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王-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岸解释道:“百姓中许多人贪图小便宜,想着反正可以从孟氏粮行买到低价粮,故而趁着这个机会,赚取钱财!据估算,每日孟氏粮行售出的粮食,可能有一半都转手到了孟氏手中!”

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林昭这才发现,自己低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小市民意识。那些卖粮食的百姓竟然愚昧到了这个程度,妄图以这种手段来赚取小钱。殊不知这其实是在自杀,将救命的口粮扔掉。

一旦孟家粮食供给出现问题,某些人欺行霸市的目的达成,那么他们就得花十倍。甚至是二十倍的价钱来买粮。

吕氏兄弟还真不是吃素的,招数还真是狠辣,让人应接不暇。既然如此,那只有奉陪到底了。

“庆和粮行很有钱吗?他们的资金能够支持吗?”林昭沉声询问,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于玄给出了答案:“之前可能很多,但是现在,可能全都换成了粮食!”

苏岸也道:“没错,他们囤积居奇已经有日子了,现在有高价收粮,资金肯定吃紧!”

“那如果。等他们的钱财全部变成了粮食,粮食的价格却没能涨起来……”林昭冷冷一笑,在心中盘算着对策。

于玄擅于理财,一点就通,说道:“公子的想法是好。但是用多少粮食可以消耗光吕氏的钱财呢?常平仓要是空了,我们可就功亏一篑,得不偿失了!何况,庆和在浙闽一代有好几家分行,他们可以调运粮食!”

“这个好办!”林昭道:“他们玩阴谋诡计,那我们就正大光明用阳谋!立即调派差役,在各水路口岸进行盘查,一方面维持治安,一方面保证船只航行安全,苏州之前的悲剧不能在杭州上演,怎么做,你们懂得!”

苏岸点头应下,这件事易如反掌!

“倒是粮食的问题……”林昭沉吟许久,说道:“看来得去见一个人……”

庆和堂,吕善匆匆进门道:“大兄,今日效果不错,收购的粮食竟然达到了六成,要不了多久,孟家和林昭就撑不住了!”

“哼,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吕吉道:“我不相信,林昭敢把常平仓给放空了!”

“话是这么说,可是……”吕善迟疑道:“可是大兄,我们的钱财消耗太快,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这个时候一定要撑住,放弃了可就功亏一篑了,现在比的就是谁更能坚持!”吕吉又沉声问道:“给二郎、三郎的信函可曾到汴京了?”

“差不多快到了!”

吕吉冷哼一声:“那就不要紧,大郎一出手,嘿嘿……且先撑着,看看到底谁能笑道最后!”

第一五五章司农少卿

汴京,吕府!

由于吕惠卿身居要职,前途一片光明,吕府每日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可谓宾客如云。当然了,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前来拜访者大多是趋炎附势之徒。故而虽然热闹,但是离高朋满座,少长咸集还差的远。

平日里吕惠卿很是忙碌,故而宾客大多由其两个弟弟吕升卿与吕和卿继接待。每日奉承巴结不断,两人也是沾沾自喜,每日忙得不亦乐乎,怡然自得。

但是今日是个例外,吕氏两兄弟竟然闭门谢客,很是反常。原因则是他们收到了一封信函,一封来自于杭州钱塘县的信函。

“三哥,杭州那边似乎出了点麻烦!”

“怎么?”

吕升卿道:“吕吉与林昭发生了冲突?”

“怎么会这样?何必非要和林昭发生冲突呢?现在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林昭在杭州大展神威,平定叛乱,搞掉了两位皇室的龙子龙孙之后,威名赫赫。一般情况下,若非必要,谁想招惹林昭?是故,吕和卿的第一反应有些震惊。

“没有,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吕升卿坚定的摇头,这厮倒是不以为意。随即将相关情说出来,吕和卿顿时大惊失色。

“二兄,吕吉他们越发的胆大妄为了,囤积居奇涨点价也就罢了,何必非要凿沉孟家的货船呢?那可是几十条人命,数万贯钱财,林昭能轻易善罢甘休吗?”吕和卿有点恼怒,觉得两个名义上的族人,实际上的家仆相当的胆大妄为。如此大事竟然自作主张,先斩后奏。

吕升卿明白兄弟的意思,摇头道:“算了,你也别责怪他们了,前段时间江南大雨。路途不便。何况商场上的事情就和战场一样,机会稍纵即逝,吕吉也是无可奈何!”

“二兄,你有些太过纵容他们了,他们越来越不像话了!”

