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第二点上,丹尼尔的态度反而让他感到吃惊。
“我认可你对mb发展规划的态度,确实,适当地放弃mb的盈利开拓,有助于他获得更大市场竞争力,用户数是核心竞争力,这一点,我是同意的。所以,我同意谷歌对mb注资。”
不过,没等佩奇脸上的惊讶变成惊喜。
丹尼尔就加了一个“但是”,“但是,2亿的数值是不是太大了,我认为mb目前不需要这么多资金,毕竟,直白的说,一年之后,mb的估值可能就不是今天这个数字了。”
“这当然是可以商量的。”
能够迈出这一步,对佩奇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他当然不可能死硬坚持2亿这个数字。
“好吧,既然我们原则上就上面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想必谷歌也为我提供了让人满意的合约?”
有来有往,才是谈判。
佩奇说完了谷歌的要求,接下来当然是丹尼尔提要求的时候。
ps:第二更,书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可以加群:460719545
第222章千万原始股
其实包括挖人这一块,只要合约上、法律上没有问题,是不必考虑前雇主的。丹尼尔之所以要和佩奇讨论,最主要的原因除了保住马克的股票之外,就是希望谷歌能够和f2f持续合作,而不是结怨,和一个搜索巨头结怨,这对任何网站来说,都是一个噩梦。虽然基于公平原则,谷歌也不可能说不显示f2f的结果,但只要做些手脚,对于推广期的f2f的影响,还是巨大的。
不过即便如此,这一议题也不能放在明面上作为一个讨论筹码,顶多算个添头——毕竟这不是奴隶赠送,而是工作流动而已。
这样一来,谷歌的两项要求就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代价了。
之前佩奇这边给出的信息比较模糊,丹尼尔也很好奇,究竟谷歌打算付出什么。
“如果你认为需要,谷歌可以注资你的新项目,以少数股东的身份,与你的新网站共用部分资源。”
丹尼尔没忍住,笑出声来。
“佩奇,我们没有必要说这种无意义的话,我不知道你是希望了解这个新项目,还是希望知道我的可使用资金流,这两点显然都属于机密。我很抱歉不能透露给你,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的一点是,新的项目的资金已经到位,暂时我没有打算引入新的投资者。而且,自负地说,至今为止,我投资的项目,包括你了解的一些,除了mb之外的,比如dd影业和维塔数码,我从来没有失败过,他们的价值都在不断上升。所以,如果谷歌考虑要投资这个新的点子,应该算是你们的第三个要求。
你应该明白,我不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创业者。我不缺资本,也不缺资源,没道理我要在一开始就出让一个前途无限的项目。”
佩奇专注地看了丹尼尔一会儿,同样露出笑容来。
“你的自信让人觉得十分可恶,但它就像你的为人和天赋一样,充满魅力。”
“好吧,如果之前的计划达成,在我们的第一个要求中,我们给出的报价会相当优厚。”
佩奇顿了顿,让丹尼尔有一个思考的空间。
这当然是实打实的交换条件之一了。丹尼尔在blogger中的16%股份最终能够换取多少谷歌的发行股,这关乎丹尼尔的直接身家。
“如果只是这一点的话,我认为我的报价可能会叫你非常吃惊。”
“我们会为你提供低于实际发行价某个比例的1000万股以下的内部原始股。”
拉里。佩奇迅速说出了谷歌杀手锏。
2。7亿总股本中的1000万股,也就是相当于3。7%的股份,再加上blogger置换所得,这意味着丹尼尔将成为谷歌董事会的一员,他手里的谷歌股权的上限可能高达5%以上。
丹尼尔知道谷歌是市值2000亿级别以上的企业,5%就是百亿级。
“钱还是太少了。”丹尼尔心里暗叹一句。
这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当然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虽然谷歌内部的股权激励非常广泛,它一旦上市,造就的富翁规模不在少数,可是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外部投资者的唯一途径。只能是通过ipo发行认购。不过,除此之外,一部分具有社会能量的人士,当然可以获得部分认购权。以促成ipo的成功。
双方既然已经达成原则上的一致。
那么接下来就是旷日持久的谈判了——对于谷歌来说,肯定是越往后越不划算的,因为blogger和mb的估值都在迅速增加。纳斯达克科技板块正在复苏。这对互联网初创企业来说,绝对是大的利好。
两人密谈之后,双方团队马上就开始谈判框架和日程的安排。
这在丹尼尔离开克拉拉市的时候,还在持续,不过之后的行程就没有什么太多需要他们的地方了。
去到自己的老本行,还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是很痛苦的,这在丹尼尔进入到mbceo哈维尔办公室的时候,双方都觉得相当有意思。
说起来难以置信,mb从一文不名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丹尼尔竟然从未到过mb的本部。
