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王-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昭并不知道美人心思,想着柴敏言如同仙子一般,虽然心动不已,但不能轻易亵渎,故而表现很守礼,反而显得有些生疏了。

一场简单的会面就此结束,柴敏言走的时候依旧是嫣然微笑,落落大方。可是眼底里却掩藏着一种怅然若失。尤其是得知林昭从杭州带回来一位爱妾,心里又多了几分愁滋味!

柴若讷看在眼里。忍不住轻轻摇头,难得小妹心扉敞开,不过有些事情还是要看缘分的……

当然了,帮忙创造机会就是兄长的本分了。临走时,柴若讷道:“东阳,七夕之日,金明池有游园盛会,到时候记得来参加!”

“好。只要还在汴京,到时一定前往!”

刚刚回到汴京,林昭是空闲的好多日,也可以说是被冷落的好多日,六月底皇帝赵顼终于下诏要接见。

林昭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入宫,心中猜想着会是怎样的疾风骤雨!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赵顼竟然一脸笑容。态度十分和蔼,这让林昭有些看不懂了。

赵顼到底是皇帝,与王安石有所不同,虽说他支持变法,但对于官员们的心态与王相公有很大不同。

毕竟满朝大臣都是要忠于他的,随着帝王心术的日渐成长。赵顼的驭人手腕也在加强。

仔细想想,林昭是造成了不良影响,内容和方式可能不对,但是其忠诚应该是有没有问题。比如那则关于茶马道奏疏,完全就是为了大宋朝着想。

如果是这样。可以不把林昭当作是变法革新的先锋,但是作为旧党普通一员一样可以用。以后不让他参与改革变法就是了。有道是人尽其才,只要有利于大宋朝江山社稷就好。

随着变法的推行,做皇帝的时间越来越长,赵顼的帝王心态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

垂拱殿里,林昭垂手而立,唐宋时期好的一点是,臣子不必动不动就给皇帝下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等”,人性化的。

“东阳啊,在杭州这一年多,辛苦了!”赵顼呵呵一笑,看样子似乎很亲近的样子。

林昭不禁心中一动,官家这是什么心态?

“不辛苦,都是臣应该做的!”

“不必谦虚,你的功劳朕都记在心里的!”这也是赵顼对林昭态度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不管在青苗法这件事情上是否犯错,在此之前林昭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至少现在的赵顼觉得,过河拆桥这事有些不地道。

林昭笑道:“多谢陛下夸赞!”

“至于这次青苗法的事情……”赵顼突然话锋一转,林昭心底咯噔一下,莫非这是要来个赏罚分明?先甜后苦?

“臣……”

林昭刚刚一开口就被赵顼打断了:“好了,不必多说,见解不同很是常见,朕表示理解。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直接翻篇?林昭没想到官家这么好说话,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太出乎意料了吧!

赵顼紧接着说道:“让你回汴京,一来是朕已经许久不曾见你了,二来嘛,有件更重要的事情让你去办!”

“请陛下吩咐!”林昭现在最为好奇的就是这个新任命,到底是要自己做什么。

“还记得这个吗?”赵顼从御案上拿起一份奏疏,递了过来。

林昭一瞧,正是自己递上去的关于茶马互市的奏疏!

赵顼笑道:“你的想法很好,茶马互市,还提议长久建立一条茶马道,以茶叶特产换草原马匹,皮革,很好!”

“臣也就是有这么个想法,多有不成熟的地方……”

赵顼摇头道:“或许是有些许瑕疵,不过没关系,朕已经让下面按照你的提议逐步完善了,现在应该已经差不多。虽说与辽国和西夏一直有榷场互市存在,但想要大规模置换马匹,估计也会比较困难,想必你也明白,契丹人与党项人都提防着我们呢,所以我们主要的目标只能是……”

“吐蕃!”

“是的,吐蕃!”赵顼道:“吐蕃前赞普唃厮啰与现在的董毡还都不错,一直向我朝进贡,关系良好,可以与之合作。”

林昭很清楚,赵顼口中的吐蕃已经不是那个与唐王朝对峙的吐蕃了。唐末之时,吐蕃也出现了内乱,分裂成为许多的小领地与宗系。

其中在湟水、黄河与青海湖一带有一个强大的吐蕃政权,初时的首领便是唃厮啰。作为赞普的后裔,又有着强大的实力,故而在高原之上影响力很大。

河湟吐蕃的都城在青唐城,故而有时间也被称之为青唐国,唃厮啰和他的子孙便是实至名归的青唐王。

宋朝时期,西北的局势十分复杂,西夏占领了大片领地,河西走廊为其所控制。再往西还有回纥人的领地。丝绸之路也因此受到阻隔,沿途的商人们纷纷改道,经过河湟一带的吐蕃领地西去,意义不言而喻。

