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王-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唉!林昭实在看不下去,怒道:“王将军,我们走,夺回西门……”

这……王恺犹豫了,郑獬也看着林昭,眼神十分怪异!

可林昭根本不在乎,留下一个厚重的背影,踏着沉稳的步伐,已经远去……

“郑知州,还是让东阳去吧,兴许他会带来惊喜……”

听到沈括的话,郑獬已经到嘴边的喝止生生咽了回去。说得对,让林昭去吧,成功了自然是好,自己的罪责就对大大降低,说不定还会算上一份功劳。要是失败了,也有人负主要责任。总之,不亏,到了这个危急的时刻,郑知州心里的如意小算盘还是在劈啪作响。

“那好,你们且听林昭调动,尽快夺回城门,平息叛乱!”

林昭听到,远远喊道:“沈大人,保护好王爷和诸位大人!”

言下之意再清楚不过,林昭昂首阔步上前,将要面临的责任相当重大。

第一二八章夺门之战

杭州城外,苏轼问道:“你们何以这么快就查到了地点?”

他们虽然知道私盐是今日起运,但具体的装船地点并不知道,故而苏轼吩咐人在沿着运河的各处仔细巡查。

但是杭州所在的南方地区,河道密集,水网复杂,私盐起运是极为隐秘的事情,对方肯定会选择比较隐秘的地方进行。想要找到确切位置并不容易,即便是广撒网,也颇有大海捞针的意思。

即便难度再高,也是志在必得,这次下了大力气,是个绝好机会,必须要人赃并获。

话说的容易,可想要办到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今日苏轼与林昭在西湖宴会上,就是为了稳住赵宗咏父子,让苏岸等人在外面寻找线索。

结果,进展比想象的要快,苏轼还有些惊讶,有些惊喜。

来报讯的差役回答道:“是有人透露消息给我们的……”

“哦?”苏轼立即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竟然有人主动透露消息,他们是怎么知道?为什么要透露给自己呢?这种事情,谁的目的能单纯呢?

带着这些疑惑,苏轼等人上路,急忙带着大量差役往运河边的一处小村落赶去。正走在路上,突然有人喊道:“看,那边好像着火了……”

苏轼一回头,只见杭州城所在的方向火光冲天。苏轼一拍大腿,顿时明白过来,杭州一定是出大事。

意料之中的谋反?赵世琚动手了?那么透露消息这件事……调虎离山,苏轼瞬间反应过来。

现在回头已经来不及了,何况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是去查封私盐。杭州那边有林昭在,何况郑獬已经答应调动兵马,事先是有防备的,想必不会有什么问题。

故而继续前往运河边,义无反顾,直奔那处存放私盐的地方……

村落的码头上,陈琦正在指挥属下。迅速将私盐搬上船只……

时间很紧急,余杭郡王正在西湖宴会拖延时间,制造机会,自然要抓紧了。

“快,快点般……”陈琦不断呵斥。呼喊!

河面的大船上货物越来越多。吃水线不断下沉,几万担的私盐被搬上船只,只要运走,到了荆湖南路。湘鄂一带,就是无数的铜钱,数以万贯的钱财。

正是这个诱惑,才让他们铤而走险,敢于顶风作案。

陈琦虽也知道风险很大。但此刻依旧有些忍不住如此诱惑。如果今日能平安将这匹货物运走,那是自然最好不过……

这次最后赚一票,赚取大量钱财之后就收手,大不了辞官不做,带着儿子回老家去做富家翁……

想到这里,陈琦又有些担心儿子的下落,这小子到底去哪里了?已经整整两天没消息了,陈琦心中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担忧。

就在此时,突然有一阵阵狼嚎传来。这是约定好的暗号,由外围负责警戒的暗哨发出。陈琦顿时一惊,出事了!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苏轼带着数千人已经赶到,迅速将整个村落包围。河面上也有差役划船阻拦。一起合围。

虽算不上天罗地网,但是想逃走已然没有可能。

王爷为什么没有绊住他们?时间地点为什么这么快就泄露了?陈琦心中疑惑重重,但更多地还是惊恐。

如此大案被朝廷查到岂能轻饶?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赵宗咏父子会不会将所有的责任推给我?是否会牵连儿子呢?

一瞬间陈琦骤然出现了太多想法与担忧,事已至此。他竟然连半分逃走的奢望都没有……

片刻之后,大队人马高举火把的差役进入村落。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说是束手就擒。偶然以两个意图逃走,或者反抗者很快便死在了杭州府差役的刀下,故而众人都有了自知之明,钢刀与鲜血的威慑作用总是如此,经久不衰。

见到苏轼,陈琦嘴角挤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手中不知道捏着什么东西,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陈县令,你不是身体不适吗?怎地在这如此大手比呢?”跟林昭在一起的时间久了,苏大才子的幽默细胞了多了许多。

“哼,苏通判既然已经来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陈琦冷清的出奇,虽然有着各种奢望,各种侥幸,可是在内心深处,他其实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很快,苏岸来报:“苏大人,至少已经发现了好几万担海盐!”

