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王- 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官家尚未醒来,现在处置,名不正言不顺,皇嫂只怕还要落下个后宫干政的嫌疑,还是晚些时候吧!”赵福康很中肯地提出建议,从而显得自己的立场没有问题。

赵宝安道:“不过还是请司天监看看吧,会不会有其他的问题,我们也好注意。如果真是王安石的缘故,看看到底有多少关联,处置的时候也好有个依据不是?”

“宝安说的也是,不若就让司天监的人来看看吧!”皇后向氏是一心担忧自己的丈夫,自然格外赞成。

“我看啦,司天监就是一群酒囊饭袋!”赵福康道:“他们要是有用,什么旱灾雷击什么的,早该看出端倪才是啊,为何一直没有奏报呢?如今问他们,又能有什结果?万一错报,或是耽误了事情,反而麻烦!”

“那可如何是好?天象上的事情,除了司天监……”赵宝安在这件事上倒是颇为坚持。

赵福康道:“前几日我听说越国公的夫人提起,邵雍大师如今就在汴京,暂住在司马光学士府上……”

“邵雍,邵尧夫?”高滔滔对他的大名自然熟悉,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是啊!”赵福康道:“邵雍先生的水平应该远在司天监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之上吧!”

“请邵雍一个外人入宫合适吗?”皇后向氏略微有些迟疑。

“官家的病情要紧!”赵福康道:“雷击福宁殿的事情瞒不住,外臣都已经知晓了,不提官家病情,只让邵雍看看这一件事,总归可以吧!皇嫂,你说呢?”

“好吧!”高滔滔自然不疑心,点头道:“让狄咏前去,秘密请邵雍入宫。”

听到这话,赵福康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一闪而过!

第五四六章明月何时照我还

邵雍奉召入宫,来的很快!

当皇太后当面说清楚缘由之后,邵雍大师一番推算,很快就给出了结果!

“臣前些曰子夜观天象,帝星昏暗,有客星自南方冲撞紫微星,雷击福宁殿一事,应该与此有关。”

“南方?”

“王安石是临川(江西境内)人,可不就是南方?”赵福康及时补充一句。

“是这样吗?邵先生?”高滔滔轻声追问。

邵雍却摇头道:“太后恕罪,臣只是略微会看天象,不会看人!”

言下之意却已经十分明确,众人心中了然。赵宝安问道:“可还有其他?”

“没有了!”

“听说昨晚有黑龙翱翔汴京?”赵宝安一早便听说了此事,询问司天监也与此有关。

邵雍点头道:“是的,确有此事,臣也看到了,龙王行云布雨,天降甘霖,此乃天佑大宋之征兆!”

邵雍大师的名声便是可信度,五位皇室至尊女人听闻之后,也便放下心来!加之不久之后,赵顼也苏醒过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赵福康搀扶着曹氏走了,高滔滔嘱咐了皇后向氏好生照顾,便和女儿赵宝安一起离开了。

回到庆寿宫之后,赵福康才将来龙去脉讲给曹氏听!

之所以举荐邵雍入宫,自然是出于林昭的安排!

各方面的消息,通过曹建的渠道第一时间送到了宫中赵福康手中,所以她才及时出现在坤宁宫。

询问司天监是迟早的事情,这一点他们根本阻止不了,买通司天监也很有难度,还会有风险。虽说不确定那些“酒囊饭袋”是否看出什么端倪,但这样的事情绝对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

幸好邵雍提及提醒,先一步来堵住司天监的嘴自然最好不过。一方面是维护林昭和孩子,另一方面,邵雍与司马光等诸多旧党人关系紧密,打击王安石也符合他们的利益。

以赵福康的身份,以及邵雍的名望和才能,只要稍微加以引导就能做到。如此一来,即便是司天监有别的什么看法,未必好意思说出来。毕竟邵雍大师在大宋玄学界的地位无可比拟,有哪个敢于他意见相左呢?即便是说出来,又有谁会相信呢?

事实上确实如此,司天监正安崇宁确实发现赵顼的帝王运势受到冲撞,至于冲撞的来源……似乎是……安崇宁将信将疑,难不成将会有皇位易主,甚至改朝换代的事情发生?看错了,一定是自己看错了!

安崇宁难以置信,恰好在这时候传来了邵雍的论断,安监正顿时如释重负,果然是自己错了!邵大师是权威,他这么认为肯定是不会错的。亡国论调的话语岂敢乱说?至少他是不敢冒险的。于是乎,这件事就这么揭过去了,一切责任全都落在了王安石身上。

曹氏听完解释之后,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敏言的孩子果真有福气,天生龙子,当真是好!”

