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天灭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封天灭日-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众人不再追着问,封天也轻松起来,回答说:“当然,既然是自己的地盘,那自然要从长计议。先要组织人员做好调查研究,绿省适合多少人居住,也就是人口密度问题。

人多了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我想,近期不要过三百万人口,远期不要过五百万人口。

如果此时不做好长期规划,无节制地对自然过度索取,将来的绿省,恐怕就不是绿的了,有可能变成了黄色的,也就是沙漠之地。

城市的建设尽量不要占用太好的区域,要充分利用戈壁滩这些无法放牧的地方建设城市,而且还要提前勘探低下是否有矿藏。

如果有矿藏,这个位置又不能用了。

戈壁滩没有水源,那就要考虑引水的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将来城市的用水呢?

而有了用水,就会出现排水的问题,污水可不能随便乱排放的,需要净化之后再利用。总之,城市的学问很大,需要好好研究。

所以,绿省有许多事需要好好研究。

绿省主要是畜牧业、矿业等能源企业为主,现在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可以考虑搬迁问题了,需要落实好位置搞厂房建设。 wwuukansh。om 这一次搬迁要考虑永久性建筑了,不能再像北地那样搞的都是临时建筑。”

封天滔滔不绝说了一大通,冯庸找出来纸笔想要记录,有点跟不上趟,急得大声说:“慢点说,我这里记不下,不行啊,将来要安排一个专门记录的人员,司令的每一句话都需要记录在册。你们说司令打仗有本事,现在又成了城市专家,这世上还有什么他不懂的呢?”

本来在场的人看见冯庸忙乱的样子,似乎有点滑稽,大家在一边看看热闹也就算了。

谁知听冯庸一说,似乎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事实证明封天说的话很重要,必须才引起重视。

大家纷纷帮助冯庸拾遗补缺,将封天所说的内容补充起来。

正如冯庸所说的一样,封天有关绿省的话,都属于指导性的意见,非常重要。

看来咱司令又多了一项专长,城市专家。

8



第340章老毛子和谈



封天需要一个青山绿水的绿省,而不是荒漠化的省份,这无形中就给冯庸划了红线,也是一道非常难做的题目。???

按照封天的意思,城市以及大型企业要在荒漠化以及戈壁滩上建设,不能占据好地方。

那么,城市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呀?

封天撇撇嘴,说:“那是专家们要考虑的问题,我出题目,他们解题,就这么简单。北地不缺劳动力,抓来的俘虏以及需要劳动改造的人成千上万,为什么不利用呢?只要有人,再大的水利工程都不是问题。”

好嘛,这家伙早就考虑过这一问题,要不然为何随口说出来。

作为后世人,封天见过的太多,从一开始就必须要考虑好以后的问题,在规划好水源问题,建设好城市污水处理,回水利用,城市以及大型企业的供水问题自然能够一劳永逸。

封天绝不会干那种临时抱佛脚的事情,城市建设先要有良好的规划。

而且,封天把绿省当成了排头兵、一个模板,为今后的城市建设积累经验,便于推广。

封天不会插手城市建设的具体细节,仅仅做出指导性纲领。

有了封天的指导,这对于冯庸来说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一个由犹太人城市专家凯利组成的城市规划组,已经进驻绿省,而由李四光带队的北地矿业大学资源勘探工作队也进入了绿省。

之后,相关部门都在准备,并相继进入绿省展开工作,为整个绿省的总体规划做好先期调查。

老毛子的外事人员来到北地,封天并没有出面接待,而是由冯庸等主持谈判事宜。

相对来说,比起北地义勇军来说,老毛子要紧张的多。

道理很简单,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随时都有可能与日倭关东军爆大规模的战争,而绿省的位置又是如此关键,除了两面作战这种不利因素之外,老毛子担心北地义勇军北出西伯利亚并切断铁路线,这才是莫斯阔最担心的事了。

西伯利亚铁路是老毛子的软肋,一旦铁路中断,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必将陷入困境,甚至是被日倭军队吃掉,你说老毛子能不紧张嘛。

所以,

莫斯阔外事部门代表一再表示,生在边界上的军事冲突是一个意外,莫斯阔绝没有动战争的意思。并强调愿意与北地义勇军保持良好关系,共同维护边界安宁。

谁都会说一大堆好话,冯庸也不想节外生枝,表示北地义勇军愿意与莫斯阔维持良好关系,仅在边界驻扎边防巡逻军,不会布置其他军队。

这种谈判实在是简单不过了,既然双方都不愿意动战争,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与老毛子谈判之后,陪同莫斯阔代表一起来的施肇基要留在北地,其家人已经开始启程,举家搬迁。

