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败家子-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能有报仇这一条路可以走吗?能不能救了出来,哪怕是一线生机,似乎也该尝试努力。

只是该怎么办呢?

沉吟许久,蒙面女子想起了那干枯的杜若,他想起了一个人……

……

阚棱被捕,谢逸入大理寺的消息很突然。

程知节在家中得到消息时,一口琼花酿呛入喉管,咳嗽了好一阵,仍旧火辣辣的难受。

那个谢杜氏是杜伏威的女儿?谢逸也被牵连进了行刺案?

真是……

程知节很无奈,杜伏威之女或许无可辩驳,但说谢逸居心叵测未免……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天要是没有谢逸,结果可能是皇帝陛下或死或伤,房玄龄如果拼死挡上前,也必死无疑……

如果说真要为杜伏威报仇,那会什么都不做,兴许会轻松办到,何必非要弄什么苦肉计呢?

想想晋王和晋阳公主单独出入谢家的次数,如果杜氏真有报仇之心,一双皇子女恐怕早就追随长孙皇后于地下了。

所以啊,这些指控当真是……而且一切都发生的很突然,好似有人在背后操纵一般!

五大三粗的老程鼻子很灵,已经闻出了别样味道。

只是谢逸能不能顺利走出大理寺,目前还不好说……

……

东宫之中,李承乾无比惊讶。

他的腿伤愈合不错,已经能够拄拐下地慢慢尝试着行走。

没想到今日刚走出几步,便听到这个“惊悚”消息,谢逸竟和杜伏威之女搅和在一起,还牵连进了行刺案,其中就包括行刺自己。

害得自己险些丧命,断腿残废的行刺,竟是杜伏威余孽所为?谢逸牵连其中?想当初他四处求援,带援兵赶来都是装模作样?

看着各种各样的消息汇总,李承乾心头浮过多个问号,暴怒不已。

枉自己那般器重他,青睐感激,可实际上他竟然是这般对待自己的?

自打腿伤残之后,李承乾的性情脾气多少有些变化,此刻听到消息,不加推敲,便有些暴躁,猜忌不断。

他甚至怀疑,也许当日是谢逸诱使自己前去赴宴,然后在途中设伏,再装模作样来救自己,让东宫对他感恩。

再然后……

这已经不重要了,只需知道这条残废的腿是拜他所赐即可。

想起前段时间,父皇说的那句话“人生无常,万一太子不幸……”,李承乾心里边莫名有些颤抖。

当时最恨的是魏王李泰,然后此刻,李承乾所有的恨意都转移到了谢逸身上。

……

第一三三章反客欲为主

认定是谢逸和阚棱策划行刺,导致自己残废后,李承乾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恼怒到了极点,自然就要报仇!

尽管纥干承基多有劝谏,但深受伤害,被骗取信任的李承乾恼怒非常,哪里听得进去?

所以东宫立即开始策划组织,成为弹劾对付谢逸的一支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河间郡王府,韦家业纷纷上阵,魏王府则在后面推波助澜。

朝堂上的弹劾,勋贵甚至民间的传言,都形成一股强大力量,要求严惩谢逸、杜惜君和阚棱。

然而他们都忽略了一点,是否处置谢逸,怎么处置,都得李世民说了算。

所以这诸多压力最终都汇集向承庆殿,汇集到李世民案上!

面对突起的重处谢逸的呼声,李世民的面色突然凝重了许多。

……

魏王府中,李泰颇为得意。

东宫的做法有些出乎意料,谁曾想李承乾竟然如此积极,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了主力军。

也是,两番行刺最大的受害者除了李崇晦,可不就是太子殿下吗?

太子瘸了一条腿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不只是影响到了形象和行动,甚至可能影响储位稳定。

李承乾焉能不恨?而且反应很强烈,做法更堪称是雷厉风行,甚至有点乱了章法。

见此情景,李泰嘴角露出得意的笑容。

闹得他们主仆翻脸不说,还暴露出太子性情急躁的缺点,实在让人喜出望外。

至于那个几番“陷害”自己的谢逸,在如此强大的压力和确凿的证据下,怎么可能全身而退?

正是自己一手导演了这场好戏,李泰决定好好看下去,他很想看看结局会有多精彩。

……

这是一场好戏,最关键的情节场景按理说应该在大理寺。

谢逸被“请”了过来。孙伏伽算客气,没有给他戴枷锁,牢房也打扫的干干净净,据说连被褥都是新准备的。

“孙少卿,多谢了。”

孙伏伽悠悠道:“谢学士现在只是有嫌疑,并且确定有罪,职爵在身,大理寺上下自然不能怠慢。”

很意外,孙伏伽竟然颇具后世的司法精神,嫌疑人和案犯区分的很清楚。态度更是完全不同。

“为了尽早弄清楚事实,还请谢学士尽量配合。”孙伏伽笑了笑,补充一句,颇有先礼后兵的意思。

谢逸爽快道:“好,在下一定知无不言,全力配合。”

“那么请问谢学士,令嫂可是杜伏威家眷?”孙伏伽也不客气,当即开门见山询问。

“是!”谢逸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丝毫否认。

如此反应。孙伏伽微微诧异,继续问道:“那么请问谢学士,您是何时知晓这一身份的?”

