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处了?”
常公公“咳”一声道:“玉姐儿说你没钱回乡,皇上召了咱家问墨家的家境,咱家照实说了,皇上就赏赐了你银子。”
墨金秋恍然大悟道:“原来是玉姐儿说的。”一提及墨玉,墨金秋回过神来,又跟常公公打探墨玉在宫中的情况。
常公公悄悄道:“你就放心罢!看看这小人精,还给你从皇上那儿诓了三百两银子,就知道她在宫中过得如鱼得水了,亏不着她。”
墨金秋也压了声音道:“玉姐儿毕竟还小,我做父亲的,焉能不担心?只望常公公帮着照料照料。”说着狠狠心,拿了五十两银子塞给常公公。
常公公却之不恭,淡笑道:“有钱了,就回乡罢,待过了年开春再来,度着也就可以接回玉姐儿了。”
送走常公公,墨金秋在原地打起转来,转了一会才喊进墨昌平道:“咱们在郑家也住了这些日子,现下有银子了,倒要买些东西送给他家,你悄悄打探着,看看他家缺些什么,咱们明儿就去买。”
墨昌平应了,又笑道:“三叔,咱们有银子了,正好贩年货回龙门镇去卖,这一趟上京,可有收获。”
墨金秋点头道:“亏得玉姐儿啊!”说着又道:“宫中赐下三百两,我给了常公公五十两,现也要节省着用,不能大手大脚。”
墨昌平一听墨金秋已花掉五十两了,张了张嘴道:“三叔大方了。”
墨金秋道:“你以为五十两很多?在宫中那些人来看,这就是小意思。对了,这事儿得守口,不能往外说。”
墨昌平赶紧点头道:“这个我晓得的。”
郑安荣两口子见常公公走了,便进来恭喜墨金秋,笑道:“宫中赏赐银子,赏赐到我们这儿,虽然不是赏赐给我们的,我们也算是沾了财气,开年一定能大发。”
墨金秋便谢郑安荣收留之事,笑着封了一包银子给郑安荣妻子道:“这点小意思,给孩子们添件衣服。”
郑安荣妻子自然不肯收,推拒道:“这就见外了。”
正说着,胡兰擎走访宋问松回来,一进门问得常公公来过,赏赐了银子给墨金秋,不由大喜道:“墨兄时来运转,正愁没钱,就有人送钱上门来了,还是宫中赏赐的,更是叫人羡慕了。”
郑安荣妻子趁机把墨金秋给的银子放到胡兰擎手中道:“墨三叔硬要塞给我,我怎么好收呢?胡大郎倒是帮忙劝着,让他收回去,若不然,不好相见。”
胡兰擎笑了,把银子塞回给墨金秋道:“拿回去罢!安荣这边,怎么会收你银子呢?况且,你们是跟我来的,安荣真要收银子,也只能收我的。”说着哈哈笑。
墨金秋听得这样说,只好收回了银子,又跟郑安荣道谢。
当下几个人商量着,准备贩了年货就回乡。
常公公那里,颁了旨回宫,至晚见着崔承元,便禀了一声,交代了事情经过。
崔承元听完,笑对旁边的墨玉道:“好了,你阿爹有钱回乡了,不用拿朕的字帖去卖了。”说着直乐。
正在磨墨的乔媚儿也抿嘴笑了,小小声道:“玉姐儿倒是会为家人打算,这就谋了一笔银子出宫了。”
常公公禀完,便退了出去。
那一头,却有长乐宫内侍来找常公公,说道王太后有请。
常公公到了长乐宫,听得王太后询问乔媚儿的事,便一五一十说了,又道:“皇上喜欢她,留在身边磨墨添香,倒没有别的亲热举动。”
王太后得知乔媚儿是南昌公主送的,本来有些意见,待听得自从乔媚儿来了,有她照拂着,崔承元晚间睡得好些了,便忍了牢骚。
第二日,崔万化引了一位海外异人进宫给崔承元看病。
异人问得崔承元的情况,说道:“皇上这是心病,这病症儿,有些是娘胎带来的,有些是早年被一些事件诱发的。只能慢慢养着,凡事放宽心而已。”
王太后问道:“就没有法子可缓解么?”
