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沉吟片刻道:“殿下,会不会是把东宫逼得太紧,太子才铤而走险行此下策的。也许纥干承基知晓此事,只可惜他说的太晚,否则陛下也不至于入东宫……”
“确实!”李泰对此也深以为憾,如果纥干承基早点开口,东宫现在已经置身死地了。但如今这个局面,实在有些……
“这么说父皇现在置身险地?”李泰顿时有些着急了,他的目标是东宫,倘若父皇这会有什么三长两短,那后果可就有点……
“陛下在东宫确实危险,要是……”刘轩当即闭嘴,没敢继续说下去。
李泰也清楚地意识到后果,问道:“那本王现在应该怎么办?”
“殿下,您现在应该尽快入宫去政事堂,和诸位宰相待在一起,您现在应该是关心陛下安危的孝子。”
刘轩道:“万一陛下在东宫……有个三长两短,您正好和宰相们一起平乱,您是嫡子,有平乱之功,再有宰相们的支持那便是正统。
当然了,陛下吉人自有天相自然最好不过,殿下一片至诚至孝,积极营救陛下,也是天大的功劳才是。”
“不错,你说的不错,政事堂肯定知晓此事了,否则左武卫也不会调动。”李泰下意识认为,左武卫大军调动与政事堂有关联。
“陛下现在前去正当其时!”刘轩对此也表示赞同。
“嗯,好,本王这就过去,想必舅舅在那里,太子既然已经明着谋逆,那就无药可医了,舅舅是明智之人,当知如此选择。”李泰很清楚,长孙无忌的支持至关重要。
“是,长孙司空乃是关陇贵族之首,自然十分要紧。”刘轩沉声道:“想必宰相们此刻也已经在考虑陛下的安危了,他们必然对防备着陛下有个三长两短,自然会对殿下十分重视的。
只要左武卫出动及时,东宫其实已经没什么胜算,当然了……殿下切记,到时候无论如何都得让左武卫清缴东宫,最好让太子……”
刘轩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意思已经再明确不过,如果李承乾不死,万一掉头与宰相们或者其他勋贵权臣谈条件,天知道会不会有人心动倒戈。而且李承乾不死,回影响到自己顺理成章上位。
李泰轻轻点头道:“本王知晓了,待会去了政事堂还需要用道义拉着房玄龄和岑文本,即便是舅舅有什么旁的想法,他也不敢怎样。”
长孙无忌在朝中影响很大,堪称是举足轻重,如果李承乾真的成事了,说不定他会有别的想法,只要皇帝是长孙家的外甥即。也正是因此,没了李承乾,他就得支持自己。
但刘轩及时提醒道:“殿下,晋王也是嫡子……为了让长孙司空完全站在您这边,现在似乎应该做点什么,正好趁此机会推到东宫头上……”(未完待续。)
第三九五章一触即发
东宫之中,李世民仍稳如泰山坐在原地,脸上的表情云淡风轻,镇定自若,帝王之威不减分毫。到底是无所畏惧,还是强作镇定,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晋阳公主李明达本来有些紧张,在李世民的影响下也变得很放松,脸上甚至还隐约有可人的微笑。
这样的反应导师让李承乾有些紧张了,父皇显然已经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却仍旧如此镇定,没有丝毫的惊讶和慌张,反倒是让人有些心里发毛。
“侯君集,你可以啊!”李世民先绕开李承乾,冷冷一声,像是嘲讽,也像是质问。
“陛下,臣也是迫不得已,陛下见谅。”到底是君臣一场,多少有旧情,侯君集难免有那么一丝不怎么好意思。
“是因为高昌那件事记恨朕?记恨朕没论功行赏,反而处罚你是吗?”李世民沉声道:“原本希望你在家好好反省反省,却不想你竟……”
“陛下,臣是个愚钝之人,不懂陛下的良苦用心,臣自小只知道谁对我好,当知恩图报。”侯君集道:“臣自觉对得起陛下和大唐,在沙漠戈壁,在西域高昌,几经生死为大唐征战,最终却落得阶下之囚的下场,臣不懂,也想不通……
那些日子,除了太子殿下,有谁在乎过臣的处境有安危?还是那句话,我侯君集是的粗人,恩怨分明……”
一番言语,埋怨甚至是恨意表露无遗,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侯君集显然已经无所顾忌。
“没错,你远征高昌是立功了,可是你在高昌抢掠屠戮。坏了我大唐对西方部族友善的名声,使得大唐四邻人心惶惶,弄不好就会战火四起来,我大唐将士付出了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边疆平静将荡然无存。”
李世民沉声道:“朕不处置你,不给四邻邦国部族一个交代,行吗?你以为朕是因为你贪渎了一张宝公。霸占了一个高昌宗室之女,所以苛待于你?”
