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6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是惦记一把手的位置。

所以盲目出招,急于求成,让自己被动不说,弄不好会让整个工作被动,会陷入到僵局,这是他不想看到的。他必须讲求策略,是的,策略。陆政东从没感受过,策略二字有如此重要。现他是逼迫着自己,放慢脚步,不温不火地进入到角色去。他要把一切先看清,先判断出大的方向,然后再细小处着手,必须要一步一步来,而且一定要注意动作的隐蔽性,隐蔽二字同样重要!

然后等时机成熟,再把自己的态度亮出,周书明现在是书记,也就是说,他现在要先跟着周书明的步调走,而不是现在就强调自己该怎么走。甚至有些事情必须要等到成为一把手才能动。

总之,他通过很大的努力在贝湖省初步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的政治生态,无论如何,他不肯亲手打破这种政治生态,相反,他会采取一切办法,维护这种平衡,哪怕别人觉得他在有些瞻前顾后,他也不会在意。

局外人是不会明白这其中真正的意义的,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知道,这竟然是阳谋,是大局。

大举推进经济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宏图早已经确定,各项工作正在启动。要推进他的宏图大业,稳定的政治局面,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这一届常委班子,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可这种矛盾属于正常范围,总体来说,政治局面良好。这也为陆政东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虽然估计姜敏赫有问题,但由姜敏赫是否能够牵连出詹继东这还是个未知数,何况詹继东是省委副书记,属于大老虎,何况外面虽然有不少关于詹继东和省台女主持有一腿,有权色交易,詹继东利用各种方式给央林芝不少金钱,但央林芝已经去了国外,等于最重要的一环断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与其妄动,还不如不动,等待更好的时机……

陆政东看着一脸沉思的杨启成道:

“局外人常常抨击官场厚黑学,觉得官场是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到处充满了阴谋,充满了诡诈,官场中的每个人都是心狠手辣残酷无情的。其实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真正知道怎么回事,不可否认厚黑或者潜规则是政界的一部分,但若是把这个当成全部,那只能是流于末流如果看不到阳光,那说明境界问题,政治人物,政治生活有其规律性,而这个最大的规律是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举重若轻地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办法。

我觉得,当干部其实和做别的事一样,是一种技术。只不过,当干部所需要的智商情商,比做别的事多得多。干部追求用最简单的最佳的办法解决问题。

但实际上,这一点非常难以做到,一般原则是努力找到最好的方法,竭力避免最坏的结果。怎样做到这一点?

需要极其丰富的经验,深厚的知识积累,以及对世事人情透彻的洞悉和理解。所以,官员处理事情,总会与众不同,总是充满政治智慧,在别人眼里,就容易被看成是阴谋或者是手段。

为什么如此?这是因为阴谋和手段更容易传播,或者说,中国人太推崇谋略了,于是认定谋略是最高智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错误地引导了中国几千年,甚至直接将中国文化导向错误路径的谬论。

上者伐道,中者伐交,下者伐谋。我觉得,说的就是政治智慧的三个层次,而谋,只是最低一个层次。

伐,在汉字里,通常被理解成讨伐,我认为,伐其实包涵运用、实践的意思,道,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顺势而为。应该说,最高政治智慧,就是顺势而为。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才是最高境界,只是最难做到的,就是认清这个势。所以,这才是最高政治智慧,因为能够认清势并且顺应势的人,少之又少。

这里所说的交,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可以是外交,也可以是社交,还可以是交易,置换,或者可以更简单地理解,是平等的交往、交流,是一种权力力学上的平衡。不仅官场需要平衡,整个世界,都需要平衡。平衡一旦打破,招致的必然是灾难。

而有些人当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连东南西北都没有摸清楚,或者抱怨怀才不遇,遇人不淑,或者四处经营,见佛就烧香,遇庙就叩头,心里认定官场到处都潜规则,充斥着厚黑学,其实连官场显规则都没有搞清楚。升官就是完全靠关系?这种看法也对也不对。所谓关系,是经营出来的,既可能是巴结讨好或者行贿笼络,也有可能因为善于办事,将所有事情处理得极其漂亮。更容易被提拔的,我看恐怕还是后者。”

事实上陆政东讲这话基本是给詹继东给定了性,詹继东的问题,是几方面都占全了……

第162章大局感(二)

