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本草王-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知秋喜道:“柳永也到这里来?”

庞安时道:“常来,不过他老了,酒也喝不了了,只会坐在那打瞌睡,再也不是当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风流倜傥了。”

叶知秋呆了一下,他喜欢柳永的词,只是,柳永的生卒时间却不记得,问道:“他现在,多大年纪了?”

“六十多了吧,糟老头一个,却还是流连花间,时常到可馨这浅酌。对吧可馨?”

可馨黯然点头:“是,前日里他还来了呢,说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只怕是来一日少一日了。说得很是伤感。让人落泪。”

庞安时道:“罢了,说他做什么,对了,既然说到了填词,可馨姑娘,你今日跟知秋兄弟初见,何不填词一首,馈赠于他?”

可馨香腮泛红,艳若桃花,眼波流转,瞧着叶知秋道:“贱妾拙句,如何敢在四少面前献丑。”

“你就不必过谦了,实话跟你说,我嘛,《内经》、《伤寒》啥的还行,说到吟诗作赋,我就干瞪眼,却不知知秋兄弟如何?”

叶知秋心情不好,喝酒很容易上头,加上刚才那一大海下肚,早已经醺醺然了,正想着白日里翰林医官院听审的事情,听他问了,憨憨一笑:“诗词我是不会的,我就会干瞪眼!看着干着急!”

两人不知道他这干瞪眼干着急是指上午在翰林医官院眼见孙家危机,自己却束手无策而言,还以为他是不会写诗填词说的。都一起笑了。

庞安时要给这位小兄弟撑面子,道:“可馨姑娘有所不知,知秋兄弟年方十五,已经是深谙医术,远胜于我啊。来日必然声名远播!”

叶知秋拱手道:“庞兄过谦了,庞兄乃是温病方面开先河者,你的医术,我向来是很佩服的。”

中医史上,庞安时被喻为温病学的开拓者之一,他虽然比不上叶天士这位温病学的大家,真正创立温病学,使温病成为独立于伤寒的一个新兴学科,但是,正是他的开拓性见解,启发了后世医家,这种开拓性往往比创立更难能可贵。

庞安时听叶知秋说他对温病的研究让他很佩服,不禁又惊又喜,道:“原来你当真知道我啊?昨日我还以为你是客气呢。不过这温病啊,我也是刚刚涉猎,说一些浅见拙识而已,让兄弟笑话了。”

叶知秋也是魂不守舍,嘴里喝着酒,心里想着家里的事,所以才随口说了出来,说出便后悔了,若是这时候庞安时还没有开展温病研究,自己这话就没了出处,若是已经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自己如何得知,又不好解释了,好在庞安时只顾欢喜,却没有追问如何得知。

庞安时道:“今日咱们不谈医,只是饮酒作歌,知秋,瞧你那一脸愁容,我也不问你有什么愁事,权把那些愁事,都抛到汴河里,让他付水流去,对酒当歌,那才是男儿行径,别学女人婆婆妈妈,愁眉苦脸的。可馨,让你赋诗填词呢,怎么也推辞呢?”

“却不是推辞,呃,好吧,既然两位公子抬爱赏识,妾便献丑了,聊当馈赠之礼,还请四少不吝斧正。”说罢,款款起身,低头漫步,走到南边,站住了,漫回首,作了一首“浣溪沙”,词云:

倦客慵归寻自由。

西风江上泛扁舟。

玉奴黛娥素光流。

桃源牵梦今安在,

醉吟应上可馨楼。

不多天气近中秋。

“好词!”庞安时抚掌大笑,推了叶知秋一把:“可馨姑娘邀你中秋佳节,再到可馨楼来相聚,你还不立马答应了!”

叶知秋甚至都不知道她这词到底说的什么,似乎是让自己没事干了多来这里逛逛,后面一句倒是提到了中秋,听庞安时解释,却是相约自己,忙憨憨地笑了笑,点点头:“行啊!”心中却想,中秋佳节却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自由之身,一旦皇帝定罪,说不定便做了官奴,中秋节正服侍达官贵人赏月呢。哪里还有自由之身来这约会佳人。

可馨见他神情沮丧,魂不守舍的样子,便想着法引开他的注意力,便道:“奴家既露丑填词一首送与四少,四少能否和词一首回赠奴家?”

叶知秋背倒是没问题,要是当场填新词,他是不会的,望着可馨期待的眼神,总要拿一首出来回赠,方才尽了礼数,反正现在才是北宋中期,一大半的宋词都还没有面世,自己抄袭照搬一首过来,却也无人知道。

可是用哪一首呢?

