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王-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昭心中冷笑,说道“皇嫂息怒,也不必麻烦开封府和大理寺了,本王已经追查到一些眉目了。”

“是吗?”高滔滔心里开始有些打鼓,拿不住赵昭的意图,难不成今日非要撕破脸皮吗?赵宗晟心里更是有几分紧张。希望这些死士能绝对为自己尽忠,不至于说漏嘴。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行刺本王?”赵昭看着阶下的几个此刻,大声喝问。

“哼,林昭攻占兰州,杀我父兄,此仇岂能不报?”

“我党项勇士千千万,你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原来你们是西夏人啊!”

“不错!”

“看样子是西夏人行刺秦王殿下!”赵宗晟立即附和一声,说完之后,才觉得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

赵昭看着他笑了笑,转身道:“母后,皇嫂、官家,西夏人贼心不死啊!行刺于我事小。兰州之战他们必定心怀不满,还会蠢蠢欲动,扰动大宋边疆的。既如此,我就更应该回西北,一来是完成父皇遗愿。为大宋驻守西北边陲,二来我也得找西夏人讨个说法才是……”

“既然西夏人意欲对皇叔不轨。西北之地反而很不安全,皇叔更不该涉险才是!”赵顼打定主意,绝对不能让赵顼前往西北。

“多谢官家美意,只是若如此,岂非是怕了西夏人?他们都寻到汴京来了,岂能不闻不问?与其日日小心提防,还不如一劳永逸,灭了西夏……此乃父皇遗愿,我自要全力实现。同时,也是为官家分忧啊!”林昭略微沉吟,小声道:“至于这些刺客,也许该进一步审问调查,兴许会有另外的收获也说不定……”

赵宗晟顿时脸色一变,人落在林昭手中,始终是个隐忧啊!高滔滔也有些顾虑,万一最后真审问出来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点风言风语,都会很麻烦的,在林昭去西北的事情上,他们必须要适当做出让步。

“让昭儿去吧,这毕竟是仁宗皇帝的遗旨,也是他的愿望,不遵从,那可就是抗旨,是不孝了!”曹氏沉声道:“官家总不会将秦王置于不忠不孝之地吧?”

言下之意很明确,你们要是继续反对,那就是不忠不孝了。今日这种场合,很多话是完全摆上台面的,没有模棱两可,答案只有是或否。

高滔滔笑道:“也好,秦王坐镇长安,西北边境定然可保无虞。只是西北暂时安定,也不急于一时,一家人好好团聚一下再说!”

“是了,容后再说吧,皇叔昨日才回汴京,怎能立即马不停蹄去长安呢?好歹要休息几日,不能累坏了身体。”赵顼知道,事情已经到了无可阻止的地步,见母亲松口,也只能先应承下来,拖延时日,然后再从长计议。

“那就多谢官家和皇嫂美意了!”赵顼笑了笑,只要有这句话就足够了。当着百官的面所言,赵顼不敢不认账,自己有足够的理由名正言顺回长安了。

太庙的祭祀早就完成了,若非赵昭之事节外生枝,早就结束了。

赵顼心中有着太多的疑问,更需要与母亲,以及众多智囊一起商讨对策,是一刻也不想待在太庙了,故而立即宣布道:“诸位爱卿辛苦了,三日后朕会在大庆殿设宴,为皇叔接风庆功,今日都先回去吧!”

“遵旨!”百官都清楚,仁宗皇帝祭日,近几日不宜大肆宴饮或娱乐庆祝。

“至于这几个刺客,就交给皇城司严加审问吧,看看他们是否还有别的同谋!”赵顼也看出来了,这几个刺客大有门道,想要接管在自己手中。

“官家,我看不必了吧,直接推出去斩首算了!”赵昭摆摆手,事已至此,几个刺客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反正现在不能与赵顼撕破脸皮,不如用鲜血和人头来警示某些人。

“好,推出去,立即斩首!”赵顼说完之后,转身便走。今日的震惊着实太多,对他的心理是极大的打击,此刻已经有些承受不住了。

看着赵顼离开的背景,赵昭终于长出一口气,等待许久的大事算是成功了。不过未来还有很漫长的路,这才是第一步而已!

回到府中已经是晌午时间,太阳已经西斜。提前一步回去的李承已经将门口的匾额换过了,“秦王府”三个大字很气派!

“府上的匾额换的真够快啊!”沐思虹微微一笑,脸上洋溢着别样的喜悦。丈夫成了秦王,自己虽说只是个妾室,也勉强算是个王妃了。最重要的是儿子,可就是凤子龙孙了。倘若丈夫将来更进一步,可就是皇子亲王了,这可是做梦都不曾想到的事情。

柴敏言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出身前朝皇族的她看得很清楚,今日在太庙之中,看似只是嘴上功夫,内里实际上则是刀光剑影,充满了杀机。即便是她成为秦王妃,她的儿子是世子,将来还有可能是太子。但是这个过程必定艰辛凶险,一家人,尤其是夫君势必危险重重。

虽说是个高兴的日子,却也让人有些不安!

