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心想要是那太史子义长久不回家,难道我就在你这住下去吗,真是个沽名钓誉的家伙.
赵信拒绝道:"过几日,在下还要往别处去,若是有缘见得太史子义那自然是好,无缘也无需强求,在下自去便了,就此告别府君、诸位先生."
离开孔府,在客栈住了一晚,第二日买些粮食、布帛,就往太史慈家去了.
到了太史慈家中,见院中一人正在舞枪,料定那人就是太史慈,只见太史慈那枪舞得风声赫赫,滴水不漏,气势逼人.不由抚掌高声赞道:"好枪法,好枪法!"
太史慈闻声停了下来,道:"见笑大方了,不知兄台何人,缘何到此?"
赵信见太史慈面白无须,身高七尺六有余,双眼精光湛然,不觉好感顿生.连忙道:"在下临邑赵子诚,听闻子义武艺高强,英雄了得,特来拜会!"
"请",太史慈把赵信让进院里,"些许微名,不老挂齿!"
赵信把东西放下,很自然的坐下,说:"子义,我这人喜欢直爽,我们这客气来客气去,何时才能结束啊!"
太史慈道:"说的好,我就喜欢这般直爽的汉子."
"子义,伯母是否在里面,赵信去问安如何?"
太史慈本来见赵信生的人高马大,面庞俊朗,人又直爽干脆,就有几分喜欢,见赵信提及他母亲,不由更是高兴.拉着赵信的手,道:"好,好,子诚随我进去."
拜见太史慈老母之后,在他家厅中对坐,两人开始高谈阔论,谈些武艺、枪法、箭法及当今世道等等.吃过午饭,太史慈拉赵信出去比比箭法,在太史慈平常练箭的地方,轮流各射了十箭,两人竟然都是箭箭命中靶心,射完箭后两人把弓扔下,同时击掌大笑.
笑完后,赵信道:"赵信与子义一见如故,不如结为异姓兄弟,可好?"
太史慈哈哈大笑道:"我正有此意."
于是回到太史慈家中,摆好香案,各叙年齿,赵信二十四,为长,太史慈年二十一,居末.结拜完后,二人兄弟相称,太史慈称赵信为大哥,赵信称太史慈为二弟,而赵信则奉太史慈之母为母,称之为母亲.
二人接着谈论兵法、武艺,晚上抵足而眠,相处甚洽,胜过同胞兄弟.
于是,赵信就在太史慈家中住下.当赵信提出要跟太史慈学习枪法时,太史慈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到城中,花五两银子打了一柄好枪后,就开始跟太史慈学习枪法.
一个月下来,竟然学到太史慈枪法的五六成,令太史慈大呼奇才.不知怎么的,赵信的力气竟然越来越大,一个月前,力气与太史慈旗鼓相当,一个月后竟然能胜过太史慈一筹.两个月后赵信的枪法越来越纯熟,将近有太史慈的九成,令太史慈气愤不已,想想太史慈的枪法可是练了近六七年的.
这一日,赵信跟太史慈道:"二弟,如今你我武艺都有些成就,不如去见识一下天下英雄."
太史慈欣然答应,安置好家中一切,买了两匹马,赵信与太史慈结伴向洛阳出发.!~!
第三章初进洛阳
!二人一路上探讨武艺,赵信的枪法渐渐能与太史慈匹敌,之后就跟太史慈学些剑法.一路走走停停,大有指点江山之意.
一日,来到陈留城外,正要进城.突然,一片呐喊声传来,隐隐约约传来什么"快关城门,别让凶犯出城"等声音.
不一会,还没等赵信他们进城,迎面奔来一条大汉,无数公人追逐其后,待其到得城门口,猛地"呔"地一声大喝,仗着双戟,杀人如割草般冲了出来.赵信那二弟太史慈是个直肠子,看见那大汉被这许多人追杀,二话不说掣剑冲了上去,跟那汉子反身并肩战在一起.赵信一看这情况,不得不上前帮忙.有赵信二人帮忙,三人轻而易举地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三人跑到马旁,赵信跟太史慈共乘一骑,那大汉独自一骑,向城外飞奔而去.后面众人看看追不上来,这才罢休.
跑了半个时辰,离城够远了,赵信们这才下马休息.
喘了一口气后,太史慈就跟那大汉交谈起来.
"某家姓典名韦字子满,今日多谢二位兄弟救命之恩."典韦开声道.
太史慈道:"在下太史慈字子义,这是我大哥赵信赵子诚."
赵信不由啼笑不得,心想这什么年头,刚来这三国时代竟然碰见典韦这绝代猛将被人追杀,而自己第一次在这里救人,竟能让典韦碰上了.抬眼看了看典韦,乖乖,身高八尺,虎背熊腰,容貌魁梧,真不愧曹操古之恶来的评语.
拱拱手道:"子满太客气了,今日相逢也是缘分."抬手从马兜里拿出点干粮,分给典韦和太史慈,自己找个地方坐下来,旁若无人地吃了起来.典韦和太史慈也有样学样,席地而坐吃起干粮.
