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战争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会战。

得到增强后,鲁登道夫投入了八十个师、大约六十万德军,加上奥匈帝国,总兵力达到一百二十万。战线对面,俄军总共有三个集团军群,总兵力在一百八十万左右,其中面对德军的就有一百二十万之多。

虽然俄军拥有兵力优势,但是没有半点主动权。

事实上,这场会战在打响之前,俄军就失败了。

虽然在战争的第一个月,俄军打得非常主动,特别是在西里西亚,俄军在攻占莱姆堡后取得了开战后的首次大胜,但是相继在坦能堡与马祖里湖被德军打得落huā流水之后,俄军的不足暴lù了出来。

随着冬季到来,俄军最为突出的问题浮上了水面。

这就是,俄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极为低下,根本无法与德军相比。

从十一月份开始,bō兰地区的俄军士兵每天就只能喝上两碗粥,很多部队不得不靠劫掠附近居民来维持食物供应。到了十二月份,随着气温急剧下降,俄军甚至得拆掉住房才能获得取暖用的柴火。在军火供应上,会战打响前,俄军前线士兵每个人只能分到五发子弹,很多重炮都因为炮弹紧缺而被抛弃。供应跟不上、物资匮乏还导致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即大批官兵开小差,甚至出现了大量逃兵。为了整顿军纪,仅在十二月的前十天,俄军就枪决了数百名逃兵。

显然,此时的俄军已经不是一支纪律部队,而是一群乌合之众。

面对纪律严明、素质过硬、供应充足的德军,俄军不打败仗、而且不败得一鼻糊涂才是怪事。

也就在这一天,冯承乾登上了“柏林”号快速巡洋舰。

此前一天,冯承乾拿到了提尔尖茨的任命书,正式成为“柏林”号的舰长,德皇还专程为他举办了一场送行宴。

从某种意义上讲“柏林”号正是冯承乾的心血之作。

冯承乾在担任帝国海军战争部长期间,坚决反对huā大力气建造战列巡洋舰,但是并不反对建造快速战舰。

原因很简单,冯承乾对快速战舰的使用价值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

前面已经提到,战列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制海思想下的产物,其主要使命是在广袤的大洋上追击敌国的装甲巡洋舰,保护英国的海上航线。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需要保护的海上航线,或者说还没有到英国那种程度。

帝国海军只有两个使命,一是在主力舰队决战中击败英国皇家海军,二是破坏英国的海上航线。为此,帝国海军就得大力发展两种各具特sè的战舰,一是用于舰队决战的战列舰,二是用来破坏敌人海上航线的巡洋舰。前者的代表之作就是“拜仁”级,而后者就是“柏林”

号。

事实上,冯承乾曾经打算批窭建造“柏弗,级快速巡洋舰。

可惜的是,在“柏林”号动工建造之前,冯承乾就离开了帝国海军部,而继任的提尔皮茨并没完全秉承他的发展线路。结果就是“柏林”号成了一艘独舰,后继三艘姊妹舰都停留在了审批阶段。

当然“柏林”号的xìng能肯定毋庸置疑。

这艘满载排水量高达二万一千吨的战舰配备了十二台燃油锅炉与四台“帕森斯”蒸汽轮机,动力系统的最大输出功率高达七万二千马力,四轴四浆推进,最高航速三十一节,巡航航速十八节。在装载五千四百吨重油之后,能够持续航行八千八百海里,或者以最高航速航行二千三百海里。武器配置上,主炮为两座三联装五十二倍径二百八十毫米舰炮,副炮为八座双联装四十五倍径一百五十毫米舰炮,此外还有八门八十八毫米高射炮与四门专门用来对付小艇的速射炮。装甲防御方面,主装甲带的最大厚度为一百八十毫米,装甲隔舱为一百五十毫米,炮塔、炮座与司令塔为二百五十毫米,另外还有八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略强于同期的装甲巡洋舰。

从这些xìng能上就能看出“柏林”号有非常明显的针对xìng。

说得简单一些“柏林”号能在任何情况下,压制住任何一艘装甲巡洋舰。比如,六门主炮的最大仰角为四十二度,射程高达二万八千米,而大部分装甲巡洋舰的主炮的最大射程都在二万二千米以内,因此“柏休一号在与装甲巡洋舰遭遇的时候,可以抢光开火,并且利用主炮的射程优势始终保持在对自己有利的交战距离内。此外,在航速上“柏林”号超过了当时所有装甲巡洋舰,甚至与很多轻巡洋舰相当,也超过了当时所有战列巡洋舰,从而获得了避开战列巡洋舰的能力。

