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败家子-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正感慨的同时,刘德威心里则奔过一万头草泥马奔过,眼看着已经到了华阴,距离长安已经不远。关中王畿之地按理说很安全才是,哪想到竟然有人在这里动手,袭击朝廷钦差,袭击一个谋反的皇子。

是的,刘德威已经肯定,这些人是冲着李佑和阴弘智来的。自己穿着一身紫袍站在这里,根本没有一个黑衣人在意自己,也没有对自己动手的意思。

而是直接往院子里扑,显然这些人已经摸清楚了情况,似乎一心想要置李佑和阴弘智者两个谋反案的主谋于死地!(未完待续。)

第三七九章何人胆大包天?

喊杀声继续了很久,里正一直躲在房间的角落下瑟瑟发抖。

直到天光大亮,外面的喊杀声彻底停止以后,他才壮着胆子起身,颤颤巍巍地出门前往自家小院,却查看情况。

小村里最为“豪华”的小院已经残破不堪,过火之后显得一片焦黑,不少地方已经是坍塌的残垣断壁。

一身紫袍的刘德威坐在那里,有气无力,整个人憔悴不已,早没了昨日的气度,有点狼狈,更多的则是无奈。

在华阴,距离长安不远的王畿关中,竟然遭遇了不明身份的黑衣人行刺,目标正是自己押送的两个重要犯人。

这件事他糟糕了,李佑无论是作为犯人还是皇子,如果有个三长两短,自己都无法向皇帝交差。

原以为只要熬到返回长安,自己就彻底轻松了,谁曾想会在这最后阶段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

幸运的是李佑和阴弘智只是不同程度受伤,在兵丁拼死相救,付出巨大的伤亡之后,总算是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人死了,自己玩死难辞其咎。好在如今人没死,多少还有些许回转的余地。

随行的医者已经在为李佑和阴弘智进行简单的包扎,自己也派人前去华阴县城搬救兵,同时飞马急报长安。

没有足够的护卫,不确定安全的情况下,刘德威是无论如何不敢再轻易上路的。如果昨晚那样的袭杀再出现一次,天知道会是什么情况。

也不知道是什么人,莫名其妙地对一个谋反的皇子动手,真是奇怪,纵然……

念及此处。刘德威心头莫名一震,这一路上尽管李佑被朝廷定义为叛逆,但刘德威依旧将其视为皇子,至少心里是这般对待的。

所以昨晚出事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这对一个皇子的袭杀,但此刻回过神来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李佑是叛逆啊。何况谋杀除了针对李佑,还针对阴弘智,这似乎已经足够能说明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刺杀两个逆贼呢?等他们回到长安,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死路一条,为什么有些人按耐不住,现在就要动手呢?

答案似乎十分明显,显然是有人不想让他们活着回到长安,为什么呢?

身为刑部尚书,刘德威马上就反应过来。杀人灭口这种事情多了,尤其是涉及到身家性命的大案。

他也立即意识到为什么皇帝会容许李佑在洛阳养病,而不是立即前往长安,这件事注定了牵连甚广。也许到最后不简简单单是李佑谋反这么单纯,也许还牵涉到更多事,更多人。

正是这些人不希望李佑活着回到长安,他们……

究竟是什么人刘德威不知道,耶不敢随便揣测。他只知道自己已经牵连进一件弥天大事之中来,想要脱身已经没有可能。

仔细想想也没必要脱身。自己自始至终只是个局外人,只是负责押送,呈交一些证据,链调查的事情都不曾负责,整个事件和自己没有半文钱的关系,更与李佑和局外人没有任何牵连。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只是真的是这样吗?

华阴县令接到通报几乎吓得直接跳起来,在自个的地界上,当朝刑部尚书,获罪的皇子和一干至关重要的朝廷钦犯遭到了不明身份者的袭击。

这这这……

朝廷要是追究下来,自己这个地方官治理无方。导致境内的盗匪横行的罪名是逃不掉的。而且昨天这些人进入境内,自己竟然一点都不曾察觉,也没有派人前去迎接保护,以至于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

该当如何是好呢?

刘尚书要求的医者和护卫自然要是提供的,县令第一时间便派人前去小村庄,与此同时也向朝廷呈报了奏疏,同时请罪。

唉!到底是些什么人,竟然在华阴横行,对皇子动手,实在是……

……

究竟是什么人?