异人道:“不让他烦心,他喜欢的,不拦着他去做,一旦烦恼,有人能给他开解一番,便可缓解。”
王太后苦笑一下,现时内忧外患,坐在皇帝位置上的人,焉能不烦心?
异人待问得崔承元现时喜欢伺养宠娃,和宠娃在一道时,常被逗得哈哈大笑,便道:“皇上若能常常开怀大笑,最有利病情。”
常公公道:“说起来也是,皇上笑得多时,那一晚就会睡得沉。”
异人建议道:“可以教导宠娃,让她多做些逗趣动作,引皇上开怀。”
稍迟,就有嬷嬷到景福宫中,把异人的建议告诉了江嬷嬷。
墨玉正帮东方翻字帖,竖耳听得嬷嬷的话,不由吓一跳:要朕扮小丑逗小皇帝开怀?
☆、第45章
王太后和崔万化决议后;终于在朝堂上止住了是战是和的争论;正式封宗室女崔柔为公主。以辈份论;崔柔和崔承元同辈,她若嫁与匈奴王;大夏国也不至于降了一个辈份。
纪飞一心想出战;好扬名立万;不想崔万化一意要议和,因背地里骂崔万化是胆小鬼,只知道怕匈奴云云。同个时候;王时中则趁机拉拢了纪飞,令纪飞倒向王家;一起对抗崔万化。
崔柔和南昌公主的画像终于快马加鞭送至匈奴王冒顿手中;冒顿看完画像;却没有像崔万化等人预料那样当场择定崔柔,而是回信给王太后;表示想派使者上京;让使者亲眼看看南昌公主和崔柔,之后他再决定要选哪一个为妃。
王太后接到信时,脸色不由变了,骂道:“这个狡猾的冒顿。”
崔万化道:“想来冒顿是怀疑我们做了手脚,这才要让使者亲眼来瞧瞧。太后娘娘只管复信,准他派使者来瞧。”
王太后道:“可南昌公主和崔柔,她们姿色却是差不多,何况南昌公主自小受宠,地位高,风格气度却又胜了崔柔一筹,匈奴国使者来了,只一瞧,纵分不出优劣,也要挑地位高的南昌公主的。”
崔万化道:“女子既然能凭打扮就打扮得比正常状态漂亮几分,自然也能凭打扮把自己打扮丑些,且也可以让太医研制一味药,令南昌公主服下,脸上暂时长些红点,那时使者看了,自会如实禀了冒顿。冒顿不相信画像,难道不相信使者的眼睛?那时,他定然会下决心娶崔柔。”
王太后听了,便回信给冒顿,说道欢迎使者上京。
朝堂诸事繁忙,崔承元也是忙乱,只这几晚到了景福宫,却见几个小太监扮作小丑模样,在做逗趣动作逗墨玉开心,他便也坐到一边观看,没多久也被逗乐了。
江嬷嬷见崔承元开杯,自是悄悄松口气。她本来要教导墨玉做逗趣动作的,可是墨玉每回一本正经看着她,半点要学的意思也没有,至最后,她只好召了几个小太监来扮小丑了。
王太后打听得崔承元近段时间睡得好,不再半夜起来折腾,便松了口气。
南昌公主那里,得知乔媚儿在宫中站稳了脚跟,虽因崔承元年纪小,未能正式封妃,却甚得喜爱和信任,也颇为满意。有了乔媚儿在宫中这步棋,自己对宫中的事,自能提前知道。
转眼过了半个月,匈奴使者快马加鞭赶到了京城。
使者朝堂拜见皇帝后,宫中便设宴,准备款待使者,同时好令南昌公主和崔柔出场,让使者相看。
南昌公主这晚,自是往丑里打扮,又服了太医开的药,等着药力发作,脸上长出红点时再出席,只心中感到屈辱,和幕僚道:“没想到堂堂大夏国公主,却要这般被野蛮国的使者观看,传出去,也是笑话一个了。”
幕僚道:“先帝以体弱之躯登位,朝政决于外戚之手,国力衰退,现新帝又年幼,朝政同样决于外戚并王叔手中,不能亲政,万一战乱,皇帝稳不住朝堂,局势一乱,公主或也不复现时这般尊贵。”
幕僚的意思,是劝南昌公主为了大局,且得忍辱。
南昌公主牢骚一番,究竟也叹气道:“罢,谁叫我们大夏国不敢和匈奴国一战呢?”