显然“柏林”号就是为破交作战设计的。

在战术使用上“柏林”号没有考虑与战列巡洋舰对战,但是也不缺乏打击战列巡洋舰的能力,其二百八十毫米主炮能够在有效交战距离内对战列巡洋舰构成致命威胁,只是其装甲防护仅能应付轻巡洋舰的主炮。

与帝国海军的主力舰相比“柏林”号的最大特sè是航速与续航力。

要知道,即便是还在建造的“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最大航速也只有二十七节,而现役的几艘战列巡洋舰都达不到二十七节。此外,受主要战术影响,帝国海军主力舰的续航力都在六千海里以内。

较快的速度是为了不被敌人的战列巡洋舰追上,而较大的续航力,则是为了增强在大洋上的持续活动能力。别忘了,帝国没有太多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军事基地就更少了,因此在大洋上活动的破交舰很难获得补给。

在执行破交任务的时候“柏林”号还有一种能力,即用燃煤取代燃油。

采用煤油混烧锅炉,主要就是为海外补给着想。不管怎么说,在海外战场上,获取煤炭比获取重油容易得多。别的不说,当时航行在各大洋上的商船中,有百分之九十依然使用的是燃煤锅炉。

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柏林”号可以通过劫掠商船获取燃煤。

在这艘吨位仅次于主力舰的战舰上,总共有六百多名官兵,其中三十七名军官。提尔皮茨答应了冯承乾的要求,即由冯承乾在帝国海军中为“柏林”号挑选官兵,组建一支帝国海军最优秀的官兵团队。

当然,冯承乾只挑选了不到一百名官兵,而且主要是参谋军官。

在这批官兵中,有几名冯承乾的同胞。他们都是在基尔运河扩建的时候,以劳工的身份来到德意志第二帝国,随后获得了帝国的准国民待遇,并且在战争爆发后,应帝国号召加入了帝国海军。

只是,他们大多是普通水兵。

这些华裔劳工要想成为帝国海军军官,在和平时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帝国海军军官都来自帝国海军学院,而该学院只招收优秀的帝国国民,并没向那些只有准国民待遇的劳工敝开大门。

当然,在战争时期,由士兵晋升为军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时,已经有数十名华裔在帝国陆军中获得提拔,成为了军官。

对这些华裔水兵,冯承乾自然是格外留意。

当时,他就让一个名叫张东强的华*水兵当了他的随从,专门负责他的日常起居,也就是军官的副官。

战舰起航的时候,码头上有很多军人家属。

与公海舰队出港不同“柏林”号不会在几天之后返回,得在大洋上活动几个月,能不能回来都是个问题。

看到码头上人山人海,冯承乾也很有感触。

至少,那些官兵还有牵挂,而他呢?

在这个世界上,冯承乾就没有什么牵挂。

“舰长……”

过了一阵,冯承乾才反应过来,是张东强在叫他。

“马上起铛了。”

“好吧,我们奔舰桥。”起铛的事,根本不用冯承乾操心,大副施特朗与二副*尔夫都在,而且两人都是有十多年军龄的军官。

十点不到“柏林”号在汽艇的拖动下,离开了码头。

转到出港航道上,大副拉响了汽笛。

码头上,前来送行的军人家属不断的挥着手,似乎想留下即将远去的亲人。

冯承乾没有看到这一幕,他也不想看到这一步,因为他知道,跟随他一同前往未知远洋的六百多名官兵,很有可能再也无法见到他们的亲人,而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与战斗中,他们唯一的寄托就是能够再次回到亲人身边。

战争是无情的,但是身陷战争中的军人并非无情。

骄阳当空“柏林”号驶出了威廉港,进入通往北海的水道。沿途,都有汽艇与驳船领航,以避开敷设在附近的水雷。

由此“柏林”号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冒险之旅。!。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一十章敌明我暗

更新时间:201271019:17:09本章字数:5185

“柏林号讲入北海,力即被英国皇家海军看成头号威胁。

有趣的是,数年前,时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的费希尔还对“柏林”

号嗤之以鼻,认为这种打不过战列巡洋舰、追不上轻巡洋舰、排水量高达两万吨的战舰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甚至没有存在的价值。

任何人都知道“柏林、,号单独出海,肯定是执行破交任务。

如果为了监视大舰队,帝国海军就不需要动用这艘大型战舰,派几艘轻巡洋舰进入北海更有用。

当天下午,杰利科就让贝蒂率领刚刚返回本土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出港了。

贝蒂的任务很明确,就是拦截“柏林”号,阻止“柏林”号离开北海,最好能击沉“柏林”号。

问题是“无敌”号追得上“柏林”号吗?