太极宫里,李世民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不同的是他的声音很大,是帝王的咆哮,让整个长安,整个大唐为之震动。

当此之时,李二陛下正在承庆殿里和大臣们商讨新一年的粮食种植计划。土豆和玉米经过多年的培育之后,种子已经越来越多,按照户部和司农寺的意思,今年已经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一些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目的除了进一步增加种子数量外,就得是让百姓接受,让百姓们见识一下这些新作物,看看是怎样的高产,怎样的便于管理,最主要的是告诉大家这是可以食用的新粮食。

与其费尽心思进去说教告诉他们,不如用这样最为直接的方式,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百姓们亲眼见识之后,比什么都管用,将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长安的权贵们对此十分乐意,很愿意贡献自家的庄子田产来推广,但司农寺更希望让平民多一些接触。对此君臣们在承庆殿里商讨了许久的处理方式,已经颇有眉目,都在展望着未来几年大唐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最终做到天下无饿殍。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内侍火急火燎地送来了一份来自华阴的急报——刘德威押送和李佑、阴弘智等齐州谋反案的主犯们在华阴县遭遇袭杀,李佑和阴弘智受伤,但无性命之忧。

承庆殿里坐着的都是大唐的人精,几乎在第一时间便回过神来,想明白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一个谋逆的案犯在被押送到都城,接受审问和处置之前遭遇袭击,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有人不想让他们到长安。

袭杀就是想要他们闭嘴,那么合理的推断便是李佑和阴弘智等人掌握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问题严重了,承庆殿里的大臣们都清楚地意识到看似要尘埃落定的齐州谋反案件,恐怕还没完,而且可能掀起更为严重的腥风血雨。

因为皇帝陛下已经怒了,在关中王畿之地,公然行刺刑部尚书亲自押送的逆贼,其中一个还是他的亲生儿子。

李世民怎么能不怒呢?究竟是什么人吃的熊心豹子胆,敢这样的大逆不道,公然挑衅。(未完待续。)

第三八〇章风雨将至

华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惊动的不只是太极殿,几乎整个长安城相关人等很快便收到了消息。

押返长安的李佑和阴弘智在华阴遭遇行刺,这两个人太敏感,关联的事情也很敏感,所以结果也很敏感,背后这个胆大包天的人更加敏感。

太极殿里,皇帝陛下龙颜大怒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整个长安顿时笼罩在一层阴影中,相关人等也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应。

有些惊慌的是太子李承乾,他很确定这件事不是自己做的,但听到消息的时候他立即意识到自己即将,或者说已经成为第一嫌疑人。

袭杀李佑和阴弘智显然是一种杀人灭口的行为,给人的印象就是齐州谋反案背后另有隐情,李佑的背后还有旁人。

李佑已经是皇子了,他的背后还有什么人呢?闭着眼睛想想也就那么几个嫌疑人,自己无疑是其中一个。

原因就在于齐王府曾经和东宫多有来往,阴弘智和纥干承基过从甚密,这些无疑会成为别人怀疑的根据,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太子劣迹斑斑。

李佑的事情一直让李承乾很担心,但尽管如此,他并未打算采取什么非常手段。一来是未必有限,可能产生反效果;二来,李承乾心中笃定一个清者自清的执念,既然自己坦坦荡荡,何须担心那些?

但没想到偏偏就有人对李佑和阴弘智动手了,从情形上来看自己是最大嫌疑人,很容易被人怀疑。

涉及谋反大案,这绝对能够成为废太子的理由……

李承乾嘴角浮现起一丝丝的苦笑,究竟是什么人这么卑鄙,如此坑害自己?他怀疑是其中的一个兄弟,但究竟是哪一个还不好说,最终结果会发展成怎样更不好说。

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不能坐视事件继续恶化,如果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动用点非常手段?以备必要之需。

……

皇宫之中,李世民在暴怒之后陷入了沉思之中。

愤怒是愤怒,愤怒之后就必须要想想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出的很突然,也很诡异。

幕后主使者着实是胆大包天,此举无疑是挑战皇帝权威的举动,背后的用心更加险恶。

李世民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件事表面上最大的可能性,有人想要杀人灭口,杀了李佑和阴弘智。

怕他们说出什么?

李世民苦心孤诣将李佑留在洛阳月余自然是有目的的。现在看来情况比自己想想的还要复杂。

李佑谋反有偶然因素,但背后可能也有些许不为人知的事情,长安城里肯定有些许蠢蠢欲动之人。

是他们和李佑有牵连,怕李佑到长安之后说出什么?还是其他什么人与李佑关系紧密,且非比寻常……

但反过来想,会不会是有人想要拿此事做文章?或者说行刺本身就……

这件事很严重,无论真相怎样,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所以不得不谨慎。必须要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有必要派个人前去调查一下,看看是怎么回事,至于调查的人选……

……

谢逸是在家里听说的此事,事发之后第一时间他便已经知晓了详情。其中甚至包括华阴那个小村里正结结巴巴的说辞。

果然,李佑的事情果然没有了结,他还没回到长安便又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谁是幕后主使者?

