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王-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兄,想必阿昌已经告诉你了很多事情。没错,我的出发点并不是那么纯粹,我是有私心,想要救他!。”折文芯承认的很爽快,在这件事上,她无法欺瞒大兄,也没有这个必要。

“这么说,你当真喜欢他?”折克行也问的很直白,兄妹俩这会完全是开门见山,开诚布公。同时也对这个林昭格外感兴趣了,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能让一向冰雪聪明,要强孤傲的妹妹看入眼中,如此在乎!

“是的!”

事已至此,折文芯也不需要再继续隐瞒什么。心中早已认定的事情,完全不必否认。这一刻,折文芯想到的是在河州城外那片树林,以及青唐城里刀光剑影中的马车上,他那英俊的笑脸,温暖的怀抱,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一个女子,当着别人的面承认自己深爱一个男子,即便这个外人是自己的亲哥哥,也难免会有些羞涩。但是此刻,折文芯顾及不了那么多,为了救他怎样都愿意,毅然决然地讲出口了。

折克行很惊讶,没想到小妹承认的这么干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小妹的心志是如何坚定。

折文芯道:“大兄,我虽然喜欢他,也确实想要救他,但是不会因此影响我的判断。我也断然不会因此而罔顾了家族利益,营救林昭,对我们也大有好处!”

第三零零章复仇之路

折克行看着妹妹折文芯,一直没有说话!

“救林昭,也是救我们折家自己!”折文芯说得振振有词,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折克行想要听听妹妹的意见!

纵然折文芯因为对林昭感情的缘故,会有所偏颇。但同样,她肯定也为此做了更为深入的考虑,各方面的利弊权衡肯定更为全面细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折克行想要听听小妹旁观者清,抛开折家家族利益的那部分。

折文芯沉声道:“大兄,试问如果我们折家什么都不做,袖手旁观能否完全置身事外?”

“这……”

折克行最为忧虑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不管不问,那两千匹战马会露馅吗?一旦暴露出来,折家遭受的压力和罪责可就严重了,到时候很难解释清楚的。

即便是侥幸躲过一劫,也是要清涧城种家来做替罪羔羊的,而林昭也势必会坐实了罪名。折家能否心安理得?事后若是泄露消息,对于折家的声誉也是极大的影响。

作为西军中的翘楚,百年的名将世家,对于忠义等诸多名誉都是十分在乎的,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们立足的根本之一。

折克行的为难之处也正是在这里,而这一点,折文芯也看的很透彻!

折文芯道:“大兄,林昭一案涉及西北诸多势力,乃是惊天大案,朝廷焉能不仔细查证?李复圭卑鄙小人构陷林昭,仓促之间,难道就处置的面面俱到?朝廷不乏精明之人,些许蛛丝马迹会没有察觉吗?

一旦朝廷发现问题,继续追查下去,清涧城种家清者自清,是很容易沉冤昭雪的。可是那两千匹战马确有其事,朝廷对于马匹尤为在乎。一定会继续追查的。到时候我们将要面对的风险将会不断提高,而且会非常被动!”

风险!核心正是风险!

折克行之所以犹豫,想必也是这个缘故!

折文芯续道:“到时候东窗事发,朝廷追究折家的罪责是肯定的。即便是李复圭有错在先,我们也不好解释,也必然受到朝廷的猜忌。我们欠李复圭的人情,我们忌惮他背后的王相公。可朝廷未必这么想,说不定还会被说成是笼络人心,一旦是那样的结果,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是朝廷不过分治罪,折家的声望也必然大受影响,一个不敢承担责任。没有勇气的折家得不到将士们的尊敬。而且我们的无所作为造成的结果,是让种家成为替罪羔羊。种家也会因此记恨我们,西北之地本来就错综复杂,树敌太多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你的意思是,我们索性承认此事?”折克行沉声询问,言语之中似乎依旧有些犹豫。

“大兄,我知道你顾虑什么。但如此大事,心怀侥幸是肯定不行的。”折文芯摇头道:“你没见过林昭,所以你不了解,他虽然年轻却又非常之能。我相信他此番一定会平安无事,不管是他想办法自救,还是有贵人相助,一定会的。

你也看到了,陕西路宣抚使韩绛已经前去庆州了。他的出面可以保证林昭安全押送会汴京。一般人能够请得动韩绛吗?说不定是他提前安排好的手段。他能安排这个,保不住还有其他什么安排?韩绛能出面,还不知道会有其他什么人出面呢!

