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崛起-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镜思同样是惊喜万分,听了郑长裕这番话,也忍不住嘿嘿笑了。

“莫小看了三姐孩儿的才华。我可是读过他的诗,当可谓独树一帜,颇有才思。”

“哦?”

“等回头我让人把诗给你送去。”

“好!”

郑长裕没有再赘言,而是把心神转到了杨守文所写的诗词上。

“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赠远累攀折,柔条安得垂。

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但恐人别促,不怨来迟迟。

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廿九郎,兕子这诗……”

郑长裕读着读着,突然心生感触。

这不但是一首柳枝词,更是一首别离诗。

自己将要离开家乡前往许州。虽然路途并不遥远,但也是别离家乡,与眼前的场景倒是颇为切题。只是,这别离之意太悲苦,本来并无那许多愁绪。可读了之后,竟有一丝悲伤。

“别急,后面还有。”

郑镜思也是眉头一蹙,露出疑惑之色。

而杨守文则继续写道: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

花惊燕地雪,叶映楚池波,谁堪别离此,征戍在交河。”

“这……”

当杨守文顿笔停下。郑镜思却随之哑然。

没等他开口询问,就听杨守文道:“这是我去年与家父在昌平离别时,临时起意所作诗词。或许算不得应景,但总好过某些人做那文抄公,而且还不能做的好。”

这是杨守文第二次提到文抄公。

之前,郑镜思等人没有在意,可是现在听杨守文再次提起,顿时心生一丝疑惑。

“兕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杨守文放下笔,走到潘华之前写的那首咏柳诗前,冷笑一声道:“若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贺季真,贺博士的诗词吧。”

潘华此刻心神已乱,听闻杨守文这一句话,立刻扭头喊道:“你胡说!”

“是不是胡说,只要派人去长安请教一下就能知道。

若我记得不错,贺季真如今好像就是国子四门博士。恰好,我家二郎的义父便是国子监祭酒,只需让二郎书信一封,自当见出分晓来。至于我之所以知道这首诗,也是从陈子昂陈伯玉口中听到。虽然我不知道这首诗为何大家都不知晓,但我相信,总有人知道。”

杨守文先提了高睿,表明老子有后台。

而后又提及陈子昂,更用以证明他没有说谎。

陈子昂,如今远在巴蜀,想要找他证明,自然是有些困难。可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就足以让众人信服。毕竟,凭借一首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就足以领袖诗坛。

刹那间,郑家子弟和潘家子弟的目光都落在了潘华身上。

贺季真,也就是贺知章,证圣元年进士出身,如今为国子四门博士。

这首咏柳也是贺知章的代表作之一,在后世广为流传。杨守文虽然不知道这首诗为什么会到知者甚少,但他可以肯定,这首诗就是贺知章所作,绝非潘华手笔。

“九郎,这小子说的是真的吗?”

一个潘家子弟站起来,厉声喝问。

这年月,做文抄公可不是一桩光彩的事情。高门贵胄子弟,若是发生这样的事情,必然会被他人所鄙视。

杨守文之所以说潘华连文抄公都不会做,也不是没有道理。

贺知章啊!

未来的四明狂客,他的诗你也敢抄?最主要的是,这四明狂客还活着,而且文友颇多。

杨守文也是个文抄公,他抄的是孟郊的诗。

可孟郊如今还没有出生,更不会惹来什么麻烦……

“你……”潘华顿时乱了分寸,脸色煞白,那首诗只写了一半,却再也写不下去了。

他咬着嘴唇,半晌后突然道:“你又何以证明,你的诗是你的诗?”

哈,这年月也有‘你必须要证明你是你’的逻辑吗?

“潘华,你……”

郑长裕拍案怒道:“你自己做了文贼,却要诬赖别人也是文贼。

黄门堂堕落如斯,焉敢也称名门望族?我荥阳郑氏,不屑与你这等文贼为伍……”

不仅是郑家子弟,就连潘家子弟也都露出嫌弃之色。

“卅一叔莫急,既然这位潘公子怀疑我,我自当证明。”

杨守文说完,走到窗前,俯瞰洞林湖美景。

片刻后,他突然转身来到墙边,拿起了毛笔。

郑虔这时候却极为机灵,连忙跑过去,把砚台捧到了杨守文的身前,只见他提起笔,蘸饱了墨,在墙上写下《仲春》二字。

此时,观水阁内,鸦雀无声。

不管是郑家子弟亦或者潘家子弟,或是楼内的食客,全都屏息看着杨守文。

对那些食客而言,今天这一出大戏简直太精彩了!

