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河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铁血河山-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当许洪亮指挥的五个团的打援部队已经全部作好准备的时候,被任命为援军总指挥的莜原次郎少将正带着藤江中将东拼西凑勉强凑齐的一个联队的援军,不顾藤江中将一封接着一封催促电报和已经到最后时刻的临湘守军近乎哀求的求援电报,小心翼翼的沿着湘鄂公路几乎是三步一回头的在向着临湘走过来。实际上莜原少将的这个行军速度与其说是走,不如说是在爬更为恰当一些。

莜原少将看着慢腾腾行军的部队,内心无言苦笑。这次行军速度恐怕是16师团历史上最慢的一次了。这个行军速度16师团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这那是自中日全面开战以来在历次作战行动中一贯奋勇争先的16师团,简直比怕死的支那军还不如。如果让其他人看见了绝对会认为这不是勇猛的16师团,而是一贯有着避战传统的第4师团。

至于部队行军速度如此慢吞吞的原因,莜原少将还是知道的。第6师团全军覆灭的原因,这些人又不是白痴,那里会不清楚。在驻防湘北这半年以来,早就打听的清清楚楚了。

第6师团三个齐装满员的步兵联队加上一个野战炮兵联队和一部分辎重工兵足足一万多人的部队,长沙会战能逃回来的不过几个人,另外还搭上了第4师团两个联队和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一想到这些战绩几乎是自己即将面对的敌人一手包办的,莜原少将心里也不禁有些哆嗦。

他作为一名少将级别的高级军官,对自己即将面对的强敌部队历史还是比较知道,他知道自己的对手的主要军官基本上都是在南京日军刀口下逃生的人,对所有参加过南京会战的日军部队肯定会恨之入骨。

一想到16师团在南京的所做所为,制造的比第6师团更严重的屠杀。这些人恐怕就心凉了半截。要不是第6师团做的几件过于出阁的是事情上了欧美和国内的报纸,恐怕经过南京一战后就已经响彻国际臭名远扬的兽军的名号就要落的16师团身上。

据逃回岳阳的第6师团幸存着描述,与第6师团作战的那支支那部队一见到第6师团部队,几乎立即爆发出从骨子发出的刻骨仇恨,其表现出来的高超的作战技巧,顽强的攻击精神,连第6师团这个日军老牌甲种师团都干败下风。

一想到自己即将面对的对自己有着刻骨仇恨的对手,在看看自己所统帅的这些七拼八凑的部队,莜原少将心里随时都有一股想要立即转身逃回岳阳的冲动。莜原少将早在接到援救临湘的命令时,内心始终涌动着一种强烈的不安情绪。这种不安在他从军几十年里还是第一次出现。

不过想归想,但是莜原少将毕竟还是一名日本军人,从骨子里养成的服从命令的天性,还是让他义无反顾带兵出发了。尽管他知道这也许是他的不归之路。只不过这个行军速度有些过于缓慢而已。

就在莜原少将慢腾腾的赶路走了一个上午时间,才刚刚过了梅溪的时候,一封藤江中将发出的语气严厉之极的电报交到了他的手中。藤江中将在电报上不仅对他如此慢腾腾有如蜗牛般行军速度的表达了极为深刻不满,并进行了严厉的训示之外。还电告他临湘守军已经全部失去联系,估计已经全部玉碎为帝国尽忠了。藤江中将在电报上命令莜原少将要不惜一切代价在黄昏前夺回临湘,否则他莜原少将也不用回来了,与那个带队的联队长一起切腹向天皇谢罪吧。

看着师团长发来的语气严厉绝对没有任何缓和余地的电报。莜原少将只能下命令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临湘。

出了梅溪后看着道路两边逐渐出现的起伏不定的丘岗,莜原少将内心的不安是越来越强烈。为了安全起见,莜原少将不仅下令全军拉开行军队列,特别是与前哨部队拉开较大的距离。还命令不定时的用重机枪和迫击炮对道路两边的高低进行火力侦察。

莜原少将在自己部队一路上打出密集的枪炮声中带领他的部下来到了按照正常行军速度他早在三个小时前就该已经赶到的路口11军的伏击圈外。

被他作为先头部队的一个中队在刚刚通过已经空无一人的路口村后便一头扎在了已经等候多时的202师399团的火力中。

这次伏击战许洪亮反常的没有命令部队在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在开火。而是命令阻援部队可以打草惊蛇。许洪亮这次要采取的是拦头截尾打腰的战术。

他也知道这股日军肯定会有必须增援临湘守军的死命令,所以许洪亮根本不怕这些日军在挨揍的时候调头回跑,而且最关键的是许洪亮需要399团的阻击给他争取其余几个团迂回所需要的时间。所以他没有死搬刘家辉以前使用的战术,而是根据战场形势做了简单的调整而已。

