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纪元1912- 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女人应有的贡献……”

沉吟着,尽管一直都认同战争让女人走开的原则,但是李子诚却无意反对吕碧城组织义务护士队前往欧洲。战争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正像抗战改变了中国一样,有时,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也许可以带来良性的改变,就像吕碧城的护士队,也许,护士队的出现,可以进一步改变中国人对于战争的观感,对于国家的观感。而且这种女性的护士队,同时可以激发一起男人的意志,当女人们都投身战争事业的时候,男人还有什么样的理由去躲避呢?

“吕小姐,你应该知道,在战场上,枪炮无眼,尤其是野战医院,在战争时亦有可能遭到炮击,红十字标志并不见得是保护伞,爆炸的炮弹可不会考虑护士和军人,这一点你必须要考虑到!”

“总理,既然士兵们在前线打仗,都不怕死,那我为什么要害怕!”

吕碧城笑了,笑的很是灿烂,她知道,当总理这么叮嘱她的时候,她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总理已经同意她组织护士队了。

“吕小姐,我想,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反对你的爱国之举,作为一名政府官员,除去支持之外,我想我并没有其它的选择!”

同意吕碧城的要求之余,李子诚又笑着说道。

“吕小姐即然组织义务护士队,同样需要一些资助或者捐款,如果吕小姐同意的话,我希望可以成为您的护士队的第一个捐款人!”

说着,李子诚已经从一旁的抽屉中取出了一本支票薄,随手拿起笔在支票薄上写下一个数字,钱并不多,只有一万元,但却也表示一种支持,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钱是李子诚个人的支出。

“总理……”

接过支票,吕碧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着支票,又看一眼李致远。

“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不,不要让前线的官兵失望,才是最重要的!”

第62章逃兵的感悟

“战争是什么?

“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放火、屠杀等等惨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

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恣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这就是战争。

正义是什么?

正义即力量,惟有力量才是正义。一切无非是弱肉强食。

人道以及其他所有的美、道德、正义与强力相比,都是弱者。

神圣的屠杀究竟是什么?

以怎样的知识才可以认识多种存在的事实?

和平之神只能与战争之神同行。”

——《共和国战争》——开篇

军人们在大港工业园区建起一片用黑铁盖顶,每座都可以可容纳数百人的房子,在房子的四周用铁丝网围着,大门旁边挂着一块写有“远征军”字样的白地黑字的大牌子,这里并不是他们永久的驻地,只是临时性的,对于他们来说,最终所有的士兵都要远征,正如那大牌上所说的那样——“远征欧罗巴!”

在一间铁皮房顶的房间内,挤满了不同岁数的年轻人,他们在房间内徘徊、吸烟、大声聊天,人们的嗓间吐道着各种各样的方言,有河北话、有山东话、山西话,还有安徽话、江苏话、湖南话,总之,各种各样的方言,在远征军的军营中汇集着。

这些人远离家乡,身处军营之中。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出征,而在中央训练场上,从京城来的戏班子正在演着戏,在台下,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数万名士兵,他们坐在那里,听着京戏。尽管许多人听不懂,可是却还是在那听着。

这些慰问京戏的演出的内容很简单,大都是与军旅、战争相关的剧目,而此时大喇叭中传出的却是《六郎探母》,而在这个房间内,这些人之所以没有听戏,原因很是简单,他们在等待领取“探亲证”。在出征之前,这些家人在附近的士兵们有四天的时间去探望自己的亲人。

“文得鹏!”

“有!”

应着军官的喊声,文得鹏从人群中挤了过去,在走到桌前,军官递给他一张薄纸,纸上带着远征军司令部的大印,在远征军接受的扫盲教育,使得文得鹏能够看懂纸上的那句“远征军官兵远征欧罗巴为国添荣,此次返乡探亲望地方给予帮助!”。这便是“探亲证”了。

办完手续,文得鹏和其它人一样乘货车离开了军营,在挤满了人的车厢上,望着这片工业区,曾经只是一片海边滩涂的工业区,现在已经进驻了数十家企业,远处的发电厂的大烟囱喷吐着煤烟。而在车厢上出营探亲的士兵们。这会则被冰的直流鼻涕。在这大冬天坐着卡车,显然不是什么得瑟的事情。

不过虽是如此,当卡车驶离工业区后。在经过一个村庄时,村里的小孩还是挤追着卡车,然后大声唱喊着。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孩童们的歌声追着汽车,汽车上这些出营的士兵先是一个。接着又是几人,最后所有人都跟着唱了起来。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威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矜。一呼同志于百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敌寇不顾身。”

这首堪称最有华夏尚武气质和文化底蕴的军歌,最初在“胶澳事变”时出自广播电台,后来传遍整个中国,而在远征军编成后几乎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国远征军军歌,对于这首歌,这些远征军军人并不陌生,他们每天早晚都会唱两次。

终于,在快到火车站的时候,文得鹏跳下了卡车。

“兄弟们,你们慢走,俺先回家了!”