潘、郑相争,潘华一鸣惊人;郑家推出了外姓子,唱和精彩。更有文抄公,以及即兴赋诗。一次次的翻转,让众人看得眼花缭乱。若不是碍于潘家子弟的脸面,只怕是早就有人高声喝彩。不过,即便如此,想来不需一日,杨守文之名将传遍荥阳。

“荥阳城西二十里,洞林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六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郑镜思读着读着,突然眼睛泛红,轻声道:“未曾想文宣大哥,与三姐竟恩爱如斯。”(未 完待续 ~^~)

PS:  今天开始,入住大河锦江饭店,而后是河南作协四天的研修班,更新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还请见谅。不过,我会努力保证一天五更的速度,拜求月票支持。

第一百九十一章 诗名动荥州(1/5)求月票!

杨守文所用的咏柳诗,是源自于白居易的板桥路。

诗中体现的更多是一种男女间的恩爱轻易,但却借助杨柳准确的表达出来。这自然不可能是杨守文的爱情,在郑镜思等人眼中,这更多表现杨承烈对郑熙雯的思念之情。杨守文作为两人的孩子,可能正是理解了这种感情,才做出这样的诗词。

这诗词应景,更别有深意。

郑镜思和郑长裕齐声叫好,郑家子弟更连连喝彩。

若以应景而言,杨守文这两首诗都比不得贺知章的《咏柳》。可问题是,杨守文现在代表的是郑家,而咏柳却是贺知章所作,和潘家并无关系。这是潘、郑两家之间的比拼和争斗。所以大家大可以不去理睬别的,以两家诗词分出高低就行。

潘华,目光呆滞。

而潘家子弟,则噤若寒蝉。

而杨守文的表演并没有就此而结束,相反在做出了板桥路之后,他旋即蘸饱了墨汁,在墙上又写下了《柳枝词》三个字。

“兕子这是要……”

郑镜思顿时直起了腰,露出狂喜之色。

他有一种预感,接下来的诗词,必然会和今日的斗诗一起,成为众人口中的盛会。

“洞林湖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

咦,这首诗……

郑镜思诧然,这似乎是为了唱和杨守文之前的那首板桥路啊。

“不比如丝千万缕,只禁离恨两三条。”

“好!”

同样是别离诗,却又有一种别样的滋味。

最关键的是,杨守文在片刻功夫便做出三首柳枝词,哪怕潘家子弟在作出其他的诗词,郑家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让郑镜思和郑长裕不禁抚掌大笑。露出得意之色。

“你!”

潘华手指杨守文,嘴唇蠕动两下,突然间喷出一口鲜血,便昏倒在地上。

杨守文则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毛笔,看着昏迷不醒的潘华。自言自语道:“诗词不过小道,教化天下,令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才是我辈所追究的事情。这位兄台为了诗词却呕血三升,未免也有些过了……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兄台还需再多读些书才是。”

潘家子弟,哑口无言。

而那潘华悠悠醒来,却听到杨守文这一番话。忍不住喷出一口鲜血,再次昏迷过去。

郑家子弟,则在一旁静静观看。

潘华,完了!

他盗窃他人的诗词,又在斗诗中输得体无完肤。吐血昏迷。

潘华作为潘家一个颇有才华的子弟,想踩着郑家的肩膀成名,却没想到便宜了杨守文。

潘家,绝不会允许这样一个子弟的存在。

他也许会成为潘家最短命的成丁者……过了今晚。也不知潘家是否还会有潘华此人。

不过,这一切似乎都是他咎由自取。

郑家子弟也好。潘家子弟也罢,全都没有流露出半点怜悯之色。

杨守文长出一口气,走到郑镜思身前道:“廿九叔,幸不辱命。”

“好。好,好!”

郑镜思激动的连连点头,突然大笑道:“兕子不愧是三姐的儿子,今日这观水阁三首,足以名扬天下。想必三姐九泉之下知道有如此佳儿,也会感到非常开心。”

说完,郑镜思竟忍不住放声大哭。

而一旁的郑长裕也连连点头,露出了欣慰之色。

看得出来,他二人对杨守文的母亲都非常敬重,所以才会在这种场合下有失态之举。

杨守文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那憨态可掬的模样,更让人生出亲近之意。

+++++++++++++++++++++

观水阁的诗会,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潘家子弟没有理会昏迷过去的潘华,而是匆匆赶回家中,与族中长辈报告此事。

发生这种事,对于潘家而言,绝对是一场灾难。

可以想象,过了今日潘华窃诗的事情一定会如同瘟疫一样飞速传播。长安虽远在关中,但是贺知章得知这个消息,恐怕用不了两天时间。到那时候,贺知章一定会兴师问罪,潘家若没有妥当的应对之策,只怕很快就会成为豪门子弟的笑柄。