庞安时见他傻呆呆的,想必是不会填词,便道:“知秋饱读诗书,填词是没问题的,只不过,他今日好象有些心事,可能憋不出来,要不,改日如何?”

“也好!”可馨浅笑,回到叶知秋身边坐下。

第41章一语点醒梦中人

第41章一语点醒梦中人

刚才那一大海下去,现在酒劲上来,叶知秋有些醉了,正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想起自己苦读七年医术,穿越来到古代,本可大展抱负,可是却无端遇到这场大劫难,指日间便要沦为悲催的官奴,任人呼来喝去,跟牛马一般驱使,心中悲苦,想起贺铸的那首“行路难”来,当即起身,走到栏杆处,朗声悲歌,吟哦道:

缚虎手,悬河口,

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扑黄尘,

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不论钱,

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

青鬓长青古无有。

笑嫣然,舞翩然,

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

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系扶桑,

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这首词本来是贺铸失意无聊,纵酒放歌,感叹时光流逝的,叶知秋用来舒发心怀,倒也贴切,自问有手能暴虎,口如悬河的能耐,羽扇纶巾的秀才,却要过上牛马的日子。真想把阳光牵住,系在扶桑树上,不要让那一刻到来。可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早死早超生,倒愁苦一天的日子太长了,暴风雨要来,就赶紧来吧。

这首词朗诵完毕,他手扶栏杆,心中悲催,只觉得人世间苦闷,无非如此了。

可馨听得芳心一振,这首词表达出的那种悲愤和无奈,让人怦然心动,她是诗词行家里手,叶知秋词中引用的若干典故,还有裁化前人诗词的来处,都是了然于心的,听他这首词,化用前人诗句,舒发不得志的心怀,词句抑扬顿挫,如诉如歌。这词虽好,她却忘了赞叹,却只为叶知秋的悲情所震撼。

半晌,可馨才款步走到失魂落魄的叶知秋身旁,低声道:“四少,有何不开心之处,说来我们听听,一起出出主意,却也强过苦闷心头啊。”

叶知秋回转身瞧着她,苦笑道:“没事,说了也无济于事,何必要你们一起跟着牵肠挂肚呢。”

庞安时道:“你这话就不像话了,一个人的苦闷三个人分,不就可以减轻很多吗!”

“那你们不也跟着一起苦闷了吗?”

“那有何妨,自家兄弟,还说这些见外的话。”虽然才相识两天,这庞安时却已经好象跟叶知秋是从小长大的铁哥们一般。

叶知秋不想说,虽然一旦皇帝定罪,全城都会知道这件事的,隐瞒也没有用,但宁可让他们从别人嘴里知道这件事,也不想自己说出来,苦笑摇头:“没什么。”说罢,走回软榻坐了下来。

庞安时也走回来,道:“你这人就没劲了,有什么说出来呀,我要是有什么事,你问我肯定说。”

叶知秋道:“算了,还是喝酒听歌吧,说那些烦人的事情做什么。”

“那行,你不说就算了,但是不许愁眉苦脸的,咱们今日是来行乐的。得开心才行!”

“好!我不愁眉苦脸就是。”

可馨道:“要不,咱们来行酒令吧?”

庞安时笑道:“这个好!不过,咱们到底不是柳永那种酸秀才,咱们是行医的大夫,还是行医令为妙。”

可馨大眼睛眨了眨:“医令?怎么个行法?”

“你去找一本书来,随便什么书。”

可馨眼转一转,笑道:“正好,前日里柳永把他的词给我瞧过,让我誊抄了一份。便用来入令,如何?”

“好!”

可馨吩咐丫鬟到自己卧室拿来柳永的词的手抄本,道:“书拿来了,如何行令?”

“你负责翻书,先说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然后把这字告诉我们,我和知秋兄弟根据这个字,可以是谐音!背一段医书,或者说一个方子,说方子须得说出出处。背医书至少六句以上!如果我们俩都说出来了,你这司酒就得喝一杯,要是我们有一个说不出来,两人都的喝,说不上来的那个,喝两杯,如何?”

“我又不懂医,我怎么知道你们说的对不对。”

“你放心,我跟知秋还不至于赖酒。”

“那不行,你们医术高明,背书没问题,我吃亏!”

叶知秋道:“要不这样吧,你翻出一首词,便弹唱出来,便可不喝,要是唱不出,便要喝一杯,怎么样?”

庞安时道:“你这纯粹是帮着她说话,她是花魁,哪有词牌唱不出来的?”

可馨笑道:“那你说怎么才公平?”

