缘。

尤其看到宋嘉言送来的自老梅庵得来的料子玩器,武安侯夫人笑,“你自己留着就是了。”她倒不差这些东西,不过,看到外孙女有这份心意,武安侯夫人也由衷高兴。

宋嘉言笑,“平日里,外祖母舅母有了什么好东西都想着我。我看料子还不错,拿来给外祖母、舅母、裁两件衣裳什么的。这些都是女人的料子,表弟用不到,那砚台与墨是给表弟的,这些我不大懂,是我从爹爹那里找来的,也沾沾爹爹那老状元的福气。我在山上不觉着,好像眨眼间表弟就这么大了,转眼入学启蒙就能使了。”宋嘉言从宋荣那里要了两块上等砚台与两匣子上等墨,并非古物,但一样是上等货。纪文已经完了,将来纪家就得指望着纪承祖了。这是母族,韩氏一直待她不错,宋嘉言自然要搞好关系。

韩氏笑的舒心,“就承你吉言了。”她是书香门第出身,自然盼着儿子有出息。尤其家中,与章家有关系的都清理出去了,武安侯与武安侯夫人关系渐渐回暖了许多,府中氛围空前融洽。

小纪氏听到宋嘉言给纪承祖的砚墨比给儿子的逊一筹,心里非常舒服,也对儿子说的以后兄弟姐妹相互扶持的话有几分感触,笑道,“以后咱们祖哥儿,要学文有外祖父指点,习武有祖父指点,定是文武双全的。”娘家如今的形势,小纪氏也得软上三分。再说,章家那些……小纪氏根本想都不愿意想。

韩氏笑,“平安健康就好。倒是诺哥儿,我听说功课很不错。”有了儿子,韩氏脾气也和软了许多,尤其章家已经永远不会再碍眼了,小纪氏有心示好,不瞧着小纪氏,就是瞧着宋家,韩氏也不会给小纪氏钉子碰。

说到儿子,小纪氏眉眼间的笑意更加舒畅几分,笑,“让哥儿好习武,像他外祖父。诺哥儿像他父亲,虽说有人赞他,我只怕别人是瞧在他父亲的面子,经常告诉他,切不可生出骄傲之心。不然,这么小的孩子可知道什么,真拿些奉承话当了真,以后也没什么出息。”

武安侯夫人点点头,“应该的。孩子定要仔细教养,不过,有他父亲教着,姑爷是个心里有数的,诺儿那孩子,我瞧着心性明白,以后有出息。”这些天她冷眼瞧着,庶女似乎有几分长进,说话做事的也有几分样子了。若这样明明白白的等到宋嘉诺长大做官,庶女这一辈子也算有福气了。其实,宋家这四个孩子,都不错。尤其宋荣在朝中官声人缘儿都好,家中无庶子庶女,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人家,虽是寒门出身,也是很不错的了。

宋嘉让性子爽阔,宋嘉诺用心念书,宋嘉言也大方懂事,唯一宋嘉语才名虽广,倾城之色已隐隐可见,不过,武安侯夫人却并不看好宋嘉语,宋嘉语有些才气,心性眼光上却远不如宋嘉言。女人这一辈子,靠着才气容貌能有几时好?

再说,男人喜欢绝色,天底下的婆婆们却不一定这样看。

武安侯夫人心中度量着,嘴上对小纪氏道,“过些天你二妹妹就到了,你带着孩子们过来,一家子热闹热闹。若是女婿有空,也叫女婿一道来。”

小纪氏笑,“二姐姐二姐夫来帝都的事,老爷一早就跟我说了。二姐姐一嫁这些年,我们姐妹十几年没见过了,还有他们小一辈的表弟表妹们,很该在一起亲近亲近。母亲放心,我家老爷肯定有空的,”

武安侯夫人笑,“那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嘉言刚下山,这几天估计都要家长里短了~一些变化,也都会写出来^^

第79章

纪允自嫁人后便随夫外任,已是十几年未曾回帝都,如今一朝回来,家里安顿好之后,自然要先去娘家给父母请安。

纪允的丈夫任景远出自山东任家子弟,任家虽不是山东数一数二的家族,起码也是书香门第的档次。任景远与宋荣是同科进士,说来任景远金榜题名的年纪也不算大,刚刚二十岁而已。只是,那一科少年才子辈出,任景远便不如何起眼了。

当年春闱之前,武安侯就相中了才气纵横、解元出身的宋荣,许之以爱女。之后,金榜一出,武安侯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为三女纪允抢了个进士女婿来。故此,任景远年纪略长,反成了妹夫。宋荣略小两岁,倒是姐夫。

