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望着唐大人,蔡绍基小心翼翼的道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相比于唐浩然他来朝鲜的时间更长,对中国以及朝鲜都比唐浩然更为了解,而且就他个人而言,他梦想中的“国中之国”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制度上“国中之国”,而是一个象征着未来与现代之地。

“哦?区别中国人与朝鲜人的不同?说来听听!”

唐浩然好奇的看了眼蔡绍基,自己的这个法务院院长还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开商港、建特区都是大事,可真正的大事是什么呢?几十座现代工厂是否意味着国家实现了富强?东方文明得到了振兴?大人以为,什么才是天朝上国的体面?为何大人要令卫兵保持仪容?”

蔡绍基的问题让唐浩然先是一愣,他的眉头微微一皱。

“令士兵保持整洁的仪容,是为了显现……你的意思是,仪容整洁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欧美白种歧视有色人种,恰在于此,仪容的不洁、城市以及乡村的肮脏,就像这朝鲜即便是在汉城,空气中亦弥漫着一股恶臭,国内亦是如此,这亦是很多国人在租界住习惯之后,不愿还乡的原因。”

已经完全抛开杂思乱想的蔡绍基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天朝上国的体面,正是通过卫生习惯上高朝鲜人一等,方才生出的一种天然优越感,而这种优越会令我们的人越发优越,而朝鲜人越发自卑,进而效仿我们……”

蔡绍基的话让唐浩然整个人陷入沉思之中,正是这种优越感使得原本不习惯每天洗澡、保持仪容整洁的卫队官兵,无不是主动的保持个人仪容,以维持对朝鲜人的那种“优越感”,如果放之于未来特区内的所有国人……

“确实,不过国人的卫生习惯啊……”

话语稍顿,唐浩然看着蔡绍基,先是一叹说道。

“不过没事,既然租界能做到,咱们就能做的更好!在制定特区法律条文的时候,可以借鉴租界的相关内容条款,到时候,咱们弄出一个真正的上邦之国来!”

二人对视片刻,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虽说想法好,但是眼下毕竟困难太多了,银钱紧绌,技师缺乏,而且旅朝华商大都依赖贸易,现在口头同意在这里投资办厂的商号不过只有十几家,到现在除了一家火柴厂,这特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活起来。”

说到这,唐浩然便长叹了口气,想法是好的,但现实的困难却是无法回避的。

“银钱、技师都是困难,但最主要的困难还在于人。”

收起脸上的笑容,蔡绍基正色说道。

“最关键的还是人,有人,这港市才能活,有人,工厂才能有人做工,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唐浩然郑重其事的点头说道。

“是啊,关键还是人啊。”

可不是嘛,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就像现在,特区也好、煤矿也罢,都需要大量的工人,但在内心深处,唐浩然并不愿意强迫朝鲜地方官府帮助与地方雇佣朝鲜人务工,相比于朝鲜人他更愿意招募薪酬更高的中国人来仁川或者平壤作工,在唐浩然潜意识中——朝鲜人是不可靠的,只有中国人才是可以信赖的。

“所以,咱们现在要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弄人过来!那怕就是骗!像西洋人骗华工一样!”

“骗!”

这个字从蔡绍基的口中吐出,却让唐浩然一愣。

“你的意思是骗那些人来仁川,这样未免也太……”

“子然,你也太拘泥了!”

蔡绍基失声笑了起来。

“我说的骗,倒也不是那种骗,而是像西洋人那样,广设代理人,给代理人银子,比如每招来一人,便给他们一元钱,至于工人的工资,可以许高点,然后……”

听着蔡绍基所说的“连环骗”,唐浩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敢相信这个意欲建立“倡明司法”的人,竟然会给自己出这么一个主意。现在特区同样通过代理人招工,只不过工资方面,并没有太多的陷阱。

他是律师吗?不,他就是律师,除了律师绝想不到这种的主意!

“……这不过只是效仿西洋人故伎,若利用得好,也可达到咱们的目的。”

不过,虽是如此,但听着他的解释,唐浩然却还不得不承认,就像其说的那样,确实不过只是“商业行为”,只不过,这个商业行为是“合法”的。

第34章山东(第二更,求月票!)

初秋刚至,但对于山东地界上的一些百姓来说,却开始踏上了逃荒之旅,夏时的一场大旱席卷了山东十三县的地界,田间干裂的土地,使得地里庄稼全都旱死了,几近绝收,从夏末收起,便有数以万计的百姓逃离了祖辈相依为命的土地,往着海边试图往关东寻找一丝生计。

瑟瑟秋风吹动着官道上的浮土,官道两边的树林偶尔还能看到几具饿殍。

在这官道上两个男孩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朝着北方走着,两人来到一棵大树下边歇息的时候。十二岁的苏文对八岁的苏武说道。

“这半个煎饼你先吃着,我到树上瞧瞧可能掏着鸟蛋。”

光着脚丫子,苏文“噌噌”麻利地爬到树杈上,瞪大眼睛摸起了鸟窝来,他摸了好一会,却是摸不着鸟窝里有什么东西,他却对八岁的弟弟说道。

“我摸着一个鸟蛋,我吃了,小武,你把煎饼吃了吧!”