侯君集心中泛过一丝波澜,所谓的大局观他本来也是有得,但是在自己利益受到影响的时候,他还是不怎么乐意。皇帝既然要拿自己开刀,好给四邻邦国部族有个交代,从君王和国朝的角度而言没错,可是有在乎过自己一个立功将领的心情吗?
至少在这么做之前,皇帝陛下是不是该和自己说说。也好让自己安心,待事后给予补偿呢?可是皇帝一句话也没说,可能也懒得和自己说什么,压根就没在乎过自己的感受。
事已至此,那还有什么情分可讲呢?皇帝在乎只是江山,只是他天可汗德威四海的名声地位。
所以侯君集对此完全不自以为然,依旧沉声道:“陛下的高瞻远瞩臣这等粗人不明白,臣目光短浅。只看得见眼前,只知道知恩图报。太子殿下有恩于我。如今殿下有危险,臣自当尽力护卫。”
“好一句知恩图报!”李世民大概也有些心寒生气,大概也有些许懊悔。懊悔自己高估了侯君集的见识与心胸,有些话也许该早些说明白的,否则可能也不至于走到今日这个地步。
毕竟是跟随自己数十年的老将,如今却兵戎相见。君臣离心离德,不免有些让人唏嘘。李世民暗叹一声,转身盯着李承乾道:“以往没看出来,你还有这般笼络人心的手段!”
“父皇谬赞了,儿臣的些许微末伎俩怎么入得了父皇法眼?”李承乾道:“如此之举。却也事实属无奈,若非父皇步步紧逼,儿臣何至于此?”
“你也怨恨朕?”虽然事实如此,但李世民似乎有些不死心,还是忍不住出口质问,想要亲耳听到嫡长子的回答。
“是,到了今日儿臣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李承乾目光决然,神色冷峻,没有丝毫避忌退让之意。
“好,你我父子难得有这样坦然相对的时候,你倒是说说,朕哪里对不起你了?”李世民猛烈咳嗽几声,嫡长子的话到底有些刺激到他,纵然他心志坚定,此刻也不免心神激动。见到此情此景,晋阳公主李明达赶忙上前为李世民捶背,眼神里满是关切之情。
听到这个问题,李承乾不由冷笑一声,说道:“父皇啊,我是你的嫡长子,您立了我为太子,却格外宠爱李泰、李恪他们,甚至任由他们作为,一个亲王都超过了我这个太子了,敢问父皇您到底安得什么心?要是看不上我,直接把我废了就是,何苦如此折磨我?”
“废太子,你笃定了朕有废你之心?在你心里,朕就是这样的父亲吗?”李世民听到这番话,心里隐约有些许滴血的感觉,似乎很不舒服。
李世民道:“你是朕的嫡长子,自小我和你母后被便对你格外钟爱,宠遇优渥,并给你延请名师教导,希望你成才。
你得表现也让朕很欣慰,自小边乖巧聪慧,八岁的时候便立你为太子,对你悉心栽培,希望你能够承担起大唐基业,江山传承。
那些年你的表现也不错,任谁都说你是个好储君,朕一直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最近几年,你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还有多少储君之相?朕满意与否先不说,能不能让天下人信服才是个大问题。”
“是啊,这些年让父皇失望了,可是父皇你想过没有,若不是你,我又何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你宠爱稚奴和晋阳没什么,母后去的早,他们还小,您亲自抚养关照都是应该的,可惜李泰呢?”
李承乾大声道:“父皇对他宠爱些没什么,可是他却因为你的宠爱而越发肆无忌惮,并且心存妄念,早就想取我儿代之,然后入主这东宫。父皇你难道都没看见吗?显然不是,您是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怎会看不见呢?
您是故意看不见,然后对李泰的宠爱越发过分。你免除了延康坊的赋税,你在洛阳赐给他魏王池,甚至让他入武德殿读书,他的封地那么广,地位和仪仗已经快要超过我了。
是您的故意纵容,滋长了李泰的野心。让他有了夺嫡之心,让我整日里惴惴不安。他接着编撰《括地志》的机会大肆招揽人才,聚集党羽,明里暗里不断对东宫使绊子,这些年儿臣可曾过过一天安生日子。
而父皇你呢,你明明都看在眼里,却根本不管不顾,只会继续不断纵容李泰,可曾给过我一丁点的安抚和帮助?”
李承乾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显而易见似乎是受到了极大的委屈,让他分外难受。以前这些话根本没有机会说出口,今日反正已经打开天窗,也便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片刻之间便如同连珠炮一般喷了出来,将所有的怨怼和委屈全都说了出来。
李世民有些沉默,然后便是冷笑,他第一次发现父子之间的隔阂竟然如此之大。儿子对自己竟然有这么多的怨怼和不满,父子竟然从来没有过沟通。更谈不上理解。
毫无疑问,李二陛下心里肯定有悔恨,可是那又如何呢?事已至此,还能怎么样,尤其是当初他本来的用意是那样的……
“你心中只有怨恨吗?你难道没想过自己的问题,太子。大唐的皇帝是好当的吗?你需要不断的历练,不断的长进,若是没有几个兄弟的刺激,你会有危机,会不断长进吗?”