所以好好地为他介绍一下这一层属于他的建筑,是很有必要的,mb没有太多的员工,迄今本部员工不超过200人,而且平均年龄非常低,这深受社会保障组织的赞誉,因为mb为很多刚刚毕业的年轻工程人才提供了待遇优厚的岗位。
这也是因为mb有非常明确的技术规划,所以在成本和人力上都可以降低一个等级。
这就是战略的威力。
“在我访问谷歌的时候,我们谈论了mb的一些问题。”丹尼尔和哈维尔闲聊一阵之后,开始转入正题,“你之前可能也向我隐晦地表达过类似的意见。”
哈维尔疑惑地看着他。
“哈哈,不要紧张,我是说对公司的发展方向的一些看法,你说过在用户数和盈利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之所以丹尼尔对这一相当明显的问题视而不见的原因,不仅仅是他希望利益最大化,将更多的股权保有到估值足够高的时候,而是但内容陷入了一个误区。在他到来的那个时间,不管是东方的qq、微信、微bo,还是西方的推特、脸书、instagram、whatsapp等,用户都是亿级的,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不过分伤及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实现盈利。这是特别大的问题,而且在知识产权欠缺的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更难,因为原创内容很容就被非法盗用了,内容创造者得不到报酬,平台也就没有收受分成,这和西方还有很多不同之处。
因此,在丹尼尔的潜意识里,总觉得这种社交媒体的盈利方式是最最重要的。
他完全忽视了mb的一个正常发展规律。就是它还没有累积足够的用户数,很多人被这种高度成熟的商业模式给吓阻了。
他们会觉得不是加入一个社交媒体,而是注册了一个ebay账号,重要的是,mb上还没有什么值得一买的东西,在他们看来。
这一次和拉里。佩奇的谈话,给了他一个警醒。
站在未来有好处也有坏处,一些事情是需要立足现在的,解决方案,无疑就是多参考ceo的意见。
哈维尔听到丹尼尔主动谈及这一话题。在惊讶之余,也非常兴奋。
作为业内先驱,他对于其它资金力量的发展是非常敏感的。
尽管目前受限于mb复杂的专利组合,还没有够分量的对手站出来,但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哈维尔能够保证,如果mb不在2005年之后确定让人绝望的优势,在这一模式的竞争中占据的优势将很快丧失,因为很明确的一点是。一个公司在经营多年后,肯定会让用户产生不良观感,如果这时候有足够好的选择,活跃用户就会大量流失。
目前mb的发展速度还是让人满意的。因为引入刺激性宣传策略,导致用户数的剧增,但这肯定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强化其信息发布和其扁平化传达的核心特性,用户想要迅速增加。可能会非常难。
所以,听到丹尼尔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他感到非常兴奋。
“不过。哈维尔,这是一个方面,但是我认为就像电影营销能够刺激用户数一样,一些适当的商业行为也是有助于用户数累积的。比如针对女性的购物优惠,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分享等等,如何实现用户数的增加和商业模式的进步之间的协调,这应该是mb的进阶课题。我认为mb内部,尤其是策划和创意部门,应该就这一课题做更多的研究,当然目前来说,为了累计用户数,放弃一部分赢利点是有必要的。”
想了想,丹尼尔还是打算透露一下自己的预期,“我认为雷蒙德将和谷歌一并投入3亿以上的发展资金,用于mb的海外扩张和用户吸纳计划。”
这个数字显然超过了哈维尔的预料。
“你打算再投入2亿左右的资金?如果你没有计划放弃现有股权比例的话。”
丹尼尔犹豫了一下,这是他们和谷歌的谈判绝密,透露给哈维尔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项。
“投资比例雷蒙德会和谷歌谈,毕竟资金有限,股份上也不是一点都不能让步,那不太现实。”
哈维尔并不知道丹尼尔从原油市场卷了一笔钱过来。
《希腊婚礼》和《卢旺达饭店》为dd影业赚了不少钱,而雷蒙德的投资也一直相当高效——这是从丹尼尔的财富累积速度上看出来的,所以丹尼尔手头有钱,哈维尔并不奇怪,可是如果这笔钱已经多到抽出2亿仍然可以维持dd影业运转的程度,那就让他吃惊了。
丹尼尔最终还是没有和哈维尔透底,任何信息泄露都可能让丹尼尔在和谷歌的密集谈判中失分,并损失大量利益。
他不得不小心行事。
mb位于桑尼维尔,离苹果公司所在的库比蒂诺很近,事实上,硅谷本来就不大。
而苹果是他此行的倒数第二站,在苹果逗留一天之后,他会到访亿贝下属的贝宝公司,半天之后回到洛杉矶,结束这一次访问。
除了和佩奇的谈判,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当然是面见一下传奇人物乔布斯,如果能够稍微探知一下ipone的秘密,就最好不过,如果没记错,iphone的秘密研发应该就是从2003年或者2004年开始的,不论是哪一个年份,现在乔布斯的心里,肯定已经有了完整的创意。
ps:第三更,一万多字了,感谢我的第三个执事永恒坠落
第223章曝光?