在安新的时候,詹继东没有学会正确处理关系,为了争斗而斗争,所以,大好的大把机会就像鱼一样在他身边游来游去,他怎么都抓不住。后来,周书明为了制约他,将很多资源向詹继东倾斜,并且在暗中帮他,这让詹继东也更有了野望,开始四处钻营关系网。

特别是去年,詹继东经常跑京城,对此,省里已经存在一些说法,陆政东心里是透亮的,詹继东就算所托非人的罗志林,想谋的这个机会,成功率也极低,甚至说为零。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由非党群副书记直接提省长,可能性太小,而竞争对手众多。别说在全国众多的省委委省政府还有很多其他领导理论上可以实现这一跨越,就是部委的副部长也都是竞争者。若论手中握有的资源,京城空降干部的可能也不能忽视,与这些可能被下派的干部相比,詹继东就更没有优势可言。

主观方面,詹继东虽然重视到京城里拉关系,但在省里,偏偏詹继东又太爱揽权,他的关系处理得却不好。

结果,为了紧跟周书明,和省委的其他同事有时候关系弄得太僵,而最后还和周书明也闹僵,同他就不用说了和他是如此,和周书明也是如此。

这样的局面,如果再不善于处理关系,工作是很难开展的,工作很难展开也就很难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就算在京城钻营,那也难于登天——要知道提名正部级是要经过政治局全体委员表决的,难道这些人会睁着眼睛去跳崖的?!

詹继东完全就是疾病乱投医,所以其结果在他心乱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

当然陆政东这也算是提点杨启成,秘书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高级幕僚,讲究的就是个谋,而要能够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有些事情就要多思考,要独当一面,不过从政说到底是一个个人修炼的过程,最终是否成仙,既在于各人的悟性,也在于自身所找到的方法。悟性不到,就算老师再高明也无能为力……

——————

姜敏赫丝毫没察觉到他已经进入了别人的视野,从省委外放他感觉是春风得意马蹄急。

从正处到副厅看似也就半级,可是在体制内才清楚,这半级有多难,按照现行的干部体制,存在两个梯次,一个是级别的梯级,一个是职务的梯级。处长和副市长,就是职务的梯级。

国外也存在级别的梯级和职务的梯级不同,职务的梯级层次少而级别的梯级层次多,往往某一级的公务员,就有十几个等级,这种等级,往往体现在工资收入方面。中国恰恰相反,表面上看,级别梯级和职务梯级是一致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和科级,总共是五大级,再在每一次分出正处,即十级。可实际上,每半级之间,又有很多梯次。这种梯次,不是身在其中,永远都无法搞清楚,甚至无法言说。许多人爬了一辈子,别说爬完一半,就连一级,也未必能爬上。

职务的区分,应该是很容易的。然而,从处级到厅级之间,有多少个梯次?根本就没有人算得清楚,或者更进一步说,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所有梯次,都是因人而设,因位而设。某些官员,看起来站在处级的位置上,希望向上跨一级,进入厅局级,结果却像进入了梯级的森林,永远都在那里上楼梯,而楼梯永远也爬不完。

要将中国官场的级差弄清楚,实在是太难了。仅仅就是省委办公厅局外人都很难弄清楚。

表面上看,主任和副主任之间,仅仅只是相差半级。可实际上,这个半级,在整个中国官场体系中,却是级差最大的半级。

办公厅是理论上的厅级单位,所以,办公厅副主任,也就是副厅级干部。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办公厅和其他政府组成厅不同,其他厅的主官是厅长,副主官当然就是副厅长。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不设厅长副厅长,只设主任副主任。但是,除了较为特殊的情况,省委办公厅主任和省委秘书长由两个人担任之外,大多数是由同一个人兼任。省委秘书长是副部级,办公厅实际属于高配。

而在这之下的副厅级再加上副巡视员,起码也是几十人,而下面的正处级干部就更多了,这里面同样包括处级调研员,数字恐怕上百。

理论上,这上百人,都是升任办公厅副主任的后备军。可是,从一个调研员升上调研员?这里有多少楼梯要爬,简直无法想象。首先,巡视员调研员只是一个安慰性职级。

属于非领导职务,这是指不具有领导职责的职务。设置非领导职务的初衷,主要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司、处、科级领导职数较多,为了减少领导职数,因此设置一定限额的非领导职务。二是为了解决“独木桥”的难题。因领导职数有限,可以解决部分没有承担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待遇;特别是因取消公务员评职称后,设置非领导职务可以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