吃完后,赵信问典韦道:"子满今后意欲何往?"
典韦道:"我打算先到山中避一段日子再说."
赵信心想原来三国中典韦是作为逃犯,避在山中而被夏侯敦碰到而引见给曹操的.
旁边太史慈道:"典大哥不如跟着我兄弟二人,我相信只要我们三人在一起,就是千军万马也能等闲视之."
赵信心想,再过一年,天下就要大乱了,到时谁还会追究典韦这等小事,何况到那时候只怕人人会来争取典韦这猛将.典韦跟在自己身边,再加上太史慈,自己三人的实力也确实雄厚已极.当下道:"典兄就跟着我们好了,我们三人在一起还怕那些小小官差吗."说罢哈哈大笑,典韦跟太史慈也笑了起来.
休息完后,赵信三人接着挑小道赶路.晚上歇息的时候,问起典韦为何犯事.典韦这粗人三言两语就把大概经过告诉赵信们,原来典韦的一个朋友被陈留城中一个姓韦的直娘贼给欺负了,什么朋友,典韦没说,怎么被姓韦的欺负了,典韦说来说去也说不清楚.然后典韦就跑到姓韦的直娘贼家中把他给杀了,结果就被官差通缉了.赵信晕,这种大事在典韦几句话就结束了,真是没水平,赵信心里鄙视他.
走了十来日,赵信们的银子告馨,这件事令赵信彻底地鄙视典韦,这家伙简直太能吃了,吃的比赵信和太史慈加起来还要多,而且整天到晚,只会对赵信和太史慈傻呵呵地笑,银子用完赵信和太史慈相对苦笑的时候,这家伙还是在一边傻呵呵地笑.
赵信跟太史慈想了又想,还是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其实也就是赵信一个人在想,太史慈这种直肠子的家伙脑筋不大转得过弯来.不过谁叫人家比赵信小,谁叫赵信是人家大哥呢,三个人的生计问题自然而然地落到赵信的头上.
赵信想过去抢劫,赵信想过去当护院,不过想想抢劫的会不会影响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呢,想想还是算了;当护院的赵信,凭自己三个的能力是足足有余,但是赵信怀疑那点微末的薪俸究竟够不够典韦一个人吃的.最后赵信决定把两匹马卖了,换了点银子,省吃俭用,应该能够混到洛阳吧,到了洛阳再作打算.
从赵信的决定出来起,典韦就开始苦着脸,因为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大鱼大肉吃了.他们的银子为什么会没了,就是因为这个典韦每顿无肉不欢,所以情况可以的话太史慈这小子就拉典韦上酒楼大吃大喝,期间赵信曾暗示过无数次,这样下去,包袱里的银子会撑不下去的.可是太史慈这小子还是照样拉着典韦上酒楼,当然这期间赵信也吃了不少.
想想这世道真是太艰难了,由于赵信他们的马是在小地方贱价卖的,当时急用所以没卖多少银子,好不容易赶到洛阳了,赵信算了算,他们的银子只够再撑两天了,得赶快想办法,一文钱难倒英雄,没想到自己英雄没见识到,自己就快饿死了.
在洛阳的第一天,赵信带着太史慈跟典韦在街上晃来晃去,到中午了还是没找到出路,没办法,谁叫咱人生地不熟的.晃着晃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家酒楼门口,闻着里面的饭菜香,典韦那不争气的肚子就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小二哥马上识趣地迎了上来,刚想拒绝,一看典韦那委曲的眼神,太史慈就坚决地拉着典韦进去了,赵信也只好跟了进去.
三人坐了下来,太史慈就拉着小二点了一大堆好东西,赵信还来不及阻止,小二就已经去了,赵信低声的对太史慈说:"二弟,我们的钱可不够这一顿的,到时我们怎么办?"
太史慈坚定的笑了笑,赵信不由怀疑地问道:"二弟,难道我们要吃白食吗?"
太史慈点点头,赵信不禁愣了,没想到太史慈这种老实人也会用这招.赵信低头沉思了一会,心想这点小事,难道凭自己的智商还解决不了吗!
菜上来,典韦迫不及待地大吃起来了,赵信想以后得给这家伙立点规矩,自己这老大还没开始呢,你这作小弟就抢着来了.吃到一半,抬手招来小二道:"小二哥,去请你们掌柜的来,我有点事要跟他说."
一会,掌柜的来了问道:"客官找小的有什么事?"
赵信大声道:"掌柜的,你这酒楼名叫大荣酒楼也太平常了,我要给你这酒楼改改名字,你看如何?"
那掌柜的道:"客官请说."
赵信大声道:"我这有一副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不如你这酒店就改名叫做天然居,你看可好?"
赵信话没说完,那掌柜也还没有反应过来,旁边几桌已经有人大声叫好了.
那掌柜的不是呆子,一看大家叫好,也明白这名字非同一般了.连忙道:"好,好,就依公子,这名字妙极!"