宋荣与宁安侯都带着老婆孩子来了,唯有纪嫣离的远些,且如今纪嫣又在家安胎,产期将近,实在来不了,倒是令家中管事带了些给孩子们的礼物来。

相对于日子舒心的纪闵与还算年轻的小纪氏,不过三十出头儿的纪允瞧着倒像是年纪最大的那个,眼角的细纹用厚厚的脂粉都遮掩不去。

纪允育有嫡长子任诚,余者还有两个庶子、两个庶女,书香门第出身,规矩礼数都不差。

宁安侯府有李行远,宋家有宋嘉言等兄弟姐妹四个,任家嫡庶加起来五个,还有韩氏年方两岁的祖哥儿,孩子们多了,厅内极是热闹。

亲戚们时久不见,自然要互相见礼,一番寒暄。

孩子们一对照就看出来了,李行远宋嘉让都是习武的精神状态,任诚与宋嘉诺则斯文雅致些,至于任景远的两个庶子任谚任谈也都是读书人,斯文之外,比之任诚、宋嘉诺则少了一分坦然气度。

女孩子更不必说,宋嘉言宋嘉语皆是嫡出,宋嘉言气度过人,宋嘉语美貌出众。任家两位姑娘皆是庶出,一个年纪大些,十四岁了,唤做任娇;另一个年纪小些十二岁,闺名任梅。任娇任梅说起话来柔声细语,笑起来也是微微浅笑,笑不露齿的那种,一举一动都是标准的大家闺秀。虽年纪相仿,较之宋家姐姐差的就是底蕴了。

单看穿戴,宋荣在女儿身上向来舍得花钱,每月首饰衣裳的用度比男孩子们的标准还要高一等。这倒不是宋荣重女轻男,只是宋荣向来认为,男人的心思该放在前程上,至于穿衣打扮,那是女人们的事。何况,女人就爱攀比这个,宋荣绝不希望自家老婆闺女寒酸小气的出门。说起来,家中老婆闺女的没个体面样,丢的还是男人的脸。

更何况,宋荣对女儿们的教育也是花了大价钱了,自幼便为她们请了女先生、教养嬷嬷,这样的用心培养,再养不出女儿的底蕴气度出来,就白瞎那些银子了。

其实,这次来武安侯府,宋嘉言早打听了,知道任家有两个女儿。她就跟宋嘉语商量了,两人都没穿最漂亮的衣衫,就是不想夺了任娇任梅的风头。当然,打扮的不算隆重,体面还是要的。而任娇任梅,自然是用心妆扮的。不想,一照面,还是有差距。

这就没办法了,四个女孩儿互相见礼,姐姐妹妹们论了排序。

接着,男人们自去前头,男孩儿们一处玩儿,女孩儿们则去了凉阁里说话。说来,这么些孩子,竟然是男孩儿居多,女孩儿算下来拢共就是宋家姐妹与任家姐妹,四人而已。都不是难相处的人,四个女孩儿就喝着茶,吃着点心果子的说起话来。

厅里女人们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嫡母、嫡姐、庶姐、庶妹、庶弟媳……关系复杂又简单,好在没有笨蛋,男人们去前头联络感情了,女人们自然也有许多话要说。

纪允出嫁后,多年不见,武安侯夫人自然要问庶女日子过的如何,好不好?

纪允笑,“母亲莫担心我,一切都好的。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家里无非就是些家务事,妾室也并不淘气,我很好。”

武安侯夫人道,“你自小就是这样,你们姐妹,你脾气最好。看诚哥儿出息懂事,这是你的福气。”又问,“诚哥儿的亲事可定了?要是我没记错,他今年也十五了吧。”

到纪允这个年纪,最操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儿子了。纪允笑,“原本我们老爷在任上,倒有几家给诚哥儿说亲。只是我们老爷说,诚哥儿念书正是要紧的时候,倒不如待有了功名再说亲事。一是省得诚哥儿分心,二则,如今说亲事,女孩儿家也不只是看双方的门第,就是哥儿本身,人家也得打听呢。”自己亲生的儿子,纪允半分不掩饰想为儿子说一门好亲事的意向。

武安侯夫人笑,“当年三女婿就是金榜题名后给你父亲相中的。”

纪允笑问,“让哥儿与诚哥儿同龄,亲事如何了?”

