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命令将鳌拜的镶黄旗调上来,你们不说汉人不打汉人吗?这回我用真正的满洲精锐和你打,看看到底是你们汉人厉害,还是我满洲人英勇!

这一回双方都竭尽全力,鳌拜脱光了膀子,亲自提大刀上阵,两边士卒拼死冲杀。

栅栏几次被冲开,又几次在王烁和李岩亲自带领下,杀退攻上来的清军,重新竖起。

山上山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山口狭窄,无法展开兵力,再多的人用不上。

鳌拜只能把镶黄旗的一半人马调过来,还要分成三队,每队三千人,由一个统领统带,轮番冲击山口。

下午未时过后,看看正面进攻无果,多尔衮终于决定,从一侧绕过山口,攻击对方背后。

他将正红旗调上来,让岳讬带一万人马从北面绕过去,让满达海带另一万人马向南绕,在山背后汇合,然后攻击。

同时,多尔衮命鳌拜继续猛攻正面,不给敌军喘息机会。

山上箭如飞蝗,炮石乱飞,顺军居高临下,占尽优势,清军不等攻到山口就已经死伤无数。

满洲人的剽悍在此时尽情展现出来,虽然死伤惨重,仍旧无一退却,奋力冲击。

王烁看的脸色渐渐严肃。

满清能够凭着极少的人口占领中国,不完全是侥幸。

即便自己的部队也没有这种剽悍和野性。日后对付满清,必须十分谨慎才可。象以往一般,和敌军硬拼的办法绝对不行。

不仅王烁,宋献策和李岩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不怕死的士卒。不仅不怕死,满清士卒都有一股蛮劲,身体素质也比汉人要强壮许多。

宁武关一战,是顺军打的最激烈的一场战役,宋献策和李岩都曾亲眼目睹。但即便那时最强盛时的顺军,也不如眼下拼死进攻的清军剽悍。

真正在平原上和满清大军一对一对抗,闯王的军队绝对不是对手。

宋献策不由问王烁道:“若你的军队碰上这个对手,硬碰硬当如何?”

王烁只说了两个字:“必败!”

就在此时,山头上望哨来报,敌军分出两队人马,由南北两侧进入谷地,沿着山脚搜索前进。

清军要包抄他们了。

趁山口敌军进攻稍松,王烁和宋献策爬到山顶,观察敌军动向。

南北两边敌军人数大致相若,正在陆续由高处渡过洋河,进入洋河冲积而成的谷地。

王烁看着有点可惜,说道:“看这架势,两万来人撑破天。咱们准备了三天,就坑他这点人马,太少了。我带上五千士卒,在北面阻击他一下,想法让他增点兵。”

宋献策道:“不可!你看多尔衮用兵布阵都严整有度,这说明他很精明。”问王烁道,“若你是多尔衮,你会如何打这场仗?”

王烁想想道:“我人数占绝对优势,一开始我就会围起此山,两面包抄配合正面进攻。”

宋献策道:“很对。多尔衮却是正面攻击不成,才调兵包抄。不是他不会打仗,而是因为他对地形不熟,非常谨慎,唯恐中伏。

他派两万人马攻击正面,就是想试探出我们的实力。现在,估计他已经知道我们的兵力多少了。

他为何不一拥而上,围了此山?此是他心存疑虑,为何我们只有这一点人马,明知是死地却据而守之?

我恐他时间一长,看出破绽。待敌军全部进入谷地,应立刻放水,不可延误!”

王烁听的暗暗点头,宋献策比起自己,实在是高明多了。

第293章 犹犹豫豫思不定 洪水滔滔淹清军

多尔衮就立马在洋河岸边,看着他的部队进攻山口。

多铎立在他一边,看着鳌拜几次让顺军从山口上赶下来,急得催马来回绕圈子,大声对多尔衮道:“九哥,你把那个笨蛋叫回来,我上!”

多尔衮不理他,眉头深深皱起来。

阿济格问道:“九弟,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

多尔衮摇摇头道:“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就是想不出来。我如果是对方将领,绝不会守此山。

你还记得《三国》里《失街亭》那一段吗?马谡守的,就是这么个山头,被司马懿四面一围,断水断粮,不战自败。敌军将领难道不知道这个典故?”

阿济格笑道:“听说李自成的将领都是些种地的,哪有你学问大?估计他们不知道。”

皇太极当初极喜欢汉学,特别喜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皇太极生前也非常喜爱他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多尔衮,喜欢他的聪明、勇敢和好学。曾经有一次喝多了,甚至答应将来将皇位传给多尔衮。

多尔衮受皇太极影响,对《三国演义》也是极痴迷,几乎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

是以,到了这里,他一眼就看出这山就是马谡守的那种绝地。四周平原,一望无际,人上了山,被人家四面一围,跑都没地方跑。

据密探回报,李自成在北京只有李岩和宋献策率领的两万后军没有动。那么,对面也只能是这两个人。

这两个人可是大大有名,会看不出这是绝地?