一旦到时候,因为有人维护,林昭一案有了转机,纸包不住火,我们如何置身之外?府州折家将会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与其如此。还不如……”

折克行心中已经微微有所动,沉思片刻,旋即又摇头道:“你说的都是此案肯定会真相大白的可能,可万一要是……”

“大兄何必非要存那一丝侥幸心理呢?”折文芯反驳道:“与其如此提心吊胆。还不如直接说出来。主动承认也是大有好处的,首先一个,李复圭克扣战马的事情,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告知枢密院。

我们是私下购买战马了,却也是李复圭逼的,是无可奈何,并非是什么不臣之心,主动坦白,朝廷也不好严惩。而且眼下,种家已经受牵连了,要是我们折家再牵涉进来,两大军事世家牵连其中。

西夏大军尚且虎视眈眈,这个时候朝廷敢让西北不稳吗?有道是法不责众,相信官家和朝廷的相公们都心中有数。如此我们也可以赢得种家的好感,甚至是感激,与之共同进退,岂不美哉?而且还能向天下人昭示我们折家的担当与勇气,赢得称赞,可谓是一举数得!”

“是啊,一举数得,更为重要的是救出蒙冤的林少卿,然后我们折家多一位好女婿是吗?”折克行呵呵一笑,似乎是在打趣。

“大兄,人家跟你说正经的呢!”折文芯终究还是有些羞涩,忍不住低下头,风尘仆仆的俏脸已经微微泛红了。

“你真的有把握,林昭此番能够平安无事?”折克行的面容变得凝重了许多。

“是!”折文芯轻轻点头,事关心爱的男子,她绝对不会掉与轻心,无的放矢。当然了,一切都要建立尽全力主动营救的基础上。

“那好,且让为兄好好想想!”

折文芯知道,大哥必然是已经动心了,只是还要好好权衡一番。至于将会做出一个怎样的选择,她很有信心!

只是想要营救林昭,单单是府州折家出面,说清楚那两千匹战马的事情似乎还不够。还缺乏许多重要的东西,只是该道哪里去寻找呢?

庆州外围的深山里,景思立与刘昌祚两人终于是绕出来了。

为了躲过李复圭的重重关口和眼线,他们两人在庆州的深山里绕了许久,倒是成功躲过了追捕。却因此迷了路,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算是找到了路径。

总算是走出了群山,走出了李复圭的掌控。

接下来的道路就相对好走多了,没有人知道他们还活在世上,故而也就不会有追捕了。为了给死去了数千袍泽报仇,他们相处搀扶着,踏上了复仇之路,一起朝着东方的汴京走去!

第三零一章咸阳古渡

渭水,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渭州鸟鼠山,也就是后世的甘肃渭源县。

之后一路东流,穿越秦岭和六盘山中间的峡谷,流过八百里秦川,在潼关附近汇入黄河。

因为渭水主要流经的关中平原,自从秦汉开始一直到隋唐,都是政治和经济中心。那一段时期,最精彩的历史几乎都发生在关中之地,渭水之畔。

同时,渭水福泽关中之地,使得八百里秦川成为天府之国,格外富饶。渭水也在因此在历史上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斗转星移,到了宋朝的时候,渭水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

至于原因,很多也很复杂。首先一个,自从秦汉到隋唐,上千年的时间,关中之地,渭水流域过度开发,已经不像是最初那么富饶。

再者,经过唐朝的一系列的战乱与动荡,如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以及唐末战争,对于关中的冲击非常之大。尤其是朱温叛唐的时候,长安城更是遭到了空前破坏,从而永远失去了作为帝王之都的资格。

关中之地,渭水流域也因此衰落下去!

当然了,还有一个重要缘故,渭水下游和黄河龙门一代严重淤积,运河船只很难再到达关中,使得交通运输成为大问题。要知道隋唐建都长安,但靠的是南方的钱粮赋税养活,运河便如同生命线一样重要。

因此五代各朝,以及大宋王朝都直接放弃了关中之地建都。而是将都城直接建在了汴京,紧邻汴水,与东南运河直接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渭水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地位被汴水所取代。

地位下降之后,渭水上的交通设施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汉朝和唐朝都有渭水便桥,可以直接过河,十分方便。但是现在……渭水便桥的早已经不知所踪。渭水两岸的百姓往来主要依靠船只。

渭水沿岸也就有许多的渡口应运而生,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咸阳渡口!