匈奴国使者到了京城,却是目不瑕接,几乎被京城的繁华迷了眼。因悄悄讨论道:“怪不得大王想打上京城来,若在这京城住一住,不枉活一世。”
大夏国诸人安排周密,在皇宫宴会上,让使者如愿见到崔柔并南昌公主。
使者眼见崔柔貌美,南昌公主脸上非但有斑点,还长了一些红点,一眼看去颇吓人,心下认为大夏国确然是诚心想送美貌公主和亲,而不是送一位貌陋的公主敷衍了事,皆暗暗点头。
景福宫中,墨玉暗暗关注这件事,待听闻匈奴国使者赴宴第二天后,准备离京时,心下也松口气,度着对方是回去禀报匈奴王,准备让匈奴王迎娶崔柔为妃了。
就在众人以为事情能顺利时,却出现了意外。
却是使者准备出京时,有人递了密信,言道南昌公主貌美,当时赴宴席时,却是装扮成丑女欺哄使者的。
使者愤而回转,求见崔承元质问这件事,要求再见南昌公主一面,若南昌公主并不丑,便要为匈奴王求娶南昌公主为妃。崔承元紧急召了崔万化商议此事。
乔媚儿在宫中听得消息,急忙买通了一个内侍,让内侍急速到南昌公主府报讯。
南昌公主听到消息时,紧急召了幕僚和长史商议,懊恼道:“本公主绝不和亲,若下旨让本公主和亲,本公主就鱼死网破,跟使者同归于尽便了。”
郑安贤素知南昌公主的心性,或者真会狠下心一死的,当下道:“公主,事情已这样了,不想和亲,只有一个法子,那便是促使大夏国和匈奴国一战。”
“有法子尽管说。”南昌公主眉眼全是凌厉。
郑安贤便俯耳道:“一不做,二不休,公主只须召出府中死士,让死士去暗杀匈奴国使者。使者一死,匈奴王必大怒,再不肯接受议和条件,当会提更进一步的要求,而那更进一步的条件,太后娘娘和陵王绝不会答应,那时只好开战了。”
南昌公主马上点头,着手让人去暗杀匈奴使者。
另一头,王时中却和府中一位心腹道:“若议和成功,陵王继续压着王家,王家还有什么出头之日?如今让人递了密信给匈奴使者,使者必然要求娶南昌公主,而南昌公主绝不会答应去和亲,如此一来,局势必变。到时纪飞再求战,太后娘娘或者顺势就应了。”
王时中等着局势发生变化时,果然,就有人匆匆来禀道:“太保大人,匈奴使者被人暗杀了。”
王时中一听,眉头一跳,自语道:“那女人动作好快!”
很快的,大臣们也听得消息,不由大哗,匈奴国使者来京被杀,和议再无可谈之处了。纪飞这个时候又跳出来嚷道:“臣请战,必扫平匈奴!”