三兄弟中无疑是吕惠卿最为杰出,吕升卿则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倒是老三吕和卿相对较为睿智,也比较理智。

吕升卿不学无术也就罢了,偏生就是个极其贪财之人,庆和粮行在杭州的举动可以说是他一手促成。之前经营的倒是不错,对吕家也算是多有贡献,吕和卿也只得尽力帮忙。但是这次明显有些过火了。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怎么保住产业才是!”吕升卿心里不爽快,却知道三弟所言不差,却也不好反驳,只得转而强调现实。

“吕吉在信函中怎么说?”吕和卿也很清楚,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无可挽回。只能想办法尽量弥补,减少损失,维持利益了。

“吕吉说,他现在正在大量收购粮食,与林昭博弈……不过,他说林昭似乎动用了常平仓的储备粮……而且是非官方的售卖!”

“常平仓?”吕和卿也是一惊,如果是这样,问题的高度就上升了,就不是单纯的商场博弈了。

吕升卿道:“没错,吕吉的意思是让大兄查证一下。林昭是否上书官家,请求动用常平仓储粮。如果没有,这倒是个绝好的机会,大兄或许会感兴趣!”

吕和卿聪明理智,但是心术不见得有多好。兄长这么一提,他便马上从中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并且在很快的时间内思索了相关联的事情,以及可能的影响,而后嘴角冷冷一笑。

吕惠卿一直忙到很晚才回来,惊讶地发现两个兄弟一反常态,竟然没有出去花天酒地,这让他很意外。看到两兄弟欲言又止的样子,吕惠卿猜想可能是出了什么事情。

“说吧,到底怎么了?”吕惠卿三十多岁的年纪,或许是因为政务比较繁忙的缘故,看起来略显得苍老。身体似乎有些疲惫,但却神采奕奕,眼神中是一种满足,甚至是享受。权力对他而言是个好东西,比滋补的药品要好的多。

“大兄,杭州那边出了点事情,我们的粮行……”

吕惠卿一听,顿时眉头一皱,两个兄弟做生意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对于一个热衷权力,驰骋官场的读书人而言,经商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道,根本看不入眼。不过他清楚,确实需要一份产业来养活族人,保证其他各方面的开销,所以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骨子里还是有种厌恶。

吕升卿见到大兄表情,顿时吞吞吐吐,不知道该如何继续……

反正是老三吕和卿比较淡定,解释道:“大兄,这件事不只是经商,还关系到政事,现在还关系到了吕氏的安危与大兄你的前程……”

吕惠卿不在乎别的,但是格外看重前途,在乎手中的权力。他素来知晓三弟是个沉稳之人,不至于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眼神骤然间凝重了许多,问道:“又闯下了什么祸事?”

“福兮祸所依,焉知不是福呢?”吕和卿轻轻一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出来。

吕惠卿的表情越发的凝重,没想到自家兄弟做生意手段竟然如此冒失,到了害人性命的地步。这要是东窗事发,无疑会影响自己的名声与前程,虽然心中恼怒,但是事情已经发生改变不得。责怪兄弟贪财的兄弟已经失去意义,只好默认这样的事实,而且还要尽力去掩盖,维护自家利益。

“这么说,已经把林昭彻底得罪了?”吕惠卿沉声询问。

“是的,不过他可能还不知道背后的人是我们!”吕升卿抱着一丝侥幸心理。

吕惠卿冷冷一笑:“迟早会知道的,不过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骨子里,他不把林昭放在眼里,但是内心里却忍不住有些酸楚。说起来,此事与王安石和王雱有莫大的关联。

吕惠卿是变法的二号人物,但事实上他的影响力,或者说关注度相对就差一点。新党人物之中,除了王安石,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林昭。侦破奇案,出使辽国到气死宰相,拳打亲王,林昭可是赚足了眼球。

原以为到了杭州,远离中枢,关注度会下降,却没想到因为赵世琚谋反,赵宗咏贩卖私盐案,再次将其推上风口浪尖。消息传到汴京时,本来大家都在议论他与司马光的君前辩论,结果众人的目光瞬间转向了东南。

被林昭抢了风头,吕惠卿心里能舒服吗?一种没来由的嫉妒开始滋生。偏生王安石父子不太懂人力资源管理,对林昭赞誉有佳,却忽略了对吕惠卿的鼓励。王雱无意间透露,如果林昭在杭州试行青苗法成功,准备将其调回汴京重用。

吕惠卿与林昭接触过几次,了解相对不是很充分,但是从林昭过往的经历来看,这厮要是回汴京,会对自己在变法派内部的地位造成威胁。林昭根本不知道,无意间自己已经被吕惠卿嫉妒,提防上了。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彼此之间现阶段并没有什么接触,吕惠卿纵然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机会付诸实施。可是没想到,因为兄弟们的胡闹,竟然与林昭干上了。

沉了一艘船,死了二十多个船工,吕吉的这种作为虽然让他不满,却也并不以为意,现在反倒是一个好由头。

“大兄,林昭动用了常平仓的粮食,那么推行青苗法只怕要延误……”吕和卿是个聪明人,很快便猜中了大兄的心思。

吕惠卿冷冷一笑:“是啊!”

