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能叫做高炉,只能称其为土高炉,但这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了。
没日没夜,反复改进,第一炉生铁就诞生了,高兴的吴琅西又跳又叫,完全忘记了自己是神父,他这神父忙的觉都睡不上,哪儿还有时间传教。
王烁嘱咐李天俞,先将这些生铁做成开花弹,因为做其他的来不及,贺锦随时都会发动对青海的进攻。
就在大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新的一年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
第143章 新年大事
这一年的正月初一,西安城里,李自成正式称帝,改西安为西京,以西夏党项李继迁为太祖。
关于国号的选择,牛金星、宋献策诸人也是颇费脑筋,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最后,还是闯王一锤定音。
闯王道:“当年孤在老家县城米脂,曾住马号土地祠,其东下百步之余即为文庙。文庙庑廊内有一碑记,乃米脂进士艾希醇老先生所书。其中有一句朕还记得:予邑永唯兹赖,天朝赐之名曰大顺城可也。朕即起于米脂,艾老先生名米脂曰大顺城,则孤之国号,亦曰大顺。”
宋献策思之良久道:“大顺暗合六六之数,预示陛下自此之后事事顺利。且艾老先生为米脂第一位进士,距今八十余年。八十年前艾老先生就已为陛下定下国号,可见我大顺顺应天意,当代明而立国!”
牛金星亦道:“此国号大吉也。可于陛下家乡大修宫阙,以宣吾大顺之德,亦示陛下未忘家乡之意。”
闯王道:“准奏!”
众将齐声称颂道:“陛下英明!”
如此,一个新的帝国就此产生。
早在襄阳称王之时,大顺军就今后动向,定下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牛金星提出来的,占领关中,寻机北上,一举攻陷京师,开国定鼎。
宋献策的建议则被李自成当做中策,是不往北,而是乘胜南下,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学朱元璋,先稳固南方,再北上灭明。
李岩则提出,北上攻克关中,凭险固守,治理渭南粮仓,缓称王,广积粮。关中稳固之后,以此为根本,逐渐向四周扩展。这个计策李自成根本看不上,称为下策。
他采用了牛金星的计策。
当然,从今天后人的角度看,李岩的策略恰恰是最好的,因为江南虽然富庶,但李自成的流寇行为并不适合江南的情况,无法取得民心。牛金星的所谓上策,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
但即便是牛金星的策略,李自成也没有完全执行。打下西安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建立自己的帝国,称孤道寡了。
至于这帝国还能走多远,放下暂且不提。
此时另一位农军首领,那位杀人魔王张献忠,正在率部向四川进发。
去年五月,他已占领武昌,自称“大西王”。
这位老兄一向做事匪夷所思,神鬼莫测,致于为何称“大西王”,恐怕就只有天知道了。
张献忠和李自成同岁,陕西定边人。
据说小时候还读过书,后来做延安府捕快,没做几天就因为野蛮捣乱被开除了。
后来又跑到延绥从军,很快又犯了死罪。
延绥主将陈洪范见他生的不俗,留了他一条性命,打一百军棍把他给轰出来了。
就他干的这些事情,这哪儿像是读过书的人干的?
这陈洪范也是,你宰了他就完了,这得拯救多少人的性命啊,等于造多少级浮屠啊?干嘛不该发善心的时候发善心,留这么个祸害?
到天启末年,天下大乱。
甭问,张献忠这样的肯定是积极响应,拉起队伍来造反了。
他在家乡鼓动饥民,拉起队伍,自号“八大王”,投了当时的“紫金梁”王自用。
致于为什么叫“八大王”,同样的理由,无从考证。
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骠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
果然没错,是只吃人老虎。
崇祯七年,张献忠第一次入川,攻陷夔州,被那位明末闻名的女将秦良玉带着白杆兵给打了出来。
张献忠干的最光彩的一件事,就是他把老朱家的老家凤阳给打下来了,把当官的和当地富户杀了个一干二净,砍光了老朱家祖坟上的几十万株松柏,逼得崇祯又是下罪己诏,又是穿丧服,连早就被革职在家的五省督师都给拉出来杀了。
两个神经病凑在一起斗法,可怜那位督师大人跟着倒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张献忠攻克凤阳,是跟着老闯王高迎祥,和李自成一块去的。他把老朱家的好东西一股脑搬自己军营里去了,李自成啥也没捞着。
