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啸大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放啸大汉-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鹿奴,你现在……”青琰边说边朝李忍那边看了一眼。

一身裘皮厚衣,当年苍白的小姑娘已变得一脸健康红润。鹿奴笑笑点头:“是的,我现在是坚昆小王的阏氏。”

“太好了!”青琰由衷为好友高兴,但高兴之余,也不忘低问一声,“是左还是右?”

鹿奴与李忍对望一眼,自豪而骄傲回答:“没有左右,坚昆小王只有一个阏氏。”

青琰的表情,只能用惊喜形容,但笑容未褪,好友一句反问,顿时令她笑容僵住。

“青琰你呢?听说,他已经是富平侯了……”

青琰飞快截断话头:“我是公子的婢子,除此无它。鹿奴,慎言。”

鹿奴怔了一会,点点头,不再说什么,只管拉住青琰的手:“来吧,参加我们部族的篝火晚会。”

青琰轻轻抽回手,翻身上马,勒马转圈,抬手掠了掠鬓边的青丝,笑道:“我还有职责未了,待了却大事,必定与鹿奴欢聚。”

鹿奴微笑挥手:“一会见。”

“一会见。”青琰大声说着,策马如飞,很快融入队伍,消失不见。

昭君、雌栗靡一到,主客基本就算来齐了。之所以说基本,那是因为还差一个比较重要的人没到:都护府使者。

经过昭君、雌栗靡、日2协商,先聚会三日,待都护府使者抵达再议。当然,这三日头头不商议,手下可以先碰头,互相摸底,讨价还价,框出大致条款,最后提纲挈领,交给头头们拿到正式会议上讨论。

日2那边做这事的是他的儿子乌图,心腹乌日。昭君、雌栗靡这边,则是班稚、大乐负责。

篝火晚会上,许多年轻小伙,为争得昭君夫人……的侍女一顾,各种卖力舞蹈、骑射,展示勇武。不过,即使那些草原儿郎差点厮打起来,那几个英姿飒爽的侍女也没正眼看过他们。

青琰也得到昭君准许,与鹿奴欢聚。两个久别重逢的女子笑闹正欢,突然感觉气氛有些不对。抬头看去,这才觉,不知何时,乌图与班稚居然出现在场中。

虽说这里是坚昆、呼揭、丁零的欢聚之地,但在草原上,并无限制,随时可以“串群”。更何况,乌图还是这块地儿的主人。只是,这两人进场方式,明显有些不对——他们是拎着酒囊入场的。

乌图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壮汉,也不知是酒喝多了热还是天生体质异于常人,大冷的天,居然敞开胸怀,露出毛糁糁的胸膛。他一手拎酒囊,一手揪住班稚,牛眼四扫,最后停在青琰脸上,咧开大嘴哈哈笑道:“班中郎,就在这拼酒如何?”

班稚还没来得及出声,周围的北方三族男女都齐声喝彩起来,加油鼓劲,怪笑呼叫不绝于耳。

青琰清楚的从班稚脸上看到为难与不情愿,这一囊酒少说也有七八斤,虽说这时代还没啥烈酒,但就算是七八斤水,灌进肚里也够呛啊。青琰想起先前听班稚说过,在谈判时,乌图、乌日两人,被他一张口驳斥得几乎说不出话——不用说,这是两个谈判对手之间互给下马威了。

乌图嘿嘿笑道:“班人,我这才用最文雅的方式与你比拼。你要是不干,那咱们就比比角牴咋样?”

周围的哄闹声更大了,不断向班稚喊话。幸亏北方三族说的蛮语听不懂,否则班稚的脸色怕更难看。

班稚是被乌图硬拽来的,众目睽睽,已骑虎难下,他要不喝,丢的可不止是他这个人。班稚咬咬牙,拔下软塞,托起酒囊,仰伸脖,将饮未饮之际。乌图一手托住囊底,猛地灌下,嘴里出刺耳大笑。

班稚被灌得口鼻喷酒,呛咳不已,当真难受无比。

嗤!一道寒光闪过,酒囊袋底被利刃割破,酒水哗啦一下全倾漏出来,浇了乌图、班稚一身。

青琰傲立于人群,冷睨乌图:“二位都是谈判使,当以大局为重,酒多误事,还是少喝的好!”8

第三百三十章 【唇枪舌剑】

十一月初,传来消息,由于冰雪阻碍,都护府使者被阻于姑墨,无法前来。而这时伊利草原上风雪将至,也拖不起了。事已至此,只好在都护府缺席的情况下,召开会议。

在一座白色的穹庐里,昭君一袭白裘,领上毛茸茸的貂绒,将一张清丽而专注的面庞,映衬得格外迷人。都说专注的人最吸引人,而一个既美丽又专注的人,那种吸引力,更不必说。连一旁侍立的青琰,都看得有些发呆,以至昭君连唤几声都没听到。

“啊!昭君,你叫我?”