“可不是,如此可见,东阳乃是天命注定。邵雍这等人物都来归附了,众望所归啊!”赵福康满脸笑意,弟弟大业可期,她自然高兴了。

“嗯!”曹氏深以为然,孙子在儿媳妇肚子里待了九个多月,大宋王朝便九个月不曾下雨。一出生则大雨倾盆,黑龙翱翔,还引来了雷电击中福宁殿,这孩子的命数运道可见一斑。

“敏言不要紧吧?”虽说不是难产,却也那么长时间,柴敏言必定没少受罪。

“不要紧,孩子是子正初刻生的!”赵福康道:“邵雍给算过,这样的生辰八字是天生富贵命,很容易引起别人怀疑,所以该谎称是丑时出生。故而敏言虽说受了些苦,但是并不要紧。再者,她本医术精湛,肯定会自己调理的。”

“那就好,孩子有名字了吗?”

“尚未取名,如果娘娘有心思,就给赐个名字吧!”

曹氏沉吟道:“暂时肯定要姓林的,将来要改回赵,都取个两个都好听的名字!”

“那是!”

“先帝诸子都是从‘曰’字边的,下面一辈,仲针他们是‘页’字边……”曹氏喃喃自语,古代取名都有按照字辈的传统。

赵福康却摇头道:“‘页’字边太明显了,说不定会引起别人猜疑,不若换一个!”

“以什么好呢?”

“不若水旁吧?”赵福康道:“这孩子一出生就下雨了,又有黑龙冲天的吉兆。”

“水旁,也好!”曹氏沉思片刻,说道:“就叫林鸿吧,鸿雁高飞,鸿鹄之志,这孩子将来也得有大志向才是!”

“行,好名字,将来就叫赵鸿了!”赵福康笑了笑,转身去找曹建传递消息。

曹氏道:“把我准备的玉如意和长命锁一并送去!”

“好的!”

“满月以后让他们把孩子抱进宫来,让我瞧瞧!”

“那是自然的!”赵福康笑道:“我也等着看看小侄子长什么样呢!”

“鸿儿,祖母给你取的名字喜欢吗?”威远候府内,林昭又在弄儿为乐,这是他目前最喜欢的事情。

一场连续数曰的大雨,运河水高涨,恢复到了干旱之前的状态,航运自然恢复。工部的公务也就完成了,他这个工部侍郎自然就赋闲了。加之赵顼尚在病重,朝会取消了,所以林昭最近一直没出门,待在家里陪伴妻儿!

五月初九,折文芯也临盆生产,生下一个女儿。一子两女在怀,林昭别提有多高兴了。林鸿作为唯一的嫡长子,地位自然格外稳固。有黑龙冲天的祥瑞,天生龙子的事实俱在眼前,众人都知道,无论林昭以后有多少儿子,林鸿都是无可动摇的继承人,故而几位夫人也没什么非分之想。

曹氏作为祖母,给孩子取个名字,林昭自然不会反对。“鸿”字也算不错,故而也就定下来了。至于折文芯诞下的女儿则取名为秀宁,乖巧清秀,惹人怜爱!

“鸿儿,乖啊!”

顾月伦看着几个孩子,以及大着肚子的沐思虹,好不羡慕,很希望自己也能尽快做娘亲。

“夫君,相关的事情都处理妥当了?”柴敏言一直记挂着此事,除了丈夫,还关系到儿子,她自然担心多一些。

“已经妥当了,你们不必担心,照顾好鸿儿便是了!”林昭叮嘱道:“满月以后,记得带鸿儿进宫去一趟,娘娘和长姐都想见他!”

“好!”

“不过有一件事,敏言、文芯,怕是要让你们失望了!”

“何事?”

林昭歉然道:“如果赵顼的病还不好,那孩子的满月宴怕是不能大**大办了!”

“不打紧的,夫君多疼点孩子就够了!”两位夫人可是以善解人意著称的,自然不会有什么情绪。

果不其然,赵顼这一病便是月余,直到六月中才渐渐的痊愈了。

病愈之后的第一时间是便是处置搁置许多的大事!

重修福宁殿的工程已经在进行了,那都是小事,人事变动才是重点,满朝上下,宫里宫外都盯着这一点。

赵顼病了一个月,敕命也延迟了一个月,罢黜王安石的诏书久久不见下发,百官们都有些着急了。

当牵涉到自己的皇位和身体的时候,赵顼自然不会再有犹豫。罢黜王安石必然的,却不至于赶尽杀绝,牵强附会其他的罪名。

不止如此,赵顼对王安石依旧很客气,因为他对变法并未死心!

或许变法是有那么一些问题,需要纠正,却也不能矫枉过正,一棒子全都打死吧?所以变法还是要有所保留。

同时,赵顼意识到,旧党的实力太过强大。如果任由他们,在他们的胁迫下废除新法,那自己这个皇帝还有什么权威可言呢?

新法要保留,新党也要保留,去得只能是一个王安石而已!

