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败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败家子-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朕老儿,自然希望儿孙满堂。”李世民淡淡一笑,轻叹道:“可惜啊。观音婢看不到如今儿孙满堂之景,不能同享天伦之乐。”

“陛下莫要伤心,文德皇后在天之灵会看到,会和陛下一样开心的。”老宦官赶忙出声安慰。

“是啊!”李世民叹息一声,不得不接受这个凄凉的事实。

恰在此时,有内侍匆匆入殿,慌忙道:“陛下,剑南道急奏,十万火急。”

“哦?”李世民眉头微微皱起。通常来说,地方官吏上奏疏是不会这般着急的,尤其是十万火急这个级别。若非有重大变故,是不会轻易使用的。这个变故指的是突发灾害,比如地震洪灾等,或者叛乱,兵祸等。

那么剑南道发生了什么呢?

李世民心情忐忑地接过奏疏。打开一看,眉头顿时紧紧皱起。

“速传房玄龄、长孙无忌、岑文本,魏征、萧瑀。牛进达、程知节等人入宫议事。”放下奏疏的一瞬间,李世民快速传达了一条紧急口谕。

“是!”

内侍匆匆忙忙出门去传旨了,老宦官有些不安地问道:“陛下,发生何事?”

李世民沉声道:“吐蕃,吐蕃五万大军进犯我松州……”

……

远在晋阳的李治和谢逸尚不知晓松州之事,如今他们正住在晋阳宫,安静地享受着秋日的阳光。

晋阳宫是行宫,相关配置都有,只不过较之长安太极宫和洛阳宫有所不及,毕竟皇帝不常来。

晋王李治算得上许久以来,晋阳宫里少有的主人,所以上下侍候的相当小心,或者说殷勤。

为的是事后的奖赏,或者因此而改变命运呢?至少有些小宫女是这般想的,如果在太极宫里,宫女们想要出头并不难。

但在晋阳宫,十年难得有一次机会,如今晋王殿下来,而且小住一段时间,如果能趁此机会得蒙晋王殿下临幸,甚至怀上一男半女,那可就飞上枝头了。

小宫女们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却不怎么理想,晋王李治压完全不将她们放在眼里。

大约是因为晋阳宫的宫女们等的太久,都已经不小了,哪里有王家小娘子可人呢?现如今晋王殿下满脑子都此女沾满,哪里还顾得不上旁人?

当然了,最为要紧的还是**,历史上很多皇子女都是宫人所生。比如原本历史上李治的长子李忠便是宫人刘氏所生,事情多半因为某日李治春/心荡漾,恰好遇到了刘氏,或者被其所吸引,一夕之恩有了龙子。

只是现在,李治到底还小,又是个没占过荤腥的纯情少年,所以宫女们自然没什么机会。

在年少的晋王这里没进展,所有有宫女们悄悄改变了目标,开始对谢长史献殷勤。

虽说是血气方刚,偶尔孤枕难眠,但谢逸可不敢,宫中包括行宫中的女子,名义上都是皇帝的女人,自己焉敢染之?

虽说郑丽琬,甚至武二娘子这些本该属于李世民的女人,如今都在自家,但毕竟她们不曾事实上属于皇帝,李世民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宫女可就不同了,李治动了几个还好说,自己是万万不敢的,因此被扣上什么帽子,可就大大的不划算了。

前车之鉴不远啊,当年李渊不就是因为睡了隋炀帝留守晋阳宫的两个妃嫔,被迫的不易走上反叛之路的嘛。

自己要是重蹈覆辙,那可就……

如果有心人认为自己想要学习高祖皇帝起兵争夺天下,会是什么结果?想想就不寒而栗,所以啊,趁早收起这些心思来。

任宫门们送了多少筐秋天的菠菜,谢逸就是毫不动心,完全一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做派。

谢长史是正人君子!

数日之后,连晋阳宫监都暗暗竖起大拇指,给出谢逸很高的评价。

实际上,只有谢长史自己知道,柳下惠不是好当的。不过想起家中两位有孕的娇妻,谢逸的心智也就坚定多了。

入住晋阳宫的第三日,李治和谢逸便收到了一封请柬,来自于太原王氏的请柬,三日后同安大长公主寿辰,邀请晋王殿下和谢长史一道前去赴寿宴。

有没有这封请柬,这一趟他们都是会走的,如此只能说是王家人客气。

收到请柬的当晚,夜北回来了。

没有几个人注意到,谢长史身边这个低调如鬼魅般的随从自出了长安城后便不见了。

更没有人知道,在晋王殿下和谢长史在黄河边泡温泉的时候,夜北已经绕道过了黄河,到了河东,到了晋州。

辗转多日,他按照约定前来晋阳面见主人。

“阿郎!”

“辛苦了。”见到夜北一身风尘与疲态,谢逸先问候一句,这才问道:“此行情况如何?”