这个局面是他所期望的,如果钱塘县青苗法推行失败,那么……林昭调回汴京的事情便会作罢,王安石对其也不会如之前那般重视,也就不会威胁到自己。何况现在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若是任由林昭捣鼓下去,吕家会因此付出很惨重的代价。如果能趁机将林昭彻底拉下马,威胁将永远不存在,同时也能一泄心头之恨!

“能确定林昭是在动用常平仓的粮食吗?”吕惠卿沉声询问,这才是事情的关键。只要确定下来,便有文章可做。同时,事情的性质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上升为大政方针与律法的之高度。

吕和卿道:“吕吉是这么怀疑的,暂时还无法确定,故而来信请大兄在中枢打探,看林昭是否有过相关奏章?”

“这个不难!”

“至于林昭到底动没动常平仓……”吕和卿道:“大兄只要想知道,易如反掌,别忘了,那正好是大兄职权管辖的范围。”

吕惠卿嘴角露出一丝狡黠得意的笑容,没错,除了是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之外,他还是司农少卿。

司农寺主要是掌控农事以及相关事务,常平仓刚好再起管辖范围内,不过在此之前地位与影响一直不高。但是熙宁变法开始之后,尤其是青苗法的推行,常平仓成为核心,加之一些其他事物,司农寺的作用越发重要。

为了保证变法的顺利推行,王安石便将吕惠卿推上了司农少卿的位置,将这个重要衙门掌控在自己人手中。

平日里,吕惠卿没觉得这个位置有多重要,他更在乎的是检详文职。职位虽然不高,但笔下写出来的都将是律法,是大宋王朝的大政方针,更有成就感。

不过今天,吕惠卿突然发现,司农少卿这个官职是如此的重要!

第一五六章几分胜算

杭州,钱塘县令林昭悄然出门,今天他要去见一个人。

此刻最需要的东西便是粮食,林昭今日出门的目的也就是借粮!要想拖垮吕氏兄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存粮,张子恒等人目前还有犹豫,他的存粮也并不是很多。这是一场持久战,因此必须找一个大户,保证一定时间内源源不断供应才是。

林昭的目的地是余杭县,两处相距不是很远,到达之后便直奔县衙。没错,林昭今日要见的人正是余杭县令蔡京!

两浙路的常平仓设置在杭州,准确地说便是钱塘与余杭两县。钱塘县的储粮食将会用于与吕氏兄弟周旋,现在需要另外一批足够的粮食来做定心丸,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林昭思来想去,目前杭州有这个实力的唯有余杭县常平仓。今日来的目的就是说服蔡京,只是不知道这位新科状元是否买账?

林昭到访,蔡京微微有些诧异,不过很是热情,将林昭迎入县衙之内。

“元长可好,最近忙什么呢?”林昭笑着询问。

“还能有什么,青苗法呗!”说起此事,蔡京便有意无意地看向林昭。钱塘与余杭同时推行青苗法,他最近一直费心费力,奈何林昭似乎根本不为所动,许久竟然没见到一丝动静,这让他有些不解。

“效果如何?”林昭笑着询问。

蔡京摇头苦笑道:“效果还不错,杭州刚刚遭遇连绵秋雨,百姓们正需要青苗钱帮扶!”提及此事,蔡县令沾沾自喜,显然对自己的成绩很是得意。

林昭身后的于玄听到之后却暗自摇头。秋雨下了两个月,秋季几乎是颗粒无收,播种也被耽误,来年春季的饥荒是必然的。现在就开始大规模借贷,老百姓能准时还贷吗?好借不好收啊!对此于玄很是担忧。持怀疑态度。加之钱塘县的粮价问题,于玄才劝阻林昭不要着急,青苗法暂缓推行。

奈何对于这样的结果,蔡京还不是很满意,一直想着要是每户百姓都来借贷就好了。手下的一些吏员为了政绩,偶然甚至有强制放贷的情况出现。

“东阳兄。你那边呢?”蔡京显然是在明知故问。

林昭抬头看着蔡京的眼神,轻轻一笑道:“最近被那些粮商们搞的的手忙脚乱,来不及啊!”

“是啊,粮食确实很关键,同属杭州,我这边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蔡京一声叹息。粮商囤积居奇他多少知道,好在主战场在钱塘,加青苗钱的发放,余杭县的情况相对好一些。

“不知东阳兄今日前来有何贵干?”蔡京很清楚,林昭不会单纯地来和自己聊天,只是到目前为止,还猜不透林昭的目的到底何在?

林昭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道:“那我直说了,今日过来是想要向元长借些粮食!”

“借粮?”蔡京有些不太明白。

林昭并不直接回答,转而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