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魏文魁- 第6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赶回是府,一瞧是勋还没有苏醒,许柯也不禁慌张,匆匆按脉诊治,完了赶紧把人都轰出门去,自己也退出来,先打开药囊,掏出一粒小药丸衔在舌下,然后戴上细麻缝制的口罩。是复一瞧这架势,当即明白了几分,忙问:“家父无乃感疫耶?”许柯点点头:“柯囊中有避瘟散,公子与夫人等均须服用,或可无虞。”

再入寝室,重为是勋按脉,出来后开了个方子,命人煎药。曹淼已经服过了避瘟散,便即上前探问,许柯说了:“主公昔日曾云,人体弱则易感疫,若其体健,即得感或亦不发也。吾日夕照料主公贵体,本不当感疫,或近日亲友多故,悲伤脏腑,因此疫毒得侵。然体不甚热,本不当厥,或亦伤恸故而昏睡也……”

曹淼说什么“本不当”、“或亦”的,全是猜测,你有准谱没有?他的病究竟要不要紧,啥时候能醒?

许柯哭丧着脸说:“此疾颇怪,柯无学。亦不能断……且先灌药稳固。急请家师来……”

许柯是张机张仲景的弟子。张机于月前受命前往东都谯县,为几名宗室诊治——瘟疫始于庐江,那时候才刚蔓延到豫州,尚未入京。而等京城里也开始有人发病了,曹髦便急召张机归来——曹腾是宦官,曹嵩是过继的,这天家跟夏侯家的关系其实比跟曹家本支要更亲近,再说了诸曹有能者皆仕为将、吏。东都那些所谓宗室都只是吃闲饭的纨绔罢了,怎么能跟都内百僚相比?

这会儿张机还在路上,他既没赶去上彭蠡救鲁肃,也没赶上回京城救司马朗和王粲等人。而等到听说是勋也病了,而且还昏迷不醒,曹髦也颇为焦急,连番遣快马催促。

张仲景是两天后赶回的洛阳,没去宫中复命,就先跑是府来为是勋诊治。是勋一直没有醒,而且体温也上去了。许柯日夕侍奉在侧——曹淼、是复等本欲来侍,却被许大夫给挡了驾:这瘟疫可是会传染的呀。若连主母、公子们也都病了,我该如何是好?

高烧之中,是勋开始说胡话,但嘴里嘟嘟囔囔的一串又一串,发音却极其诡异,没人能听懂他究竟在说些什么。曹淼、是复等人一直守在门口,是复就问曹淼:“阿爷所言,得无为乐浪土语耶?”曹淼朝他一瞪眼:“我如何得知!”我又不是他在乐浪郡里讨来的老婆呀!

好不容易等到张仲景前来,给是勋重又按了脉,用了药,是勋的体温才逐渐降下来。张机皱着眉头出来,招呼曹淼等人可以进去了:“小徒施药得法,疫已除矣,热亦稍退……然终不苏,吾亦难察病在何由……”

曹淼、甘玉、是复,还有得讯匆匆从城外赶过来的管巳等人,这才能够陪伴在身边,轮班服侍是勋。到得第五天上,曹、甘两位夫人刚去打一个小盹儿,榻边只留了管巳和是复母子。母子二人也困得狠了,略一迷糊,再睁眼时,就见是勋五官全都拧在一起,几乎彻底挪位,但同时眼睛眨眨,似有醒来的迹象。

是复赶紧凑到脸旁,低声呼唤:“阿爷醒来,阿爷醒来。”是勋终于睁开了眼睛,目光中却是一片茫然,先左右瞟瞟,继而又瞧瞧是复,开口问道:“汝何人?”是复大惊,急忙回答:“儿乃是复,阿爷病重,竟不识得了么?”是勋皱了皱眉头:“我又是谁?”

“阿爷讳勋,当朝中书令公也。”

“甚么讳勋,甚么令公?我名阿飞……”

管巳拍了儿子一巴掌:“此时掉甚书袋?”随即朝向是勋:“汝唤是勋,可还记得么?还记得我么?”

是勋转过脸来,盯着管巳的面孔瞧了好半天,这才有气无力地说道:“汝在复甑山,却刺得我痛。”提起往事,管巳眼圈还是红的,却不禁破涕为笑道:“竟还记得……终于神志清明了也。”

是复从来也没有听说过爹娘的初遇,还不禁疑惑,什么复甑山?娘拿什么刺爹了?等爹病好了,我可得抽空打问打问。

过不多时,曹淼、甘玉等也皆得讯,匆忙抱着是郯,带着是雪、是云姐妹——是雪是前天跑回娘家来探视父亲之病的——以及山阳公主等,一大家子挨挨挤挤的,围住了病榻。是勋先关照:“公主初产,可好生将息,先不必来见吾。”

——山阳公主怀胎九个多月,于去年冬季产下一女,小名唤作馨儿。

然后是勋就问了,我昏迷多久啦?究竟什么病,许大夫是怎么说的?曹淼强颜欢笑道:“都内疾疫流行,夫君竟亦罹感,幸得张君仲景施治,今疫除矣。”

若论察言观色之能,当世难过是宏辅,他瞧瞧众人的脸色,本能地就觉得不对——瘟疫估计是真除了,否则就算你们肯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围在我身边,也得把公主给挡了驾;可要真是我的病见好,你们必然欢天喜地放鞭炮,表情不会那么古怪啊。于是便问:“张君何在?”

