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明君-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信?”刘玄一怔。

“先皇去世前吩咐老奴,如果皇上不堪大任,也就算了,若是皇上有惊鸿之志,便可交给皇上。”李公公一边从怀中贴身拿出一张书信一边道“这封信上是一份名单,也就是足可比肩老奴武功的暗影杀手,也是先皇为皇上准备的最后一份遗产。”

刘玄心中一震,接过书信,打开之后,其上赫然写着密麻小字,细数之下,足有五十有余。

李公公躬身道“这是当年,先皇特意为皇上准备的杀手,从未使用过,由老奴监管,秘密培训,从皇上出生起便一直培养着,到了现在足有二十年了,都是和皇上一般年纪。”

。。。

等到刘玄回来,已近傍晚,养心殿内,刘玄躺在龙榻之上,神色有些恍惚。

回想起李公公的话语,当年先皇秘密收养了数百名无父无母的婴儿,交于李公公,在那些婴儿三岁时,便开始了严酷无比的秘密培训,除了基本的识文写字之外,所有的时间全部用在了暗杀训练上,等他们长大后,只剩下了50名合格的杀手。

他们被分散于九幽各地,成为了一个普通的百姓或者江湖人物,或者某个大户人家的家丁。

而这些人从出生起的唯一使命就是为皇上服务,一生只得听从皇上一人,如若皇上无能,只要朝廷能保皇上平安颐养天年,杀手们便没有了任何作用,也无需在让皇上知晓。

而若是皇上有大的抱负,并有启用之心,五十名杀手随时回京待命。

这五十人,全部是九幽内数一数二的一流高手,没有皇上的命令,绝不显露实力,也绝不会暴露身份。

再次从怀中拿出那张书信,看着上面的名单,这上面的名字都是从来没有在世界上有过任何名气的名字,他也并不认识这些人,但是听李公公所说,这上面的人,全部认识皇上一人。

如若他遇到这上面的人,无论是何种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他们是绝对站在皇上这边的。

“小庄子,你知道这上面的名单吗?”刘玄扫了眼一旁的庄公公问道。

“奴才也是第一次听说,也从来不知道师傅说过此事,这名单,奴才可不能看,现在只有皇上您和师傅两个人知道这名单了。”庄公公神情一震,连忙低头恭敬道。

他就算再大的胆子,这名单他也是不敢看的,这可是机密文件了,除了皇上和师傅李公公之外,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太监,能忠心伺候在皇上身边,能像师傅那样老了安享晚年,对于小庄子来说就心满意足了,至于其他的事情,他心里清楚什么事该知道什么事不该知道。

刘玄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他现在手上有了这名单,李公公也已经悄然发出了信号,不出一月,五十名杀手会全部汇聚到京都来,而他只需要记住上面所有人的名字,到时候见到后,自会知道谁是他可用之人。

贴身收好书信,刘玄向着卧室走去,有了这名单,他就等着一个月后了。

。。。

数天后,从九幽各地而来的书生才子们终于迎来了京都会试,数万才子齐聚一堂,好不壮观。

学子考试的地方叫贡院,考试时间为两个时辰,一篇论文,这两个时辰决定着考生们十年寒窗的命运走向。

考试题目每次都有不同,而这次的题目就是论天下大势,可以说,稍有不慎可能就要得罪朝廷的题目。

到了中午,考试结束,每个房间内的学子出来后,表情各异,有满心欢喜,有颓然丧气,有平静淡然,也有捶胸顿足。

数万学子考完之后就等着三日后的揭榜了。

卷子收到之后便会送到翰林院,上百名翰林学士集体批改,张正是当初李德推荐主考官,此事大堂内,张正立于正座之上,看着大堂内上百名翰林学士批阅着试卷。

“张大人,这痛批国策之人,可过否?”这时,一名中年翰林学士躬身问道。

“妄议国策,实为大不敬,怎可批过?”位首,张正端起的清茶一顿,回道。

一听此话,那名翰林学士,点了点头,无奈之下,把手中的试卷放到了未过一边。

“张大人,这痛批诸侯群立,位高震主之言,可过否?”有一名翰林学士起身道。

“如今皇上贤明之君,诸侯莫敢不从,哪有震主之说,一派胡言,不过。”张正清了清嗓子道。

想了想,张正道“凡是有对九幽不利,或者说我朝不当之言者,一律不过,此次考试宗旨是天下大势,不是非议国政,那些狂妄自大之徒,如此狂言,连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都不精通之人,留知何用?”