李自成当然不愿意,为这个,两个人差点动了刀子,从此反目成仇。
后来,大概是崇祯十四年,张献忠被左良玉击败,带着几十人去投李自成。
李自成还算仗义,告诉他,来投我可以,必须承认我是老大,你得给我做小弟。
张献忠哪里肯答应?李自成就打算宰了他。
这个时候,“曹操”罗汝才已经早先投靠李自成了。他和张献忠合作过,虽然后来不欢而散,但总算有点交情。
罗汝才这人挺讲义气,就在李自成面前替张献忠求情。李自成总算给他面子,没有马上把张献忠杀了。
后来,罗汝才背着李自成,偷偷给了张献忠五百骑兵,把张献忠给放跑了。
李自成大概就是这个时候,有了要除掉罗汝才的念头。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再一次做大,攻占武昌,自封“大西王”,还正儿八经的开科取士,搞出来三十名进士,四十八名廪膳生,授予州县官职。
这时候,李自成已经在襄阳建号称王,看着张献忠在他身边不远折腾,心里不舒服,就派人对他言道,曹革左已死,老回回已降,别急,这就轮到你了。
这时候,张献忠的兵马远远没有李自成多。李自成这人是什么脾气秉性,他太明白了。一琢磨,打不过你,我跑吧。
张献忠舍了武昌,跑湖南去了。
这下湖南百姓算是到大霉了。他在湖南克长沙,陷衡州,“所过之处,如蝗虫过街,不剩一物。”
崇祯急派左良玉坐镇武昌围剿,又派江西总督吕大器率兵北上会剿,几番激战,各有胜负。
后来,张献忠在湖南一带实在待不下去,又打起了四川的主意。
他这回人马不少,估计那位女总兵收拾不了他,胆子大了,全军向四川前进,于崇祯十七年正月,再次攻克夔州。
这时候,王烁刚刚说服祁廷谏和李天俞,稳定住西宁的局面。
第144章 古代春晚
且说西宁城里的王烁。
新年的时候,王烁给大家放假一天。都太累了,需要好好补个觉。
到了傍晚,总部在守备道衙门演节目,无非就是唱戏,唱歌。
这些东西,如果放到现在,肯定上不了春晚,但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相当奢华的享受了。
演节目的,是梁敏下属宣传部的宣传队。
他们人数不少,分散到各个城镇、乡村,用这种形式宣传新法令,新制度,鼓励百姓们积极参与政府的工作。
不用问,演节目这主意的原始出处,是王烁,他大概还怀念着现代除夕夜的春晚。
在守备道衙门演出的,是一个十几个人的小队。
在城里的军官,各部门的干部和警卫连的士卒都被邀请来观看。
原本是将舞台放在大厅里的,结果四周居民听说要唱戏,都挤了来。
警卫连统领看着人有点多,就请示王烁。
当然不能拒绝百姓,王烁就让搬到院子里演。
守备道衙门的院子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四周用挖来的大块煤架起篝火取暖,中间厅前的宽阔长廊就变作了舞台。院子里还点起了四盏气灯,将院子照的雪亮。
架大块煤点篝火不是新玩意,过去大家就是这样使用煤炭的。
气灯用的矿石是吴琅西在烧石灰的时候偶然得到的,欧洲早已在使用这种矿石,所以他识得。王烁又说了做气灯的办法,吴琅西就用新做出来的白铁皮,让人做了四盏气灯,原本是给几个统帅们用来晚上办公的,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歌还是那些,戏也一样,但那个时代的百姓就是爱听,百听不厌。因为除了这个,大家恐怕也没有新鲜娱乐了。
最后一场压轴戏,却不是唱歌,也不是唱戏。
第一个出场的,是一男一女,穿着破烂的两个年轻人,一看就知道是某个领地的奴隶娃子。演绎的是两个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爱情。
虽然明代男女之防甚重,但在宣传队整日男女平等的宣传下,大家也就习惯了看到女人在台上演戏唱歌,而且人家是宣传队的干部,也就没人计较和不满了。
随后,奴隶主就出场了,穿着皮袍,带着如狼似虎一般的打手,活生生把女孩抢了去,把男孩打倒在地,台下许多人留下了眼泪。
男孩并没有死去,而是被牧羊人给救了。
牧羊人告诉他,陇中来了咱穷苦人自己的队伍,领头的叫王烁大将军,让他去投奔王烁大将军的队伍,带着队伍来解救受苦受难的农奴。
对话含着深情与长期被压迫的激愤,看得台下的人们一起跟着流泪。
男孩养好伤,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王烁的军队。
山丹丹那个花开吆,红艳艳,咱们王烁将军到陇中……
伴着山丹丹红的胡琴伴唱,王烁的军队来到了奴隶主的封地,救出了被折磨的奄奄一息的女孩,把低头弯腰的奴隶主押到了台上。
剧情进入高潮,就在这时候,台下响起一声大喝:“我打死你这个吃人的豺狼!”随即一块大石头就砸在演奴隶主的那个宣传队员的头上!
