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说不出一句话来。
“舅舅……”李佑牙关轻微颤抖道:“舅舅,怎会到如今的地步?”
阴弘智一脸冷漠。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显然这样的结果也不是他想要的,他心里也曾奢望着叛乱的规模能够很大,然后搅动风云。最好是让半个大唐陷入战火之中,如果能将李世民拉下马,或者动摇李唐江山,那无疑是最好不过。
如此方能彻底报了阴家几乎被灭族的仇恨。方能心满意足。可惜事与愿违,叛乱不仅没有掀起战乱,没有席卷很大的地域。卷入很多人,持续的世间也如此志短,失败来的有些太快了。
阴弘智不是没有想象过失败的情形,以一州之地起步叛乱想要成功是很有难度的,尤其是一个太平盛世的年代。对此他心中有数,尽管心中有仇恨和奢望,但起码的理智还存在。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的态度就很明确,如果局势能够往好的一面发展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如果失败了,也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已经成功掀起了叛乱,已经造就了李唐皇室父子相残的局面,已经恶心了李世民。
并且阴弘治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这个举动已经给李唐皇子内斗埋下了伏笔,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成功。也算是变相的报仇,只是报复的程度实在有限。
此刻听到谢逸带着大军兵临城下的消息,阴弘智也有些震惊,有些不快,有些失望,也有几分难过。
但是他没有像外甥李佑那样失落,那样六神无主,他甚至还有几分看不起这个外甥,竟然如此的软弱不堪,实在有些不像话,实在有些丢人。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说的,技不如人,我们失败了。”阴弘智的话很淡定,也相当理智,仿佛云淡风轻,仿佛是一件极小的事情。
李佑有些愕然,一瞬间甚至愣住了,他压根没想到舅舅会是这样的反应,这样的冷静……
不过正是因此,倒是一下子止住了他的的极度惊恐,止住了险些涌出的泪水和哭声,以一种很特殊的心态接受了当前极度恶劣的现状。
是的,他接受了……
“舅舅,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李佑已经不再追问事情发生的原因,这已经没有意义,当此之时他只想询问该如何应对,不过他依旧有些六神无主,有些没有主意。
阴弘智没有立即回答,也许是在思考对策吧!
不过这时候,李佑却已经脑洞大开,说道:“舅舅,要不我们投降,我向父皇投降……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血浓于水的父子。”
热这句话说出口之后,一直沉默不语的阴弘智终于坐不住了,沉声道:“你忘了你母妃的下场了?”
这是个疑问句,声音也不大,顿时宛如晴天霹雳,顿时让李佑心中一惊,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昨天他才接到来自长安的消息,自己的母亲阴妃一惊身亡了,自缢身亡。
但是对于这个结果,李佑和齐州上下是不认可的,他们都认定阴妃是被逼死,或者直接就是被人勒死的,自缢身亡不过是个体面的遮掩罢了,哪怕是阴妃仍旧按照妃子的礼仪被安葬进了昭陵。
当时李佑还信誓旦旦要亲率大军返回长安,为自己的母妃报仇,没想到时隔一天之后,齐州已经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此时此刻,他竟然首先想要投降求情,但阴弘智的一句话将他拉回了现实。
是啊,母妃已经被逼死了,父皇岂能原谅自己?无情最是帝王家。大唐速来不会容忍叛乱之人。何况自己的父皇还是个极度冷血之人,他能够弑兄杀弟,能够逼迫软禁自己的父亲,又岂会容忍自己这么一个叛乱的儿子?
