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正常情况下,美国海军没有任何可能击败中国海军,至少不可能在势均力敌的海战中取得胜利。

为此,美国海军就得另辟蹊径,解决航母不足所造成的问题。

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多的建造航母,哪怕是那些只能搭载二三十架飞机的小型航母。

事实上,这还不是美国海军最严重的问题。

相对而言,僵化的制度造成的影响更大。

要知道,此时美国海军的编制与指挥体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相比,基本上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即依然分成太平洋舰队与大西洋舰队,而且所有战舰都置于两大舰队的之下,严重缺乏灵活xìng。

尼米兹首先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舰队出港的当天晚上,尼米兹就给海军部长发了一封电报,提到以战区来设置舰队司令部,并且把舰队司令部置于战区司令部之下,负责指挥该战区的舰队,而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只负责协调各个战区的作战行动,并且统一管理所有战舰,根据作战需要,向各个战区派遣舰队。

说白了,就是把原本属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作战指挥权限下方给战区舰队司令部。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还不是在指挥上变得更加灵活,而是让舰队调度更加合理,即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决定如何分配舰队,而不是把舰队固定的置于某一个司令部之下,而不受其他指挥机构控制。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战舰的作战效能。

对于缺乏战舰、或者说在未来肯定会缺乏战舰的美国海军来说,提高战舰的作战效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后来,尼米兹的提议得到了美国海军部采纳,并且以此将太平洋划为三个战区,即太平洋战区、北太平洋战区与西南太平洋战区,其中主要是太平洋战区与西南太平洋战区,而尼米兹也兼任了太平洋战区司令官。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从长远来看,美国海军依然得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更多的战舰,特别是航母,不然再好的指挥体系,也是无米之炊。

这就是尼米兹在美国参战后,做的第二件大事。!。

第一百三十七章纲领

更新时间:201282712:05:50本章字数:4973

百书屋全文字第一百三十七章纲领

七月十二日,尼米兹向罗斯福递交了一份与美国海军发展有关的评估报告。百书屋

在很多人看来,尼米兹应该与罗斯福有则非常不错的私人关系。原因很简单,罗斯福曾经担任过美国海军助理部长,而且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好几年,而当时尼米兹也在美国海军部供职,两人都非常重视海军。

事实上,尼米兹与罗斯福的私人关系并不这样,即便在海军部共同任职,也没有多少私下往来,甚至没有见过几次面。主要就是,尼米兹在美国海军部任职的时候,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低级军官,而罗斯福担任海军助理部长的时候也非常年轻,且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社交应酬上。

这份报告在总统办公桌上放了将近一个月,才受到罗斯福重视。

不是说罗斯福不重视海军建设,他能够在海军部任职好几年,而且在大萧条期间大力建设海军,足以证明罗斯福是一位非常重视海军的总统。只是当时,需要罗斯福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根本顾不过来。

再说了,这是一份长远发展规划,对解决眼前的难题没有任何帮助。

在这份规划中,尼米兹着重强调了航母、特别是舰队航母的重要性,以及以航母为核心组建舰队的必要性。

按照尼米兹的提议,应该放弃所有战列舰的建造规划,集中力量建造舰队航母,特别是正在设计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力争在一九四二年,有六艘航母动工,并且今后每年递增三艘的建造量,在一九四五年之前总共动工建造四十二艘“埃塞克斯”级,争取在一九四六年对中国海军取得绝对优势。

为此,就需要放弃包括四艘“依阿华”级在内的所有战列舰。

此外,尼米兹也明确提到,中国海军建造的防空巡洋舰具有更高的作战效能,是最为理想的防空战舰,因此美国也应该在大力建造舰队航母的同时,效仿中国海军,专门设计建造防空巡洋舰。

在尼米兹看来,至少得为一艘舰队航母提供两艘防空巡洋舰。

当然,实际建造数量远没有这么多。

因为防空巡洋舰的战备率高于航母,所以并非按照二比一的比例进行建造,实际比例在一点五比一左右,即每两艘舰队航母有三艘防空巡洋舰。百书屋如果尼米兹的战区制得到采纳,那么灵活的舰队部署方式就能充分利用战舰的作战效能,即灵活配备每一艘战舰,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战舰的价值。