其实张仲景就跟在众人身后,听问迈前一步:“机在此,见过令公。”是勋也想要拱手致意,但是觉得浑身乏力,竟然连手指头都不大抬得起来。只好眨眨眼睛。微微点头。随即下令。说你们都出去吧,只留张君一人,我有话跟他说。

等到屋中只剩二人相对,是勋开门见山地就问:“吾不忌医,君勿讳疾——吾实何病耶?”

张机皱皱眉头,略一犹豫,终于还是老实回答道:“令公学究天人,必不如俗辈惶急。吾亦不讳。疾疫实除,然按公之脉,涩弱深沉,上不至关,代脉如珠如丝,若隐若绝……”啰里八嗦一大堆中医术语,说得是勋瞠目结舌,完全搞不明白对方在讲什么——估摸那大概的意思:你的脉象好奇怪,就连我也摸不准究竟还有啥病。

是勋干脆就问:“可得活……得痊否?”

张机叹道:“世间本多奇症,恐非人力所能救也。然令公国家栋梁,必然百神呵护。但安养可也……”这病能不能好,你会不会很快就死,我也说不大准,只能看老天爷的心情啦。

是勋心说就算“国家栋梁”,也未必“百神呵护”,曹操还是一国君主呢,不照样说挂就挂了?你又何必寻摸这些言辞来安慰我?

他最近心情本就低落,此番昏厥,竟然迷迷糊糊的,似乎在记忆深处又挖出了前世的情景。前世貌似在某本书上读到过,这人之将死,往往会产生幻觉,回忆遥远的过往。再想到自己才刚苏醒的时候,脑子仍然昏沉沉的,差点儿连老婆、儿子都认不出来——貌似老年痴呆就是这样的啊,什么事情都撂爪儿就忘,但往往还能记得起陈年旧事……

自己这是快死了,回光返照吗?还是说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天可怜见,五十岁还不到怎么就老了?

想到这里,心情更为低落,但却并不表现出来,还假模假式地挤出一丝笑容,对张机说:“辛苦仲景——命在天也,亦无可惧。”随即阖上双目,说且让我好好休息一会儿吧。

是勋醒来是在当日午前,黄昏时分,曹髦得信,竟然亲自上门来探问,还坐在榻旁,握着是勋的手,眼泪汪汪地说:“祖姑婿善养贵体,设有不讳,国事谁付?”是勋一皱眉头,心说这台词怎么那么耳熟呢?皇上你不必要亲离成都来看老臣啊,派李福来就成啦——“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一决耳。君所问者,公琰(蒋琬)其宜也……公琰之后,文伟(费祎)可以继之。”

其实曹髦就是那么随口一说,感叹一下:你要是不在了,我可把国事交托给谁啊?然而是勋因此陡然就想起诸葛亮来了,忙问:“孔明如何?”曹髦转过头去瞧瞧,忙有侍臣回答:“诸葛孔明前亦罹疾,小恙耳,已瘳。”是勋一听啥,诸葛亮没事儿?当即朝曹髦点点头:“臣若往见先帝,孔明可付大事也。”

曹髦说您别急着安排后事啊,张机神医,必能救得祖姑婿的性命,你可得好好保养身体才好。好生抚慰一番,这才辞去。

是勋在榻上躺了大半天,仍然全身麻痹,脖子以下完全动弹不得,心知无望,于是摒退众人,光把是复一个叫到榻前。先吩咐你取纸笔来,记录为父自吊诗一首:

“昔在常鼎食,今亦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国家日已复,儿女日已奘。高旻兮悠悠,大块兮茫茫。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这首诗的原型,乃陶潜《挽歌诗》之二——第一首“有生必有死”,他用来吊祭戏贤戏志才了;第三首“荒草何茫茫”的后半段,则最早在营陵悼念王胜,随口抄来以诱孔融。想想此生抄袭即以此《挽歌诗》为始,又复将以此《挽歌诗》而终,此亦缘法耶?

