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曾怀德的威胁不存在了,陆政东也就没有必要再把安新汽车仓库这件事隐藏起来。

“对于谁入主安新汽车厂这个问题,我以为能够参与进来的企业和企业家是越多越好,那我们市里会占据更大的主动……”

陆政东不但让安金山有些吃惊,而且让在座的副市长,市长助理,以及市政府的几位正副秘书长都很意外,他们心里都清楚,之前很多的报告都是底下根据陆政东的授意,一步一步搞出来的,几乎是陆政东的主导的,从种种迹象表明,陆政东是偏向于年龚冉和杨思瑾两家联合的。

没想到陆政东却是坦坦荡荡的把原本隐藏的东西都拿到桌面上来了,不但如此,还同意让原本已经排除在外的贝莱汽车进行竞争。

看来陆市长心里所想的,根本是他们无法完全猜透……

“常务对于企业改制的担忧,可以理解,就我个人来说,不仅理解。还深深敬佩,常务从事政府财政方面地工作已经有很多年头了,对于财政,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和促进作用研究很深很透彻。”

“但,同志们,我们不能因为难就畏惧。对于改制,从中央到省里很清楚,国企存在问题,甚至存在大问题的。中央为什么下定决心要国企三年脱困,那就是因为如果这样的局面不扭转,那将给全国经济带来不可预估的毁灭性打击。面是给我们时间,调整的时间。我们内陆城市和东南沿海那些城市不一样,他们那儿更加开放,解决的渠道也更具有多样性,企业职工就业的渠道也很多,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是有困难,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说实话,对于现在所面对的这个层次,陆政东本不需要讲这么多,甚至本不需要以如今这种精神面貌去面对,但是他必须强调,陆政东不得不,在微露锋芒的同时,还得让人觉得真诚,至少表面上得让人这么觉得。

在体制内做实事的干部很多,但真正让人觉得神情举止异常真诚的,却并没有几个。一句话,他们的所做所为,很少能真正的感动别人。缺乏必要的感染力!

许多有真才实学的骨干能人,常常被上级领导认为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就是这个道理。他们不能让上级领导感觉到他们的真诚,他们不能以他们的行为才学感染上级领导。反而遭受上级领导的怀疑和猜测,认为他们是在表功,认为他们可能会威胁到自身的官位。

在市长办公会议结束之后,陆政东和詹继东谈了一次话。

对于这次谈话,詹继东和陆政东两个人都是心照不宣,陆政东是暂时解决了曾怀德的事情,现在他需要稳住詹继东,让其在安新停留的时间更长一点。

而对于詹继东而言,曾怀德现在态度发生了变化,是否能够顺利调离安新也变得模糊起来,既然现在陆政东也表现出愿意缓和关系的意愿,他更是求之不得。

因势利导,随变而变,把握大势,这是一个领导必备的素质。

“你讲得很好,我们有些干部由于学历不够高,眼界不够深远,看待问题,始终围绕着这十里八村的一亩三分地,不能自发地从更高层次,更广阔的视角去深入研究。这点,我很欣赏也很佩服你们这群年轻干部。我们啊,是老了,以后,就完完全全是你们地天下了,呵呵。”

“詹书记,瞧你说的。您才多大岁数,以后的日子长着呢。”

陆政东笑了一下道:“其实啊,我今天那番话的意思,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只有锅里有,那才可能碗里有,如果所有国企的锅都破了,那大家也就不要再瞎忙活了。”

詹继东点头赞道:“说得好,说得好。”

“只有锅里有。那才可能碗里有,只有把国企盘活了,市里的财政状况才会得到好转。”

詹继东笑着道:

“这比喻形象。这比喻贴切。”

“这一两年,你放心。我今天给你交个底,市委这边肯定会配合好你政府那边的,咋们也不来那些虚的假的,争取为安新市民,多做几件好事实事。”

詹继东的话里依然是有点带刺,市委配合市政府,显然是有所指,陆政东故作不知,谈到了财政问题,毕竟这是大问题,是决定安新市是不是有充足的资本进行二次扩张二次发展的决定性问题。

为了这个,陆政东曾绞尽脑汁,产业升级和吸引外资那种老生常谈就不必赘述了,那是必须地,并且是已经见到成效的,陆政东和詹继东谈得更多的是,吸引内资。

陆政东这儿的内资特指,中央那些超级航母(央企)下属地分公司和子公司。

老实讲,这就是高官子弟从政的优势所在,不仅能往上从各部委要到政策,要到支持,要到资金,要到评级,要到项目,要到人才。交游更广阔的,甚至能和那些总资产数千甚至上万亿的央企老总直接搭上话。