济尔哈郎在身后宽慰他道:“待岳讬和满达海将山围了,敌军即便再有诡计,也无法施展,九王不必担心。”

多尔衮心里激灵一下,敌军明知道是死地,是不是就是要引诱他去包围这座山峰?那么,待山峰被包围之后,敌军会用什么办法对付他?

他放眼四周观看,并没有看出什么破绽,眼神不由自主往地下瞧去。

他立马的地方很潮湿,说明河水不久前到过这个地方。那么,河水为什么突然干涸了呢?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得远处有猛兽一般的嚎叫声隐隐传来,夹杂着滚雷一般的声音。

什么声音?这地方怎么会有猛兽?大家尽皆愕然。

多尔衮顺着声音望向北面的群山,猛然醒悟过来,大叫道:“不好!赶紧鸣金,让所有人回来,都回来!”

正红旗的所有人马进入谷地之后,宋献策立刻命令给山里守卫堤坝的士卒发信号,掘堤放水。

驻守在山里的顺兵,看到山头上大旗摇摆,转动了绞盘。

绞盘的绳索将堤坝下连着绳索的巨石拽出,大水顷刻沿着巨石被拖走后的缺口喷涌而出。

眨眼功夫,整个堤坝崩溃,大水汹涌而下,发出野兽一般的嘶吼。

堤坝下是另一个拦起的大湖,本来水平如镜,上面的水流喷泄而下,瞬间如镜的水面被搅的波涛涌动,暗流四起。

一个一人多高的波峰沿着平静的水面飞速向前涌动,待行至下面的堤坝,“轰隆”一声大响,将下方的整个堤坝冲了个无影无踪。

大水如脱缰野马,乍然从山口奔出,泛起一片白浪。

堤坝下方,平地顷刻被浑浊的泥石流覆盖,接着滔天巨浪奔涌而至。

看着从天而降的滔天巨浪,谷地里的清军吓得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根本来不及反应,连人带马就被滔滔洪水吞噬的毛都不剩。

北边前进的正红旗一万人马,眨眼就没了,只剩下翻滚着,奔马一般快速流动的洪水,夹杂着巨石和被连根拔起的参天大树,奔腾呼啸,气势惊人。

多尔衮反应的还是慢了,没等他的命令下达,地面一下就水高至马腹,战马站立不住,倒下来,将多尔衮扔到地上。

众人七手八脚,将多尔衮从水里拽至岸边,期间不知有多少士卒和战马,被奔流的洪水带走。

昌黎入海口那里,顺军加高了河床,只留下几道狭窄的出水口。平时水流可以过去,看不出有任何异常。

待汹涌而至的洪水过来,却被堤坝挡住,一时间无法流入大海,水位迅速升高,整个谷地立刻变为汪洋。

满达海带着的,往南前进的那一万人马也没有幸免,全都浸泡在汪洋里,大部分人马被后面极速而来的洪流冲进了大海。

上游冲来的战马、死尸淤积在入海口的高处,形成了更高的堤坝,整个洋河拓宽足有几十倍,连永平县城都变成了汪洋中的水城。

进攻山口的镶黄旗士卒们都傻了,忘记了进攻,傻傻的回身看着这难以置信的情景,许多人都以为天塌了。

连制造这个灾难的宋献策、李岩和王烁也傻了,他们做梦都想不到,这自然的力量一旦发作,会是如此可怕!

鳌拜站在半山腰指挥攻山,身边是轮番休息的士卒。他亲自上阵冲杀一番,也是累的筋疲力尽。

山上两个大将,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刀上带着一股黏劲,让他有力气使不出来,他没有打过。另一个和他一般,力大刀沈,却是比他还狠,刀也比他快的多,他也打不过。

两个他都没打赢,累的呼呼直喘,两个又一起杀向他,他知道不敌,只得跑回来喘口气。

刚刚喘息均匀,他就看到了远处奔涌而来的洪水。

他站立的地方比较高,此时洪水刚刚带着啸声从山口处下来,离他这里尚远。

他在辽东赫图阿拉老城的时候,见过夏天萨尔浒的山洪,就是那个样子,知道这是人力无法抵挡的。

他还不笨,知道不能往敌人所在的山上高处跑。待会山洪下来,把他们这帮人和洋河那边的大军隔开,他就成了孤军,只能等死了。

山上顺军的兵力是他的两倍多,居高临下往下冲,他这点人马,没了后援,很快就会被人家杀光。

山上还有俩大将呢,俩人一起上,他绝对得玩完。

他一边大声呼喝身边士卒赶紧逃跑,一边飞身上马,没命打马向后逃去。

手下没有轮到进攻的士卒听他大叫,也知道危险,跟着鳌拜一起往回跑。刚刚跑到对岸,洪峰的主流排山倒海一般压了过来。

第294章 洪水吓倒多尔衮 汤泉急召范文程

洪峰下来的时候,正在发动攻击的的三千清军都在更上面的山口处,大多数没有注意到远处的洪水。

待他们发现,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半山腰都被大水淹没,他们被阻隔到了山上,只能傻傻的望着这汹涌的滔天洪水,毫无办法。

王烁根本没想留这些清兵性命,大声喝令全军出击。

栅栏全数放倒,上万顺军一股脑儿杀下山来,借着自上而下的惯性,很快就把三千清兵赶到洪水里面去了。

多尔衮就在洪水对面,浑身湿透的看着他的士卒,被快速奔流的洪水一批批带走,毫无办法。

这个宋献策,人送外号智多星,果然有诸葛孔明之能!