李世民道:“为了让你长进。我有意扶持李泰,希望刺激你长进,能变得更强大。可你呢?只看到朕宠爱李泰,却完全看不到朕的用意,看不到竞争对你的意义,你只是怨怼朕偏心,甚至因此自暴自弃,都做出了些什么?
不过也不是没有成效,今日你敢于这般行事,足可见胆略和心智都大有长进,可惜你却变得冷漠残忍,全然用错了方向。”
“原来父皇竟然如此良苦用心?可真是全心全意为了我们,是不是也有打算,如果我不成器,顺势用李泰换掉我是吗?”
李承乾冷笑道:“父皇你还是偏爱李泰多一些,还是不愿意相信儿臣,华阴袭杀李佑压根不是我做的,可是父皇却不相信,对我疑心重重。任由李佑和阴弘智冤枉我,还把纥干承基也抓紧大理寺去,摆明了是要以此为由废掉我。”
“所以你先发制人,想要弑君弑父,登基称帝是吗?”李世民冷喝一声,厉声反问。
李承乾有些被镇住了,下意识退缩半步之后,站直了身体高声道:“没错,我这也是和父皇你学的,不,今日的局面完全是父皇自己造成的。
要不是你在玄武门搞出什么以幼代长得先例,又对李泰他们过分宠爱,儿臣何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
提到玄武门之变,再看到儿子的这副嘴脸,李世民也是真真被起到了,剧烈的咳嗽,几乎当场呕出血来。
一旁的晋阳公主不禁大为着急,一边轻拍父皇后背,一边喊道:“皇兄,你莫要再乱说了!”
“兕子,你是女孩,你不懂……不过也好,幸好你是个女孩,所以少了许多的烦恼。”李承乾叹道:“今日你不该来的,既然来了……也罢,只要你乖乖听话,皇兄会放你一马,以后照样宠着你,你依旧是大唐最尊贵的公主。”
“还好,总算没有完全天良泯灭!”听到李承乾说放过小女儿的话语,李世民多少还算有那么一丁点的安慰。
“哼……父皇要是早些相信我,何至于此!”李承乾冷哼一声,不置可否,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和亲兄弟动手,确确实实需要莫大的勇气。
“华阴之事不是你所为,李佑和阴弘智信誓旦旦,但也疑点颇多,调查时必须的。若是不调查清楚,东宫便始终存疑,到时候你该如何堂堂正正地面对天下人呢?”
李世民道:“孙伏伽和谢逸在努力地帮你洗清白,可你却不愿意多等一半天,李佑和阴弘智已经交代,他们是在诬陷你。”
“交代?他们承认了?”李承乾有些惊讶,脸上满是苦笑。被冤枉了许久,将自己彻底逼上绝路之后才说误会澄清了,似乎都晚了,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李世民的表情变得很轻松,甚至可以说云大风轻,刚才的怒意也平复了很多,不疾不徐道:“纥干承基就也交代了,说你有谋反的意图,朕本来还有些不信,想要亲自来东宫瞧瞧,看看你是否真的丧尽天良。
入股你今日不动手,朕甚至可以当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毕竟你也算是长进了,哪怕是手段和内心阴狠,朕都觉得你只是一时糊涂,本性不坏。朕给你机会了,可是你却……”
李世民完全是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好似非常的惋惜伤感。
此言一出,李承乾和侯君集的表情都有些变了,纥干承基在大理寺都交代了?父皇什么都知道了,他知道自己邀请他来东宫的意图,却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这说明什么?
李承乾莫名地好似体会到一丝丝父爱的感觉,却又是那么的悲凉,更多的则是惊恐。今日的举动很冒险,下定决心需要莫大的勇气,至于后果他甚至就不敢多想,尤其是不敢多想失败之后会是怎样的结果。
现在父皇明确告诉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洞悉,那自己还有什么胜算可言?一切都已经完了。
一旁的侯君集却道:“陛下莫不是强作镇定,为自己马前失蹄做辩解?”
李承乾眉头一动,却不敢苟同,父皇固然可以强作镇定,但是晋阳公主还小,哪里能装得出来这般镇定。所以应该是确信无疑的,父皇是个深不可测,谋而后动之人,敢于以身涉险,肯定是有万全的安排。
顷刻之间,李承乾心中的念头几乎崩塌了,开始有些畏惧,有些颤抖,不知道接下来该当如何是好?
一旁的侯君集到底是见惯了沙场风浪,倒是很镇定道:“殿下莫急,只要陛下人还在东宫,我们就还算胜算!”
此言一说,东宫亲信纷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