苏文从树上下来,苏武却把那半张从旁人家讨来的煎饼撕成了两半。

“大哥,你别蒙我,咱娘就是这样饿死的!”

娘就是这样,一路上讨着的饭只管给他兄弟俩吃,最后却饿死在逃荒的路上,虽说苏武只有八岁,却也知道在哥在骗自己。

“我不饿,你吃!”

“你也得吃!”

苏武重新把煎饼塞给大哥,最后甚至嚷道。

“哥,你要是不吃,我就把这煎饼给扔了。”

说着就要扔的时候,苏文这才接过那巴掌大的剪饼,当着弟弟的面吃了起来。

歇了半个时辰后,苏文、苏武两人便重新上了路,眼看天色已经晚了,疲惫不堪的兄弟俩,正巧前面有一座破土地庙,于是便悄悄进庙,见里面破烂不堪,墙角有一堆柴草,这草堆上不知住过多少人。

苏文上前将柴草摊开铺在地上,二人瘫坐在柴草上,看着躺在草铺上的兄弟,苏文从怀里掏出那小半张只咬了两口的煎饼,

“刚才我没舍得吃,小弟,咱两一人一半,吃吧!”

苏文把那点煎饼一分两半,硬塞到苏武手里。瞧着手中里煎饼,泪水却从他的眼里流了出来,尽管想要抗拒煎饼的诱惑,但最后年少的他还是把那煎饼吃了下去,然后二人胡乱躺在草堆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天一亮,兄弟俩人走出破庙,走着走着,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却看看到前面蓝蓝的一片,风卷浪浪拍着岸。

瞧着蓝色的海,苏武高兴的叫嚷道。

“哥,你瞧那是什么?”

“海!咱们到海边下了!”。

兄弟俩叫喊着向大海跑去,边跑边兴奋的嚷叫着,娘在活的时候,总告诉他们兄弟俩,只要过了海,就到了关东,爹就在关东,到了关东,他们便能吃饱饭了。被凉凉的海拍着脚面苏武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海,问着大哥

“这离关东有多远?”

原本在苏文的意识里,那海不过也就是相当于几十条河宽,可这海却是看不到头的,摇头说道。

“咱上那边码头打听打听打听。”

所谓的码头,实际上就是一座从海滩上伸入大海的栈桥,入海十几丈的木头栈桥边连着一艘西洋大帆船,码头那边被木栅栏围着,在栈桥上等着上船的劳工排着长队。

木栅栏的大门边,还有几个带刀的壮丁把守着,大门外挤满了排着队等着上船的人,他们穿的同样是破破烂烂的,更多的人更是穿着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等待着,在远处,还有一些拖家带口的女人眼巴巴的看着这边。

大门边报名处被一群人围着,似乎都在那等着报名。虽说那边报名的人都挤不动了,可这边却仍然有人不住的喊着。

“快来报名吧!坐船不花钱,管吃管喝还挣银子!快来报名啦,应了的还能得四石白花花的大米安家过日子啦……”

在那拿着纸筒子吆喝的人声音刚落下的时候,苏文、苏武走了过去,虽说年龄小,可苏文却没人惧色,瞧着那人问道:

“大叔,这是上哪儿的?”

拿着纸筒吆喝的男人,瞧了眼面前的两后生,随口说道。

“仁川。”

仁川是什么地方?没听说过,苏武便连忙问道。

“那儿离关东近吗?”

男人笑着答道。

“近!至少比这儿近多了!报名吧!这是最后一条船了!”

对于男人来说,无论是成人也好,这少年也罢,那都是银子,白花花的银子,就是女人,那也是银子,可却没有多少女人愿意去那地方。

苏文接着弟弟的手,看着男人头号道。

“大叔,那过去干啥活啊?”

“放心吧,累不着你,一个月四块大洋,还管饭!”

苏武小声与苏文合计道。

“哥,不太可能有这样的好事吧!咱报啊?”

已经饿的前心贴后心的苏文望着那一望无际大海咬了咬牙,那里至少管口饭吃吧!

