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王-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样?”尚未到跟前,林昭便急忙询问。

“绥州那边来讯息了,西夏主持和谈的人物叫拓跋石。”

“拓跋石?有了解吗?”林昭对西夏那边少有了解,鸿胪寺和礼部给的资料也十分有限,倒是种师道他们这些边军将领,或许多有了解。

“只知道此人乃是西夏王族,四十多岁,老成持重!”很可惜,种师道提供的线索也极为简单。

“哦?!”

种师道摇头道:“这不是重点,有灵狐卫士出现在绥州,据说梁太后的贴身护卫罔萌讹可能在绥州!相比之下,拓跋石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罔萌讹?”林昭听种师道略微解释之后便明白了,原来是西夏的张易之,嘿嘿,有些意思。为了救弟弟,梁太后把情郎都派来了,当真不容易啊!

“此二人,一明一暗,东阳兄当需小心啊!”种师道意味深长,也深感局势越发有些复杂了。

“好!”林昭一边答应,心中却思绪不断,罔萌讹?他似乎想到了点什么,可一时间却又想不起来。也罢,总之绥州现在的状况是越发的有意思了,似乎也有越来越多的可乘之机,可惜自己鞭长莫及。只能期待着,阿昌那边要是能有点进展,那可就最好不过了。

如今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绥州即便是龙潭虎穴,而今也是闯一闯了!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林昭这边开始了解西夏和谈的使臣,西夏那边同样也有了解。

绥州驿馆,罔萌讹到来的时候,一个四十多岁的,雄壮却不失斯文的男子走了过来,整个人看上去很稳重,眼神之中也有几分睿智,颇有威势却也平易近人,此人正是西夏和谈使拓跋石。

“拓跋石见过罔萌讹侍卫!”

拓跋石乃是党项第一大姓,可以说是西夏王族,乃当今国主李秉常乃是五服以内的长辈。按理说身份依旧足够尊贵了,可是见到罔萌讹的时候,还是得毕恭毕敬了。

没办法,谁让人家罔萌讹是太后禁脔呢?深受宠爱呢?枕头风这东西是很可怕的,这种人根本就得罪不得。这种待遇与武周时期的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人的状况无异。薛怀义受宠之时,武三思、武承嗣等人争相为之执马鞭。后来张氏兄弟得宠,则是亲切呼唤五郎、六郎。

罔萌讹而今在西夏就是这等待遇,所以即便是拓跋姓氏的王族也不得不低调点。当然了,拓跋石之所以恭敬,与他本身是梁太后的亲信有关系。试想一下,关乎到弟弟性命的和谈,梁太后能放心用外人吗?

这种感觉让罔萌讹很是受用,虽说面首这样的职业有点不光彩。可若非如此,他而今不过好是个侍卫,见到这些大人物少不得要低声下气。而今换过别人对自己点头哈腰,那种感觉相当的爽快!

也正是因此,让罔萌讹逐渐的有些飘飘然了,甚至有些忘乎所以。权力和虚荣都一旦沾上了,再想要放下就难了,故而罔萌讹才越发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

“拓跋大人客气了,今天我来是想要向你转达一下,太后对和谈的一些训导!”罔萌讹少不得要拿腔作势,虚荣一番。

“请示下!”拓跋石也是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是太后的心头肉呢?今日让自己在前面和谈,身后却跟着一个罔萌讹,说起来倒是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可最终到底是谁听谁的呢?到最后怕是相互掣肘,多有麻烦。尤其是罔萌讹这种人,一个近身侍卫,谈判这种事他能懂得多少?

尽管拓跋石心里不满,可嘴上却不敢说出来,只能暗暗祈祷:只要到时候别给自己添乱,当真就谢天谢地了。他并不知道,梁太后已经亲自到了绥州,若是这样的话,那情况还好一些。太后英明睿智,怎么都比这个小白脸强!

罔萌讹依旧是那副姿态,说道:“太后说了,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将国相从宋朝人手中换回来。”

“是!”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在兴庆府的时候,梁太后便曾经面授机宜。

“还有,既然是和谈,宋夏两国从此之后化干戈为玉帛,那么宋朝人也就该彻底撤出绥州!”

“这……”拓跋石心里想着,这怕是不大好办。在战场上,西夏军队可是没占到什么优势。

“我给你说,不必担心!”罔萌讹似乎看出了拓跋石的难处,说道:“宋朝和谈使叫林昭,他的妻子在我们手……”

话才说了一半,门口边有人禀报道:“宋朝和谈使团已经进入绥州地界了!”