“自然是我叫你,你怎么了?”昭君有些奇怪地看了青琰一眼。

“没什么,唤我何事?”青琰很快恢复平静,垂首候令。

“还少一份条款,你去问问班中郎。”

“诺。”

“等等,请班中郎过来一下。”

望着青琰离去的背影,昭君眼睛飘过一丝黯然,轻声叹息。她与青琰情同姊妹,万里携行,如何看不出来。青琰是受李忍、鹿奴影响,有所思,有所感……然而昭君也只能叹息,丝毫做不了、说不了什么,甚至不能表露出来。没有人比她更清楚,这个妹子的倔强。

昭君摇摇头,把感情的思绪甩开,今天,她有更重要的事,协调谈判,即将开始。

她常年居于深宫,几乎没接触过外界。这一次万里之行,真正打开了她的眼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她跟随他走进赤谷城时,整个人的心境、眼界、胆识,已经焕然一新。而成为侧夫人后,认真听从他当年离去时的叮嘱,在半年里,几乎走遍半个伊利草原。望尽了雪山冰原,感悟了冷暖人间,现在的昭君夫人,已经脱胎换骨,举手投足,气度俨然。即便与雌栗靡并立,气场也丝毫不弱。

大乐曾对她说过一句:“冯夫人年轻时,亦不过如是。”

但昭君心里依然不托底,她想再演练一次。

很快,青琰带班稚前来。班稚行了个揖:“夫人可是要再演练一番?”

“正是。”昭君示意班稚入座,自己却站起,甩甩袖,神情肃然,“你现在就是乌图、乌日,或者日贰。用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说话方式,怎么粗鲁怎么来,怎么无理怎么做。”

班稚深深一揖:“稚,明白。”当他直起身时,脸上的恭谨已变成肃穆,眼神凌厉。一番唇枪舌剑,就此展开。

“我当继位小昆弥。”

“可以,但需要经汉天子册封。在印册送抵之前,不得擅称小昆弥。”

“我要安日、姑莫匿的人头。”

“绝对不行!安日是前小昆弥之子,亦是王子。大汉不会把一个王子交给一个弑君者。”

“那姑莫匿呢?这位不是王子吧?”

“姑莫匿为主复仇,是为忠;舍身刺仇,是为义。他不是王子,却是忠臣义士。大汉也不会把一个忠臣义士送上不归路。”

……

辩论在继续,但场景已转换到日贰的牙帐。

昭君依然侃侃而谈,而对方已经换成真正的对手——日贰。

“……请左大将撤回原地,仍以松原为界,勿逾越阗池以南。”

“这没问题。但还是那句话,我不能让人白砍一刀,然后砍人的家伙还四处逍遥——我可是小昆弥!这让我以后如何治理臣民?”日贰黑着脸,眼睛看向别处,以免触及那张令人失神的面容,说错话或干脆不知道说什么。这使得他在说这话时,明显气势不足。

日贰也知道要安日的人头是没办法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收拾姑莫匿,挽尊再说。

姑莫匿的生死,是谈判的一个焦点。日贰将其定性为叛逆、刺杀者,必欲杀之而后快。而昭君、雌栗靡一方则认为姑莫匿此举是为主舍身。所谓主辱臣死是为大义,更何况是主遭横死,无论姑莫匿做出什么过激行为,都符合大汉朝的社会价值观。大国向小国输入的,不正是这种价值观么?所以汉朝上下,是绝不会允许日贰诛杀姑莫匿。不仅不允许他受伤害,还要嘉奖褒扬其义行。

昭君没有说话,只是望着帐外,似有所待。

日贰正想问什么,陪议的班稚开口道:“左大将稍安毋躁,有个新消息。算算时辰,也差不多到了。”

帐中一时安静下来,众人交头接耳,纷纷猜测,不过谁也猜不出所以然来。

大约过了一刻时,帐外隐隐传来蹄声,越来越近……过得一会,帐外传来禀报:“有赤谷城书。”

日贰一方交换目光,点头:“呈进来。”

羊皮书先送交大昆弥雌栗靡过目,雌栗靡看完,如果在赤谷城,他会转给大乐、北山翕侯,但在此时此地,他先转交的,是昭君。

昭君接过,看了一眼,举起向日贰示意:“这是姑莫匿誓书,按了血指印,请左大将过目。”

有侍从上前接过,转呈日贰。日贰却没接,而是乌日接过。这倒不是日贰傲慢或者什么,而是他不认字,睁眼瞎一个。

北乌孙左大将不认字?这倒没啥好奇怪的,乌孙上层大多数都不识字。因为乌孙本就是“从俗匈奴”,而匈奴是没有文字的。近几十年,匈奴衰弱,大汉强势,乌孙贵族开始接受汉文化,首先是语言,其次是文字。不过,北乌孙是亲匈奴的,自然要排斥汉文化。排斥的结果就是,没几个人认得汉字。

乌日之所以能参与谈判,并在之前作为使者前去拜见汉使张放,就是因为他是北乌孙为数不多的几个能认汉字的人。同样,姑莫匿的誓书也是旁人代笔,他摁手印而已。

乌日接过一看,双目圆睁,脱口而出:“姑莫匿愿断臂赎罪!”