在返回洛杉矶的航班上,丹尼尔闭目养神。
想要过来合影的同行旅客都被事先打过招呼的空乘人员拦住了。
他其实并没有睡着,因为旅途真的非常近。
在离开硅谷的前一天,丹尼尔到访了苹果公司——现在还叫美国苹果电脑公司,乔布斯很给面子亲自接待了他,而且双方共进了午餐和晚餐。
乔布斯和丹尼尔的共同话题,并不局限于科技。
因为晚于《冒牌天神》一个星期上映的《海底总动员》的制作公司皮克斯动画,就有将近一半属于乔布斯本人。他其实算得上是半个好莱坞从业者,虽然不论是在皮克斯还是苹果,他都是致力于技术的那一位。
但这不妨碍他们有更多的讨论话题。
尤其当丹尼尔提及维塔数码的时候。
乔布斯对《魔戒三部曲》的特效非常赞赏,他认为维塔数码在这一领域的成就胜过了皮克斯。不过他现在的主要精力已经不再皮克斯上,他一手创建,却去而复返的苹果公司,才是他的最爱。
今年苹果和摩托罗拉公司开发了一款新手机,当然,不怎么成功。
但是对于手机制作商来说,还是有狼来了的危机。
苹果做产品的能力举世共知,而摩托罗拉在手机上的技术实力也让人望尘莫及。
两者的合作,被认为将颠覆现有的行业。
但是现在谁都不知道,乔布斯想要独立开发自己的手机。
在丹尼尔接过一个电话,并且试探性的说,“这么碍事的一个东西,除了发短讯和打电话,就没有更多的用处了,我真的觉得很划不来。”
即便乔布斯如此传奇,但是一个奥斯卡影帝在他面前想要奉献一场他毫无所觉的表演。并不是什么难题。
丹尼尔的角度看似没在关注乔布斯,但却能够把他的眼神和表情看的清清楚楚。
乔布斯的眼神亮的惊人。
随后,他竟然开始和他讨论起这个话题来。
“你想要一部什么样的手机?”乔布斯挺有兴致地问道,“你知道,苹果正在发展手机业务,我们今年和摩托罗拉合作推出了一款试水机,不过它的不足还比较多。”
“苹果在做手机了么?”
丹尼尔很“惊讶”地看着乔布斯,然后貌似兴奋地追问乔布斯,“我很爱用你们的电脑和ipod,真期待能见到苹果自己的手机。那一定很棒。”
“是么,”乔布斯被人夸到了很爽的地方,警惕心有所降低,主要是他面前的是一个好莱坞演员,一个sat严重够不上大学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
自负的天才很难把注意力给他们。
“我知道ibm曾经推出一款‘西门’手机,可以装一些程序,就和电脑一样。我觉得手机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小型的电脑,能够和互联网连接。你知道,我很爱互联网,我觉得全世界都应该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这样才能彼此分享。那才有趣,不是么?”
“这真是个很酷的主意,”乔布斯似乎颇为兴奋,“真的。我觉得这是个天才的想法,或许你应该常来苹果,你知道我们有一些创意岗位。噢。不过工资肯定没有你的片酬高,应该十年的工资也比不上你一部戏的片酬。”
到这里,丹尼尔已经非常明确地知道,乔布斯已经在做iphone了,但他想不到如何能够插手,以及有没有必要如此做。
相较而言,投资他们的股票也许是个更好的主意。
最后一站是贝宝,这家支付企业其实远远不如china的那一家,在这一行当,国人很不可思议地取得了领先地位。
贝宝的参观只是浅尝辄止,他希望简单了解一下电子商务的现状,借助mb的合作关系,安排这次访问没什么难的。
丹尼尔这6天的行程相当的满,而且接待等级也非常高,几乎都是各个公司的创始人或者ceo出面。
“他俨然像是那些科技巨头的同类,他们在接待他的时候,似乎完全忘记了硅谷对好莱坞的不屑,技术人员对演员的不齿。”
媒体连篇累牍的跟踪报道的是以这样的一种异常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