反正他有很多儿子,并不少自己这一个,自小到大,自己也不曾得到过太多的宠爱,和那几位嫡出的皇子实在相差太多太多……
想到这里,李佑一下子便心灰意冷,也清醒了过来。到了如今的地步。自己已经没有头像恳求原谅的机会了,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一个清晰无比的事实摆在眼前,从起兵叛乱的那一刻起,结果变已经注定了,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压根没有回头的机会。
“舅舅,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吧?”第三次问出这个问题,李佑的心境已经完全,所指的范围也更为具体。早已不同以往。
阴弘智无奈叹息一声,转身看着外甥沉默了片刻,眼前这个年轻时自己的外甥,有血脉亲情。可他也是仇人李家子孙。是不是要救他似乎有些纠结……
片刻之后,阴弘智便做出决定,得救……除了因为些许血脉亲情之外,更多是因为李佑这个皇子身份。哪怕他是个叛乱的皇子。哪怕被喊打,但只要有这层身份在,就有价值。有利用的价值。
如果现在能带走他,将来或许还能够派的上用场,现在只是在齐州失败而已,尚未完全一败涂地。只要能离开这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阴弘智沉默片刻,说道:“突围吧,想办法离开齐州,无论是走陆路还是海陆去高丽,我与渊盖苏文多少有些交情……”
“好好,去高丽……”李佑当即赞同,这般形势下大唐的国土上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只能是逃到大唐国土之外的地方。高丽虽然是听命大唐的附属国,单一直以来都是面和心不服,逃去哪里或能寻得庇佑。
阴弘智和渊盖苏文的关系这时候显得很重要,而且高丽远在辽东之外,距离长安遥远,唐庭多半是鞭长莫及。即便是给高丽王下诏书,也未必会服从,大唐也未必能把高丽怎么样,要知道隋炀帝曾经多次大军征讨高丽,结果都是失败而归,这也是前隋灭亡的重要原因。
所以这些年大唐上下决口不提征讨高丽之事情,即便是父皇有心,想来满朝的文武大臣也会反对的。所以去高丽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至少能够有一时的安全,保全的性命然后再做图谋。
“可是,现在齐州已经陷入重围,我们如何离开呢?”李佑又抛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这确实是个麻烦。现在齐州城等于已经陷入谢逸的大军包围,他们几个又是关键人物,想要离开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阴弘智道:“只要愿意离开,办法总是有的,我们还有不少人,趁乱护送出城即可,然后立即赶去黄河边,从哪里乘船东去,经海路去高丽。”
“好的,那就劳烦舅舅安排了。”到了这时候,李佑仍旧没有意识到这个舅舅的动机或者说心思,仍旧对阴弘智多有依赖。
阴弘智点头道:“好的,在这件事上,我们还可以找个人帮忙……”
“何人?”
“殿下就不必操心了,此事我来安排,你们且准备着随时离开,记得要轻装简行。”阴弘智吩咐一声便转身离去。
阴弘智要找的人正是王君度,他早就察觉到找个人的存在,两个人私下里其实等于是一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
事到如今,阴弘智觉得合作还可以继续下去,他认为在逃离这件事上大家算是有共同的利益。留下齐王李佑这颗棋子,想必他们也是愿意的,所以他们应该会帮忙的。
不过“王不见王”似乎已经是双方默契的共识,所以阴弘智并未直接前去找王君度,现在这种环境下,只需要稍微透露点消息,他相信王君度肯定会知道的。齐王府里有多少是他的人,阴弘智并非完全没数。
果不其然,很快王君度便收到了消息。齐州被围困也是他不希望看到的局面,这场失败来的有些太快了,快到他有些难以接受。
自己费尽心思在长安弄出那么大的动静,也有人愿意配合自己,朝堂上算得上风浪不断。按照最初的预期,李世民多少对会儿子和臣子们有些许猜忌,不说立即调查问罪,最起码也该暂停他们的职务,尤其是不能让他们掌控大军才对。
可惜事与愿违,剧情根本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李世民对此完全不理会,对着几位大臣也是完全的信任。甚至还想尽办法支持这些谢逸等人,以至于前线反攻如此之快,齐州现在已经陷入重围之中。
唉!
阴弘智实在无能啊,一场蓄谋的叛乱根本没有掀起什么大风大浪就要这样夭折了,想想真是让人有些郁闷。对于自己而言,命中注定的克星谢逸似乎又赢了,原以为这次可以打破魔咒的,但结果似乎很不如人意。
毫无疑问,齐州这局棋自己又输了,而且这次输的很惨。在李佑身上,自己投入了老王家几乎全部的力量,随着叛乱的失败将会什么都不剩,这个结果让人……
王君度嘴角满是无奈的苦笑,只觉得人生无比苦涩。
就在这个时候,阴弘智派人传来消息让自己帮忙,帮忙掩护齐王李佑逃离齐州城。是啊,叛乱失败了,李佑除了逃走还能怎么样呢?
只是还想要自己帮忙,这个行为是不是有点过分了?王君度心中冷笑,他很好奇为什么阴弘智笃定自己会帮忙?帮助李佑逃出齐州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吗?