“得嘞,你小子,嘴里是地道的皖南腔,家咋可能天津,别是想当逃兵吧!”

逃兵?

虽说接下来是一阵笑声,可文得鹏的心下还是一颤,脸色瞬间便呈苍白,没错,他就是想当逃兵,不过他的家人,的确在天津,十几年前,就来了天津,可是从编成远征军后,他就没当请过外出假,反而更刻苦、更卖力的训练,只为了长官最后能顺当的发给他一张探亲证,然后拿着探亲证出营,逃出去。

“军爷!来做俺的车!”

几乎是在那辆卡车刚一驶开,就有一个眼尖的车夫拉着洋车跑到他面前,那车夫毕恭毕敬的全没有想躲开的意思,过去也曾当过车夫的文得鹏瞧着车夫的劲头却是一愣,这人是咋了?就不怕他不给车钱吗?

就在不解之余却又跑来两车夫,不待那两人讲话,先前来的那车夫就嚷了起来。

“嘿,我说哥几个,这生意可不是这么抢的,这可是我来的先,军爷,您请……”

“军爷,做我这可不要钱,这孙老三的心可黑了,没两毛钱,可下不了他的车……”

“你老皮丘说啥那,两毛?我孙老三也知道,不是什么人的钱都挣,谁若是要了车钱,就死他儿子……”

几人的争执却是让文得鹏愣是没回过神,或许是注意到他脸上诧异,旁边一拿着算命摆挡的算命先生便冲他说道。

“军爷,您还是选一位上车吧,要不然,他们保准撕起来!”

“这……”

“不冲别的,就冲您这身军衣!”

算命先生手点着文得鹏身上的那身呢绒军装,不过他的手所点之处却是文得鹏肩上的臂章。

终于,文得鹏还是坐上那洋车,待他一坐上车,车夫便拉着车跑了起来。拉车的车一边跑,一边儿喊着:

“军爷?嗨,听新闻纸上说,军爷们要出征了吧!”

“唉、唉……”

应着,文得鹏都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一路上,那车夫嘴里就是不停,终于半个多钟头后。到了文得鹏家附近,在下车时,文得鹏连忙就要从口袋里拿钱,可却被那车夫一把拦住了。

“军爷,别的俺不说了,今个能拉一趟军爷,算是俺老孙家也为国尽力了……”

那姓孙的车夫瞧着文得鹏,那满是的汗水的脸上却带着笑。

“军爷要去欧洲打洋人。连命都不要了,俺要是再要您老的钱,那还是个人嘛!”

“一定得要钱,这,对,有军令,有军令,不拿百姓一针线……”

“军爷,您别寒参俺了。当兵的,拿两个军饷不容易,这钱,您留着,给爹娘多买点东西……”

说着,那车夫却是拉着车跑远了,只留着文得鹏手里拿几个“小洋”愣愣的站在路边。

“瞧。这不是文家老大嘛!”

一个声音倒是让文得鹏回过神来。回脸一瞧,他的脸色顿时就不自然起来,是冯大娘。她是他家的邻居,不过这人嘴上从不饶人,说话甚至克薄。

“文家老大,这身衣裳倒是气派,那过去骑洋马的大官,穿得也就是这洋呢料子。啧啧、能穿着这料子死了,那也值了……”

“死婆子。我瞧你是白活了,我让你乱吵吵……”

未了便是一阵骂声,是冯大爷先抽了冯大娘一嘴巴,在她的哭喊声中在那骂了起来,然后人一转脸,便朝文得鹏赔起不是来。

“大鹏子,别怪你大娘,她那嘴,没挡着风……”

“大爷,瞧你说的,大娘是刀子嘴豆腐心,我还能不知道……”

一见冯大爷动了火气,文得鹏连忙劝说道。

今个都是咋啦?

文得鹏却是反应不过来,在回家的路上,平素熟悉的、不熟悉的,对他的态度都是极为亲近,就是那平素连个话都没有的,任由婆子喊骂的冯大爷,也像是喝多了一般,抽起了自家的婆子,终于到了家门口,在家门口他却意外的看到一块红凌子,那红凌子下面有一片铜牌儿,铜牌上面赫然是他极为熟悉的远征军军徽,上面还有几个字。

“远征军家属是最光荣的家庭!”