“前几日!”

“呃,怎么讲?”

谢逸沉声道:“数日之前。我发现家嫂神色黯然,似有忧伤,询问之下才知杜伏威忌日临近,她怀念父亲。”

孙伏伽暗中思量。按照这个说法,谢逸在此之前完全不知情,那便不曾与刺客勾结。更不曾隐瞒不报,欺君罔上。

时间点拿捏的很好,几乎推得一干二净。

孙伏伽继续问道:“谢学士知晓以后是何想法?杜氏乃罪臣之女,为何隐瞒藏匿呢?”

“在下父母早亡,家嫂勤俭持家,相扶相持,照顾幼妹,乃是恩深义重的家人。”

谢逸道:“孙少卿主管刑司,当知亲亲相隐,此乃人之常情;再者,在下推敲发现昔年所谓杜伏威参与辅公祏谋反一案多有疑点,恐有冤屈,正准备向大理寺,向陛下申诉。

不想孙少卿先一步将在下请到此处,那正好,今日一并申诉,请孙少卿帮忙调查,并奏报陛下,如何?”

呃……

孙伏伽万万没想到,谢逸竟来了这么一招。

一句亲亲相隐,轻松将自己摘出去,还反客为主,反将了自己一军,却也是事情的关键。

杜伏威谋反案要是另有说法,杜惜君的身份完全不是问题?谢逸又有什么过错呢?

慢着!

孙伏伽低头略微沉吟,不对啊,差点被谢逸绕进去了,当前的核心是谢逸是否参与到行刺,是否有欺君之罪?

“谢学士,阚棱你认识吗?”

谢逸道:“知道,我们原以为他死了,结果听说被孙少卿带回了大理寺,说实话,在下真想见见。”

“见他?”

“是啊,阚棱还活着最好不过,当初江淮旧事他肯定最清楚,如果重审杜伏威一案,他会是重要证人。”

谢逸不忘叮嘱道:“请孙少卿务必保护好此人。”

“但他是行刺陛下和太子的嫌疑犯人!”

“是吗?孙少卿这么说,可是有确凿的证据,或者阚棱自己招认了?”谢逸不疾不徐,轻声反问。

“谢学士,现在已经有证据,河间郡王府次子李崇晦是被阚棱所伤,袭击令嫂的那位刺客恐怕也是阚棱所伤,还有太子殿下遇刺当日,乐游原发现的两名刺客,也被阚棱所伤。”

“这样就能证明阚棱是行刺的凶犯?”谢逸反问道:“阚棱杀了行刺晋王和晋阳公主的刺客,当然……事实上救了家嫂,此举即便算不上救驾,也算不上行刺吧?他击伤行刺太子殿下的刺客,难道也算行刺?”

“那河间王府的李崇晦呢?”

“这有什么奇怪的?昔年声称杜伏威、阚棱与辅公祏勾结的正是河间郡王,阚棱愤恨而伤其子,算是私人恩怨吧?”

谢逸悠悠道:“不过河间郡王府的少郎君,乃是宗室子弟,身份贵重,阚棱此举着实不妥,有违国法,理当惩戒。”

“呵呵,谢学士好口才!”

谢逸道:“哪里!孙少卿明鉴,在下所说的这些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人命关天,查究当需严谨,不能轻易排除任何可能。”

“对了,谢学士当初奉旨随房相调查,验看伤口,难道毫无发现?”

“抱歉,在下只是略微懂些医术,并非对伤口敏感的仵作,所以并未发现异常。如果朝廷认定在下失职,谢逸甘愿领罪。”可以失职,但不能是隐瞒,那样便是欺君之罪,谢逸当然心里有数。

“是,谢学士言之有理,在下一定会秉公调查审理。”孙伏伽道:“关于谢学士所言,本官还需向令嫂核实。”

“家嫂乃女流之辈,身体柔弱,还请孙少卿尽量行些方便。”

孙伏伽叹道:“没错,令嫂确实体弱,此时已然病倒,被郑娘子送去了千金药庐。”

……

第一三四章丽琬探监有所谋

杜惜君确实被送去了千金药庐。

虽然郑宅暂时安全,但郑丽琬还是这么做了,她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照顾杜惜君。

因为她要想法营救谢逸!

但有一点,那就是遵守谢逸的嘱托,保证杜惜君的安全,千金药庐是个不错的选择。

孙思邈一介白衣,但长安城里上到皇帝,下到百姓皆尊敬异常,毕竟谁都是要生病的。

放眼长安,乃至整个大唐,医术最高明者便是孙思邈,时常救人于危难。

纵然是世家权贵,又岂敢得罪这样的人?得罪了谁,也不能得罪了救命的神医啊!