对于安新,只要能得到其中一家或者数家的政策性倾斜,那发展,就将是极大的。

咋们不去说“央企在地方上建立分支机构”这种大的没边的事儿。但子公司,孙公司,甚至孙孙公司呢?就算是光为了某个项目特地组建的项目公司,也绝不容地方党政领导小觑一二。

不说实际经济价值,陆政东只谈了些隐性的,间接的,便讲得詹继东眉开眼笑了一番——他现在急需要一些更加拿得出手的东西,这样不管是走是留,都是大有裨益的,哪怕就是有些东西只在计划上!

第81章分裂

而对于詹继东而言,曾怀德现在态度发生了变化,是否能够顺利调离安新也变得模糊起来,既然现在陆政东也表现出愿意缓和关系的意愿,他更是求之不得。

“你讲得很好,我们有些干部由于学历不够高,眼界不够深远,看待问题,始终围绕着这十里八村的一亩三分地,不能自发地从更高层次,更广阔的视角去深入研究。这点,我很欣赏也很佩服你们这群年轻干部。我们啊,是老了,以后,就完完全全是你们地天下咯,呵呵。”

“詹书记,瞧你说的。您才多大岁数,以后的日子长着呢。”

陆政东笑了一下道:“其实啊,我今天那番话的意思,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只有锅里有,那才可能碗里有,如果所有国企的锅都破了,那大家也就不要再瞎忙活了。”

詹继东点头赞道:“说得好,说得好。”

“只有锅里有。那才可能碗里有,只有把国企盘活了,市里的财政状况才会得到好转。”

詹继东笑着道:

“这比喻形象。这比喻贴切。”

“这一两年,你放心。我今天给你交个底,市委这边肯定会配合好你政府那边的,咋们也不来那些虚的假的,争取为安新市民,多做几件好事实事。”

詹继东的话里依然是有点带刺,市委配合市政府,显然是有所指,陆政东故作不知,谈到了财政问题,毕竟这是大问题,是决定安新市是不是有充足的资本进行二次扩张二次发展的决定性问题。

为了这个,陆政东曾绞尽脑汁,产业升级和吸引外资那种老生常谈就不必赘述了,那是必须地,并且是已经见到成效的,陆政东和詹继东谈得更多的是,吸引内资。

陆政东这儿的内资特指,中央那些超级航母(央企)下属地分公司和子公司。

陆政东和詹继东的谈话一直继续了许久,表示近期会到京城一趟,对于京城的上层交际,詹继东自知是远远比不过陆政东的。可以说,詹继东能说得上话的不会超过两个手掌之数,当然在电视里见到的那些不算。而且她所见那些京官的级别还都不高。

每次有京官下来,最多只是走马观花般地看一看,主要还是呆在省里,下来一个副省级左右的京官,省里上上下下真可谓是忙得要死,像是接待什么重要人物一样。省里一般是陪着笑脸全程陪同。没办法那些京官虽说级别不高,但却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事,能够上达天听!

而那些央企的领导其实更难缠,现在他们都是香饽饽,他们手里的项目和资金投到那里,对于当地的好处不言而喻,除了正常的投资之外,能够游说得动的,必须要有很深厚的关系。

而就是他们身边的人都不好见,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啊!

陆政东能够去争取,这自然是好事一件。

陆政东到达京城后,见到了正在京城复查的母亲。

“来,坐妈妈身边,让妈妈好好看看,都一年多了。”

云江彤仔细地端视着陆政东的脸庞。

“恩。成熟多了。是有些为官者的风范了。”

母子之间的确有很多话题可以闲聊,但想抱孙子,却始终是每个做母亲的最为关心的一桩事情。

“政东,你和雪玉也结婚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没动静啊,是不是雪玉有什么……”

江云彤很是有些急切,又很是有些担忧的问道。

“妈,你想哪里去了,我到安新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千头万绪,一团乱麻,我是怕分心。”

陆政东对这事也是很头痛。

工作上的事情是重要,陆政东对这事也是很头痛,赶紧转移话题,说外公要见他才脱身。

陆政东走到今天这一步,外公看来是很满意的,外公这两年不知道是精神好了还是什么,人反而比前两年精神好了许多。

每天还有兴趣写写字,以及听秘书读读各种内部参要,对于时政也是格外的关心。

陆政东回到京城,外公最关系的还是他在事业上的事情,陆政东对于在安新的事情也基本做到知而不言,陆政东在副部级这个层面锻炼了一年多,有了这个基础,再得到外公在这个层面的指点,那更是受益良多。