“不虚此行。”夜北当即郑重道:“和先前的预料有些差别。”

“哦?”谢逸眉头一动,微微惊讶。

夜北道:“属下也觉得惊讶,但查证之后却发现与那两位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

那两位是谁不需要明说,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个结果却是略微出乎意料,谢逸沉吟道:“你确定?”

“是!”夜北道:“要不是属下查到了那位与晋州民变主使者联络之人,也不会相信。”

“究竟是谁?”谢逸皱起了眉头,神色凝重。

夜北没有开口,伸手指在茶杯里蘸了水,在桌上写下几个字,待谢逸看清楚之后,迅速抹去。

“果真?”

“是,晋州之事本来没多大,只不过有人推波助澜罢了!具体情由,英国公早已调查清楚,过两日他会来晋阳给大长公主祝寿,到时候大约会与阿郎说明,到时候相互印证便是。”

夜北道:“至于那位……属下现在还没有抓住确切的把柄,如果向长安奏报,恐怕有所缺失。”

谢逸问道:“那你的意思呢?”

“阿郎,属下在找证据的过程中,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事情,那位的人如今似乎去了朔州,定襄一代。”

夜北道:“也不知道是与此事有关,还是有更大的图谋,要是能一道闹明白,陛下那里也好有个交代。”(未完待续。)

第二七四章大长公主

九月九日重阳,本是登高望远,敬老爱老的日子,很凑巧也正好是同安大长公主的寿辰。

作为李唐皇室和太原王家辈分最高的老祖宗,她的寿辰自然格外隆重,尤其是六十六岁这样一个吉祥的特殊年份。

这一日,王家在晋阳城里的主要宅大开宴席,为同安大长公主庆祝寿辰,王家的亲朋好友,河东上下的官员,世家豪强,名人雅士全都应邀前来,可谓是热闹非凡。

今年尤为特殊的是,晋王殿下代表皇帝亲自来为大长公主贺寿,无疑成为王家最为尊贵的宾客。

李治和谢逸摆着亲王仪帐,带着厚礼前来贺寿之时,王家上下纷纷出门迎接,恭敬十足,彬彬有礼。

其中正是以罗山令王仁祐为首,他是王家子侄辈中最出色的人物,最得看中,也是下一任家主的不二人选。

至于那位蒲津关遇到的王仁礼,也在迎接之列,但谢逸注意到,他的排位很靠后,现在在王家属于不怎么受重视,没什么地位的人物。

“晋王殿下驾临,寒舍蓬荜生辉,我王家上下蓬荜生辉,快请快请。”王仁祐相当恭敬,客客气气地迎接李治进门。

“嗯!”李治虽然只有十三岁,但毕竟生在皇家,自小见惯了大场面,没有丝毫怯场的感觉,表现的相当镇定,很有皇室风范。

王仁祐继续笑道:“谢长史,请!”

“罗山令客气了!”谢逸笑着应答,说起来王仁祐不算陌生,当年在洛阳的中秋诗会上曾有过一面之缘。

进了王家之门,谢逸才感慨什么叫做千年华族,府邸占地规模很大,房子雕梁画栋,用料和装饰很精致。院落设计也可谓是匠心独运。很多的物事都很特别,都是历史和岁月的见证,也都大有来历,可以见证太原王家的厚重与悠久。

想当年陈郡谢氏可能更为辉煌吧,可惜自己无缘得见,至于当年与谢氏并列的东晋王家,似乎是出自于琅琊王氏。

天下王氏最主要的郡望就这两个地方,如今琅琊王氏早已衰微,而太原王氏却趁势而起,成为天下五姓七宗之一。乃是数一数二世家豪门。

所谓时移世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抵就是这样吧!

谢逸感慨的同时,跟着王仁祐进了王家,而后直入一所院落,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都躬身行礼,相当恭敬。

最终,一行人进入一所院落,谢逸抬头看到丹桂园三个大字。想来园中肯定遍植桂花。此刻尚未靠近,但桂花的清幽香味已经扑鼻而来。

“秋日里也就桂花和菊花可赏,婶母住在此处也能有些意趣。”王仁祐笑着介绍,彰显出太原王氏上下对同安大长公主的尊敬。

才进院子。便听到里面有女子的声音叽叽喳喳道:“来了来了……”

此情此景,大有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情形啊,难道王家上下很期盼晋王殿下的到来吗?

不过李治步入园内,谢逸和王仁祐一左一右跟随在侧时。小女子们全都畏畏缩缩地避开了,世家大族,最起码的礼仪和规矩是要懂得。

王仁祐前面引路。只见正堂台阶前正围着一圈人,中间坐着一位头发半白,身着锦衣华服的妇人。

“婶母,晋王殿下到了。”王仁祐喊了一声,台阶前的一群人连忙肃然,躬身给晋王殿下见礼。

“免礼。”李治摆了摆手,压根不用人介绍,很有眼力界地上前,躬身道:“孙儿李治拜见姑祖母,祝您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这是来之前谢逸教他的吉祥话,此时到来,甚是合适。果不其然,王家上下都觉得晋王殿下的说辞很新奇,但略微诵读,方觉甚为贴切,满满的福寿祝福。

“好好,雉奴是吧?快些到姑祖母身边来。”同安大长公主倒也没有因为李治的皇子身份而客气拘束,毕竟他不是皇帝,不是储君。

作为皇族祖辈,她这般宠溺侄孙不算失礼,而是亲昵的表现。

“姑祖母!”

