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金手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金手指-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身边女人多了,张弘斌感受到了一股责任感。自己不是欲。兽只知道发泄,既然要了别人身子,那么就应该承担身为男人的一份责任,投入心思的去爱护她们。如今把自己分成四份已经有点勉强,更别说如今孙廷芳已经是柳如是的助手,眼看不多时就又要收房了。
    继续拈花惹草什么的,显然在现阶段有点不合适。一切还是要以大业为重,好歹也学学人家李世民,发家之前身边就一个,当了皇帝才开始纳妃,想来其中也有不少大臣谏言说后宫人数太少,事关大唐皇室血脉繁荣的问题,要求他扩充的情况。
    所以,红娘子张弘斌不打算招惹,再说既然李定国喜欢上了,且看看他和红娘子的造化如何也不错。就如同李定国当他是自己的哥哥一样,张弘斌也把李定国当成自己的小弟。这个今年才十一岁,就已经肩负军国重任的小屁孩,张弘斌的确是有点怜爱,甚至没人的时候,也叹息那么小的身躯,如何能够承受如此沉重的压力……
    希望,他能够幸福吧。
    打定好主意,张弘斌也默默的看着事情的发展,为王二和李定国祝福。
    同一时间,大明北京皇宫之中,崇祯这几天却是又郁闷了起来。
    难得拿到了最先进的火器,却没想到根据锦衣卫的汇报,这些火器的图纸被人画了出来,秘密带到了后金那里。后金的间谍隐藏的很深,而且为了这次的图纸,他们甚至牺牲了十多个暗线,想到身边居然有那么多敌人潜伏在身边,崇祯想起来都觉得背后凉飕飕的。
    同时火器图纸的被盗,更是让他觉得郁闷。后金的战斗力已经非常可怕了,若是再装备上厉害的火器,大明真的还是对方的对手吗?只是如今,唯有期待对方缺乏足够的技术,却制造这些火器了。
    想到这里,崇祯也是草草结束了今天的早朝,来到了神机营的工坊之中。如今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三百多名优秀的火铳师傅,全力仿造在秦军那里得到的火铳。今天崇祯过来,主要就是想要看看进度如何。
    好不容易招来了工部侍郎询问,工部侍郎却也说不清楚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只能把负责管理工匠的总工给叫来。
    “回皇上,目前手雷我们已经开发完毕,不过是换了一种打火方式,仿造起来最容易,只是对方使用的火药很奇怪,我们前所未闻,根本没办法仿造出来,其结果就是手雷也好,还是其他火铳的威力也好都有所下降,甚至下降了五成以上;转轮火铳我们也已经仿造完成,毕竟这玩意以前就有洋夷传入过,只是没有得到重视;只是对于步战火铳,却没办法很好的仿造出来……”总工姓马,却也是一个真正的手艺人,这段时间全心全意投入到仿造工作之中,甚至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很少。
    “那火药的成分,有办法分析出来吗?另外火铳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崇祯的脸色不太好看。
    火铳才是真的战斗利器,若是这个仿造不出来,转轮火铳和手雷就算研发出来,对一场战争来说帮助也不大。再说火药差了,手雷的威力就会受限,这也是一个硬伤。
    “唯一知道的是对方用了棉花,但是到底如何让棉花具有如何强大的爆炸性能的,却是无从得知。之前查阅资料,听闻秦国那边有一门学科名为化学,想来与这有关。只是没有足够的教材,却是没办法得知其中奥妙。
    至于火铳,先不说别的,只说材料这方面。秦国使用的是很好的钢材,我们要打造这种钢材的话,需要花费不少的功夫,而且废料也很多。就算用最好的技术,打造出来的钢材也不一定比得上这种钢材,也真亏秦国居然舍得用来打造火铳,否则不管是打造铠甲还是武器,都是世间难得的珍品。
    钢材的质量跟不上,那么火铳的威力就会下降。
    更别说钻那些膛线,一般的铁料钻的话会让内壁变薄,本来质量就不过关,还要磨薄的话,甚至第一枪就炸膛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一两枪不炸膛,最终也承受不了多久,而且威力也会下降。再说真要钻出那么一杆铳管,先不说别的零件,单纯做这个都需要花费六天多的时间,换言之如今三百多人全部投入进去的话,十多天才能够打造三百杆火铳。
    然而若是要计算火药的配备、其他零件的加工,甚至钢材的锻造,只怕三十多天能够打造出一百杆火铳就不错了。”马工头也是实话实说,他却是没想到听到这话的崇祯,脸色越来越差了。
    技术跟不上,归纳起来就那么一个结果。
    不知道为什么,崇祯突然想起了锦衣卫密报的,张弘斌举办的大会所讲述的关于科学技术的问题。以前或许只觉得那是自欺欺人,或者忽悠老百姓的话语。如今看来,技术的积累果然关系到了一个国家强大的关键性问题。
    通过锦衣卫,他已经得知张弘斌那边一个月可以产出火铳三千多杆,而且这个速度在近期又提升了。想来,这个制造火铳的技术,又在不知道哪里得到了突破。偏偏刚刚自己这边才知道,自己这边一个月才能够打造一百多杆火铳。
    五千对一百,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更别说对方钢材好过自己,火药好过自己,以至于火铳的威力也远远超过自己。到时候就算自己仿造出来,在战场和伪秦对上了,其结果还是自己落败。