罔萌讹苦笑道:“嘿,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

第三九五章投名状

“这个林昭,我有些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拓跋石自然是懂这个道理的。

奉命前来和谈,若是连谈判对手的身份和大概情况都不了解,哪里还有什么资格坐在谈判桌前?故而不需要罔萌讹提醒,拓跋石已然心中有数。

“哦?你了解?”罔萌讹心中隐约有些失望,如此便又少了一次装腔作势的机会。

拓跋石点头简略道:“有些了解,此人弱冠之年,非科举出身,乃宋帝近年来新近宠臣。曾出使辽国与吐蕃,收效不错,才智非凡。”

“知道就好,千万不要轻敌啊,梁国相在他手中可是没少吃亏,此番在大顺城更是着了他的道。所以和谈之中,你前要小心应对,别上了这个鬼精灵的当!”罔萌讹急忙又是一番嘱咐,内心之中似乎难以掩盖对林昭的憎恶,以及连他自己都没有太注意的恐惧。

拓跋石却有另外的想法,梁乙埋多次败给一个叫林昭的宋朝青年。从河湟吐蕃铩羽而归,这次在大顺城更是全军覆没,连自己都做了人家的俘虏。这些事情在西夏国内早就传的沸沸扬扬,拓跋石怎么能不知道呢?

故而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林昭是有所防备,至少心里准备是有的。只是林昭当真那么厉害吗?他似乎并不是那么认为的。拓跋石想着,或许这和梁乙埋的“愚蠢”,抑或者是大意轻敌有很大关系。

轻敌冒进,不将对方放在眼里,梁乙埋这样的事情还少吗?只是碍于梁乙埋的身份和地位,有些事情只能是心照不宣,决计不能说出口。加之,他与梁太后关系亲近,怎么着也得给梁国相一个面子不是?

而今自己这边已经足够重视,并且特意加了小心。我倒是要看看,那个林昭到底有什么能耐?到底是梁乙埋大意?还是自己无能?

“好。那就看你的手段了,最好是能好好教训他!”罔萌讹嘴角挤出一丝狰狞的笑容,“大仇人”终于到了。而今自己在绥州,是该想办法给他点教训才是。

一瞬间,罔萌讹心中的嫉妒再次涌上心头,恨意格外隆重。当然了,报仇固然重要。但是固宠却更加刻不容缓,想来那些珠宝商应该到了。嘱咐一番之后,罔萌讹便快步离开了,他,还有正事要忙!

绥州城南,福庆老店已经有年头了。

早年间宋夏之间关系和谐的时候。绥州一带的榷场贸易也是很兴隆了,他们这些开客店货栈的日子都不错。

可惜这几年,宋夏之间的关系恶化,战争不断,榷场也就关闭了。别的不说,首先便是苦了他们这些开客店的,生意一直不怎么样?

客店的掌柜姓吴。五十多岁,祖上貌似是羌人,不过已经彻底汉化。只是而今生活在西夏境内,于是乎便是个懂得汉家礼仪的西夏人。

老吴的想法本来很简单,再赚上几年钱,等到花甲之年正好回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奈何生意不好做,已经好多天没有客人上门了。他原本是打算关门的。可是却发觉,最近城里突然来了许多人,老吴赶忙开门,希望能撞上几个客人。

后来他又听说,宋夏两国要在绥州和谈。听到这个消息,老吴还是相当高兴的,尽快停战和谈吧。老是打仗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这些生意人了。只要榷场重开,绥州的商路就会再次兴盛,那么自己的生意……

尤其是自己六十岁退休抱孙子的愿望,那自然能够实现。唉!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很多时候,好事成双,好运总是不期而遇这不,刚刚开门,便有生意上门了。远远地便瞧见好十几个人走了进来,这可是最近的第一单生意,老吴别提有多高兴了,当即笑呵呵地迎了上去。

“诸位客观是用点饭食?还是住店啊?”

“住店!”

不错,不错!开门红啊,十几个人住店,可是不小的一笔收入啊!

“好,马上给诸位准备房间!”

“嗯,记得,酒水饭菜也一并上来!”

“是是!”

“大勇,快去准备!”老吴笑呵呵地答应,随即有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儿子。这夯货,什么时候还能有点眼色,长点出息?还说回家抱孙子呢,怎么能放心把老店交给他们嘛!与此同时,老吴也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自己的孙子在哪呢?儿媳妇的肚子到现在还没动静呢?不行,等这些日子赚点钱,得请个好大夫老瞧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不能耽误了老吴家的香火传承。

“诸位先饮点茶,润润嗓子,而今天气越发的热了……饭菜稍后,马上就来。”难得有客人,老吴很殷勤,亲自端茶倒水。

“好了,多谢了!”来的十几位客人也十分客气。

老吴笑问道:“诸位来绥州可是行商的?”

“是啊!而今和谈在即,榷场重开是迟早的事,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嘛!”