“陈县令?三司与户部有调函运送海盐吗?”苏轼惊讶不已。

陈琦苦笑一声,并不回答。这个时候不管说什么都失去了意义,而且还是自取其辱。

苏轼见状道:“好了,苏校尉,你快些回去报告东阳,还有……他那边现在应该需要人手帮忙。”

“是,属下先行告退……”苏岸心中一直挂念着林昭,当即转身离去,马不停蹄赶回杭州城。

苏轼回头看着杭州城所在的方向,喃喃道:“东阳,这边已经告捷,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今夜,杭州内外,注定无眠!

西湖边,郑獬无奈之下被迫交出了军政指挥权,赵宗咏父子随后被变相软禁在西湖边。

沈括得了林昭嘱咐,尽职尽责,赵宗咏父子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成了笼中之鸟,此刻哪里也去不了。

可当此之时,赵家父子怎么甘心就此被困呢?

“父亲,林昭这是要软禁我们……”赵仲山的反应最为强烈。

“这一点已经毫无疑问!”赵仲晔看起来忧心忡忡,如此与世隔绝,不知道外面的消息,势必会非常被动,根本无法依照情况作出应对,情况会越发的糟糕。

赵宗咏叹道:“好好的怎么会走漏消息?还有赵世琚怎么就造反了?”对此,他们的反应与郑獬相同,都是难以置信。只能说,赵世琚平日里装的实在太成功了,以至于瞒过所有人的眼睛。

赵仲山道:“不至于吧,赵世琚一个文弱书生,整日里醉心画作,游山玩水,怎么会谋反呢?何况还是在杭州,在父王和大哥眼皮子底下,若真有此事,我们会一点察觉都没有?”

说起此事,他们父子三人全都心有疑惑,当然了,一切都是建立在他们自负的基础上。

“会不会是林昭他们故意在演戏?”赵仲山似乎是异想天开,又似乎一语中的。

听儿子这么一说,赵宗咏顿时一惊,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赵仲晔惊道:“父王,二哥说的有几分道理,他们说发生了谋反,可我们对外界情况一无所知……王府突然失火显然不是意外,八成是有人故意而为之。如果赵世琚谋反,他为什么要去焚烧我们的王府呢?难不成只是为了泄愤?”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难以理解。

很多时候,人心里只要浮现出一个念头,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断寻找理由,依据,来支持这个想法,哪怕是有些偏执。

此刻,赵宗咏父子就是如此,老大话音落地,赵仲山接口道:“没有,还有那个私盐案,说不定他们根本没有发现,只不过是欺骗诈我们,倘若我们轻举妄动,必然会落入他们的圈套之中,那才真是后果不堪设想……”

赵宗咏也后怕不已,幸好刚才没有过激反应。然而即便是现在想明白了这一点,晚上也要待在这里吗?

赵仲晔道:“不行,待在这里也是坐以待毙,他们将我们隔离起来会做些什么呢?别忘,记了,王府里有些东西是可以作为证据的,见不得光!”

“那怎么办?”

“二哥和父王待在这里,我回去看看,应付局面,处理事情!”这个时候,之后他赵仲晔挑大梁。

“仲晔,小心些,为父给太后去过书信,即便真出了什么事情,也不打紧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陈琦还是赵宗咏,关心自己的孩子,完全是本性。

“父王放心!”赵仲晔说完之后,便趁着看着的护卫不注意,悄然潜入西湖水中……

“夫君,你回来了!”见到赵世琚,妖娆妇人兴冲冲地上前。今日前往西湖赴宴,某种程度上是有危险的,是以身犯险,稳住局势。

“嗯!”赵世琚趁乱逃走时候,数显进城,急忙问道:“情况如何?”

“上前的建筑已经烧毁了,马上就可以开挖,我记的位置不差,应该就在此处……”

赵世琚点头道:“快些挖出来,这些东西对我们很重要……”

“夫君放心,先祖遗物,定会让你惊叹的!”妖娆妇人道:“不过当务之急是李逢那边,我们必须尽快将杭州城掌控在手中……”

“好!”赵世琚是整个事件的策划者,当然知道其中门道,当即点头道:“好的,你在此处守着,我去城门处……”

正在此时,传来消息:“杭州驻军已经开始重整,朝着西门来了……”

“本将军知道了,马上就来,务必死守西门!”赵世琚最后看了一眼夫人,转身扬长而去。

一场城门争夺战,即将拉开序幕!