    “不管你想什么办法,务必给我想办法把技术给提高上去,能够相处提高效率,想出减少损耗,想出提高质量的方法的,朕都会奖励其银钱!若是有重大贡献的,朕不介意赏他一个出身!”崇祯只能给予许诺。
    给予出身,最次也是同进士出身,运气好是可以当官的。
    只凭着这个许诺,所有工匠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果然不久之后就想出了流水线这个方法,效率提高了不少。崇祯很高兴,赏了想出这个法子的工匠一百两银子……按规矩,到工匠那里只有三十两银子。
    三十两的购买力不可谓低,奈何一个那么好的法子才价值三十两银子,那么次一些的只怕都没有奖励了吧?
    崇祯不知道,正因为这种拍脑袋决定的赏格,或者说不晓得千金买马骨的赏格,使得工匠的积极性没办法获得提高,到头来除了流水线这个法子,一直都没有新的东西被发掘出来。

第一百四十七章 晋升为人父
    公历1632年,始皇历1852年冬,陕西。
    此刻天地之间已经是银装素裹,所有的一切都被大自然粉刷成了纯白色。只是和去年相比,对于大部分陕西、山西和四川保宁府的人来说,是一个暖冬。
    还不能够普及每家每户,但是陕西、山西和保宁府三个地方的百姓,可以凭着居民证低价购买一定的廉价棉布。这些布料是价格是正常布料的三成,其他七成属于政府拨款支付。
    本来秦国的布料价格就不高,再降低到三成,就算是稍微苦一些的家庭,多少也可以买上一些制作一件新的棉衣。在加上政府也在积极为百姓义务搭炕,并且保宁府、山西省两地的贫困家庭还能够补助一部分的燃料,故而冬天的取暖不成问题。
    国有农场、养殖场或许产出和百姓没多少关系,但是工资是实打实的,再加上如今工厂到处都在开,到处都要人做工,之前保宁府和山西两地的人,尤其是那些居住在山地的百姓,都选择进城务工,结果冬天回到家里,收入比耕地的还要高。
    他们的收益自然也让其他人眼红,想来明年进城务工的人,会进一步提高。除非是那些老一辈,真正舍不得放下土地的,否则心思活络的年轻人,就算抵挡得了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之后也会选择放弃土地吧?
    所有土地只要是空的,政府都会想办法回收,给出的回收价很高,百姓不吃亏。这些土地不会再出售,按照张弘斌的意思采用承包制,在自愿的情况下承包给百姓耕种或者做为其他用途,同时每年收取一定的承包费用,而这个所谓的费用,几乎就相当于以前的地租了,不同的是这个费用比地租要低得多。
    百姓有钱,年末买年货的时候就变得豪爽起来。都说百姓吝啬,实际上那还是被生活逼出来的。手中余钱多了,自然要不会再吝惜那么点钱财。于是,商人们高兴了,自己的货物出售的量居然是去年的一倍以上,也就是说,利润是去年的一倍。
    有识之士,或许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藏富于民’,低廉的农税会让农业税收下降,但同时会让商业税收翻倍提升。在大秦,商业的税收很合理,不高不低,由于今年商业交易额的提高,商税也提高了一倍,去年上交上来的商会若是只能用可观来形容,今年的商税就是丰厚来形容了。
    在年末总结的时候,经过核实,陕西一地的税收,就相当于大明两省之地的税收,而且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税收之中商税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在大明商税却仅仅占据了很少的一个份额。
    “老祖宗们都看重土地,历朝历代着重的征收对象也是农税……如今看来却是苦了天下的老百姓。”徐光启第一次列席年终总结会议,看到了别人的汇报之后,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徐老你这就说错了,根据可查的史料,有宋一朝就以商税为重点,故而国土面积不如大明,但商税却是大明的三倍有余。甚至到了南宋,仅长江以南那么点地盘,国库收入依然比如今的大明要多得多。”李定国难得提醒了一句。
    身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年纪不是问题,他的身份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会议。
    “先不说大宋,你以为大明那些精英就不知道商贸来税快?其他不说,海贸就是一个大头,一年海贸赚取的钱就是全国商贸的三倍有余,若是产生税赋那也是天文数字。只是大明禁海,其实也就是让国家根本没有任何借口征收一分钱的海贸税,其他商业的税收,总是搬出这样那样的理由不许提税,其实谁不知道东林党的背后站着的,就是江浙一带的海商和商人世家?”何陵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好了,这就别讨论了,讨论了也没用。一则崇祯控制不了东林党,二则他也没办法改变大明如今的收税模式。如果他真的打算强硬更改,或许到时候被更改的就不是税收模式,而是他这个皇帝本人了。你们也不想想,朱常洛是怎么死的,朱由校是怎么死的?死于自然,可能吗?!”张弘斌做出了总结。
    朱常洛锐意改革,得罪了不少人,最后服下红丸而死,这是大明最出名的红丸案;朱由校或许没什么作为,但他的得力鹰犬魏忠贤却是大有作为,逼得被人急了不知道怎么就落水得了病,不多时就死了,这正常?