“没错,是这个道理!”老吴这些年见的人可不少了,眼光颇为毒辣,这些人确实是行商打扮。只是随身不见行李货物,看样子可能是贩卖那值钱的小物件。抑或者是来此与客人商谈,收购物资的。

绥州产出的羊肉、皮货、毛毡可都是上好的,如果能运回中原,绝对能大赚一笔。老吴笑道:“几位来绥州可是做皮货生意的……”

“嘿嘿,我们先见见客人再说!”来客轻轻应了一声,并未正面回答。

老吴心里清楚,这八成是人家的机密事情,不愿意透露就算了,自然也就不能多嘴再问了。

说话间,酒菜便已经上来了,老吴招呼一声:“诸位慢用,然后就远远地避开了。”

“嘿嘿,当真是热情啊!”饭桌上的李东林忍不住轻轻一笑。

不消说,这些客人正是李东林和阿昌等人。他们来福庆老店的目的很明确,正如对老吴所言的那样,是为了等客人。

李承在截获珠宝商队之后,就对他们分开进行的询问,得知了准确消息。尤其重要的是这交货地点,约好的只能是绥州城里的福庆老店。

之前他们过来,见老店关门还颇为忧虑,如此该如何与那些神秘的西夏主顾联系呢?好在老吴这边及时开门,省去了不少麻烦,他们便立即赶过来了,结果就遇到了格外殷勤的老吴。

阿昌笑道:“看来绥州也是荒凉了许多,商贩们的日子不好过啊。不过这酒菜倒是颇为精致,已经不错了!”

李东林瞧了一眼桌上的菜色,在西北有这水平确实已经不错了。但是……想来阿昌兄还尚未去过姑爷家的江南居吧,否则以后吃什么都该味同嚼蜡了。

“东林,确定是福庆老店?”阿昌似乎有些不放心,万一要是被李东林耍了,他们可能全都会交待在绥州城。这些都是小事,重点是万一要耽误了姑爷的大事,耽误了营救七姑娘,那可就麻烦了。

李东林轻轻点头:“错不了,肯定是这里,且先住下,等着就是了!”

“客人到底是什么人?”

李东林轻轻摇头:“每年都是寻常人来取货,而且人还经常不一样,背后到底是什么人,我还这真不知晓。”

“哦?”阿昌将信将疑,总觉得李东林在这方面没有说实话。

其实他是不知道,这件事还真有些冤枉李东林了,他确实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李东林而今还正为难呢?生恐露馅了就麻烦了。

李东林迟疑了一下,沉声道:“阿昌兄,我知道你还有那位林侍郎都不相信我……也罢,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何事?”阿昌狐疑地看着李东林,十分警惕。

李东林暗暗叫苦,明明是一片好心,何以总是被这样怀疑呢?唉!公子啊公子,某绝对是一片赤胆忠心啊!

“是这样的,我虽然在经商,但以前是个读书人,我一直想着能科举入仕的,可惜家中遭遇变故,我只得出走商道。可若是还有机会,我当真愿意……”阿昌一边酝酿着感情,一边说道:“看得出来,这位林侍郎地位不低,前程远大,我想着,我能否为其效力,将来谋个出身?”

“这……”阿昌没想到,李东林提出了这样的请求。是真心的吗?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

“阿昌兄不必为难,我也看得出来,此番前来绥州,是有任务的。我只想说,若是能帮上什么忙,东林绝对义不容辞,也算是给林侍郎的投名状,如何?”李东林暗暗松一口气,若非宗主那边传讯来,声称泄露身份也不要紧,他哪里敢如此主动大胆?

也好,看样子宗主是打算告知公子身世了,这样也好!大家伙就有真正的核心了。尤其是和公子配合这块,就容易多了,至少不必的这么偷偷摸摸的。编故事着实太麻烦,还容易引起误会,这些天李东林深有体会。

不过,在此之前,戏还是得演下去,这份投名状还是很必要的!

第三九六章气势与气场

投名状?

阿昌微微一愣,没想到的会是这么个剧情。

来绥州的时候,姑爷吩咐了,需要小心看着这个李东林。来西夏之后也一直小心翼翼,并没见他有什么过分的举动。

难不成是姑爷多心了?

阿昌也这么想过,但是依旧不敢掉与轻心。毕竟此前在绥州的日子,并未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甚至接触的人都很少,即便是李东林居心叵测,也没有机会行动。

而今他却突然提出来要投诚效力,兴许是好事,姑爷身边缺少人手,这个李东林读书识字,也有几分聪明才智,最重要的是会武功,正是公子所需要的。也许正如他自己所言,经商不是他的志向,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重农抑商的年代里,若非万不得已,读书人有几个轻易从商的?

姑爷而今乃是朝廷当红官员,前程无可限量,而今有担负着主持宋夏和谈的重任,身份尊贵,权柄不轻。如果能攀上这条线,混个出身完全没有问题。毕竟人都是有恻隐之心的,攀附权贵更是寻常,难得有如此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