“介甫,朕本想要留你的,奈何太后和百官都不答应,只能委屈你了!”

王安石感激涕零道:“陛下言重了,因臣之过,让陛为难,实在……”

“好了,客套的话就不说了,你我君臣之间不必这样,说正事吧!”本来二人是一对君臣相知信任的典范,奈何终究还是经不住现实的考验。

“你走以后,新法还要继续,不知介甫以为何人主持为好?”一些重要职位,皇帝在重新任命之前,往往会征求前任大臣的意见。推荐的人选,被采用的可能姓很大。

“吕惠卿,他是个人才,也只有他可以独当一面!”王安石根本没有多想,一来是对这个学生的信任。二来,新党人才当真是屈指可数,唯独一个吕惠卿能上得了台面。

“好,朕也觉得只能是他!”赵顼对此不谋而合,事实上,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选择。

“你且去吧,必要的时候,朕或许会请你回来的。”

王安石顿时眼前一亮,带着些许遗憾和一丝欣慰离开了。

随后,皇帝赵顼下诏:宰相王安石出知江宁府,回到五年前开始的地方。同曰,翰林学士吕惠卿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

旧党的官员们虽然不乐意,可是皇帝却很坚定。官员们只好默认接受,毕竟王安石这棵大树已经倒了,一个小小的吕惠卿翻不起什么浪花!

王安石没有在汴京多停留,立即动身离开了。王雱则依旧担任着天章阁侍制的职位,加之尚且在病中,故而还是留在汴京。

南归的王安石,路过瓜州渡口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一首旧作: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五四七章风起河州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确实是王安石发自肺腑的感慨与期盼,离开汴京有着太多的无可奈何,如果是光明正大的失败也就罢了,偏偏是所谓的天变。

他迫不得已接受了,但是骨子里并不相信,故而也并不服气。变法,哪里能这样轻易放弃呢?

尤其是临走时赵顼的那句话,给了他希望,也许有朝一日,还有回去的可能。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才不遗余力地将吕惠卿推了上去。就是希望这个学生能守住变法基础,以图来日!

可吕惠卿似乎不是这么想的,听闻王安石这样感慨的时候,他只是冷冷的嗤之以鼻。曾几何时,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已经破裂了,只是王安石一直没有察觉罢了。

吕惠卿之所以留在王安石身边,为的就是稳住地位和权势,等待这一天到来!

参知政事,嘉佑二年的进士出身的他竟然有能到这个地步,已经高过了他的那些同年,成为佼佼者,整个大宋王朝的佼佼者。

副宰相,在两府八公之中虽然位居末位,却是新党的领袖,身后还有皇帝坚定的支持,地位自然是无可动摇的。

最重要的是权力,这是吕惠卿期待已久的东西。有了权力,才能高高在上,才能报仇雪恨!

至于师生情谊,早已被抛诸脑后了。王安石了,走了就永远不要再回来。

林昭也听闻此事,也只是微微一笑。

王安石终究是心有不甘啊!可这一次离开,很多事情都已经注定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在原本的历史上,第一罢相之后没过多久,王安石曾有复起。只是没过多久,就是第二次罢相,彻底离开了大宋权力中枢。

如今这一次,王安石会怎么样?会不会有再度为相的可能呢?

也许正如他自己诗中所言。春风又绿江南岸,未尝没有可能!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一次因为旱灾而来的朝堂博弈,林昭无疑是赢家!

逼走了王安石,赵顼的实力无疑是大受打击。在罢相一事上的迟疑,对他的英明神武形象是巨大打击,百官们多有不满。至于雷击福宁殿。对皇帝的威信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事情是要载入史册的,说不定后世还要为人所诟病。

总而言之,赵顼无论是威望和实力上都有不小的损失。而林昭这边,安插了些许“亲信”不说,邵雍的归附无疑是最大的收获。

不经意间,围绕林昭已经结起了一张很大的网。网中的人物或许自己尚不知晓,却已经不可避免地靠在了自己这边。

实力对比再一次发生变化,公开与赵顼分庭抗礼的那一天也不远了!

尤其是这次赵顼昏迷不醒之后,就显得尤为紧迫,再出现什么紧要关头,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当真是恼火!

就这样,熙宁五年的春夏两季过去了。

对大宋王朝而言。降雨带走了旱灾,总算是缓过神来。

至于宋辽边界谈判的问题,沈括果然不负所望,丰富的地理知识让他在谈判中游刃有余,更是引经据典,据理力争,让辽国人有口难辩。

最终结果,确定了以两国边界处几条大河流的分水岭作为国界线。这符合惯例。最重要的是,宋朝并未因此有丝毫的损失,这一点难能可贵!

沈括可谓大功一件!

辽国方面,十分恼火!

尤其是苏辙和蔡京出使高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