问题是,有此认识的人,只有尼米兹一个。

当时,尼米兹建议立即取消四艘“依阿华”级的建造订单,把用来建造快速战列舰的资金用于建造防空巡洋舰。按照他的估计,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造价,相当于八艘防空巡洋舰的造价,而八艘防空巡洋舰的作战效能,特别是防空作战能力,肯定强于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

虽然这一估计有一些偏差,但是防空巡洋舰的造价确实低得多。

问题是,四艘“依阿华”级的订单在去年年初就已下达,而且均在去年开工,进度最快的“依阿华”号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三十的船台建造量,此外承担建造工作的纽约海军造船厂与费城海军造船厂都已为四艘战舰下放了相关零备件的订单,等于已经把钱花出去了,如果现在停工,等于前功尽弃。

在经过精心计算之后,美国海军最终还是完成了这四艘战舰的建造工作。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美国海军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防空巡洋舰的设计工作,也就不可能立即开工建造防空巡洋舰。当时最接近于防空巡洋舰的是被搁置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而这种战舰的造价不比“依阿华”级战列舰低多少。也就是说,美国海军能够尽快获得的防空战舰,实际上就是正在建造的快速战列舰,而其他速度能够跟上舰队航母的战舰都不是理想的防空平台,而甲板面积够大的战舰,在速度上又过慢,根本无法伴随舰队航母作战。

从组建航母战斗群的角度出发,快速战列舰是不可否缺的角色。

事实上,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在绝大部分时候,也扮演着航母保镖的角色。

在防空巡洋舰服役之前,快速战列舰在美国海军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至于大批量建造舰队航母的提议,很快就被采纳,“埃塞克斯”级的设计工作也在一九四一年底完成,并且在一九四二年初开始建造,当年美国海军就下达了六艘的订单,并且在一九四三年把订单量提高到了九艘。只是受船台数量限制,特别是四艘“依阿华”级的建造工作延后影响,一九四四年订购的舰队航母没有达到十二艘,仍然为九艘,并且一直维持到一九四五年。

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要知道,就算“埃塞克斯”级非常强大,最快也要到一九四四年才能服役,而在此之前美国海军只有六艘舰队航母。

对此,尼米兹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发展“辅助航母”。

所谓的“辅助航母”,与中国海军提出的“战术航母”、英国皇家海军的“护航航母”有异曲同工之妙,即这种用商船标准建造、或者是干脆用商船改造的航母并不具备舰队航母的全部作战能力,比如载机数量只有三十架左右,最高航速也在二十节左右,最高能适应的海况在四级以下。

显然,作为舰队主力,“辅助航母”还不够格。

只是,在舰队航母的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辅助航母”是提高海军航空作战能力的唯一办法。

说白了,除了舰队航母,也只有“辅助航母”能够搭载舰载机作战。

尼米兹在“辅助航母”的发展策略上,提出了两个办法,即近期主要通过改装快速商船来获得辅助航母,而中期则要规划建造新的“辅助航母”。至于远期,则是正在设计的舰队航母。

当时,美国海军部采纳了尼米兹的建议,并且立即着手征兆快速商船。

只是,随后的惨烈战斗证明,“辅助航母”根本无法取代舰队航母,甚至不可能协助舰队航母作战。

主要就是,“辅助航母”的速度太慢了,而且航空作战效率非常低下。

以航空作战效率为准,一艘载机三十架的“辅助航母”最多只相当于一艘载机九十架的舰队航母的百分之二十。

此外,“辅助航母”较低的适航性能,也限制了其作战使用。

最后,美国海军大批量建造的“辅助航母”根本没有用在主战场上,而是演变成了专门保护船队的“护航航母”,以及在各个战区之间运送作战飞机的“飞机运输舰”,并没有成为尼米兹想像中的决定性战舰。

在尼米兹的发展规划中,有一点很不显眼,却极为重要。

这就是,潜艇在海军中的价值。

虽然尼米兹是潜艇部队出身,其在海军中的第一份服役记录就在潜艇上,但是尼米兹并不迷信潜艇。

有趣的是,在晋升为将领之前,尼米兹一直是忠实的潜艇支持者。

主要是,当时美国海军的头号假想敌是日本,而日本是典型的岛国,与英国一样,非常容易遭到封锁,而潜艇正是最有效的封锁武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潜艇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证明,无限制潜艇战对岛国具有决定性的战略威胁,甚至能够直接让一个岛屿国家崩溃。