这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谢逸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太子李承乾。他比其他人多一个相对准确依据。

如果是这样,李佑谋反牵连出李承乾的谋反就顺理成章,就和原本的历史对上号了。

说不定李承乾确实和李佑有什么勾结。如果李佑回到长安,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那他李承乾该当如何?

东宫才刚刚从风雨飘摇中暂时安稳下来,如果多出来这么一件事,无疑会让东宫的处境雪上加霜,后果将不堪设想。

牵涉谋反,这已经是个十足的废太子理由,谁也救不了他。即便是李世民有心包容,其他的皇子、大臣,甚至是舆论都能把他掀出东宫,甚至要了他的命。

但是他袭杀李佑的计划失败了,所以接下来他与李佑的真实关系,有谋反案的牵连程度?包括本次挑战皇帝威严的袭杀都会暴露。

这种情况下,似乎只有谋反这一条路可走。这么来看的话,逻辑上完全是通顺的,与本来的历史轨迹也十分契合。

可是……

自己在齐州那么久,似乎并未发觉齐王李佑谋反与李承乾有什么牵连,而且这次的袭杀似乎也透着些许古怪。

按照从华阴传回来的消息,当时刘德威压根没有意识到会有危险,没想到有人偷袭,完全处于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偷袭的。

既然想要杀人灭口,就一定准备万全,力争一击必中的,在偷袭的情况下只是伤了李佑和阴弘智,却没有杀死。

到底是派出去的刺客太水,还是……

这个情形非常的反常,至少不符合常理,所以也就有了疑点。当然了,究竟是怎么回事还要仔细调查才行,只是眼前的这些信息不足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唉,这件事出的真是有点古怪,无论真相如何,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这个事情本身非比寻常,背后的人也非比寻常,堪称是居心叵测,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而言之,这件事非同小可,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应该是……

如果说李佑谋反是个开端,那么李佑这一次遭到行刺无疑又是一个标志**件,会是一个催化剂,让大唐的皇子争斗彻底进入白热化阶段。

危机与机遇是并存,也意味着机会,如果把握好的话可以帮李治谋取一些什么,达成自己最初的设想。

该来的始终要来,这不正是自己所企盼的吗?谢逸淡淡一笑,接下来李佑和阴弘智到了长安之后必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轩然大波,甚至是腥风血雨。

作为躲不开的参与者,以及背后的博弈者,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未完待续。)

第三八一章成王败寇

风雨将至,不过旦夕之间!

长安的大部分人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心情都难以平静,甚至忐忑。太子李承乾则深刻处于惶恐不安之中,昨晚他躺在榻上辗转反侧,压根难以入眠。

此时此刻,他再一次体会到了称心被抓走的那晚,那种极度无助的感觉。

李承乾不断捏着拳头,焦虑之情溢于言表,许久之后才低声道:“纥干,你说……孤现在该怎么办?”

“殿下……情况或许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您…不必过于紧张。”一向沉稳的纥干承基说话也不免多了几分紧张,微微有点结巴。

李承乾继续捏着五指,低声道:“孤也觉得是过于紧张了,但这般紧张并非全无必要,您信不信,这件事最终会牵涉到东宫。”

纥干承基对此十分清楚,这件事不是东宫干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说明有人蓄意陷害,最终一定会将脏水泼到东宫头上,想办法将东宫置于死地。

有人处心积虑,所以东宫肯定无法独善其身,连清者自清都做不到,因为自己和阴弘智确实有来往。

只要有人抓住了这一点,便足以成为攻讦的平局,这是铁证,无论如何都赖不掉的。想想对方既然已经对李佑动手,想必肯定是有万全的准备,所以侥幸的想法全无意义,太子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如果放在往常,皇帝陛下对太子足够信任和疼爱。那么清者自清倒也没什么。但去岁的几件事情,皇帝对太子已经极度不满,已经到了信任破产的边缘。这个时候出这么一件事,皇帝会怎么想?

更加厌恶的可能性很大,至少没有太多的耐心去替太子说话,或者想办法为太子还清白。毕竟在孔颖达受伤和称心的事情上,皇帝一定会用强硬的手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