第一二九章另辟蹊径

杭州城是吴越时期,钱镠派人重新设计整修过的,城池高大宏伟,是东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城。

得益于两浙十三州丰富的物产,以及运河交通便利,杭州一直是富足的鱼米之乡。城内百业兴旺,百姓生活也算是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在熙宁二年六月初六这天晚上,都暂时告一段落。

杭州城里突然响起的喊杀声,以及四处冲天的火焰与浓烟,让杭州这座号称人间天堂的城池骤逢大难。

自从吴越钱王进汴京朝见宋官家,献土归降之后,杭州就不曾发生过战乱,习惯了安定的百姓一时间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正是因此,才导致城内局面更加混乱,无辜死伤者众多。当钢刀与鲜血出现的时候,杭州城内的居民这才惊恐不已,纷纷躲入家宅之内,唯恐遭遇兵祸。

城内的街道上,赵世琚在一队手下的护送下,匆匆向西门赶去。对他而言,是因为走漏风声,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提前发动叛乱,准备根本不充足。仓促之间起事,很多事情难免有疏忽,有纰漏,处处都不是很理想。

情况十分严峻,赵世琚自己很清楚!

眼下唯一转机的可能,或者说短时内苟延残喘,保住性命的机会就是占领杭州城。以这座坚固的城池和两浙十三州,以及南方的一些富庶地方作为根基,再加上自己身份的号召,或许还能一搏。至于能否胜利,就不得而知了,但总好过坐以待毙。

否则朝廷大军一到,根本没有与之周旋的余地,顷刻间便可能土崩瓦解,身首异处。赵世琚是有抱负,有雄心壮志之人,这样的人即便是死也想要轰轰烈烈。有尊严。

因此得到杭州驻军进攻西门的消息,赵世琚尤为重视,必须尽快赶过去,击退杭州驻军,将杭州西门牢牢掌握在手中。继而固守城池。

眼下东门与南门已经掌控在手中。北门的战事趋势也不错,那边有李逢亲自指挥,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告捷。

倒是这西门情况不容乐观,其实完全可以理解。西湖距离杭州西门是最近的。在西湖宴会的那些杭州地方官。最方便,下意识做出的反应便是西门。故而此处压力是最大的,正是因此,赵世琚才着急不已,急匆匆赶来亲自指挥。同时将自己手下本就捉襟见肘的力量,大部分都调集到了西门附近。

西门内外,尚有大量的杭州驻军,他们被叛军偷袭,虽说是猝不及防,却也并非一败涂地。

说起来这还要感谢赵宗咏的西湖宴会,因为今日西门一带的出入的达官贵人太多,同时也是为了防备西湖那边出现意外情况。西门今日聚集的军队数量本就比较多,故而没有在突然袭击之初完败。

不过情况并不乐观。叛军从后面杀出来,他们损失惨重。此刻正围绕在杭州城内外,某种程度上算是街巷血战。

城门口倒下的尸体已经不计其数,鲜血与肉末到处横飞,场面极为可怖。心理素质不够强的,见到这个场面,恶心呕吐都是正常现象。

现在比的就是谁能够坚持,哪一方顶不住。必然会一败涂地。

这个时候,人数差别已经失去意义。就是城门口那么大的地方。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横截面就那么大,再多的人也使不上力气。至于战斗力与兵器这些硬性指标,本就相差不多很多,故而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便是士气。

相比之下,驻军比叛军就差远了。对于赵世琚的叛军而言,要是失败了,谋反之罪是要灭九族的。明知如此,还敢于跟着赵世琚一起起兵的,本身就是写不畏生死的亡命之徒。他们人数虽少,但无疑高强,平日里练习也更多,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对赵世琚忠诚。

至于大宋朝官方军队,尤其是南方驻军,实在是不提也罢!

整个被宋朝战斗力最强的无疑是西军,也就是西北地区长期与西夏和辽国作战,故而一直保持着较强战斗力。

其主力除了陕西各路驻军,还有意杨、种、折等著名军事世家率领。当然了,早些年范仲淹经略西北,统帅自然是范文正公。至于仁宗在世的那几年,则是著名的骁将,杰出的军事统帅,死后被追谥为武襄的枢密使狄青,狄汉臣一手经营。

接下来便是宋朝强干弱枝,号称最强大的军队——禁军。不过禁军主要是驻守在汴京地区,地方上驻守的主要是厢军,不管是战斗力与装备、待遇与禁军都不可同日而语。久而久之,战斗力下滑的日益严重,再加上贪腐等问题,早已是腐朽不堪。

仁宗皇帝在位时期,广南西路侬智高造反,南方州军队竟然被打的落花流水,以至于叛乱继续席卷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