厅下一片混乱,随着愤怒的呼喊,好多石子石块就扔上台来,奔着演奴隶主的那演员去了。
那演员看样子不是第一次这样挨打,也很机灵,捂着被砸破的脑袋“滋溜”一下就从廊上钻到厅里去了。
坐在前排的警卫连费好大一会功夫,才把群情激奋的百姓劝说住,告诉他们,这是演戏,不是真奴隶主。
警卫连的指导却趁机利用这个机会做起了群众工作。
他跳到士卒坐着的凳子上,大声喊道:“老乡们,要让这样的惨事不再发生,咱们就得跟定咱们的王烁大将军,打倒奴隶主!”
下边百姓就激动地跟着大喊:“打倒奴隶主!”
指导又大喊一声:“打倒吃人的土司制度!”
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一浪响似一浪:“奴隶们站起来,翻身做主人!”
“跟着大将军走!”“平等万岁!”“大将军万岁!”
王烁的脸色就变了。
这又是梁敏的馊主意!
要知道,这个时代,“万岁”这俩字岂是轻易喊的?不成,待会回去,一定得好好说她一顿,这不是胡闹嘛!
这时候,官员们都和王烁一起坐在前门厅的走廊下看戏。
台下口号连天,戏是看不成了,一旁坐着的祁廷谏老眼昏花的在那里揉眼睛。
旁边鲁胤昌看到了,笑道:“吆,咱们的老奴隶主还给感动哭了!”
祁廷谏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叫道:“谁哭啦,刚才风大,我眼睛里进了粒沙子,揉一揉。再说我现在也不是奴隶主啦。”忽然反应过来,骂道,“我是奴隶主,你小子是什么,嗯?”
鲁胤昌哈哈地笑着问道:“你还担心那几个跑了的孙子杀回来吗?”
祁廷谏摇摇头道:“这世道真是要变了,估计请他们,他们都不敢回来了。回来,不用大将军出兵,光奴隶娃子们就能把他们活吞了!”就问鲁胤昌道:“你说,大将军看着年纪很轻啊,他怎么就能琢磨出这些道理来?”
一旁李天俞插言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啊!大将军懂得的东西,都不是我们凡人能懂得的。”
祁廷谏看着他问道:“此话怎讲?”李天俞向来不苟言笑,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非同一般了。
李天俞道:“老先生你是知道我的,我钻研了半生格物,许多无解之难,到大将军那里,那些难题竟如儿戏,只言片刻便被大将军化解。你说,这岂是凡人可以为之的?”
祁廷谏严肃起来,轮格物,李天俞敢说第二,天下没人敢说第一。王烁连这个都懂,说他是凡人,真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李天俞又道:“你看厅上挂的灯了么?”
祁廷谏早就看见了,这玩意这么亮,他一直就纳闷是什么造的。听李天俞问,就不由点点头。
李天俞轻笑道:“那也是大将军指导着造的。于他来讲,此不过雕虫小技耳。”
祁廷谏张大了嘴,下巴好悬没掉下来!
大家正说着话,隐隐听到外面天空传来几声大响:嗖——叭——叭、叭!
这是最高预警声!
第145章 号炮传警
梁敏为防止敌对势力偷袭,在青海设立了许多烽火台,烽火台上除了狼烟,就是她在漳县时找人做的一种号炮,点燃了能窜十几丈高,一声代表有小股敌人,威胁不大,两声代表大批敌人入侵,三声代表的是高级别的将领遇到危险。
王烁向右方帐帷那边望去,那是为官员女眷专门设立的看戏的地方。
明代女人看戏,需设帐帷,与男人分开。
因为有祁廷谏一帮官员的女眷过来看戏,王烁考虑这些人不同于一般百姓,一时不能习惯他的男女平等,还是设立了帐帷。
但帐帷较矮,也就是意思一下,在他坐着的这个地方,还是能看得到里面的情况的。
这边王烁陪着众官员,梁敏在那边陪着众家眷。至于阿依古丽,王烁忙得脚不沾地,顾不上管她,也把她交给梁敏。
远方传来高级预警号炮声,而帐帷那边,梁敏的位子空着!
王烁就坐不住了,高声命令警卫连整队出发。
警卫连的士卒经过整军,已经变得临危不乱,迅速排成队伍,列队走出院子,去营房牵马拿兵器。
这边王烁、祁廷谏,鲁胤昌一般武将也纷纷在侍卫帮助下,提兵刃上马,向着号炮鸣响的方向冲去。
阿依古丽仍旧不爱搭理梁敏,她心里方大楚死去的那个疙瘩没有解开。
大年初一,大家都喜笑颜开的看戏,她却心里苦闷,准备了烧纸祭品,要到城外大路上,向着漳县的方向,去祭拜张二猛、方大楚和那帮死去的弟兄。
梁敏给阿衣古丽配备了五十人的骑兵卫队保护她。
青海是明朝的养马基地,设立了大小马场不下十余个,豢养着不下十万匹战马,马匹已经足够用。所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