庞安时眼珠一转,道:“你也以这个字背一首词。里面须得有这个字的,也以十声为限,说不出,便罚酒。”

“这倒有些难度,罢了,就依你!”可馨道,拿过柳永词集,想了想,道:“第十六页第三行第六字!”

翻开一看,笑道:“有了,是个‘胡’字‘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庞安时道:“这个字容易,知秋,是你先来还是我先来?”

“你请!”

“好!小柴胡汤啊!《伤寒论》有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叶知秋笑道:“你都说了小柴胡汤,那我就更简单了,我说大柴胡汤!”

“不行不行,你赖皮!”

“嘿嘿,不说大柴胡汤,那我说柴胡桂枝汤行了吧!”

“这个可以。”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我也背出来了。”

两人一起望向可馨,可馨道:“我啊?有‘胡’字的词太多了,我背柳永的行不?”

“不行!”两人异口同声道。

“那好!‘胡’字,可以谐音,那就用酒壶的壶吧。”可馨微微一笑,信手拈来,道:“寇准寇大人有一首词便是!”:

春早。

柳丝无力,

低拂青门道。

暖日笼啼鸟。

初坼桃花小。

遥望碧天净如扫。

曳一缕、轻烟缥缈。

堪惜流年谢芳草。

任玉壶倾倒。

三人相视而笑,都答了出来。都不喝。庞安时道:“再来,得找个难一点的字才有酒喝嘛。”

可馨含笑点头,仰头想了想,又说了,翻开柳永词,笑道:“哎哟,这个字只怕好说,我都知道有个方子,这是个‘麻’字。‘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

庞安时笑道:“你知道,那你说说。”

“麻黄汤啊。对吧四少?”可馨瞧着叶知秋。

叶知秋点头道:“没错,你知道这汤药是治什么的吗?”

“好像是外感风寒。如果发怕发热,吃了发一身汗就好了,我说的没错吧?”

叶知秋没有回答,定定地望着她,自言自语道:“发一身汗就好了,对啊,既然是风寒表证,为什么吃了麻黄汤不见好,反倒突然恶化到这种地步?”

可馨奇道:“什么恶化到这种地步?四少,你在说什么呢?”

叶知秋充耳不闻,脑海里满是疑惑,想着的却是爷爷孙用和治疗二皇子的那个案子,二皇子就医之初,是外感风寒表证,爷爷用了麻黄汤,可是汤药刚吃下不久,二皇子病情突然恶化,出现高热神迷谵语的危症。按理说,麻黄汤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就算效果不好,也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危症的!

难道,当初辩证就辩错了,不是麻黄汤证?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证?

他记得很清楚,爷爷给自己看的二皇子病例上记载的初就诊时的病症是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这些都是麻黄汤证的病症,不过,别的病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病症,比如风温!

风温!

叶知秋眼睛一亮,对啊,风温的邪袭肺卫证,不也是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吗?还有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

舌边尖红?!

他全身一震,立即想起来,当时病例上的确写的有舌边尖红这句话!只是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当时都放在了后面那类似阳明腑实证上了,一直在思索那坏证到底是什么证,在想如何能说服别人相信爷爷用的药是经验方,是行之有效的。却忽视了前面最初的这个风寒表证!

而所有的问题,都是从最初这个风寒表证开始的,爷爷用麻黄汤治疗这个风寒表证,却立即出现了坏证,病情急转直下,所以,这个风寒表证很可能辩证错了!不是风寒表证,而是风温!

风温是一种温病,是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肺卫病症,他跟风寒表证有一些症状相同,所以很容易混淆,但是如果细心,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风寒表证恶寒重,正所谓“有一份寒则有一份表”,而风温则是只有轻微的恶寒,风寒表证不会口渴,而风温因为开始伤津液,所以会出现口微渴。

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舌象和脉象。风寒表证舌质不红,而风温肯定会出现红舌,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舌边尖红,后面会发展为全舌红最后发展为紫舌。

舌苔上,风寒表证是薄白苔,而风温最初也是薄白苔,但是很快就会变成黄苔甚至黄腻苔。脉象上,风寒表证脉浮但不数,因为数脉主热证,热迫血妄行而出现数脉,所以风温在浮脉基础上会出现数脉!

这些区别说起来简单,但关键是,温病学是在明清才兴起的一门学科,尽管温病在黄帝内经时代就认识到了,但对其重视和研究远远不够,只是把它当成伤寒的一种来看待,治疗方法上也是采用的治疗伤寒的方子,这就麻烦了,因为温病是热证,而伤寒本质上是寒证,病性完全不同!治疗方法也迥然不同!

第42章心花

第42章心花

ps:关于皇帝的称呼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后,曾说:“凡自我朝始初,乃君与士共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