一个叛乱侯被追捕的皇子还有多少利用价值?或许有些时候可以锦上添花,但已经没有太多必要的决定性意义。
所以王君度并不认为掩护李佑逃出齐州有多少好处,反倒是如果他现在被抓住,然后被送去长安倒是有不少的好处。
齐州这场仗已经输了没错,但这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引子,引发长安那边……
毕竟长安还有一个战场!(未完待续。)
第三六一章守株待兔
齐州被围困已经三天了,哪怕明知道守不住,哪怕守卫的兵卒士气低落,但总要坚持负隅顽抗几日。
谢逸对此心中有数,所以并不着急,投入攻城的兵力十分有限,某种程度上只是在给齐州城内的士兵,以及那些谋反的主谋们施加心理压力。
对于一座注定坚持不了多久的城池,如果投入的兵力太大,伤亡太大真的不划算。当然了,谢逸如果动用一件神器的话,想要破城也很容易,那就是火药。
不过这玩意威力太大,李二陛下对其监管比较严格,没有批准的情况下,哪怕作为“发明者”谢逸也不敢轻易使用。
再者说,也没到那个地步,毕竟齐州城里只是些许上不得台面的蟊贼罢了。哪怕李佑是皇子,阴弘智出身贵族,但此时的他们只当得起这个称谓。
不过呢,到底是谋反的皇子,如果平叛之战太过积极,尤其是最后的攻坚阶段用力过猛,很可能会被人诟病。毕竟自己最要紧的是身份是晋王府长史,对其他皇子的打击力度太大,恐怕不太好。
所以谢逸完全一副不着急的心态,只是大军围困着齐州城,然后每日不间断发动进攻而已。除了偶尔现身督战,空闲之时甚至可以在大帐里烹茶品茗,相当轻松写意,主帅当到这份上也是没有谁了。
坐等城破,这是谢逸的原则。
要么有人主动开城投降,或者开门献城,古往今来投降的叛乱者,或者一心想要弃暗投明的叛军将领太多太多。
不过谢逸更为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那就是有人弃城而走。明知道是一座孤城绝地,只要不是哀莫大于心死,只要没有绝望,但凡还有几分求生。或者东山再起的**,就一定不会坐以待毙,就一定想要绝地突围。
李佑是不是这种人谢逸不知道,但阴弘智和王君度等人应该是的,他们都是老谋深算的阴谋家。绝对不会轻易认输,轻易束手就擒,尤其是王君度此人,成功是失败之母这句话对他的鼓励作用绝对很大,这些年来锲而不舍,再接再厉的精神也着实让人感动。
想必这一次的失败也不会打垮他。只要可以逃出去,相信他一定仍旧不会安分,一定还会寻机滋事,甚至闹出什么乱子来。对于这样的不稳定因素,最好是能够一次拔掉。
对于谢逸而言这更是此行的时候首要目的,毕竟当初李世民之所以派自己前来,为的就是这群魑魅魍魉。
如果让这些人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恐怕很难交代,自己脸上也毫无光彩可言。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自己已经不可避免地登上他们的复仇名单。
为了避免将来小心翼翼地防备他们的偷袭复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现在讲他们一网打尽。根据夜北调查的消息,王君度本人仍旧留在齐州,也不知道是没打算。还是没来得及逃出去。
不管怎样,既然将他围在了齐州城内,关门打狗,瓮中捉鳖之事就务必要手到擒来。
……
节奏和预料的相似。围城之后的第三天,齐州城防终于出现了些许松动。
有将领公开派人出城来投诚,沟通投降献城之事。就在谢逸在答应接待投诚之人时,齐州北门打开,一行人冲出城去。
投诚和突围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已经不重要了,那位投诚的信使虽然诚惶诚恐,但还是被夜北派人拉走,关押待审。
至于逃走的那些人,出身宋州都督府的副将立即前来禀报:“谢侯爷,有人突围,要不要率部前去追击?”
“自然是要的,你通知吴王殿下,让他去吧!”
“这……”听到谢逸的话,副将有些为难道:“谢侯爷,追击的事情还是末将去吧,莫要让殿下为难。”
谢逸道:“将军,岂不闻声东击西之说?现在逃走的这些人……吴王殿下前去追击不会有为难之事。”
副将是聪明之人,也深谙兵法,当即点头道:“遵命,多谢侯爷。”
谢逸心里明白,李恪所谓的难处就是避免兄弟相残的悲剧,如果是他亲自动手去抓李佑,难免有点违背李世民和杨妃的意思,甚至可能被人诟病。宋州都督府上下已经算得上李恪的心腹,故而副将们也很细心地替自家王爷打算。
但首先出城的这波人应该不会,声东击西是一招惯常手法,以阴弘智,尤其是王君度狡兔三窟的特点,断然不会首先冒然突围。
正常情况,第一波突围可能有突然想,战斗力或许也强,但是守军的注意力也集中,包围圈更为严密,成功率并不是那么高。如果故布疑阵,用一支疑兵将防守阵线拉开,然后乱中寻机……
当李恪率领一支兵马前去追击出去的时候,谢逸并未着急趁势反攻齐州城,而是依旧摆好防线。当然了,围师必阙的原则还是要遵循的,在某些的特定的地方,特意留下了缺口,静待有人钻进去。
等待的过程并不算漫长,当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招数没有奏效的时候,城里的人自然就有些着急了。尤其是当他们是去耐性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