至此,王太后和崔万化也知道,不战不行了。
墨玉知道消息时,惊得差点掉了下马,如果开战,最终便是耗尽国力,也会耗掉崔承元的命。她前世看史书时,这场战争,足足打了十二年。至崔承元病亡,王敏光登位,再度和匈奴王议和,愿意俯首称臣,方才停战的。
现下唯一不同的,便是崔万化还在世,并不如史书记载那样英年早逝。但如今匈奴使者被杀,就是以崔万化的能力,也没法救场,只能备战了。
墨玉愁得小脸都发皱了,明明知道结果,却无力回天。
就在纪飞准备领兵出战,王太后和崔万化四处筹谋粮草时,永安王崔万年派人上京,言道愿意倾封地之力,献上粮草,条件是,要接走东方。
稍迟,常公公就到了景福宫,朝东方道:“东方,你父王派人来接你了,快走!”
东方不明所以,问道:“谁来接我?”
常公公之前是听闻东方小时候失了忆的,这会便蹲到他跟前道:“你本是永安王的儿子崔东易,两年前走失了,现你父王查得你在宫中,特意命人来接你回封地。”
墨玉听得常公公的话,呆在当地,朕的东方是永安王的儿子?
当下崔栖梧和王敏光也在景福宫做功课,听得东方是永安王走失的儿子,都围了过来,惊奇不已。
崔栖梧戳一下东方的额角道:“我说你怎么那么聪慧,快赶上我了,原来是我三叔的儿子,论起来,就是我堂弟。”
王敏光也道:“我和皇上是表兄弟,论起来,东方也是我表弟了,怪不得咱们投契。”
东方对三岁之前的事,印象已有些蒙糊了,当下使劲回忆,半晌不舍地看向墨玉,问常公公道:“小朕能跟我一起走么?”
常公公已是催着道:“东哥儿,快走了,来的人等着呢!”太后娘娘要用你换粮草,急着呢!
东方拉着墨玉不放,问道:“你跟我走吗?”
墨玉也舍不得东方,只心下却是知道,就是自己想跟东方走,崔承元也不会答应,因答道:“东方,小朕大了就去找你。”
这两年,东方和墨玉形影不离,突然要分别,却是难舍难分。
常公公心急,再顾不得许多,过去扳开两个小娃儿拉在一起的手,一把抱起东方就走。
东方挣扎着道:“公公,公公,我还有话要跟小朕说。”
常公公只好停下脚步,待墨玉迈着小短腿追来,就蹲下身子,让东方和墨玉再告别一次。
墨玉鼻子有些酸,伸手去摸东方的小手道:“东方,你要等小朕长大!”
东方也红了眼眶道:“小朕,你好好学写字,到时给我写信。”
“嗯!”墨玉点头道:“你要好好的。”
常公公见两个小娃儿说着说着,带了哭音,深怕他们真个哭了,又要耽搁功夫,一下站起来,抱了东方拨腿就走。
墨玉看着他们的背影,用袖子印着眼睛,朕的东方,朕养了两年的东方,被抢走了!
☆、第46章
大夏国和匈奴正式开战,物资开始紧张起来,王太后带头俭省,放出部分宫女;对于原本要召墨白萱姐妹进宫的事也暂时搁置了。
墨玉自东方被接走后;却是感觉孤单,只等着过了年三周岁被放出宫;谁知道过了年,至三月份;崔承元半点不提要放她出宫的事。
墨玉急了,提醒崔承元道:“皇上;小朕三岁了,想回家。”
崔承元道:“住得好好的;回什么家?”
墨玉瞪大眼睛道:“皇上不讲道理,说好三岁就让小朕出宫的。”
“朕哪儿说过了?”崔承元不承认;起身就走。
墨金秋那儿;过了年却是跟着胡兰擎到京;准备接墨玉回家;只左等右等没有消息。
胡兰擎带了土特产送人,忙完一圈下来,见墨金秋并没有等着墨玉的消息,这才帮着打听起来。他通过宋问松,联系上白之画,得知崔承元不放墨玉出宫,一时暗喜,回转头却是和墨金秋道:“墨兄,玉姐儿虽然满了三岁,太后娘娘和皇上喜欢她,想留她在宫中,这是喜事,你不必忧。”
墨金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