众翰林学士,纷纷点头,有的暗自叹气,默然不语。

这数万张试卷,根本没有人在乎那区区一张试卷,且这次的考题过于擦边,不懂官场之道的才子们自然会说出那般狂言妄语,这也导致了落榜之名在所难免了。

这就是古代科举制的本质,漏洞百出,并不能真正的达到选才用人之效,不知道像这样的科举制,埋没了多少忠肝义胆。

。。。

第十三章 殿试 上

会试之后便是殿试。

翰林院从数万才子中选出一千多名合格之人,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最终选出状元榜眼和探花。

太和殿占地三千平米,此时,刘玄坐于皇座之上,两边百官林立,中间足有两百多学子低着脑袋,躬身站在大殿中间。

刘玄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些才子们,今天一大早,一千多合格的学子们全部立于殿外等候,等到皇帝上了早朝后,每两百人一批依次进入。

这是第一批。

刘玄看着手中的合格者名单,这翰林院的效率着实很高,方才两天时间便从中挑出了一千多名合格者。

“九幽之才,朕来考你们,何为治国?”想了想,刘玄淡声开口道。

听到皇上问话,台下众学子纷纷一震,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看到皇上,方才和他们一般年纪,心中大惊之下,显得甚为小心谨慎。

“皇上,小生认为,治国当以礼为先。”这时,一名长相颇为俊秀才子走出一步开口道“不修礼仪,廉耻不立。民不知,法不能正也。无法不可为治也,不知礼仪,不可以行法也。”

刘玄眉间一挑,打量了此人一眼,这个人说的倒是颇为有道理,“那么,当如何让百姓知法知礼呢?”

“当以布教施化,年长者当以表率,无礼者当以惩戒,小生以为,当以教育为本,若能广施学堂,让九幽子民识字学礼,当可为治国之本。”那名学子面色肃然,字字铿锵有力,说的颇为认真笃定。

刘玄心中一悦,没想到封建的九幽帝国,也有这般长远目光之人,教育为本,中国从古至今一直沿袭的体制,世界各国都遵从的治国根本。

“你叫什么?”刘玄开口问道。

“小生姓孔名礼。”孔礼心中一喜,忙躬身回道。

“好,孔礼,朕记住了,礼部尚书张学进何在?”刘玄满意的点了点头,宏声开口道。

“老臣在。”张学进年过五十有余,听到此话,连忙上前躬身道。

刘玄看了他一眼道“今后孔礼就归为你们礼部门下了,治国之本,教育为本,可堪重用。”

“老臣谢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学进心中一颤,面上挂满激动之色,他身为礼部尚书,最为重礼,孔礼之言,着实让他心中赞赏,皇上这般厚爱,知礼,仿佛让他又看到了希望一般。

“小生孔礼,谢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孔礼大喜,连忙深深鞠躬宏声开口喊道。

众大臣同样纷纷点头议论,这皇上当场点名指官,着实是历代头一遭了,不过此举也让堂下的学子们一阵惊喜不已,对孔礼着实羡慕不已,纷纷有跃跃欲试之意。

接下来刘玄又是选了几名可用之人直接被分到了各个部门,六部尚书都有分列。

第一批审核完了之后,众学子没有被点名之人,纷纷遗憾走出了殿外。

第二批进入,刘玄问了同样的问题,让得刘玄意外的是,这些人中,有远见者大有人在,以德治国,依法治国,说的是头头是道。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无法则无民,无民则无家,无家则无国。”

“法律当行天之道,犯法者,无论官职品阶,无论高低贵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刘玄听着台下一名素衣学子之言,面露笑意,此人名叫李克,话语尖锐,声音宏亮,面容肃正,目光直视刘玄,没有丝毫畏惧之色。

“好一个依法治国,你就到刑部任职吧,望你严于律己,监察百官,严于律己,任重道远。”刘玄满意点头道。

“谢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李克心中一喜,忙躬身谢道。

今个这届的学子们让刘玄大开了眼界,这也证明了,知书达理,教育为本的重要性,但是刘玄也明白,这道理谁都明白,但真正实施起来是多么的艰难,一旦涉及名利,往往能坚持初己的又有多少。

又是选了几名刚正不阿之人,这些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之人,年轻气盛,不畏权贵,还未真正的涉及官场,而刘玄现在就是需要这样的人才。

第二批退出,第三批入内。

刘玄目光扫视下方众人,忽然目光一顿,一道身影印入眼帘,当初在书街酒楼遇到的柳奕此人竟也在其中。

柳奕自然也看到了皇上,当发现皇上竟是当初书街偶遇的‘刘弟’之后,心中大惊,没想到他当初遇到的人竟然是当今圣上。

“谁来说说,九幽,大罗,大华,大殷,大商,五国对比之论?”刘玄想了想,问道。

“皇上,小生以为。”一听此话,众学子纷纷互望私语,终有一人站出道“九幽地大物博,国力强盛,繁荣当以为首。。。。”

这一上来就使劲的拍了九幽的马屁,刘玄双目微眯,众百官默然不语或交头相视而笑,这种明显之极的夸赞之言,谁都能听得出来,但是百官可是知道,他这个皇帝似乎最不喜欢的就是马屁之说了。

那人慷慨激昂的说出了一大堆的赞颂之言,刘玄让他退下,并没有多言,仍有几人上前复述,刘玄也只是含笑点头,并未有何表示。

柳奕想起当日酒楼之事,等到在无人上前后,他走了出来,道“回皇上,小生以为,九幽占地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地理位置最偏,实力当属五国最弱。”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如此在皇上面前大言不惭,岂不是找死?