多尔衮跟明军打了十多年的仗,还没有一支明军能够用出如此高明的计策,让他束手无策。

眼睁睁看着对面镶黄旗的士卒被顺军一个个杀死,或者绝望的被赶入洪水中,被湍急的水流冲走,他再也看不下去,下令回军山海关。

满清大军在没膝的泥水里艰难撤退,一路向东向北。

对方仅仅只有两万人,却能把他二十万大军逼入绝境。

李自成还能召集五十万大军,他这二十万人马,能击败李自成吗?

还要不要进军北京,和顺军争夺中原?他犹豫了。

回到山海关之后,多尔衮紧急派人去沈阳招在汤泉养病的范文程来商议。

范文程本是沈阳汉人,祖上做过明朝官吏。努尔哈赤占领抚顺的时候,他和哥哥范文寀主动去投靠努尔哈赤。

那时候努尔哈赤的部落还叫建州女真,尚未开化,属民大多愚昧无知。

努尔哈赤缺乏识字的人才,就收留了他们,有事的时候出个主意,没事记个帐,写点往来文书。

范文程颇为卖力,但在努尔哈赤时代,没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这大概与努尔哈赤是大老粗武把抄一个有一定干系。

到皇太极这一代,女真通过不断抢夺大明的土地、人口和资源,条件好起来,皇太极已经能够得到很好的教育,识文断字了。

皇太极识字,自然就会喜欢识字的范文程。

范文程不仅识字,而且身材魁梧,持刀上阵也能杀汉人,这个是有记载的,在此不再啰嗦。

在女真那里,范文程这样的就算是文武双全,不得了了。

但要说他文采多么好,恐怕不具备说服性。

从最初范文程写给皇太极的奏章里,可以看到,他文字还是颇为粗鄙的,且条理性也有待商椎。

也许他怕写的过于深奥了,皇太极看不懂,惹这位主子爷不高兴也说不定。

但后来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奏章就完全变了样,有大臣的样子了。

兴许是后世文人怕这位大人物原始奏章过于难看,传承后世丢了大清的脸面,帮他润色了?这个就只有天知道了。

总之,范文程受到了皇太极的格外恩宠,将他提拔为内书院大学士,世袭爵位也成为二等甲喇章京。

这里还得啰嗦两句满清入关前的官制。

女真人原来是在山林里以打猎为生的猎户,生活条件艰苦。

打猎靠单门独户的力量是不行的,就逐渐聚合在一起,形成部落,努尔哈赤就是建州部落的首领。

部落是有组织的,最基本的一层,就是牛录,一般三百户为一牛录。

牛录在满语中是大箭的意思。牛录的头领称牛录额真,额真意思是主,就是牛录的主人,也就是这一牛录三百户的爷。

五牛录为一甲喇,甲喇的爷叫甲喇额真,后来称甲喇章京。

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额真就得是皇族担任了。

范文程这个二等甲喇章京,就相当于一个二等甲喇的爷。至于甲喇怎么分的等,暂时还没找到资料。

二等甲喇章京,相当于明朝官制中的参将。

顺治迁入北京之后,甲喇章京这个爵位改为轻车都尉。这在投降满清的汉人当中,已经算是相当高的世袭爵位了。

因此上,范文程对皇太极那是终生感恩的,可谓忠心耿耿。

记载,当他老去快死的时候,曾经趴在皇太极的坟上,几次哭晕过去,那情形,各位自己脑补吧。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年幼的福临为帝。

努尔哈赤的大儿子,礼亲王代善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硕讬,竟然拍马屁拍错了地方,要暗中拥立多尔衮代替福临。

多尔衮不知哪根筋不对,或许是看不上硕讬这个傻鸟吧?愣是把把硕讬给抖搂出来了。结果硕讬因为暗中谋反被杀。

范文程原来是属于硕讬的正红旗的。正红旗大多是汉人组成,地位远低于皇族的镶黄旗。

多尔衮觉得范文程是个人才,就趁硕讬被杀,正红旗正乱这个机会,把范文程弄到镶黄旗去。

由地位低的旗调入地位高的旗,这叫抬旗,是个好事。

可是,这好事差一点就变成了坏事。

多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