武安侯夫人笑,“我倒是帮着相看了几家闺秀,到底如何,得问你姐夫了。”

纪允笑颜相求,“诚哥儿也到了年纪,我与老爷商量过了,高门大户的千金,我们也高攀不上。我久不回帝都,于帝都这些闺秀们也不熟,若是母亲有觉着姑娘不错的,只要人好,我不挑别的。母亲只管跟我说。”

武安侯夫人笑,“这有何难,待你们安置妥当,各家一走动,这些女孩子们也就看全了。不说我,就是你大姐姐、四妹妹,也会帮你留心的。”

纪允笑着谢过,“孩子们挨的密,我家大姑娘、二姑娘与言姐儿、语姐儿年纪也相仿。语姐儿还小,言姐儿可有人家了?”

小纪氏笑道,“没呢。言姐儿今年十三,是要议亲了。咱们女人出去,瞧的都是各家千金,也见不到人家的公子。就算偶有见了的,品性如何,也不清楚。外头的事儿,还是叫男人们做主吧。”连宋嘉让的亲事,宋荣都没叫她插手。如今小纪氏也明智了,宋嘉言的亲事,她只管帮着预备嫁妆就是。至于宋荣要把宋嘉言许给何人,不论是许给何人,她都只管夸好的。

纪闵笑吟吟地,“帝都这么多人家,公门侯府、书香门第,总得划条线出来,才好给闺女找婆家。妹夫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四妹不知道?”眼瞅着宋嘉言越发出挑,纪闵实在有心凑成两家的亲事,她是亲姨妈,何况宋嘉言与李行远自小玩儿到大的,宋嘉言嫁过来,不论婆媳还是夫妻,关系都好处。只是,这门亲事,若无百分百的把握,不好开口。到此处,纪闵越发感叹自家二妹妹无福,不然,她们嫡亲的姐妹,哪里用得着这般为难。

小纪氏笑,“听我们老爷的意思,只要是正经孩子,知道上进,门第出身什么的,都不打紧。”

纪闵笑,“妹夫慈父心肠。”

纪允笑道,“我听说今年的文武状元是一对双生兄弟,端的是才貌双全。”刚回帝都就听说了两位状元的名声,可见吴家兄弟在帝都名头之响。

武安侯夫人笑,“都是听人们这样说,到底怎样,并未见过。”

纪闵笑,“听我们侯爷说,的确是有一无二。”

小纪氏笑,“让哥儿倒是认得两位状元,有一次,他们还来了府里,我随着我们老太太见了一面,难得才貌双全的状元郎。更难得两位状元郎都未成亲,如今想招他们为婿的人家海了去。”就是一样,家底太差了。还不如当年的宋家兄弟呢,起码当年宋家兄弟还有一位老娘。到了吴家兄弟这里,爹娘家底儿,要啥没啥。

故此,状元兄弟虽是出挑儿,高门大户的也愿意给个庶女去投资,但,真正舍得出嫡女的并不多。

武安侯府热闹了一日,三家便带着孩子们告辞了。

宋荣的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平日里看着家里的倒霉孩子们不咋地,结果,跟亲戚家的一比,非但毫不逊色,还有隐隐的出众。这种得意,让宋荣觉着,自己十几年精力银子的投入是值得的。

相对于宋荣的得意,任景远则很有些心事,回家后打发孩子们各去休息,任景远道,“子熙家的几个孩子都不错。”

纪允服侍着丈夫换了衣衫,道,“是啊。尤其言姐儿,大方的很。”

任景远没有再说话了,他的家势要远胜于宋荣,于朝中势头却不比宋荣如鱼得水、深得帝心。宋家两个女儿,他初初一见便觉着极好,尤其宋嘉言,那种大方从容的气度,比之大人们毫不逊色。看宋嘉言也是到了说亲的年纪,只不知宋家是怎样的择婿标准。

什么待儿子考个功名再说亲的鬼话,有了合适的女孩儿,机会稍纵即逝,若能为儿子聘来宋家女,任景远是十分愿意的。

不过,大人与孩子的眼光却是不同的。

大人们多倾向于宋嘉言这种大方从容、相貌中上,又是嫡长出身的闺秀,而任诚,对于那个只有几面之缘的倩影丽人,则多了几分难以忘怀。

很快便是宋老太太的寿辰,亲戚自然要早些过去帮衬。任景远书香门第出身,一大早的便带着妻子儿子过去了。

宁安侯一家去的也很早,但是,任景远宁安侯同时发现了问题,来宋家献殷勤的少年们,可真是不少啊!

作者有话要说:正式进入说亲阶段~~~

第80章

最大方的是李睿,他已经在边城设了办事处,放了可靠的掌柜在那里盯着。故此,今年就没出去跑生意。自经商起,李睿行万里路,认识的人海里去了。知道宋家老太太过大寿,早令人送了一车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