这……这是怎么回事?

望着这铜牌,他想起在远征军组建的时候,长官们似乎说什么要他们的详细地址,说是要制什么军属牌,好像还有什么优待似的。

“娘,我回来了!”

推开门,朝着门间喊了声,文得鹏却看到他娘走了出来。

“得鹏回来了!”

出屋的妇人瞧到院子里的人,脸色一变,带着分欢喜,却又带着几分忧。这时,文得鹏闻到院中带着些中药味,是谁病了?

“爹呢?”

说话的时候,文得鹏的心下却是紧了起来,他知道平素节俭的爹若是不是病重了,没法了,是绝不会请先生抓药的,家里这么浓的药味,显是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药了。

“你爹老毛病了,进了冬,这身子就不舒服,在里屋那……”

文李氏说道着,瞧着儿子这一身军衣,那脸色却是不定起来,当初儿子去投军,那还不是日子逼的,可那会想着投军不定会打仗,结果谁曾想……谁曾想,这中国不打仗,可却是要跑到外国去打仗。

进了屋,屋中便是一阵浓浓的药香,在里屋的床上躺上一个五十几许的老人,老人一脸病态,显得甚是憔悴。

“爹……”

看到爹的样子,原本担心不已的文得鹏,这会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现在的脸色可是比往年好多了。

“老大回了啦……”

躺在床上的老人瞧见儿子时,顿时就来了精气神,手指无力的点着桌边的椅子,待文得鹏坐下后,他便细瞅着儿子。

“比先前结实了,更精神了,这衣裳好看、你爹我这辈子,也没穿过这样的衣裳……”

爹的话只让文得鹏眼间一热,他这个当儿子的到现在都没能给爹置身好衣裳。

“爹。是当儿的不孝!”

从椅上跪到地上,文得鹏便重重的嗑了两个头。

“好了,没啥孝不孝的,忠孝难全……咳……”

听着咳嗽声,文得鹏连忙扶起爹,拍着他的后背,让爹顺顺气。

“别拍了。老毛病了,打了春自己也就好了……”

已经坐起来的文四瞧一眼儿子然后问道。

“这次回来是,呆几天?”

“儿、儿不走了……”

吱呒着,文得鹏满脸通红的说着。

“我、我寻思着先躲上几天,等部队开拔了,再回来,也就没人问了……”

“哦……咳……咳……他娘,你把那证。那证拿来……”

依在门边的文李氏连忙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文四,那颤微的手掀开布,便露出一个红本本来。

“两月前,这市里当官的敲锣打鼓送来了这个红本本,说……”

瞧也没瞧儿子,文四便掀开那红本本。

“说是俺养了一个……咳……咳……争气的儿子,是远征军的兵,远征军……咳……是啥军,那会你爹我不知道。你在……咳、咳……信里也没说,可他们说,远征军就要去打洋人,给咱中国挣脸面的兵,咱们一家子,就是嗯“远征军军属”,这铜牌子还挂在门上哩……”

一边说着。文四一边看着这红本本。

“俺儿子要去打洋人。为中国挣脸面,让洋鬼子不敢再轻瞧咱们……”

文得鹏的眼睛却是看着那摊开的本本上面的字校,写着他家里数口人的名字。下面还有一句。

“持此证可享受参加或投资公营事业的优先权,还可以享受到在公营商店及其他公营事业购买物品时的廉价优待,以及邮寄信件免资等权利,其家属有就学者,当享全免费之义务教育,于公营医院就医当享免医药费之待遇……”

“你二弟进了工厂。三弟、大妹现在都去上学了,就是你爹。这药也是从医院拿的不要钱的,这一家老少,可都是沾你的光啊!”

说完这句话,文四方才看着儿子。

“当爹的这辈子不成器,没给你留下啥家业,反倒还是一个拖累,若是你不想去,你爹也不强求你,回头,让你娘把这本本送回去……”

随后文四便不再言语了,而文得鹏看着闭上眼睛的爹,他知道,以爹的脾气这边把这证送回去,那边没准爹就会……

“爹,我去,我去……”

再一次跪下去,文得鹏的语中带着哭腔,并不住的嗑着头。

“一准不给咱文家,不给咱中国人丢脸……”

门框边文李氏这会却已经哭了起来,谁愿意看自家的儿子去送死,可……

“哭啥哭,又不是生死别离的……”

弯腰拉扯着儿子,文四的老眼里同样也带着泪。

“咱文家,是出自圣君周文王……”

依如过去一样,文四又在那说道着“文家”历史来。

“天地有正气,这说的是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