赵昭看出了妻子的不安,安慰道:“没事的,我会保护好你们的!”

“嗯!”柴敏言轻轻点头,为今之计,只能尽一切可能帮助夫君成就大业了。也是为了儿子,为了柴氏一族。

一天下来,众人都心力交瘁,林昭也没有时间与妻儿团聚。亮明身份之后,便是真刀真枪的正面交锋,再没有隐蔽的主动性可言,要处理的事情更多,斗争更为复杂。

赵昭一回来就带着李承进了密室,狄青早已等候在此,一见面便道:“恭喜秦王!”这一天他已经等的太久,虽然不能现场亲自见证,但还是打心底的高兴。

“若非有狄公,昭何来今日?”赵昭语重心长道:“从今日开始,形势将更为复杂,还要多加倚仗狄公!”

“老臣定当尽心竭力!”狄青的忠诚任何时候都毋庸置疑。

“说下接下来的对策吧!”赵昭沉声道:“今日遇刺才只是开始,以后会更多,全家人的安全,切不可掉与轻心。”

“殿下放心!”李承道:“王爷如今有开府建衙的资格,王府的护卫数量也会增加,我已经调派了一些好手,安全保证无虞。”

“那就好,明着赵顼不敢轻举妄动,但是背地里,难保不会找些替罪羔羊铤而走险。”赵昭嘱咐道:“府中护卫,还有亲眷外出之时,尤其是小心。还要成立一支女卫队,此事你可以沐夫人身边的玉童商量……”

“是!”

狄青道:“听说赵顼已经同意殿下坐镇长安了?”

“没错,虽然是同意了,但赵顼必定会找各种理由拖延!”赵昭沉吟道:“必须尽早回去,消息传过去,诸将震惊之下,必定心有摇摆,必须要尽早过去安定人心。我更担心的是,若是迟迟不归,赵顼会想办法在那边安插人手……”

“确实得想个办法尽早回去才是!”

赵昭轻声道:“办法倒是已经有了,李承啊,你迅速传讯给……让他务必……”

“是,此计甚妙啊!”李承一听,顿时兴高采烈。

“脱身不是问题,只是一家子都去长安怕是不行……”提及此事,赵昭脸上满是忧色,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儿。

“殿下只要走了,王妃和小王子他们更安全,有曹太后在,赵顼不敢怎么样,至于将来……殿下放心就是了。”狄青笑了笑,很是自信。

“那就好!”赵昭轻叹一声:“赵顼那边不怕,兵来将挡就是了,我担心的是百姓意和老臣心!”

第六一一章老臣心

司马光迈着沉重的步子从太庙出来,心情同样的沉重!

谁能想到,一日之内竟然有着许多的惊天之事?仁宗皇帝流落民间的独子找到了,大宋皇位传承秩序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

更让他没有想到,这个人是林昭,一个优秀的青年,其威望和实力已经有与当今官家分庭抗礼之趋势。

今日局势实际上已经有剑拔弩张之意味,天子拜皇叔,秦王守长安这两件事,注定了龙争虎斗不可避免。

赵昭在太庙的气魄,以及相关的作为,毫不掩饰对皇位的企图。器宇轩昂,英姿勃勃,还有那一直云淡风轻的笑容,处处都透露着强大的自信。

作为仁宗皇帝的亲生儿子,他完全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这几年无论是出使、查案、治河、领军作战,表现优秀,功勋卓著,单从这个角度而言,是非常完美的皇位继承人。

可惜时间错了,要是放在十年前,或者仁宗皇帝的寿元能多上十年,都是极为完美的。如今则完全不同了,十年时间,大宋已换了两任皇帝,许多事情早已物是人非……

今上主动将皇位交还给秦王?司马光轻轻摇头,在他看来,这是没有可能的。赵宗实昔年为了登上皇位,可谓煞费苦心,如今怎么可能轻易放手?

一个想得到,一个不放手,结果只能是争斗。

身为一个老臣,司马光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整日里看着那些史学典籍。古来争夺皇位,血流成河不知几多?更糟糕的可能是威胁到大宋王朝的安危!

想必仁宗皇帝在天之灵也不希望看到如此局面吧?司马光叹息一声。一路上忧心忡忡。

回到家中时,夫人已经准备好晚餐,他却没有一点胃口,怅然若失。就在这样当口,有人来报,邵雍先生到访!

“尧夫兄,何时来的汴京?”花厅之中,司马光对邵雍的行程有些诧异。

“今日刚到!”邵雍笑了道:“君实兄何故愁眉不展?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唉!”

不等司马光开口。邵雍便道:“让我猜猜看?可是为了今日太庙之事?”

“你都知道了?”

“自然知道,汴京城已经轰动了!”