而且河湟吐蕃本身实力强大,甚至可以说是继宋、辽、西夏之后,大陆东部的第四强国。只是因为宋朝对外关系史上,辽国与西夏太过出彩,以至于河湟吐蕃过于黯淡,被人忽略。

河湟吐蕃对于宋朝的意义不只是交通与经济,更为重要的是军事意义。西夏东面与宋朝接壤,激战不断,西南面则是河湟吐蕃。其存在是对西夏一个很好的牵制,两线作战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吐蕃的存在无疑增加了西夏的压力。

史书记载,公元1036年,西夏王李元昊起兵攻青唐,被唃厮啰打败并活捉其主帅苏奴儿。元昊恼羞成怒,又亲督大军攻河湟,被唃厮啰再次打败。“自是,数以奇计破元昊。”使其不敢轻易犯境。联宋抗夏的成功,使唃厮啰声名大振,河陇诸部落一时纷纷集合在其麾下,强盛一时,幅员三千余里,人口一百多万户,有“吐蕃遗种唃厮啰最盛,惟西夏亦畏之”之说!

宋朝为了对付西夏这个敌人,一直与吐蕃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唃厮啰多次向宋朝进贡,自从仁宗时期,大宋王朝也对其是不吝封赏。封赏唃厮啰为保顺军节度使兼河西军节度使。

英宗治平二年,唃厮啰去世,其三子董毡即位。宋朝又加封其为顺州防御史,治平四年又升为检校太保,之后又进太傅。其母乔氏也被册封为太原夫人,并且有大量赏赐。

总而言之,宋朝是用尽办法在笼络河湟吐蕃,维持彼此间的盟友关系。尤其是丝绸之路改道河湟之后,宋朝与之的经济贸易往来就更多了。

而今赵顼想要与河湟吐蕃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确实是个好想法。有彼此间合作的基础在,对方也有对茶叶的需求,河湟一带所产的战马也颇为神骏,比之川滇一带的劣马要好许多,可以很好地武装宋朝骑兵。

当林昭的奏报到了汴京,赵顼与诸位大臣看到之后,皆是眼前一亮,这当真是个绝好的机会和方式。

接下来派个人出使河湟是肯定的,至于人选……

林昭听赵顼这么说,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不会是我吧?

果不其然,赵顼道:“此番朝廷决定派人出使河湟,这个使者人选似乎非你莫属!”

“我……”

赵顼道:“没错,非你莫属,一来你对吐蕃有了解,更为重要的是甚至茶马道的意义与实施方式你最清楚;你又有过出使辽国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你为人机灵,有什么状况可以从容应付!”

官家,你也太看得起人了吧!林昭有想过,这次召自己回汴京,重新任命八成是在北方。若是南方,多半会是一纸调令,直接上任就是了。可是万万没想到,会是让自己去出使河湟吐蕃,压力骤然大了许多……

“陛下,我一个人?”

赵顼点头道:“是的,朕相信,你有这个独挡一面的能力。此番出使,不简单只是茶马互市,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第二零三章被惦记上了

赵顼道:“茶马道虽然意义重大,却也不必这么着急,奈何西夏小动作不断,出使吐蕃一事,必须要抓紧了!”

“西夏又怎么了?”林昭道:“不是刚刚向我朝臣服上供吗?怎么又不老实了?”

赵顼摇头道:“党项人狼子野心,习惯了阳奉阴违,几时老实过?刚刚接到消息,梁乙埋要往青唐城派去使者!”

“西夏出使吐蕃?”林昭讶然道:“党项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是啊,韩绛从陕西路那边报来消息,西夏很有可能要拉拢的吐蕃!”赵顼忧心忡忡道:“吐蕃在西夏后背之地,对其有很好的牵制作用,有这个盟友在,西夏就不敢轻举妄动。若是吐蕃靠向西夏一边,甚至与之联盟,对我大宋会是莫大的威胁。

虽说倒不至于将我西北边境怎样,他们也未必敢动兵进攻。但实力以壮大,他们的气焰无疑会非常嚣张,这对我们而言绝非好事。所以绝对不能容许西夏与吐蕃结盟,这是此番出使吐蕃,最至关重要的任务!”赵顼宏图大志,收复西北的念头早已存在心中,所以对其局势格外关注。

呃,这事压力巨大啊!林昭想想就头疼!

赵顼道:“这样的事情,若是派个老成持重的大臣前去也可以,但如此一来岂非显得太过重视西夏与吐蕃?以为我们大宋怕了他们,会助长他们的气焰。

若去个年轻人。又……朕思来想去,唯有你去最合适。聪明、机灵、善辩。能力自不用说。同时此事与茶马互市相辅相成,所以这件事,非你莫属!”

现在已经容不得商量了,赵顼直接做好了决定才告诉林昭,压力巨大,容不得自己不答应。林昭无可奈何,只得点头答应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赵顼点头道:“很好。朕期待着你的精彩表现!”