别小看贺知章,他虽然只是一个国子四门博士,但人脉可不小。

最重要的是,贺知章是科举开办以来,江浙之地第一个考取进士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贺知章的背后,站着整个江浙,也就是吴越之地的士族和读书之人。

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可以想象,一旦贺知章知道了这个消息怒而发难的时候,整个吴中名士都不会退缩。

潘家虽然是中原豪门,到时候面对这种局面,只怕也难以承担。

而对于杨守文而言,诗会结束之后,就已经和他没有了关系。

郑长裕因为要启程前往许州,所以送杨守文的事情,就交给了郑镜思父子来负责。

从观水阁出来后,郑镜思一路上话语不停。

他忽而询问杨守文这些年在昌平的经历,忽而又打听他前往饶乐的故事,显得非常热情。

郑虔则跟在郑镜思身边,饶有兴趣看着杨守文。

目光,时而从杨守文身上转移到那只骑在突厥马背上的猴子,忽而又抬头仰望翱翔天际的海东青。

“兕子,这个孩子是……”

郑镜思突然把话锋一转,转移到了杨守文马背摇篮里的一月身上。

在唐代,似杨守文这个年纪,娶妻生子也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只是郑镜思依稀记得,杨承烈曾说过杨守文尚未娶妻,也没有孩子。怎么这身边,却突然间……

杨守文闻听苦笑,把他在平棘的遭遇诉说了一遍。

“这孩子已经够可怜了,母亲被杀,而后又被人弃置路边。

如果我没有看到也就罢了,偏我看到了,便不能让她再被第二次遗弃。左右是个小生命,若视而不见,焉可为人?所以小侄就把她留在身边,幸好这孩子很懂事。”

郑镜思听罢,不由得长叹一声。

“兕子,有古之豪侠之风,实在令人佩服。”

杨守文则笑道:“我所为者,只求无愧于心。至于豪侠之风,小侄怕是无法当得。”

“当得,怎当不得?”

郑镜思连连摇头,“若兕子当不得豪侠二字,这天下间怕是再无人能够担当。”

有汉以来,好义轻侠便是一种风尚。

竟东西两晋,南北对峙之后,这急公好义的豪侠风尚并没有消除,反而越发兴盛。

大唐游侠儿甚多,被许多人所称颂。

郑镜思虽然是名门贵胄子弟,但是对游侠儿却极为向往,对杨守文的好感更增加了几分。

杨守文还要客气两句,却被郑镜思。

他用手一指前方,笑道:“兕子,你家到了!”(未 完待续 ~^~)

第一百九十二章 重逢(一)求订阅

起伏延绵的山峦中,有一处松柏叠翠的峪谷,如同一块碧玉,镶嵌在山峦之间。

峪谷入口外,坐落着一个村庄。

此时,正是午时,阳光明媚。

“你父到了荥阳之后,说是喜欢清静之所,于是十九哥就把你们一家安顿在这边。

此处虽非县城,却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虽说略有些冷清,但好在景色宜人。十九哥一开始向让文宣大哥他们住在县城里,但文宣大哥看到这里的景色之后,就立刻决定住在这里,十九哥也颇为无奈。”

似乎是担心杨守文产生误会,郑镜思便抢先解释。

如果说,先前杨承烈他们过来时,郑镜思还没有太在意的话。杨守文的归来,让他不得不打起精神。杨守文和杨承烈不一样,他才情出众,绝不是那等闲之流。虽然现如今他们和弘农四知堂断了关系,但可以想象,一旦四知堂老杨家那些人知道自家族中出了这种人物,一定会设法让杨守文归宗认祖,重返弘农杨氏。

杨家,或许比不得郑家兴旺。

但如果论及历史,四知堂可是比著经堂要久远许多。

那同样是一个顶级豪门的存在。自从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过世以后,杨家再无可以拿的出手来的人物。现在杨守文横空出世,四知堂的老家伙们又岂能任由杨守文流落在外?一旦杨守文重返弘农,就势必会得到杨家的支持,前程远大。

也正是这个原因,郑镜思可不希望杨守文产生任何不好的想法。

杨守文认出眼前那座峪谷,似乎就是后世的环翠峪。

不过在这个时代,环翠峪还是一座荒凉的无名峪谷。一直到清代才有了环翠峪之名。

这可是一个好地方,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那满山桃杏已经盛开,在柔风之中,绯红粉白交错,与那山间溪水、奇石交相呼应。犹如一副生动的油画。

“廿九叔,这里很好,我也非常喜欢。”

“哈,就知道你会喜欢。”

郑镜思见杨守文露出笑容,也松了口气。

他领着杨守文一行来到村口,就看到迎面从村子里跑来一个少年,身后还跟着一个彪形大汉。

“二郎。阿郎让你回去。”

“我不要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