众百官面色一变,望向柳奕,目露不满之色,此人一出口便如此贬低九幽,着实可恶至极。

而刘玄看着柳奕,却是笑道“且细细说来。”

“论国土面积,东方的大华帝国是九幽的十倍之多,资源最广;论人口,西方大罗是九幽的十倍之多,军队最强;论经济,南方的大商帝国是九幽的二十倍之多,最有钱;论地理,北方大殷是占有中原大半,土地最肥,种什么收什么;而九幽四面山石居多,干旱最多,降雨量最少,所以,小生以为,九幽当是五国之中最弱的国家。”柳奕躬身说道“但是,却有一点,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

第十四章 殿试 下

“我们九幽有贤明的君主,小生似乎看到了九幽繁荣的未来,远远超越其他四国实力的未来。”大殿内,柳奕高声喊道,让得所有人微微一愣。

刘玄同样一怔,这柳奕说出这般话语,这明显是夸赞他的话语,看着柳奕目光灼灼的双眼,不由得心中一阵肉麻不已,这柳奕夸起人来还真是毫不避讳。

“你说的没错,九幽在五大国之中确实是最弱小的,但是你何出此言,九幽未来会超越他国呢?”刘玄淡笑一声,显得颇为有兴趣道。

“就凭皇上是一个贤明之君,大罗虽军力强大,但是朝廷君主昏庸至极,内部皇子众多,势力众多,并不齐心。”柳奕镇定的说道“大殷目光短浅,优柔寡断,不堪一击;大商贪官腐败众多,嗜钱如命,不足为虑;大华地广人稀,并无争霸之心;而这四点,唯有皇上您并无其一,顾小生斗胆妄言,不出十年,天下必归于九幽的版图之上。”

听着柳奕的豪言壮语,虽话语中多有夸张贬低其他四国之意,但是刘玄可以从他的目光中看出超出常人的自信,此人却有雄才伟略之能。

众大臣看着柳奕,多有不屑之意,此等狂徒,只会嘴上说说罢了,什么大罗昏庸,大殷短浅,大商贪腐,大华软弱,他们在朝这么多年,为什么却不知道这些?

而要说软弱昏庸短浅的话,恐怕,只有他们九幽的这个小皇帝了。

这柳奕马屁拍的真是顺当,抑扬顿挫,好生了得。

刘玄沉吟了一瞬道“六部之中,你想去哪一部任职?”

此话一出,众大臣一愣,众学子一惊,他们还是头一次听到让学子自己选官做的。

柳奕一怔,他没有想到刘玄会给他这样的待遇,当下心中一喜,但是马上恢复平静道“吏部掌管天下文官,没意思;礼部修书著论,很无聊;户部管理百姓良田分制,没有挑战性;刑部主管法律犯人,也没兴趣;工部掌管天下水利建筑,太安逸了;”

听着柳奕之言,众大臣纷纷不满起来,立有一大臣站了出来“小小书生,怎可这般狂妄自大,在皇上面前,竟敢挑三拣四,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那大臣说完立时躬身面向刘玄道“回皇上,此人太过傲慢无礼,不堪大任,只会溜须拍马,妄自菲薄,微臣实难与他为伍。”

其他大臣一听此言,纷纷低声附和着。

刘玄看着柳奕毫不在意的神情,此人确实是太过嚣张,让他挑一个部门,他竟然把堂堂六部贬的一文不值一般。

沉吟了一瞬,刘玄笑道“既然六部都看不上,想必你定是一个有着宏伟抱负之人,不知,朕底下的所有官职中,你看中了哪个?”

“现逢乱世之中,小生能得皇上厚爱,怎可安居六部安逸小官,近小生听闻西方大罗扰境数月之久,损失惨重,作为九幽子民,当弃笔从军,挥师西进,夺回九幽之尊严,为皇上去除这块心病。”柳奕正色躬身道。

“狂妄之徒,就凭你一小小书生,就敢口出狂言,出征西进,武器都拿不稳吧。”一听此话,武官们坐不住了,柳奕是一个文人,竟说出这般妄语,要为皇上去除心病,真是可笑至极。

“不劳你费心了,镇远将军魏青大人已经前往西境,相信不久后便有捷报传来,你一个小小书生,还是不要妄想带兵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