后世的关中有长安八景之说,其中之一便是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在汉唐西渭桥旧址之处,桥废后,至明嘉靖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通陇通蜀,欸乃之声,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大渡。

因为渭水在潼关汇入黄河,恰好是黄河的大几字所在。所以潼关的渭水北岸是无法通行的。

从关中东去中原之地,都得经过渭水南岸的潼关道。因此从西北而来的行商旅客想要前往东方。都会在关中之地渡过渭水,从南岸继续前行。

因为咸阳古渡恰好在长安的西北方,由此过河之后,可以顺道前往依旧是关中第一都会的长安城,无论是经商还是休息都是很好的选择。所以咸阳渡口自然而然就成为首选,成为关中最大的渡口。

庆州在渭水西北方向,韩绛押送着林昭前往汴京。过渭水是必然的。他们也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咸阳古渡。

林昭被押送着从庆州而来,一路上都相安无事。韩绛和林昭都因此放松了警惕。

由陕西路宣抚使亲自押送,随行的有西军精锐,还有苏岸带领着数百禁军将士护送。这种情况下,安全似乎没有问题,应该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倒是林昭的个人安全,尤其是饮食这方面更让人操心。被人投毒,说成是畏罪自杀完全有可能。这方面韩绛倒是一直小心着,却也没有任何事情。

就这样,他们一行人来到了渭水边。

天气已经进入深秋,西北的庆州或许已经结冰,因为有六盘山的阻挡,渭水谷底的情况还算好,渭水滔滔。并未封冻。

不过寒风吹过,依旧有种彻骨的感觉。

渭水便桥早已经不在了,只能通过渡船前去对岸。

禁军将士加上韩绛的扈从,足足有上千人之多。想要一次渡过渭水并不容易。河边哪里会有那么多的船只?而且渭水边还有许多的百姓,行商等待渡河,虽说是官兵,却也不能如此不讲理。尤其已经是晌午时分,谁都想要尽快渡河,有个落脚之处!

无奈之下,只能采取分批渡河的办法。

每次大概有百名士兵分乘三四条船渡河,每一艘船上的大概有二三十人。当然了,河面上舟楫往来,并不是只有渡河士兵,咸阳渡口河面上漂浮的船只大概有十多艘。

也许是一路上都十分顺利,加之忙于渡河,使得众人放松了警惕。前几艘船都安全地渡过了渭水,此处的河面并不是很宽,水流也并不是很湍急,故而基本上没有什么担忧之处。

已经过河的禁军和宣抚使扈从已经在对岸列阵,做好了接应和防御。韩绛见此状况,也没有多在意,还想着等过了渭河,回到长安休息一晚,年纪大了,一路走来还着实有些辛苦。

随即韩宣抚在众多扈从的保护下登上船只,至于队伍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核心人物——林昭,也登上了船只。

韩绛为了保证自己的中立性和公正性,一路上一直让林昭坐在囚车之中,毕竟一路上数千里,许多人的都在看着,有丝毫的特别之举都将会被放大,产生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去庆州亲自押送,实际上已经是袒护林昭了,现在自然不能做的太明显。

所以只能暂时委屈林昭,当然了,能有的便利之处还是都有的。比如一日三餐,比如防风御寒的衣物,都没有缺少,故而林昭的日子还算好过。黑夜来临的时候,还有机会进入帐篷睡个好觉,只是自由受到限制罢了!何况还有苏岸一路照拂,林昭的处境已经算是不错了。

对此,林昭已经很满足了,毕竟自己目前的身份则是一名囚徒。韩绛出面,保住自己的性命已经算是不错了,很是感激,完全理解韩绛的为难之处。

看着滔滔渭水,林昭忍不住一声感叹!

两三个月之前,也是从这里经过的,那会是礼部郎中,代表大宋皇帝的使臣,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可是现在却成了阶下囚,现实是如此的讽刺,让林昭忍不住冷冷发笑。

也罢,也罢!唯此一次!

林昭这些日子想明白一个问题,对权力的渴望尤其强烈。只要这次能平安度过,就一定不会再给任何人陷害自己的机会了。必须要尽一切可能抓住权力,哪怕北宋时历史上最为文明时期之一,但终究还是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

古代的生存法则从未改变,权力始终是最重要的。

囚车之中的林昭,权力欲望格外强烈,冷笑之间被人抬上了船只,准备渡过渭水。

或许是因为囚车很特殊,引发的众人好奇围观的缘故。渭水之畔,咸阳渡口,此时此刻,关注林昭的人着实不少。

“那便是公子了!”蒋雷霆站在渭水河边,看着囚车之中那连声冷笑的男子,言语忍不住有些酸楚。

得知林昭,仁宗皇帝的四皇子蒙冤入狱,被押送回汴京的消息后。铁面宗主很不是放心,不管采取何种措施营救,首先最为重要的便是保证林昭的安全。

因为林昭的身份着实太尊贵,太特殊,铁面宗主并不放心别人。慎重起见,特意派了蒋雷霆前来,亲自护送林昭。

蒋雷霆赶到西北的时候,韩绛已经带着林昭过了六盘山,进入渭水谷地了。

种师道去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