之前青苗法那件事已经翻篇了,其实事情过后,赵顼震怒平息之后,仔细想想,从皇帝的角度而言,太过责怪林昭并不合适。

反过来,从某些角度而言。这还算是一件好事。

之前一直想要将林昭作为嫡系心腹来培养,可是他与王安石之间关系亲密,多少就有那么一些影响。也许在之前,赵顼一门心思支持王安石,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觉得既然是心腹。就必须要是自己的心腹,不应该与其他任何大臣有关联。

现在林昭与王安石之间有了嫌隙,但是在忠君这件事上,种种迹象表明,林昭还是非常忠诚的。赵顼自然是乐见其成。一个忠于自己的孤臣,成为心腹自然最好不过了。

只要这件事办好。赵顼同样还是会重用林昭,至于失宠之说怕是要另当别论了。或许在皇帝赵顼这里,已经不存在宠与失宠,只有对他有用与否!

无情最是帝王家,不只是体现在父子手足相残……

赵顼吩咐道:“当然了,出使不是一蹴而就的,朕已经提前派人前去知会董毡,可能还需要些许时日。汴京这边也需要有所准备,大概需要到七月初十左右才能出发!”

“是,但凭陛下吩咐!”

“如此,七夕金明池游园会你也可以参加了!”

林昭心里不禁嘀咕,怎么柴若讷在说,皇帝赵顼也在说,今年的七夕游园如此盛大热闹?

还别说,事情当真如此!

金明池位于汴京城西,《梦溪笔谈》有记载:“金明池,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开凿,池水引自金水河,旧址在开封城西。”金明池周围九里三十步,中有仙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兴,谓之骆驼峰,若飞虹之状。桥头有五殿相连的宝津楼,位于水中央,重殿玉宇,雄楼杰阁,奇花异石,珍禽怪兽,船坞码头、战船龙舟,样样齐全。

每年三月,金明池春意盎然,桃红似锦,柳绿如烟,花间粉蝶,树上黄鹂,京城居民倾城而出,到金明池郊游。

金明池内还遍植莲藕,每逢阴雨绵绵之夜,人们多爱到此地听雨打荷叶的声音。雨过天晴万物清新,更有一番新气象,故有“金池夜雨”之称,乃是昔日汴京八景之一。桥尽处,建有一组殿堂,称为五殿,是皇帝游乐期间的起居处。

本来只有每年的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开放,允许百姓进入游览。但是今年皇帝赵顼格外开恩,七夕夜开放金明池,君民同乐!

到时候皇帝赵顼还会在临水殿赐宴群臣,据说皇太后高滔滔也将出席,前来的皇室成员,贵族公卿更是不计其数。消息一经传去,立即引起轰动了,吸引了无数人想要参加。

这等情况下,寻常百姓大多只能望而兴叹,说是君民同乐,到最后只能是君臣同乐。参加者肯定是要有一定身份地位,这一点是肯定的。

柴若讷与柴敏言是会去的,毕竟他们有崇义公的子侄,他们邀请林昭,是朋友之间邀约。可是皇帝赵顼呢?他向林昭提起此事,是否有其他的暗示呢?

林昭随后离开垂拱殿,沿着皇宫的道路,快步离开,不经意间又成为楼上观景人的风景。

“那人是谁?”皇宫内一座高楼之上,一个明媚的少女瞧见一个快步而行的男子,丰神俊朗,步伐坚定,最主要的是年轻。

只听少女道:“不过弱冠之年,便能出入垂拱殿,接受皇兄召见,想必又是不可多得青年才俊。比起那些暮气沉沉的老臣们,肯定有趣的多!”

“回公主,此人名叫林昭,是之前的钱塘县令!”少女身边的内侍似乎见多识广,许多事情知道的门清,回答的很迅速。

“林昭?就是打了二哥的那个林昭?”女子一听这名字甚为熟悉,旋即气急败坏地厉声质问。此女正是英宗皇帝与太后高滔滔的嫡女宝安公主,当然了,她如今的封号应该是舒国长公主。盖因为宝安的称呼已经多年,宫中之人已经习惯,私下里还是以此相称。

“没错,是他!”

宝安公主本来眼神之中还有几分好奇与欣赏,可是得知林昭身份之后,远远瞧着林昭,眼神之中已经多了几分浓重的恨意。

她是与赵颢是同母所生,兄妹俩自小关系亲密,上次二哥赵颢被林昭拳打,宝安公主关心二哥,对凶手林昭更是多有恼怒。

原以为皇帝大哥与母后肯定会为二哥讨回公道的,结果事情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过去了。不仅没有惩罚林昭,反而对外声称是误会,没有此事。这让宝安公主很是不解,皇室遮丑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至少要暗地里处置林昭吧!

可是期待中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观察林昭后来的轨迹,不仅没有得到惩罚,反而是得到了重用。

这一点让赵颢难受了许久,也让他的妹子难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