姑莫匿在羊皮书里称,日贰弑君,他就要为主复仇。而他日若日贰成为小昆弥,即为北乌孙之君。那么,姑莫匿愿以血还血,以臂还臂。

这一番话表达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你日贰当初是左大将弑君,我就要刺杀你为主复仇。但等你上位成为小昆弥后,你是君我是臣,那我愿以臂赎罪。当然,前提你先成为小昆弥再说。

牙帐之内,诸国使者无不失惊,旋即连连点头,纷纷赞许。

日贰父子互相对视,也无话可说——人家砍你手臂一刀,连本带利还你一臂,你还有啥可说?

草原自有规矩,这一条手臂拿出来,日贰父子再也不好逼人还一条命了。

日贰父子面面相觑之际,背脊都有些凉飕飕,不约而同想,这主意是谁出的?真他娘的够狠!

第三百三十一章 【女汉子再发飙】

跟日2的谈判,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日2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要名正言顺上位,二是要杀姑莫匿挽尊。如果形势有利的话,把安日也拉下来。斩草除根。

第一条,都护府起初是反对的,但随着事态的展,日2势大难制已是事实。汉朝方面迅认清这一点,承认事实,但要求必须得汉朝册封,否则不得称昆弥。日2接受了,虽然这得等到明年了,但他已是事实上的北乌孙小昆弥,名号这个,迟点就迟点吧。

第二条,原本想斩杀姑莫匿,结果对方玩了一招漂亮的壮士断腕,日2只“砍”下一条胳膊。

解决了这两个难点,后面的事就好谈了。很快,昭君、大昆弥雌栗靡与日2达成如下协议:

一、日2在五日之后,全军撤回阗池以西,恢复两国初始状态。

二、安日不得寻仇,日2也不得迫害,双方恩怨了结。

三、大汉、都护府、赤谷城,皆认可日2的合法性,同意他出任小昆弥。

除了以上三条,还有一条附加条件,日2必须为汉民被困赤谷城所造成的粮秣损失负责,要求赔偿牛羊三万头,牧草十万斤。

如果是赤谷城要求赔偿,日2只会嗤之以鼻,但汉使的要求,他不得不认真对待。因为昭君再三强调,这是富平侯的意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日2不服,可以亲自找富平侯理论。

日2落得今日的窘境,被逼得坐下谈判,究其原因,就是来自西边富平侯的那支联合大军,还有被富平侯窜掇来趟浑水的北方三族。他还没见过这位富平侯,就被逼成这样,真要见了,那还得了?!

事已至此,没法子,日2也不得不捏鼻子认了。哪个贵族部帐没有几万牲口?到时回到阗池,随便找借口收拾几个附离的旧臣,凑出几万牛羊不算大问题。

以上几条只是原则协议,底下还有诸多细节,比如撤军路线,比如赎回俘虏,比如牲口牧草的转交时限、地点等等。这些都不必在会上讨论,让手底下具体分管的人去处理就好。

至此,这场乌孙内部危机,就此得以解决,南北乌孙都没落得好处。当然,这是指对部族而言,而对于个人来说,得利者大有人在。

不过,也有几个部族捞了好处。没错,就是北方三族。这三族分开的话,实力不如北乌孙,合力则比北乌孙强。三族都比乌孙落后、弱小、野蛮。蛮族一大特性就是抢掠,三族之间也经常互相抢,但彼此都是苦哈哈,再抢也没啥好东西。他们早想合力抢掠“富足”的北乌孙了,只是乌孙受汉朝保护,而三族的东方邻居南匈奴人又已向汉朝俯称臣。三族怕抢掠引来汉朝制裁,始终没敢动。

这一次,三族终于等到机会,奉汉使之令讨伐,这是名正言顺的抢啊,哪有不响应的道理?在此次响应行动中,三族不但收获多多,而且还因解救了乌孙大昆弥而得到大量牛羊及部分奴隶的感谢。

用坚昆小王李忍的话来说,就是“不虚此行”。

谈判取得圆满成功,最欢喜的人,莫过于昭君。整个过程,她表面比谁都冷静,但内心比谁都紧张。从头至尾,她都紧握着节杖,手心都攥出汗——是的,大冷天,出了一手冷汗。幸运的是,她完美达成任务,完成了他的指示。

谈判结束后,得知战争结束的乌孙人,无分南北,皆欢欣鼓舞。昭君夫人之名,四方传扬。

谈判顺利结束,各方皆大欢喜。一欢喜,又是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

昭君全身力气,都被谈判消耗殆尽,原本不想参加,但身为假使,她是最尊贵的客人,没有之一,如何能推脱?没奈何,只能强撑疲躯出席,准备应付一下,走个过场就离开,回帐休息。

一场充满原始风情的粗犷歌舞过后,昭君向左右点头致意,正想离开,旁边的日2忽道:“夫人稍等,小儿乌图,有一事相求。”

昭君奇怪地看了日2一眼,向场中扫了一圈,并未看到乌图。

日2伸手一指:“来了。”

果然,人群中分,乌图显身。这位准小王打扮得十分正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