原作第一句是“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说我活着的时候很穷,都喝不着酒,没想到死了死了,奠酒却可满杯。不过是勋位列上公,不可能喝不起酒啊,所以给改成了“昔在常鼎食,今亦湛空觞”。结尾部分为了表明自家身份终究与落魄的陶渊明不同,且有家国之志,特意塞了“国家日已复,儿女日已奘”一句,亦以示死而无憾也。后面那句“高旻兮悠悠,大块兮茫茫”,则化用陶潜《自祭文》开篇的“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是勋让是复笔录,是复不敢不依,可是抄完了就赶紧安慰老爹,说您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阿爷尚在壮年,因操劳国事且偶染疫,乃须静养耳,何必为此不祥之作?”是勋轻轻摇头,说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我恐怕去日无多啦。随即叫是复靠近一些,压低声音说道:“人云将死,必有谵语,然吾今神志清明,将有语汝,毋以为荒诞也。”

是复心说哎呦,老爹这是要交代遗言吗?不禁又是悲哀,又感恐慌,且从是勋言辞之中,又听出了几分神秘——想当初关士起病殁,老爹把情报系统交给我负责的时候,我就大吃一惊,几乎彻底刷新了三观,如今他又有什么秘密要说了?

只听是勋一字一顿地说道:“大道渺茫,人所莫测,或有千年后人,寄魂此世,汝可信否?”(未完待续。)

ps:  感谢“是彭定康说的”书友打赏,请放心,我会努力构思并且尽量创作出一个相对完满的结局来的。

第二十八章、天命何在

这年月的人们大多相信灵魂具备相当的独立性,即人的思想、记忆和本我意识并不会随着生命的终结甚至**的腐朽而彻底消亡。儒家礼敬先祖,其实与上古的灵魂不灭、先灵永存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孔子本着相对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不明言而已。但是随着后汉谶纬之学的风行,再加佛教思想的传入,灵魂不灭甚至轮回的说法逐渐甚嚣尘上,所以到了南朝,范缜要特意去写一篇《神灭论》来加以反驳。

故而是勋说“寄魂”,是复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年月相关“离魂”、“招魂”乃至“寄魂”的传说本来就满坑满谷,九州风传。

但对于是勋所言“千年后人,寄魂此世”,是复便搞不明白了。这年月人们普遍的时间观念都是单向的、连续的、均匀的,当然仅就人世而论,若涉及传说中的神仙,则时间流逝并不均匀的传说也不在少。南朝任昉《述异记》中,即记有“烂柯”的故事: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就是说一个叫王质的人进山伐木,看见神仙下棋,并且吃了一枚仙丹,结果他感觉只是极短的时间,转过头去一瞧,自己所携带斧子的木柄全都烂光了。出山以后,发现认识的人也全都死绝——其实已经很多年过去啦!

魏晋玄学产生之后,这类传说绝不在少,而在这曹魏黄初年间,玄学才刚萌芽。学界有其****,类似传说并不普遍,却也不至于使一位读过书的贵介公子瞠目结舌,彻底莫明所以。

但这只涉及到了时间的均匀性,或者也可能歪曲了连续性,但不涉及单向性。要是对是复说。有千年前人魂寄千年之后,他当即便能领悟,但要说千年后人魂寄千年之前……这时间也是可逆的吗?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向低处流,难道可以逆向吗?

然而后世人若评论起来,或许是宏辅才是“谈空说玄”的祖师爷吧,因为他时常在诗文中掺杂进一些后世的宇宙观、时空理念,时人多目为寓言、譬喻也,却也可能因此而推导出一条通向玄学甚至宗教的途径。对于老爹的《物理初言》。十句话里是复看不懂九句话,抑且毫无兴趣,但对于那些踏空说玄,日夕常有接触——说白了,是复很难破除时间的单向性思维,但并非完全不能接受,经过是勋的教育和潜移默化,他的思想还是相对比较开放的。

况且是勋张嘴先说:“将有语汝。毋以为荒诞也。”然后是:“大道渺茫,人所莫测。”打过预防针了。这世界上什么诡奇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别当我是临终前的胡言乱语啊。所以是复愣了一下,便即回答说:“儿未尝信,然阿爷若云有,当有。”

是勋自嘲似地微微一笑,换了个角度去谈问题:“若汝在此世。魂寄于春秋之时,又如何?操董子、郑子之说,乃可与圣人谈儒矣;以孙、吴未著之学,乃可与曹刿论战矣;诵《离骚》之章,则楚之文。亦尽在汝……”

是复闻言,若有所思,沉吟不语。

“吾生于乐浪偏狭之地,家非世代宦门,幼无宿儒之教,一旦履足中原,知大势、识人心,文则超迈当代,经可绍继绝学,乃至造火药、印书籍,遂辅先帝以成一统。吾岂天生圣人耶?吾实生而知之矣!”

是勋说到这里,是复终究是聪明孩子,立刻就明白了老爹所言究竟何意,不禁瞪大双眼,愣愣地盯着是勋。是勋趁机再给他最后一棒,以开窍要:“或有云吾非是氏子,实乐浪土著,李代桃僵者也。汝亦尝闻,颇恨小人造谣,坏吾清誉,然吾实告汝:此言真也,吾非士人,乃朝鲜郊外一贫夷耳!本无所学,而知天下事。”

临终之前,我把实话都跟你说了,因为你是我亲儿子——儿啊,你听得明白老爹说的话吗?

“阿爷……”是复不知道该作何等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