    臣子的权利和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帝王的生命就要在出于死亡阴影之中。臣子进一步他们必须要退一步,否则就会有被臣子谋害的危险。但退到最后到底是什么,或许就是所谓的资产阶级革命了吧?
    到时候,只怕皇帝这个职业也会被彻底取消了。毕竟内阁都可以把政事处理好了,这皇帝要不要还有什么意义?头顶上总有一个人压着自己,怎么想都不舒服。一直没有废除帝制,还是儒家的君臣纲常作祟,也正因为这样,华夏资本主义迟迟没办法发展壮大。
    “好了,没事情就散会吧……”张弘斌见没什么要讲的了,就宣布了散会。
    每个人都是有说有笑的离开,唯有徐光启一人缓缓走在身后,他本身没什么权力,毕竟他这个年纪也该退休了。能够来旁听,主要还是张弘斌特许他进来而已。只是一场会议下来,他知道了许多,也发现了许多以前没发现或者自己不肯承认的事情,此刻却是神色复杂的走着,或者说内心有点痛苦的走着,最后被他的长子扶上马车,回到了家中。
    至于张弘斌,也是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却不想整个房子都是热闹非凡。
    “怎么了,有什么好事发生了?”张弘斌来到大厅,却是所有人都围着徐慧。
    “你还好意思问?你这个秦王日夜操劳政务,也不管管你的妻儿……”张黄氏见了张弘斌,却是没好气的说道。
    按说,她这个宠溺儿子的老娘,一般是不会那么说的,所以那句话一定是有什么不容忽视的重点。
    “慧儿,你有了?”张弘斌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个关键词‘妻儿’。
    “恩,最近有点不舒服,恶心想吐,今天被婆婆发现了,就立刻叫来了御医……结果被查出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子。”徐慧也是非常不好意思的回答到。
    有了,怀孕,生子,当老爹……这几个词,在张弘斌脑子里一瞬间就闪了过去。
    “我要当爹了?”张弘斌此刻真的很激动,两世为人,第一次要当父亲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崇祯要学习(上)
    张弘斌出生于始皇历1832年,也就是公元1612年,直至如今满打满算也才二十岁。
    但谁让这个时代的人都普遍早婚?十三岁的少爷有妻妾的不在少数,十五岁当爹的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满清康熙皇帝长子出生的时候,康熙也不过才十三岁。地方世家嫡系子弟若是人丁单薄的,也会鼓动他们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多娶几个回来,给家族开枝散叶什么的。
    张弘斌什么身份?堂堂秦王殿下是也!身为秦国的实际统治者,他的子孙后代也备受关注。一个势力要延续下去,或者说一颗大树要坚挺下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是关键,故而依附在这棵大树上的臣子们,都希望张弘斌的后。宫能多几个王子。
    奈何张弘斌也算是卖力耕耘,至少也没有冷落任何一个女子,除了还没有吃落肚的孙廷芳和柳如是以外,其他的女子可也得到了他的多次耕耘。奈何一个两个肚子一直没有反应,这让张弘斌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时空法则的关系,以至于不能够延续后代了?
    如今,这个假设好歹是被打破,徐慧肚子很争气的怀上了。内卫时刻监督着后宫,或者说后宫的监督他们也有责任,故而张弘斌可以肯定,这的确是自己的种,没有任何人帮忙。再说御医也严格计算过,不得不说这时代的中医就是牛,那一天怀上的都能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