“政东啊,外公这辈子什么样的人物都见过了,强的,弱的,忠的,奸的,聪明的,愚笨的。呵呵,爷爷都见识过。就是没有见过这两类人,好的和坏的!事实上在体制内,就不能以好和坏来划分,所以我从不在脑子里想这人究竟是好啊,还是坏啊。”

外公经历了无数岁月沧桑的脸上波澜不动,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意动:“外公从不想这个问题,从不想。呵呵,政东啊,知道这世界上什么人最多吗?特别是在体制内……”

陆政东琢磨了一会儿,还是没有领会外公的意思,于是就静静地等着外公揭晓谜底。

“这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聪明人。上下五千年,聪明人那是多了去了。可又有几个能有好下场呢?政东啊,你自己琢磨琢磨。”

“外公,孙儿明白了。小聪明或许会得一时之利,但难成大事,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

外公微微点了点头,对着陆政东笑了笑。

“好了,我累了,该休息了。你去吧,好好干,稍安勿躁。”

……

第二日,陆政东去拜访了有交情的领导,因为他们对一些央企的老总,有很大的影响力,有了他们在其中斡旋说项,加上他原来在体改委和这些人建立起来的交情,事情要办起来就更顺利些。

陆政东这次从安新市带来了许多土特产。说实话,这些东西要送人,还真是拿不出手。

这些在位的老领导还缺啥子东西,这些土特产纯粹是用来打点下面的工作人员的。

“张叔叔。”

陆政东在秘书的引导下,进了张叔的办公室。只见这位张叔虽然年纪不算太老,却已经是满头白发,正坐在办公桌前研究着什么。

“哦。是政东啊,来,坐坐。”

张叔拉着陆政东的手坐到了沙发上。

陆政东先是和张叔寒暄了一会儿。然后拐弯抹角地提出了此行的目的。

张叔听后,没有片刻犹豫,立即答应了下来:“行。政东难得求我办件事儿,不管怎么说,张叔都得答应啊。更何况这是一件大好事嘛!”

张叔上上下下好好打量了陆政东一番,点头说道:“你在安新干得很不错,有你这么个儿子,你母亲应该很欣慰呀!当年她是吃了太多的苦头……”

陆政东的母亲当年帮过张叔的忙,看来张叔是一直惦记着,很是有些唏嘘。

张叔又给陆政东透露了一些央企的情况,很多情况陆政东并不了解,张叔这里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陆政东算是松了一口气。剩下的就是和那些企业的领导进一步沟通了。

陆政东一连几天宴请了不同的人马。有政界的,军界的,还有商界的,都是私底下比较谈得来的朋友,效果还是不错,但是真正想要落实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罗致娴这段时间的心情很不好,她和她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罗志林的分歧越来越大,特别是这一次因为曾怀德和陆政东的事情,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之后,两个人原本就有些微妙的关系就变得更微妙。

罗致娴微微叹了口气,对于结交关系,罗致娴并没有异议,毕竟他们的父亲地位不是很高,公司想要发展,结交这些关系,肯定是大有好处,但是罗致娴对于罗志林总是想着利益最大化,总是想着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很是不安。

罗致娴觉得只要有结交上这些关系,赚钱的机会实在是太多,完全犯不着这么冒险,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

而一旦出事,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根本就没有翻身的余地!

而罗志林根本就听不进去,罗致娴微微叹了口气,同父异母,就这一个异字,罗志林始终和她隔着一层隔膜,那怕她是非常尽心尽力的为罗志林着想,只差把心都掏出来了,但是罗志林对他却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让她负责贝湖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把她放逐在外,而这一次两人发生分歧之后,罗志林对她是越来越不满,这一点她很快就感觉到了。

她下属的几个心腹经理,被兄长以种种理由和借口调离了原先的岗位。

在公司内部的人事格局,她原本就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是现在她几乎完全被隔阻在外了。

现在罗志林又让她负责贝莱汽车并购安新汽车的事情。

安新方面对于安新汽车厂的并购事宜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完全把安新汽车的隐藏的一些隐性的东西都弄得明明白白的,加上又是开放式的竞争,参与竞争的一方想要在这方面得到一些额外的东西很难,而且竞争并购的年龚冉和杨思瑾的联合体也是极具竞争力的。

罗志林说是让她全权做主,实际上在资金等方面都有限制,罗志林暗示她是要从陆政东那里打破突破口。

事情都摆在了明面上,真要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