所以千金药庐不得冒犯,已经是长安权贵的公约一般,皇室也是默许的态度,官府的差役更不敢进入药庐。

将杜惜君送到那里,大理寺的差役根本进不去。

孙思邈有个习惯,他接诊留宿药庐的病人,不痊愈可以不让外出。只要杜惜君进去了,痊愈否那得孙神仙说了算。

郑丽琬有把握孙思邈会帮这个忙,因为其父郑仁基生前与孙神仙交情深厚。然而她并不知道,孙思邈其实与谢逸相谈甚欢,帮个忙不在话下。

在长安城里,郑娘子的马车无人敢拦着,更不敢检查。大理寺的差役们街道的命令是跟随监视,如果出城的话则要冒犯检查,确保嫌犯在掌控之中。

但郑丽琬并未出城,而是直接去了千金药庐,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无可奈何。

孙思邈二话没说,便“接诊”杜惜君,并安排药童照顾。

“多谢孙神仙!”

“郑娘子客气了,老夫与谢学士也算一见如故,这点小忙举手之劳。”

“毕竟是棘手之事。给您添麻烦了。”

“唉!朝堂之事老夫从不过问,只是惋惜谢学士身陷大理寺,眼下同州天花肆虐,朝廷前来征询防治之法,老夫也是束手无策。

想起谢学士上次提及的病菌之说,似与之相和,若能与他一道参详,或许能有一二进展。”

郑丽琬突然灵机一动,先前一直想着要救谢逸,苦无良策。这不是个很好的契机吗?

“孙神仙,你看要不这样……”

……

叮嘱几句,郑丽琬乘车离开,直接去了大理寺。

款款丽人站在大理寺门口,顿时惊诧了许多人,守卫们瞪大了眼珠,路人们也好奇驻足围观。

“郑娘子到访大理寺,不知所谓何事?”孙伏伽接到消息,不得不亲自出面。

“探监!”

孙伏伽心念一动。明知故问道:“不知郑娘子探视何人?”

“淮阳县伯谢逸!”郑丽琬吐气如兰,悠悠轻道。

“这个……恐怕不太方便。”

“为何?”

孙伏伽道:“郑娘子,谢学士如今牵涉要案,兹事体大。”

“陛下可有圣旨不许探视?或者大理寺有相关章程?”郑丽琬眉头微皱。继续追问。

“虽然没有,但毕竟不太方便,如此对娘子的名声,对谢学士亦非好事。望理解。”孙伏伽很意外,孤芳高洁的郑丽琬何以突然处处维护谢家?

今日亲自来探望的消息若是传开,明日长安城里还不知道会有怎样的说法?

郑丽琬道:“有劳孙少卿操心。身正不怕影子斜,丽琬并不在意……再者,我是从千金药庐而来,代孙神仙向谢学士问计,是否有防治天花之法?”

“这……”孙伏伽心头一震,案子的事情是大,但要说到当前第一要紧事,非同州肆虐的天花莫属了。听说距离长安不远的骊山脚下,已经有病患出现,长安城已经有轻微的恐慌。

孙思邈是当世神医,他要向谢逸问计……没错,谢逸出名的除了才学,还有医术。

郑丽琬次来的理由很充足,若是拦下了,往后被人诟病自己阻拦商讨天花防治之事,可就百口莫辩了。皇帝会理解,但是民间一旦起流言,口水会淹死人的。

万一谢逸真有防治天花的办法?自己也算做了件好事。更重要的是,谢逸或许会因此而保住性命和地位,这时候结个善缘没什么坏处。

“好吧,郑娘子请,不过请莫要再生枝节。”

“多谢孙少卿,不会的!”

郑丽琬进了大理寺,见到了谢逸,相谈半个时辰后离开。

但郑娘子和谢学士到底谈了些什么,外人丝毫不知……

不过此后不久,长安城里便传出一股流言,声称谢学士肯定要倒霉了,原因嘛——正是郑娘子探监。

郑娘子入大理寺探望,足可见与谢逸关系亲密,而当年皇帝欲纳妃而不得也曾轰动长安。

皇帝也是男人,也是要面子的,天子得不到的女人,旁人如何敢染之?郑娘子这些年嫁不出去,不就是这个缘故嘛!

现在如今郑娘子来探望谢学士,显然是关心情切以至于不顾名节,皇帝陛下能容忍吗?

可怜谢学士少年英才,英雄难过美人关啊,终究要死在一个情字上……

自打曲江初雪宴捐出了王献之的真迹后,谢逸的仁善之名广为流传,在民间的口碑很少。是以传出他被下狱的消息,惋惜感慨,为之鸣不平,祈祷的百姓很多,一时间舆情反响十分强烈。

……

太极宫中,李世民听到这些哭笑不得。

这都什么玩意?郑丽琬真的和谢逸……她此去大理寺是故意的?这些迅速传播的流言又是从何处而来?

李世民有些微微恼怒,但孙伏伽报上来的进展,让他又发不出太大的脾气。

郑丽琬是受孙思邈嘱托却问计天花防治的!

李世民心中陡然一震,差点把这茬忘记了,谢逸奇思妙想那么多,也不知这方面会不会有办法?

一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