“是啊,秦王殿下回归皇室,仁宗皇帝血脉留存,这是好事,可……”司马光忍不住又是一声叹息。

“君实兄何必长吁短叹呢?”

看到邵雍嘴角别样的微笑,司马光猛然心中一动。轻声道:“尧夫兄,莫不是有什么高见?”

邵雍不疾不徐问道:“君实兄可还记得,那年在洛阳,我的那四字评价?”

司马光的思绪回到了当日的洛阳安乐窝,邵雍初见林昭便有评价。事情过后,他并未记在心上。此刻回想,喃喃道:“中兴之才?”

“我当时改动了一个字,其实该是……”邵雍一字一顿道:“中、兴、之、主!”

“啊?”司马光不由一惊,疑惑道:“你当时便看出来了?”

“实不相瞒,当时我看出他身上有帝王之气。只是潜龙在渊,并不明显。”邵雍道:“当时我还很疑惑。大宋气数未尽,并无改朝换代之迹象,很是矛盾。如今真相大白了,天赐我大宋一位中兴之主!”

“中兴之主……中兴之主……”司马光默念即便,问道:“尧夫兄如此确定?”他知道邵雍在看命格方面的能耐,只是这种事一定就一定准确吗?

“天命所归啊!”邵雍道:“如此说,可能难以置信,君实兄你可以睁眼看现状啊!”

“现状?你指的是?”

“今上和秦王,做个比较,显而易见!”邵雍道:“仔细说起来今上年纪比秦王还略大,可他为人呢?心胸狭隘,多疑猜忌,优柔寡断,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这几年重用王安石,说是要富国强兵,可是结果呢?百姓生活困苦更胜往昔,几乎民不聊生,大宋被他弄的乌烟瘴气;邕州求援月余之前就送到了汴京,赵顼却犹豫不决,以至于六万军民惨死,血染邕江,西南山河变色;但凡有功之臣,无论亲疏远近,哪一个他不猜忌?君王多疑,便是不自信啦!”

司马光沉吟不语,邵雍所言都是事实,他最清楚不过。

“反观秦王,这些年立下的功劳还少吗?是他出使辽国,拖住辽军,保我大宋渡过难关。是他平定了赵世琚叛乱,保东南安定。是他治理黄河,让两岸百姓有家可贵,安居乐业。是他收复失地,开疆拓土,扬我国威……”邵雍笑道:“秦王功绩,不胜枚举,有目共睹。”

“尧夫兄,你对秦王很是推崇啊,你今日前来是……”司马光先是默默不语,沉思片刻之后,想起邵雍之前似乎隐晦提及过些许事情。当朝翰林学士,参知政事,谋略心思也不是吃素的,顿时对邵雍的来意产生了怀疑。

“君实兄既然已经猜到,那我也不瞒你!”邵雍沉声道:“其实我早就知道秦王的身份!”

“你早就知道?是你自己得悉?还是秦王主动告知?”司马光立即追问。

邵雍低声道:“你可还记得去岁端午节那场大雨?那晚秦王长子出世,黑龙冲天而起,雷击福宁殿……次日,我便去拜访了……秦王殿下!”

“你什么意思?莫非秦王长子真是黑龙降世?”司马光突然想起,这几日恍惚之间似乎确实听到了些许传闻。

“没错!”邵雍道:“当时我就在左近,看的分明,黑龙自秦王府而起。王子一降生,便天降甘霖,至于雷击福宁殿,也是这个缘故!”

“那日入宫,你不是说……”

邵雍摇头道:“那是我主动帮助秦王掩饰,蒙蔽今上的。”

“你……”司马光沉吟半晌,悠悠道:“所以,你今日前来为秦王做说客?”

“实不相瞒。君实德高望重,乃国之重臣,秦王确实希望得到你的辅佐!”邵雍直言不讳道:“你们乃是挚友,我也不忍君实兄心中纠结苦闷……”

“辅佐秦王就不苦闷了?”司马光疑问道:“你怎么就确定,一定是秦王得天下?”

“天命如此,众望所归啊!”邵雍道:“仁宗嫡子是他的资格,赫赫战功,军民拜服,治理黄河,百姓感激。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今上与秦王相比,多有不及……还有,除此之外,秦王拥有极为强大的实力。”

“你是说西军,关陇之地?”司马光的心里满是震撼,秦王威望高,得民心,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事实。

“三赴西北,与西夏、吐蕃鏖战数次,西北将士都心向秦王啊!何况如今得了秦王的封号,驻守长安的,关中陇右自然是囊中之物!”邵雍道:“秦王实力远不止如此,朝中有多少大臣和秦王过从甚密?”

“秦王都拉拢过他们?他们都投诚了?”司马光大为惊讶。

“在此之前,秦王从未刻意拉拢过什么人,他们也不知道秦王的身份。”邵雍沉吟道:“但是今日,他们知晓了,他们必然也要做出了一个选择!”

司马光反问道:“他们一定会选择秦王吗?”

“有人会,有人或许会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