此次与施肇基一起来的还有请假在家的外事专家顾维钧,听说施肇基要来北地,一直密切关注北地的这位外交专家早有考察一番的意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生,顾维钧任“国民特种外交委员会”委员。11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

12月,顾维钧辞去外交部长一职。

1932年3月,顾维钧出任国联李顿调查团中国顾问。4月分,陪调查团赴东北调查。8月,被委任为驻法国公使。1o月,任国联中国代表。

1933年5月,顾维钧出任日内瓦裁军会议中国代表。9月,出席国联第14届大会。

1934年6月,请假返国,至此,直到1935年也没有出国,暂时居住在国内。

施肇基出生于1877年,而顾维钧出生在1888年,年龄比施肇基要小一些。

这样的人才封天当然很留心,并希望他们留在北地,哪怕现在不能从事外交具体工作,至少可以为北地培养一批外事人员,这对于北地义勇军来说,非常重要。

在封天与施肇基和顾维钧见面的时候,封天说:“像二位这样的大才北地很缺乏,也希望你们留下来在北地工作。虽然目前还没有所谓的外交事务,但是,北地有许多事情需要二位,比如,培养外事人员和研究北地的法律事宜,这对于北地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

顾维钧马上从封天的话语中体味到了一些内容,反问道:“封司令的意思是,想必对现政府取而代之,是吧?”

封天摇摇头,笑着说:“顾先生想差了,封某可没有取代现政府的意思。”

顾维钧莞尔一笑,说:“呵呵,那就有意思了,既然封司令没有对现政府取而代之的意思,为何还要起草和研究法律,这两者显然是矛盾的。”

“顾先生,这一点都不矛盾。”封天本来没有打算对二位说这种事的意图,但是,话题说到了这里,不解释似乎也说不过去,封天继续说道:“不知道顾先生有没有研究老毛子的历史,有没有注意到美国这个国家,他们原来居住在哪里呢?欧洲人能够到北美洲建立国家,我为什么不能效法他们,也在世界的某一块地方安家落户呢?华人的内向型、窝里斗可不是个好现象,这一点要像西方人学习啊。”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顾维钧以及施肇基再不明白封天的意思,那可就名不副实了。

看来眼前这位不但野心勃勃,而且雄才大略,见识也是非凡。

封天的观点引起施肇基和顾维钧的共鸣,是啊,中国人窝里斗的历史,实在是源远流长,大家为何要拥挤在这块土地上拼个你死我活,何不学习西方人向外扩张,避免自家人内斗哇。

先不说封天有没有这种能力,这种意识却是难能可贵。

纵观中国的军阀不少,没有一个人有这种想法,一门心思在国内逞凶斗狠。

顾维钧站起身来一弓到底,诚恳地说:“就凭封司令这一席话,顾某别的都不说了,愿意留下来供驱使,效犬马之劳,更重要的是,很想见证这种改变趋势的伟大时刻。”

封天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留住了顾维钧。(未完待续。)8



第341章商震就任



商震到底还是来到了北地,如果继续待在阎锡山那边,不要说施展抱负的想法无法实现,心情压抑就够受的,受人排挤的滋味不好受啊。

商震早年走向社会,经过百般历练,文韬武略不落人后。

不得已而投靠阎锡山后,之所以十年如一日,鞍前马后奔走效力,只为没齿难忘的知遇之恩。

然而就其本性言之,事事受制于人又心有不甘,商震毕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寻找机会谋求独立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但是,有能力仅仅是成功的一个条件,商震并不具备政治人物应有的素质。

早在代理绥远都统之时,商震就作过尝试。

针对晋军久不作战养成的素质低劣、意识陈旧的恶习,为今后的发展计,商震于短期内在归绥创建绥远军事政治学校,自兼校长。学校首期招生200余名。

在河北省主席任上,商震开始表现出与阎锡山的离心倾向:先是把原绥远军事政治学校迁到北平黄寺,易名为河之北军事政治学校,高薪聘请学有专长者任教,扩大招生;又在南苑成立一个教导师,培训军队中的骨干力量;还开办了党务训练所和训政学院,进行干部准备。

同时,他还通过张学良秘密购买了一批枪械,积极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自己成立一个师。