当初,被费希尔嘲笑的问题,现在成了英国皇家海军的问题,即追得上“柏林”号的英国战舰肯定打不过“柏林”号,而打得过“柏林”号的又肯定追不上。要想在茫茫大海中拦截“柏林”号,显然不大可能。

正是如此,杰利科为贝蒂增派了八艘轻巡洋舰。

在战术上,轻巡洋舰主要用来搜寻“柏林”号,并且在发现之后缠住“柏林”号,以便让“无敌”号跟上来。

问题是,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掌握的情报并不准确。

当时,英国皇家海军认为“柏林、,号的追大航速不到二十八节,因此最高速度接近二十九节的“加罗林”级与“卡利俄珀”级轻巡洋舰就能追上“柏林”号。可是“柏林、,号的实际最大航速是三十一节,别说只能勉强达到二十九节的两级轻巡洋舰即便是正在建造的“坎布里安”级也追不上。至于最高航速还不到二十六节的“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就更加望尘莫及了。

当然,英国皇家海军也不是完全没有胜算。

如果能够准确判断出“柏林”号的航线,提前埋伏好,就能打一场伏击战让“橼林”号无处可逃。

关键就是情报。

贝蒂出发前,杰利科就收到了确切情报“柏林”号将沿着挪威海异线向北航行,然后从北面绕过法罗群岛进入北大西洋。其主要任务区域在英伦三道西南海域,主要任务就是拦截从英国本土前往地中海的船只。

杰利科并没怀疑这份情报,因为这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当时,杰利科掌握的情报表明“柏林”号的最大续航力在七千到八千海里之间,自持力在九十天左右因此在只能依靠本土港口的情况下“柏林”号只能在北大西洋活动,不会跑得太远。

毫无疑问这份情报本身就有问题。

“柏林”号的实际续航力超过了八千海里,而且采用的是煤油混烧锅炉,自持能力肯定不止九十天。如果维护得当,且携带了必要的零备件“柏林”号在燃料不成问题的情况下至少能在大洋上活动半年。

显然“柏林”号不见得会留在北大西洋上。

在错误情报的指引下,贝蒂出港之后就直奔挪威,准备在挪威以西海域拦截前来的“柏林”号。

这个时候“柏林”号也确实在向挪威方向航行。

进入深水海域之后“柏林”号就沿着日德兰半岛北上。只是“柏林”号不是要去挪威附近,而是打算与一艘前来配合的战舰会合。

这艘战舰就是从基尔港出发,从斯卡格拉克海峡进入北海的“雷根斯堡”号轻巡洋舰。

“雷根斯堡”号是“格劳登茨”级的第二艘,当时还没有完工。

在离开基尔港之前“雷根斯堡”号只完成了动力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工作所有火炮都没有安装到位。按照冯承乾的要求,基尔海军造船厂huā了一周时间对这艘还没完工的战舰进行了改造,使其在外形上与“柏林”号非常相似。虽然“雷根斯堡”号比“柏林”号小了一大圈,但是远看去很难分辨出来。

“雷根斯堡”号的任务,就是去引开前来拦截的英国舰队。

因为还没有安装武器等设备,而且以轻载状态出港,所以“雷根斯堡”号的最大航速接近三十节。

也就是说,在与英国舰队遭遇后“雷根斯堡”号有能力逃脱。

更重要的是“雷根斯堡”号即将完工,所以英国皇家海军不会关注这艘战舰,即便它离开了基尔港,英国皇家海军也不会放在心上,因为建造完工的战舰在交付给海军之前都要进行海上测试与验收,出港活动是很正常的事情。

“柏林”号能否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关键论是欺骗工作是否到位。

一九一五年,一月一日清晨“柏林”号上的了望员看到了出现在海天线上的“雷根斯堡”号的桅杆。

两舰会合后“雷根斯堡”号在前方领航。

按照冯承乾的安排“雷根斯堡”号在发现英舰之后,将升起三sè信号旗“柏林”号则将转向脱离。受地球表面曲率影响,发现了“雷根斯堡”号的英舰不可能在同时发现后方十多公里处的“柏林”号。只要把握好时机,并且充分发挥出速度优势“柏林”号就能避开前来拦截的英舰。

可以说,这套战术非常简单。

事实上,越简单的战术,越容易实现,反而是过于复杂的战术会坏事。

接下来的十多个小时,没有发生预料之外的事情。虽然“雷根斯堡”号遇到了一艘悬挂挪威国旗的商船,但是这艘商船并没与“柏林”

号遭遇,而是在看到“雷根斯堡”号之后就转向跑走了。

入夜后,冯承乾的也紧张了起来。

白天的话,一切都还好说,毕竟了望员能够看到十多公里外的海面,而在夜间,了望员根本无法发现严格灯火管制下的战舰。

“柏林”号也施行了严格的灯火管制。

“舰长。”

冯承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