“报。”

风鼓着帆,站在船上的李明欣手扶着船栏,望着甲板上挤坐着的数百名劳工,尽管去仁川的时候,他还寻思着不沾劳工买卖,可谁曾想,到最后,他还是弄了劳工买卖,更准确的来说,他办起了航运公司,一开始他所图的不过只是运费,可空船来、满船去,走了两船劳工后,他还是琢磨起这门生意来,于是便找到了公署,从那拿了招一千人的定票,随后他便带着船去了釜山,在釜山港买了一万石朝鲜米,一半回到仁川后卖给了北洋会社,另一半则带到了胶东,然后便开始招工了。

旁人招工许的是十块银洋的安家费,而他招工给的却是四石大米,折成银钱足足比旁人多出将近三块大洋来,但在釜山四石大米不过六块多大洋,即便是加上运费,五千石大米也能赚上万元出来,一船劳工运到仁川后,挣了近两万多元的他,又找到公署,把劳工的运费从四块钱,降到了三块钱,从而包揽了公署的劳工输入。

而胶东半岛数十座私港上的东主,自然也乐得轻松,有人愿意垫安家钱,他们也乐得省事,只需要按人头分钱便成,风险也就变小了。

“下个月就能再添艘船了!”

在船将要起锚的时候,瞧着满船的劳工,李明欣在心里暗自嘀咕着,釜山、仁川、私港再返回仁川的生意看似挣钱,大米、劳工船船不空,每次至少能挣上万元,可就太过耗时,即便是这艘机船,走一趟也要七八天。

添艘船至少能多挣一倍,心里这么想着,李明欣便对旁边的方平和,他在天津买船时结识的水手,他在外国人的船上干了十几年。

“平和,你从这下船,去烟台,再去天津,在那看看能不能再买艘船来!”

“现在这生意正是时候,我看也行,天津要是没有,我就直接去上海!”

方平和应着声,和那位法国船长招呼了两句,便直接下了船。在他下船的时候,恰好碰到两个少年年长的护着年幼的踩着跳板上船,瞧着少年干黄饥瘦的模样,虽说见惯了难民苦楚,可他还是忍不住长叹了口气。

“哥,你说那仁川离关东近吗?”

挤坐在甲板上,苏武问道身边的哥哥,苏文有些紧张的说道。

“应该不远吧,你没听那人说嘛,比这近多了。”

近多了,可到底有多少?苏文心里也没有谱,可至少现在,他再也不愁兄弟两人的饭了——二十块大洋,不愿拿米可以拿银洋,兄弟俩没家没口的自然不需要拿米,二十块大洋,活这么大,他还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到了仁川那里包吃包住,自然再不用考虑吃饭的事,就是不知道活重不重,小弟能不能干动,突然,船身的摇摆打断了他的思绪,船起锚了,那烟囱里喷着黑烟,蒸汽机轰鸣着拖着船朝着大海深处驶去。

望着船周围的茫茫大海,苏文的脸色已经变的有些煞白,他甚至有些紧张的抓住着苏武的手,和其它人一样,被海风吹着的苏武手脚冰凉,他也顾不上害怕,连忙将小弟拉到自己怀里坐着。

现在船上的人大都如此,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紧紧的坐靠着,以避免被凉风吹坏了身体,坐在哥哥的怀中,感觉到一丝暖意的苏武眼巴巴的看着在桅杆行走的人,其中有不少是长着大鼻子的外国人,可苏武却不觉有一丝恐惧,只是望着那些船员。

“这海可真大啊!”

终于,再也无法控制内心好奇的他站起身来,朝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望着,此时太阳已经将要没入西方的海平线,夕阳将西方的天际染的通红,第一次踏上船的苏武望着美丽的晚霞,闭上眼睛享受着海风抚面的感觉,这感觉真舒服!

站在船艉的李明欣瞧着舷边小孩的样子,却是笑了笑,心想着等到了深海,船被浪一打,估计这小子的心情也就给浪打没了。

“先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到达仁川!”

船长的话让李明欣点点头,最后又瞧了眼甲板上挤坐着的数百名劳动说道。

“再过两个小时,再让他们吃顿饭吧!明天……估计谁都吃不下,就算了吧!”

第35章骗亦有道(第一更,求月票)

晕船!

“克里斯蒂号”船舱、甲板里挤着的一千余名劳工,在一夜一天的航行中,大半人都吐的不成样子,只有极少数人在颠簸的航行中仍然保持着神智,虽说大多数人都吐的不成样子,但是苏武却像是没受风浪影响似的,脸色反而比昨天好了许多,也许是因为昨天的一顿饱饭,当然也有可能是那个好心的洋船员丢给他的一块面包。

“哥,吃点吧,这洋馒头是甜的,可甜了……”

手中拿着面包,苏武瞧着吐的脸色苍白的哥哥,细声诱引着,可苏文却躺在那有气力无的说道。

“不行了,不行了,再呆在海上,我非晕死不可……”

就在他的话声落下时,那船身却像是落到什么地方似的猛的一沉,这是进入江口的必然,海水与江水的密度不同所引起的,若是出海恐怕会有种鲤鱼跳龙门的感觉,也入因如此,才会被老船工称之“跳龙门”。

“跳龙门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