然而,商震的做法相对于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显得有些幼稚。

他没有看到目前国家统一只是表面上的,只是各派政治势力在政治上互相妥协的结果,国民政府不会也不可能彻底改变各势力集团的相对独立性。

在这种局面下,他的河之北省主席实质上是阎锡山在各集团的政治争斗中分得的一杯羹,也就是说仍然属于阎锡山的势力范围,对于他的独立企图阎锡山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就在商震陶醉于摆脱阎锡山羁绊的美好前景之中的时候,1929年8月10日,一纸“调令”把他由河之北省主席变成了山之西省主席。

调商震改任山之西省主席是阎锡山使出的一个撒手锏,不动声色地把商震置于自己的眼皮底下,使商震过去一个时期的努力完全化为泡影。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成为阎商关系的转折点,最终导致了后世商震的离山西而去。

在河北苦心经营一年有余,

政治、军事、经济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突如其来的调动,商震却只有俯首就范的份,阎锡山的能量与影响,确实不可低估。

回到山之西后的商震虽然仍为省主席,但一开始就陷入有职无权的困境之中,所要做的只有“盖盖图章陪陪客”。

中原大战后,阎锡山出走大连之前,责成徐永昌、杨爱源以晋绥警备司令部正、副司令,负责山西善后,商震被晾在了一边。

山之西军队整编,商震虽被任命为第三十二军军长,但却日益处于孤立的境地。

第三十二军冯鹏翥师之高鸿文、黄光华两旅为商震旧部,军队整编未竣张学良未予发饷前,各部队均以贬值晋钞维持。

商震则竭尽省政府所能支配的财力,对该两旅时以现金补助,各将领因此不平,王靖国、孙楚等阎的嫡系将领更是表示极大的不满,情绪非常对立。

商震自知矛盾难以调和,索性使问题表面化,先是提经省府委员会议通过裁撤阎锡山亲定的村政处,随即一次性撤换了25个县长。

这样一来,舆情大哗,终于演成了一次太原军民的驱商大会,在文瀛湖畔,群起声讨,军界也同时酝酿驱商。商震不能见容于山西军政界的局面由此形成。

后世商震借机离开,但是,这一世的局势被封天搅乱了,商震一直没有机会脱离阎锡山的掌控。

此时,年近五十的商震越发沉稳,其壮志恐怕消磨了不少。

阎锡山找他谈这件事情之后,商震思考了几天的时间,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毕竟,北地的封天如今如日中天,享誉环宇,其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尤其是这一次危机,可以说北地危情四面环生,商震不可能不关注,但是,哪怕是这样的局面,封天都能够应对自如,对此,商震佩服的五体投地。

尽管商震知道封天的年龄不太大,但是,见了面还是吃惊不小。

看来,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年龄的大小,封天不到三十岁创出如此成就,殊为不易。

“商将军,欢迎加盟北地义勇军,我可是久仰大名,期盼着你早一点到来。”见面之时,封天与商震热情地握手,表示欢迎。

“惭愧,与封将军相比,商某算什么,至今一事无成。北地人才济济,恐怕我这等人一抓一大把,不能帮助封将军什么忙吧?”商震有自知之明,人家客气,吹捧自己两句话,可不要当真。

封天微微一笑,U看书说:“商将军,客气的话我们就不必说了,直接转到正题。你知道的,最近北地义勇军收复了失地,北方的绿省已经在我大军的名下,建设绿省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我这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才,呵呵。”

“绿省?哦,我明白了,封将军把那里改了名字。既然商某决定投身封将军麾下,肯定听从调遣,只要能力所及,定当全力以赴。”此时,商震大概明白了封天的意思,恐怕让他出任绿省之职。

封天欣慰地笑了,商震既然愿意,有些事情可以交代一下了:“商将军,绿省是北地义勇军第一块地盘,我希望绿省成为一个模板,为以后的城市作出榜样,而城市建设必须瞄准世界上最先进水平,舒适,合理且具备发展潜力的城市。你身上的胆子很重,需要克服旧中国一切习俗与观念,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

封天的话是那样的新奇,又如此鼓舞人心,商震顿觉一股血涌,心情为之一振:“封司令但请放心,商某必会全力以赴投身到绿省的建设中。”

应该说,商震对此还是满意的,至少封天没有低估自己的能力。(未完待续。)

第342章制衡

?封天与商震谈话的目的,除了要了解他本人的意愿之外,主要还是传授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封天对城市的建设非常重视,因为他要走城市化道路,不会建立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直接从一个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

在这个旧时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