只是,在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美国的头号假想敌之后,潜艇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不是岛国,而是美国这样的大陆国家,而且拥有的自然资源丝毫不比美国少。也就是说,中国根本不需要海运,本土出产的资源就足以维持战争消耗,因此海上封锁对中国根本没有威胁,或者说没有致命的威胁,美国海军不可能通过封锁的方式来扼杀中国。

当然,潜艇除了执行破交任务,还有别的用途,比如执行战略侦察任务。

也正是如此,尼米兹建议发展续航力在两万海里以上,能够从美国本土、或者珍珠港出发,前往西太平洋、甚至是南洋地区执行一个月以上的巡逻任务的远洋潜艇,而且必须是足够大的潜艇。

不可否认,尼米兹规划的美国海军发展战略中有不少的问题,但是总体方向上并没有大的错误,而且在航母、潜艇等关键性作战舰艇的用途上,尼米兹有着极为清楚的认识,而这份规划在整个大战期间,都是美国海军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美国海军也基本上沿着尼米兹指定的方向在前进。

只是,将规划变成现实,需要的是时间。

在中国已经正式向美国宣战,而且即将出兵攻打菲律宾与马里亚纳群岛的情况下,美国海军缺少的就是时间。

对美国海军来说,前进的道路极为艰辛。

要想击败中国海军,美国海军必须积小胜为大胜,通过一次次战术性胜利,逐步改变中美海军的实力对比。

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必须打得积极主动,而不是躲在港口里等中国海军找上门来。

百书屋

第一百三十八章进攻

更新时间:201282717:46:57本章字数:5236

第一百三十八章进攻

与日本海军相比,美国海军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

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海军已经在西太平洋证明,以往那种以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已经不适合现代海战,舰队航母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新的海霸主,而中国海军在航空作战不但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用事实证明,中国海军拥有世界一流的实力。但是这并没对美国海军产生太大的影响,在开赴战场的时候,美国海军下都坚信,他们将是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者,他们才是太平洋的霸主,并且能够轻易击败中国海军。

这种自信,源自于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富足的社会劳动力。

显然,这正是日本海军缺乏的东西。

中美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美国太平洋舰队就离开了珍珠港,进入广袤的太平洋。

在没有具体的作战方案之前,太平洋舰队并没远行,而是留在夏威夷群岛,主要让舰载航空兵进行训练。

可惜的是,留给太平洋舰队的训练时间非常有限。

七月十四日,中国海军的登陆舰队同时从硫黄岛与台湾岛出发,前者运载着一个陆战师的兵力,目的地是马里亚纳群岛,而后者有两个陆战师,目的地是菲律宾的吕宋岛,进攻行动将在三天后开始。

这一天,中国空军首次轰炸了关岛。

关岛位于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也是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更是美军重点守卫、基础设施最完备的岛屿。

从某种意义讲,拿下关岛就等于拿下了整个马里亚纳群岛。

中国海军的进攻战术非常简单:直取关岛,再出兵扫荡周围岛屿。

七月十六日,赶到马里亚纳群岛的西太平洋舰队参加了轰炸关岛的作战行动,并且在当天晚出动由两艘战列舰与六艘巡洋舰组成的炮击编队,对关岛进行了长达六个小时的高强度炮击。

七月十七日,天亮的时候,关岛的美军基地已经彻底瘫痪了。

午八点,在海军航空兵、炮火支援战舰与空军轰炸机的掩护与支援下,第一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向关岛发起冲击。

登陆开始后不到四个小时,陆战队就建立了滩头阵地,并且开始向内陆推进。

可以说,整个登陆行动进行得极为顺利,美军的抵抗极为微弱,甚至没有在海滩阻击岸的陆战队。

天黑的时候,陆战队已经包围了阿拉普港。

七月十八日清晨,残余的三千多名美军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关岛驻军司令托马斯杨向中国陆战队交出了佩刀。

从整个作战经过来看,攻打关岛是一场教科式的登陆作战行动。

事实,其难度甚至不如中国海军陆战队在往年举行的大规模演习行动。

美军放弃抵抗,也是极为明智的选择,因为关岛驻军中,大部分是文职人员与基地维持人员,作战人员不到三分之一,加兵力本来就不多,所以根本不可能与多达一个师的登陆部队抗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