所以最初出现时,原本是一种安慰药,而现在渐渐演变,也成了一种权力过渡了。

巡视员、调研员这种职务,逐渐演变成类似于清朝的候补官员。候补知县候补知府什么的,不是真的知县真的知府,得排队等着。运气好,遇到前面出现了空位,你可以补上去。运气不好,空位没有出现,你就永远候着。如今的巡视员调研员一类职务,和古代的候补还有些不同。古代还有个游戏规则,一旦有空缺,你就可以补上。而现在的巡视员调研员,只能说有了候补资格,能不能补得上,不由游戏规则说了算,而是由老大说了算。

所以,由调研员变成处级实职,没有天大的机遇或者遇到天大的贵人,这一级楼梯,基本就没有爬上去的可能,更不要说步入厅级的行列了。

就算成了处级实职,实际也不一定有什么权力,省委办公厅和其他厅局一样,机构设置的时间长了,原来的二级机构不适合了,便通过各种办法,将二级机构提了半级,又在二级机构之下,设置了一些三级机构。比如说他姜敏赫原来所在的机要处。机要处,自然就是处级单位,在厅级单位下,理论上应该属于二级机构。但实际上,机要处,却是三级机构,上面的二级机构,叫机要局,是一个副厅级单位。管着机要室的,还有一个副厅级单位,叫常委办。

所以就算是实职正处,这种情况真正意义上也就是担任副职,大事小事还是二级机构的领导说了算。

而要到副厅实职,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偶尔空出一个职位,上百号人去争。即使如此,也不定争得上,比如突然从内部冒出一个人,或者是从外面调来一个人,盼了多年的空位,又没了,得再等。

就算等到了副厅又如何?副厅和副副厅也是完全不同的。厅里还有一个党组,党组成员,又比普通的副厅高,这才算是有些权力的副厅,在排名上,有着天上地下的距离。而想要从正处到进入班子的副厅,这又是一道难关。

要想迈过这一级,通常的做法是绕过去,绕一绕,路就通了,当然下到地市最好,升任副市长,搞个几年,也可能成为常委,然后副书记,这就有竞争市长或者省里厅局部委一把手的机会,等于是龙归大海。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事实上这其间依然漫长,这就是官场的攀登珠峰,歇在半路上的永远比胜利到达高峰的多。

当然这其中的关键还是要朝中有人,就比如他,没有詹继东估计现在都还在副处上苦苦挣扎,而遇到詹继东,不但正处解决了,现在也成为了堂堂的副市长。

而且他现在算是詹书记的绝对心腹,甚至比詹书记的秘书司机还要心腹,因为詹继东最大的秘密掌握在他手里。

有人曾讲,给领导做一百件好事还不如和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跟领导办一件坏事,有一百件好事在等着你,这话实在是太精辟了。

现在的许多领导可不同以前的领导了,领导都是两面人,人前也是人模人样的,高谈阔论,给人一种高大全的印象。可一到人后,就另当别论了。

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你再有本事,再有能力,你干的事再多,领导也不赏识你。领导以为你干好工作是你的职责,你应该干好的。你不会给他多大印象。但是你要是给领导共同干过一件坏事,那就说明你是领导的心腹了,他什么事都不背你了,大家就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就是坐一条船上的伙计,就是心连心、共命运了。

当然有人提,还得自己要爬,市里的书记以及其他一些人的关系一定要搞好,从副市长到常委,市委书记的支持很重要,还有一些市里有分量的人也得要结交,这个该花钱就得花钱,现在的人现实得很,工作支持是一回事,该做的还是得做,大气候在这里,不然凭什么好事就一定轮到自己头上,而要送钱送物,那就得羊毛出在羊身上,以前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

第163章文火慢熬

政治学习活动永远是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领导核心提出的带有路线方针更是学习的重中之重,省里已连续召开几次会议,督促落实此项活动,同时要多渠道多层次征求有关方面特别是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找准影响和制约贝湖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理清科学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