"这名字岂止是妙极而已,掌柜的,你这间酒楼将会因为这个名字和这副对联而名震整个洛阳."隔壁厢房里走出一位三十左右的文士高声道.
那文士走到赵信们桌旁,道:"这位兄台才高八斗,在下颖川荀攸见过这位兄台."
赵信不由一惊,原来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荀攸荀公达啊,连忙指着旁边的位子道:"荀兄太客气了,请坐."
那荀攸坐下后,对那掌柜的道:"你还愣着干吗,赶紧取笔墨来求这位公子的墨宝,你的酒楼的将来就要看这位公子大笔一挥了,还不快去!"
那掌柜连忙答道:"是,荀大人."
赵信心想原来荀攸这时在洛阳为官了,一边忙把自己和太史慈、典韦二人介绍给荀攸.
不一会,那掌柜的取了笔墨来,赵信心想自己的字入不得大方之家的法眼,还是请这荀攸来写吧,既不会出丑,还卖个面子给荀攸.
对荀攸道:"公达,在下这笔字见不得人,还是由你来执笔吧."
荀攸推辞再三,终于拗不过赵信,这时的字大多写字竹简上,有的比较重要的写在绢布上,写在纸上的不多,那掌柜拿来绢布,荀攸一挥而就.
那掌柜屁颠屁颠的捧了去,还让小二加了酒菜,一桌酒菜吃的差不多了,赵信跟荀攸也谈得不亦乐乎,一顿饭下来就开始称兄道弟了,不过太史慈跟典韦这两个粗人,在旁边可就cha不上话了,两个人只有干瞪眼.
快吃完的时候,那掌柜的捧了一百两银子上来,说是谢谢赵信给酒楼题名.赵信正缺银子呢,装模作样推辞一番就收了下来,赵信心想这掌柜挺有颜色的,一看荀攸这当官的来了,就捧了银子出来.!~!
第四章论交荀攸
、听闻赵信他们是初来洛阳,还没落脚的地方,荀攸邀请赵信他们到他家去住.赵信心想要养典韦这个饭桶,有白住的地方,不用钱自然满口子答应.
到了荀攸家,赵信跟荀攸又聊开了,看到太史慈和典韦在旁边很不自在的样子,丢了锭银子给他们,叫他们出去逛,嘱咐他们不要惹事,早点回来.心想自己都快成了保姆了,看他们去了,这才专心跟荀攸聊了起来.
谈着谈着不禁谈到天下大事上来.
荀攸道:"自中平元年,黄巾乱起,民不聊生,如今十常侍朋比为jian,把持朝政,天下百姓不知何时才得安宁!"
赵信是深知后来百年间,这中华大地战乱遍生,这以后的百姓苦是有的受了.
赵信不由一叹道:"如今,天子暗弱,政令不通,天子弱而诸侯强,恐怕乱由此生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啊!"
当赵信说出这后面两句时,荀攸的双眼盯着赵信大放异彩,赵信一愣,心想不好,难道这两句话这时候还没有吗?
荀攸口中喃喃念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
回过神来盯着赵信道:"子诚真是字字珠玑啊."
赵信不由苦笑道:"公达见笑了."
自这日起,赵信跟荀攸谈话时总是时时注意,生怕一不小心又漏出后世的明言来.
自此,赵信就住在荀攸家中,日日与太史慈、典韦招摇过市,跟他们比比武、过过招,跟荀攸谈天论地,生活过得挺惬意的.值得高兴的是,赵信在武艺上竟然能胜过太史慈了,赵信想主要是因为自己比他力气要大一点,跟典韦相斗,也能都个旗鼓相当.与荀攸闲聊,荀攸会把朝中的一些事告诉赵信,不过他经常会被赵信的一些独到的见解所震惊,而赵信也通过他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不过往往乐极生悲,一个多月下来,虽然生活过得还好,可是一日却心里怎么都觉得别扭,心想自己难道就这样过下去,就在这乱世默默无为地活一辈子吗,等乱起的时候,难道自己能够躲在深山里过一辈子吗?
想着,就想出荀府去透透气,叫太史慈跟典韦不要跟来,打算自己一个人走走.恍惚之间也不知走到了哪里,突然之间前面传来了一阵哭喊声,不由走了过去.
看见一个公子哥样的人,带着几个家丁,那几个家丁正在拉扯一个少女.
那公子哥嘴里道:"小妞,跟公子我走,包你吃饱穿好,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啊!"
那少女只是不停哭喊,地下一个中年妇女拽着少女的裤管,口里求道:"黄公子,求求你放过我女儿吧!"
那公子一皱眉,旁边家丁上去就是一脚把那夫人踹开.眼看这少女就要被拉走,赵信看不过去,上前道:"诸位,有话好说,先把人放了."
那公子哥恶声道:"你是什么东西,敢管你家公子的事."
旁边的家丁开始恶言相向,要不是看赵信身高马大的,估计早就已经冲上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