在狂挨了一顿迫击炮和重机枪组成的火力的盛情招待后,这个日军中队在留下了一半人之后,昏头涨脑慌不则路的又一脚踏进了202师早就布置好的雷区。等第一次见过如此密集雷区的残余日军连滚带爬的逃出雷区后,整整一个满编制的日军中队只剩下了可怜的区区七个人。这个中队所有的军官加上士官只剩下一个被地雷炸掉半截胳膊的少尉小队长。

看着自己的先头部队的惨状,莜原少将本来就不是那么热乎的心就更凉了。不过在严酷的军法下,莜原少将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组织部队发起了攻击。

这次虽然损失了一个完整的中队但是好赖摸清了对手的实力,据这些幸存者描述的自己对面的支那军除了大量的地雷之外,主要的支援火力只有重机枪和少量迫击炮,按照支那军的火力配备标准,也就是说对面的支那军最多也不过是一个团。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好办了,自己以一个联队的兵力对付支那军的一个千把人的团还是绰绰有余的,更何况自己的手中还有一个炮兵大队,实在不行自己可以用炮弹开路。

不过莜原少将不知道的是11军的每个团的兵力绝对不是他想象中的千把人而是足足三千多人。另外202师这个团长在伏击他那个中队的时候,只派出了一个营的部队,也就是这个中队以为自己遭遇到中国军队至少一个团的火力打击,实际上却只有一个营。

这到不是莜原少将有些大意,而是他确实不知道自己眼前的对手的火力配置标准。他还拿其他一般的中国军队的火力配置来衡量自己这个即将要面对的对手。不仅莜原少将不清楚11军的火力配置已经远远超过他所打过交道的中国军队,就是他的上级日军11军和他的上级的上级南京的中国派遣军也不清楚。

甚至在刘家辉的刻意保密之下,11军的武器配属情况别说日军不清楚,恐怕就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稀哩糊涂的。

只不过重庆的最高当局因为11军即是嫡系中央军又能打仗,经常弄些意外给他长脸才故意没有去深查。当然这其中还有陈部长的某些因素起了一定的作用,否则一旦查清楚了,恐怕就是戎马半生的最高当局也要吓一大跳。

主意下定后,莜原少将命令各大队立即以中队为建制在炮兵的掩护下对支那军的阻击阵地发起轮番攻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眼前支那军的阵地。如果不是顾及以后还有战斗要打,莜原少将恨不得将炮兵携带的所有弹药全部打出去。

在藤江中将几乎半个小时一封电报的催促下,莜原少将这次是舍了老命。将自己手下的部队分为四个波次轮番向着202师399团阵地发起猛烈的几乎是不间断的攻击。丝毫不顾及自己的伤亡情况。为了增加火力,莜原少将甚至向藤江中将申请空中支援。

不过可惜的是,此刻日军在华中的航空兵主力还远在江北的枣宜战场上,还没有来的及调回,所以就算是藤江中将答应他派飞机增援,恐怕也是无机可调。至于日军航空兵全线南调那最少也是两天之后的事情了。别说轰炸机,就连莜原少将再三要求的侦察机都没有给他派来一架。

这一结果可以说是直接造成了莜原少将全军覆灭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根本没有发现就在他猛烈攻击阻击他的399团的时候,在他两侧连绵的丘岗中,11军四个团的部队已经秘密迂回包抄到位,已经将他带领的这个联队包围的密不透风,就等许洪亮下达总攻击命令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几乎是不停顿的攻击,尽管伤亡不小接近了两个中队。但是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日军还是突破了399团第一道阻击阵地。就在莜原少将刚刚有些沾沾自喜,认为所谓的支那王牌部队也不过如此的时候,在他的身后以及两边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

“八嘎,狡猾的支那人。”在首当其充挨了一顿密集的炮弹后,看着自己的炮兵火力立刻大减损失惨重的莜原少将破口大骂。在华北没有少中十八集团军埋伏的他这才知道打伏击的事情不仅十八集团军会干,国军干起来同样也不含糊。而国军以为武器装备的原因打起伏击起来对日军杀伤律还要远高于十八集团军。

而且就这一阵子的炮火密集程度来看,刚刚落在自己脑袋上的这些炮弹至少是由两个以上炮兵营发射出来的。这里那是仅有一个千把人的支那团,而是至少有一个军的支那部队。

反应过来的莜原少将立即停止了攻击行动,将所有部队全部收拢,立刻想尽一切办法构筑野战工事。听着自己四面传来的密集枪炮声和喊杀声,莜原少将知道自己内心的不安是由那里来的了,他发现自己的部队已经被严密的合围了。