“嗯,果然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很有高祖皇帝和陛下的风范。”同安大长公主轻抚李治额头,满口称赞。

不过这句话,如果让太子和魏王停下,似乎不太好吧。某子类父这种话在皇家可不敢随便乱说,但同安长公主却满不在乎,一个不在长安的老太太的言辞,想来不会引起什么误会。

“姑祖母谬赞了。”李治很乖巧地表现出谦虚。

同安大长公主满意地点点头,笑道:“你父皇好吗?”

李治笑道:“好着呢,父皇命我代表他向姑祖母问安,祝贺寿辰。”

“多谢陛下,多谢雉奴。”同安大长公主哈哈笑道:“你的兄弟姐妹们呢?”

“也都好着呢,诸位兄长和姐妹都让我相姑祖母拜寿,祝您老长命百岁。”李治的嘴很甜,让同安大长公主乐的不行。

“陛下教子有方,雉奴是个好孩子。”同安大长公主笑道:“我李家子孙都要是如此,我大唐必然长治久安,兴旺年年。”

“那是自然!”王仁祐在一旁笑着附和。

同安大长公主这才抬头起来,看向四周,瞧见谢逸的时候,笑问道:“这位是?”

王仁祐赶忙介绍道:“回婶母,这位是晋王殿下府上的谢长史,此番侍候殿下前来河东。”

“谢逸见过大长公主殿下,祝您老福寿安康。”

“好好,年轻有为,一表人才,雉奴能这般乖巧懂事,肯定也有你的功劳。”同安大长公主笑道。

王仁祐趁机道:“婶母,谢长史是名满天下的才子,当年曾救过晋王殿下性命,更多次有功于国,甚得陛下器重。”

同安大长公主笑道:“是吗?很优秀的年轻人,朝廷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多谢大长公主赞誉。”谢逸倒是不客气,光荣地接受了赞美。

“仁祐啊,你是地主。记得招待好客人,莫要怠慢了我的贵客,懂吗?”

同安大长公主一声吩咐,王仁祐不敢怠慢,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

谢逸看在眼里,觉得蛮有意思。

没想到随后更有意思的事情再次出现,同安大长公主反笑道:“雉奴啊,来让你见见姑祖母家的人。”

“是!”

同安大长公主一摆手,顿时有一片的少男少女出现在院子里,谢逸明显注意到。其中男少女多。

几个男的都是太原王氏嫡出的优秀子弟,让他们和皇子接触一下很有必要的。随后便是一片女孩子,而且年龄和李治都差不多,同安大长公主日此安排,也不知道是存了什么心思。

有些意思,哈哈!

同安大长公主挥手道:“婕儿,过来!”

最前面的一个女儿闻声快步上前,似乎很是开朗,只是神情里难免有些许倨傲。

“雉奴啊。这是我的侄孙女王婕,王仁祐的女儿。”同安大长公主笑道:“婕儿,来见过晋王殿下。”

“民女王婕见过晋王殿下。”王婕立即上前微笑着见礼。

“嗯,免礼!”李治轻轻摆手。礼节性回应。

站在一旁的谢逸心中却大为震动,刚才同安大长公主介绍了,眼前之人是王仁祐的女儿,她便是历史上那位王皇后?

想来应该错不了。王家显然是有意撮合这个女孩与李治。同安大长公主嫁入王家多年,肯定要为王家子孙考虑。历史上这样做的女人太多,比如汉朝的薄太后要将自己的侄孙女嫁给汉景帝为皇后。都是想要借助皇家的力量,为夫家或娘家谋求权力和利益。

不过大多数时候,这样的结果都不怎么好,汉景帝的薄皇后最废了,后来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也清苦也类似,如果历史不出什么意外,这位王皇后的下场也好不到这里,其母族人更是便贬,赐姓为蟒。

不过眼前这局势,会怎么样可说不好,同安大长公主显然不能意识到将来的事情,所以有意撮合也算是一片好意。只是能不能成事,尤其是成好事,那就要看天意了。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结果似乎不怎么好,谢逸注意到,李治的目光压根没有在这个叫王婕的好女孩身上。而是不断向后面眺望,似乎在寻找什么人,当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后,眼神里顿时有些惊喜。

谢逸顺着目光看过去,那日在蒲津关一起渡河的姑娘,王仁礼的女儿王妍正好站在那里。

她也是太原王氏的女儿,只可惜地位不怎么高,只能遥遥站在最后面,不过对她而言,能出现在这里,能被李治再次看到,其实已经算是一种幸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