等到四周喊杀声停止后,莜原少将从作战参谋嘴里惊恐的了解到,自己手下的这几个步兵大队已经被兵力占据相当大优势的支那军队分割包围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血战湘鄂边(4)

11军在对付莜原少将的时候,依然采取的是惯用的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对敌实施分割包围后,在逐一歼灭的战术。这种战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将日军大部队分割为小块,以方便围歼。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攻击部队的伤亡率。

不过这这种战术虽然现在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它同时也对攻击部队有几点要求,这就是在发起攻击的时候,不仅要指挥员下决心一定要快果断的抓住战机,更重要的是担任分割的部队要有足够的战斗意志和毅力,特别是战术动作一定要猛,发扬刘家辉始终在训练中贯彻的三猛战术。

另外就是要求攻击部队最少要在局部上拥有一定的火力优势,至少在单兵火力上要占有相对的优势。如果能在重火力上占据有一定的优势就更好了。不过可惜的是现在的11军别说坦克这种在进行分割包围作战时最犀利的武器一辆也没有,就连次一些的好赖有一些薄皮装甲的装甲车都没有一辆。

不过无论是刘家辉还是许洪亮在使用分割包围的战术时候,不是先集中优势火力就是先想尽一切办法将日军的地面火力优势打掉。无论是在萧濉河还是麒麟山,不管是在南浔线还是在长沙都是这么干的。最起码到今天为止这种战术还没有让人失望过。

某些人只看到了取得了辉煌战绩的11军的精良装备,只看到了11军士兵的训练有素。但是却没有几个国军将领能用一定的时间来观察研究11军在战斗中使用的各种战术。

刘家辉曾经说过无论国军那个将领来向他请教战术问题他愿意倾囊相授绝不保留,可惜到目前还没有一个人就战术问题前来向他请教过。

刘家辉对许洪亮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在作战中如果使用好战术,最起码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伤亡,同样可以使自己部队的战果至少可以扩大三分之一。所以刘家辉异常重视各种战术在作战中的运用。也曾经不止一次的批评过几个师长在作战中有时只顾死打硬拼不讲战术。在训练中也经常轻视战术协同训练。

精良的装备,铁一样的纪律,大强度的训练在加上适当的战术,这才是11军屡战屡胜的四大法宝。

这次许洪亮使用的战术和前几次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在发起攻击的同时集中两个师的炮兵以突然发起的密集火力打击的方式先敲掉了日军的大部分炮兵,首先将日军的重火力彻底压制住了。

然后在用平射的高射机枪和密集的迫击炮火压制日军主要步兵支援火力的轻重机枪掷弹筒,掩护步兵发起攻击。在日军淬不及防的情况下,利用强大的单兵武器优势,强行的将日军阵地撕开,将这股日军分割为几大快。不过这些日军士兵到底是16师团这个日军老牌劲旅的一部分,其遭遇突然打击后反应速度之快和各分队之间的战术配合之熟练程度,甚至在第6师团之上。

这股日军在发现自己已经被分割包围陷入四面受敌互不相连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不是各自为战或是各自想办法突围而是不顾及伤亡拼命的互相*拢。在不计损失的准确机枪火力掩护下不顾伤亡的拼命反扑,使得这场战斗打的还是相当艰苦的。

这些日军在相互*拢的时候所表现的剽悍程度和战术协调能力甚至连许洪亮都有些鄂然。正在距离战场直线距离不过五百米的一处隐蔽部中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战场上日军的表现的许洪亮,看到这些日军的表现后,摇头叹了口气。暗暗道:“就凭借眼前这些日军在失去重武器和空中支援后的表现来看,国军在以前的历次会战中输的不冤。”

“这个16师团到底是日军的老牌常设师团,不用说别的就单凭这种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就不是国军大部分部队可以相提并论的。也不是日军自己那些依*预备役军官和士兵后组建的特设警备师团一类的部队可以相比较的。”

不过日军发起的反冲锋虽然疯狂,但是能为其提供掩护的火力却有限的很。在炮兵被11军摧毁大部分后,在11军那次密集的火力急袭下幸存所剩无几的火炮只能零星的火力支援,这点零星的火力支援程度,连隔靴瘙痒都算不上。

而在失去炮火掩护下后唯一能够提供火力支援的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特别是重机枪又在两个师平射的高射机枪和密集的迫击炮火重点照顾下损失惨重。特别是重机枪基本上在第一时间就被取消了发言资格,在日军第一次的反冲锋发起不长时间,就已经全部被打哑了,机枪手几乎伤亡余烬,机枪也大部分被摧毁。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